與此同時.


    東京城中的樞密院。


    來來往往,無數人進進出出,將天下的情報匯聚於此。


    另外,朱元璋本身更是非常重視情報的作用。


    上一世,他與張士誠、陳友諒的作戰中,就把情報工作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來抓。


    糧草未動,情報先行!


    在糧草之前,情報更加重要。


    因此,現階段,朱元璋給了張守仁和顧千帆兩人極大的權力發展錦衣衛的人員,將觸角伸到每一個角落,讓天下的大事,了如指掌。


    劉鞈、王襄等一眾樞密院的要員也是徹夜難眠。


    如今,大宋與金人的對戰已經進入了最關鍵階段。


    東京戰場,西京戰場,潼關戰場,河北東西兩路的敵後戰場都是樞密院密切關注的方向。


    現在,又多了洞庭湖戰場和鄭州戰場。


    “劉大人,小姚將軍已經從鄧州星夜馳援鄭州,並與完顏宗弼的兵馬初步交戰。”


    “張憲將軍的兵馬順利渡過黃河並抵達老河口,正在開挖老河口到廣濟河的淤泥河道。”


    “嶽指揮使的左先鋒軍前鋒趕到了郾城,我們派出使者傳訊,讓嶽指揮使趕往鄭州。”


    “韓指揮使請示,是否需要水師北上,攻打滄州?”


    “劉光世、王淵、張浚、劉琦、範訥....”


    樞密院依靠這密探將整個戰場的各支軍隊動向進行掌控,並作出下一步的戰略安排。


    這看起來似乎沒什麽問題。


    作為軍事指揮中樞的樞密院,當然是著眼於整個戰局。


    但是有一點卻忽視掉了。


    由於交通的不便,導致信息的滯後。


    加上現在很多地方已經淪為金人的占領區,金人的斥候四下活躍。


    宋軍的密探想要將信息及時反饋和傳送,不僅費時費力,更是冒著被金人截獲的危險。


    因而,樞密院收到的情報,往往是某支軍隊好幾天或者十多天前的情報了。


    “小姚將軍那邊,一定得在鄭州牽製住啊!”


    “官家交代,讓嶽指揮使的兵馬馳援,也不知嶽指揮使這支新軍,能否與金人野戰呢?”


    劉鞈聽著不斷傳來的密報,始終難以放心。


    現在東京城中不能派兵去鄭州,而且也是出不了城。


    任何兵馬出去,便是成為城外金人的口中食。


    唯一所希望的,那隻能是姚平仲的個人軍事能力,能擋住金人的這位未來南征主帥,完顏宗弼。


    官家提示劉鞈讓嶽飛也去鄭州。


    劉鞈卻不看好。


    嶽飛雖然能平定洞庭湖的叛軍,但洞庭湖的叛軍跟金人的兵馬卻是沒法比的。


    他這支剛成立一個多月的新軍,想要與身經百戰的金兵作戰,而且還是野戰,想也不想就無異於以卵擊石。


    可是官家卻堅持讓嶽飛這支軍隊去鄭州,即便劉鞈如果爭執,朱元璋也不鬆開。


    朱元璋說好不幹涉劉鞈的,結果每到關鍵時候,卻要來插手,這讓劉鞈很無語。


    但他也沒有辦法,除了聽從,別無他法。


    “官家應該不會有錯,即便是官家錯了,那都是我們的問題!”


    王襄覺悟很高,馬上接話道。


    “王大人,沒想到你來了樞密院之後,開始緊跟官家的步伐了。”


    劉鞈打趣道。


    他自然不清楚朱元璋將張叔夜調去西京,然後把王襄換迴樞密院的原因,竟然是王襄得知折彥質在黃河北岸大敗,完顏宗翰攻下河陽後,丟下西京逃跑。


    地方官員能調入中央任職,那就是高升。


    劉鞈以為朱元璋認可王襄的能力,才讓他進入樞密院的。


    不過這些並不重要了。


    因為王襄在樞密院反倒如魚得水,比起在西京當然西道總管來,更加賣力了!


    “劉大人,瞧您說的,我們誰不是跟隨官家步伐呢?您也看到了,這近一個多月來,官家簡直就是算無遺策,用兵如神啊!”


    王襄的感歎並不像是虛誇,反而是一種由衷感歎。


    “王大人,我們什麽都靠官家來安排,豈不是慚愧?”劉鞈皺起眉頭。


    他這個樞密使可是朱元璋親自任命並提拔的啊!


    要知道大宋的樞密使,向來隻能是文人擔任。


    唯一個武人狄青,自從當上之後,就不知道收到多少流言蜚語,最後鬱鬱而終。


    劉鞈如今不做出什麽成績,事事全是朱元璋來謀劃,他自己的壓力是非常之大的。


    “劉大人,話不能這麽說,我們隻要將官家的安排辦妥當了,難道不也是一項值得稱道的事情?”


    “試問天下,又有幾人能把官家安排的差事給辦貼切了?”


    王襄卻是不一樣的看法。


    這頓時讓劉鞈茅塞頓開:“王大人之言不無道理,那眼下先做好東京城的防禦,並重點關注鄭州的戰場!”


    “我現在就進宮,向官家匯報最新情況!”


    王襄笑道:“劉大人,這就對了,我們應該跟官家勤匯報才是。”


    劉鞈深以為然,他在軍事上雖然精通,但官場上卻是生疏的很。


    王襄卻是官場老油子。


    他的話,自然是經驗之談。


    “那樞密院這邊還請王大人多盯著,我現在便進宮麵聖。”


    劉鞈當即匆匆離開樞密院。


    ......


    此時此刻,垂拱殿的禦書房內。


    朱元璋召見了張守仁和顧千帆這兩個錦衣衛的副指揮使。


    王宗濋和王懷吉侍立一旁。


    “官家,鄭州那邊的情況,就是這樣了!”


    “嶽指揮使的兵馬接到樞密院的命令後,火速趕往鄭州。”


    張守仁詳細匯報著。


    北鎮撫司刺探敵情,南鎮撫司督查百官。


    不過,大敵當前,顧千帆負責的南鎮撫司也分出大部分人員來打探金兵的情報。


    剩下的錦衣衛,主要還是監視太上皇、高俅、蔡攸、鄆王、康王、秦檜這些朱元璋點名的人物上。


    “眼下正是大宋與金人決戰的關鍵之時,任何風吹草動,不可懈怠!”


    朱元璋麵沉如水,靜靜聽著張守仁的匯報後,對當前的情勢已經了然於心。


    一切正朝著他計劃的方向發展。


    東京和西京都頑強抗住了金人東西兩路軍的進攻,並將完顏宗望和完顏宗弼拖在兩京城下。


    現在唯一的變數就是完顏宗弼這一萬大軍。


    雖然姚平仲風馳電掣趕到了鄭州,參與防守攔截。


    但是,萬一完顏宗弼繞過鄭州呢!


    因此,朱元璋又讓樞密院急令嶽飛的兵馬來增援。


    朱元璋不僅希望嶽飛能攔截完顏宗弼,更是希望嶽飛能將完顏宗弼這支兵馬重創。


    “陛下,樞密使劉大人求見!”


    就在這時,有內侍大聲稟報。


    “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靖康年,我朱元璋打造鐵血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岸不吃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岸不吃魚並收藏重生靖康年,我朱元璋打造鐵血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