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又惹朕生氣
重生靖康年,我朱元璋打造鐵血大宋 作者:上岸不吃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官家,你是說,小姚將軍?”
王襄和劉鞈頓時渾身一震。
一年前,李綱主持大局,種師道統籌兵馬,同為西軍的姚古卻不想看到種師道大權在握,而姚家卻受旁落。
姚古積極向趙桓提議,要讓姚家軍去劫營。
執行劫營的人,正是姚古的養子姚平仲,人稱小姚將軍!
一個敢和童貫對著幹的人。
然而,大宋這邊從上到下一個個糊塗無比,劫營這等機密之事,居然弄得人盡皆知。
當姚平仲帶著七千姚家軍殺入完顏宗望的大營,早有準備的完顏宗望請君入甕,七千姚家軍精銳全軍覆沒,姚平仲自己也逃跑不敢迴城。
直到兩個月前,朱元璋重生到了趙桓身上後,赦免姚平仲的罪,並讓姚友仲派出家人找迴姚平仲。
很快就在鄧州找到了準備躲進伏牛山的姚平仲。
當姚家人找到姚平仲並告知官家的意思後,姚平仲半天沒有反應過來。
等明白了官家赦免他的罪後,姚平仲熱淚盈眶,當場表示要戴罪立功。
而朱元璋則是讓他在鄧州擔任團練使,就地練兵,隨時待命。
與金人的大戰如火如荼,進行到了最激烈最緊要的關頭,當劉鞈需要兵馬的時候,朱元璋想到了姚平仲。
既然提出要在鄭州攔截住完顏宗弼的兵馬,周圍又沒有可堪大用的軍隊。
作為曾經西軍的將領,姚家軍的小姚將軍,身負要洗刷恥辱的意願,或許他是不二人選。
“官家,小姚將軍在鄧州任團練使,手中的兵力頂多二三千人,哪裏能擋住完顏宗弼一萬兵馬?”王襄連聲說道。
“姚平仲來鄭州,並不是讓他將完顏宗弼全部攔在鄭州,隻是需要將完顏宗弼拖住一段時間。”
朱元璋搖搖頭,“或者說,是將完顏宗弼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讓他沒有精力顧及張憲一軍!”
“朕提議樞密院將京西北路的兵馬指揮權暫交給姚平仲,並限他在鄭州和滎陽一線牢牢吸引住完顏宗弼的注意力。”
“隻要堅持到張憲一軍抵達指定位置並成功決堤,姚平仲可以自行決定撤離與否。”
“到那個時候,完顏宗弼發現我們要水淹開封府的計劃,再想補救或者提醒,為時晚矣。”
劉鞈思索一陣,深以為然:“既然官家早有此安排,也正合樞密院的意思。”
“我們現在就草擬命令,遣人速速帶給姚平仲,暫擢升他為京西北路兵馬都監,負責鄭州攔截金人事宜。”
朱元璋提議要用姚平仲來鄭州吸引火力,攔截完顏宗弼,鄭州滎陽一線也無兵可用,另外樞密院也找不到其他合適人選。
於是當即決定依此而行。
解決了這個大麻煩,劉鞈懸著的心也放下來了。
“劉卿、王卿,你們去忙吧!朕便迴宮了,接下來的與金人的鏖戰,如何取得勝利,就看你們了!”
朱元璋語重聲長。
劉鞈頓時覺得身上的擔子又重了幾分。
自己一個東京防禦使,還是戴罪之身,居然被官家破格提拔為樞密使,這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官家得頂住多大的壓力,才能做出如此破天荒的決定。
而劉鞈一旦辜負官家所望,朝中的文官集團,會發起滔天的攻訐。
不僅是劉鞈,官家都難以幸免。
去年,官家對李綱委以重任,全權托付,就遭來投降派的耿南仲、白時中、李邦彥等人的讒言陷害。
最終趙桓耳根軟,將第一次東京保衛戰的功臣李綱一貶再貶,此刻估計隻能在儋州憂國憂民了。
因此,劉鞈必須打贏這一仗,不僅證明自己的能力,更是向天下證明官家用的人沒有錯。
“臣萬死不辭,披肝瀝血也要為官家分憂。”
劉鞈斬釘截鐵,眼神滿是堅決。
“劉卿你別動不動就死,你若死了,誰還能為朕下這一盤決定大宋國運的大棋呢!”
朱元璋看向劉鞈的眼中似乎充滿了寵溺。
他對忠貞不貳的臣子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上一世,他殺光了能臣,不把一丁點威脅留給兒孫。
可他沒想到的是,結果看似設置得完美無瑕的政治體製,卻從自家人身上裂開了口子。
朱允炆的四叔朱棣,奪走了皇位。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要是朱元璋得知最後是這樣的結果,估計他一定會呆立當場,久久不得釋懷。
“官家,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聽到朱元璋如此關心自己,劉鞈哪怕知道這或許隻是官家的籠絡人心的話。
但這些話說出來,卻讓人如沐春風般無比受用。
劉鞈早已熱淚盈眶,朝著朱元璋深深一禮。
對於他這個投筆從戎,一步步從社會底層升遷上來的武人,劉鞈覺得自己受到的恩寵以及讓其他人任何嫉妒得眼睛冒綠光。
朱元璋深深看了劉鞈一眼,便讓王懷吉引路,離開了樞密院。
迴到垂拱殿中,準備處理六部呈報的政務之時,顧千帆又來了!
朱元璋現在一看這個自己提拔的特務頭子到來,就知道準沒好事。
但凡有什麽好事,也輪不到顧千帆來報,早有其他迫不及待來給朱元璋稟報請功了。
“還是完顏宗弼那邊的事情?”朱元璋眉頭一皺,搶先問道。
“稟官家,是關於張邦昌的。”
“哦?”
朱元璋輕輕點了點頭。
上一次錦衣衛向他匯報張邦昌賴在荊湖南路不走,荊湖南路的李宣撫使居然膽大包天悄悄收容了張邦昌,並放任張邦昌與糧商勾結,操控糧價。
後來朱元璋派去欽差大臣吏部侍郎王離徹查。
在辛棄疾的計策下,讓這些人紛紛現行。
張邦昌和李宣撫使一並關押到潭洲城大牢中。
朱元璋知道了這件事的全過程,也清晰了解到背後還有太上皇的影子。
因此,他選擇了低調處理,不想因為此事而影響與金人作戰的大局。
“張邦昌怎麽了?不是被王離關在潭州,聽候發落嗎?”朱元璋問。
“官家,太上皇一行從荊湖北路進入荊湖南路,也不知從哪裏得到的消息,他拿出了丹書鐵卷,要王侍郎大人放了張邦昌。”
“王大人不肯,太上皇整整訓斥王大人一個上午。”
顧千帆小聲道。
“太上皇他有何權力訓斥朕的大臣?”
“難道他還以為自己是大宋的皇帝?”
朱元璋一聽見趙吉祥不安分,一有機會就上躥下跳,很是生氣,一拳打在長條形的茶幾上,震得那些喝茶的瓷器叮當作響。
“官家息怒!”
顧千帆沒想到朱元璋突然會發這麽大火!
但作為臣屬,應該知道少說多聽才是。
王襄和劉鞈頓時渾身一震。
一年前,李綱主持大局,種師道統籌兵馬,同為西軍的姚古卻不想看到種師道大權在握,而姚家卻受旁落。
姚古積極向趙桓提議,要讓姚家軍去劫營。
執行劫營的人,正是姚古的養子姚平仲,人稱小姚將軍!
一個敢和童貫對著幹的人。
然而,大宋這邊從上到下一個個糊塗無比,劫營這等機密之事,居然弄得人盡皆知。
當姚平仲帶著七千姚家軍殺入完顏宗望的大營,早有準備的完顏宗望請君入甕,七千姚家軍精銳全軍覆沒,姚平仲自己也逃跑不敢迴城。
直到兩個月前,朱元璋重生到了趙桓身上後,赦免姚平仲的罪,並讓姚友仲派出家人找迴姚平仲。
很快就在鄧州找到了準備躲進伏牛山的姚平仲。
當姚家人找到姚平仲並告知官家的意思後,姚平仲半天沒有反應過來。
等明白了官家赦免他的罪後,姚平仲熱淚盈眶,當場表示要戴罪立功。
而朱元璋則是讓他在鄧州擔任團練使,就地練兵,隨時待命。
與金人的大戰如火如荼,進行到了最激烈最緊要的關頭,當劉鞈需要兵馬的時候,朱元璋想到了姚平仲。
既然提出要在鄭州攔截住完顏宗弼的兵馬,周圍又沒有可堪大用的軍隊。
作為曾經西軍的將領,姚家軍的小姚將軍,身負要洗刷恥辱的意願,或許他是不二人選。
“官家,小姚將軍在鄧州任團練使,手中的兵力頂多二三千人,哪裏能擋住完顏宗弼一萬兵馬?”王襄連聲說道。
“姚平仲來鄭州,並不是讓他將完顏宗弼全部攔在鄭州,隻是需要將完顏宗弼拖住一段時間。”
朱元璋搖搖頭,“或者說,是將完顏宗弼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讓他沒有精力顧及張憲一軍!”
“朕提議樞密院將京西北路的兵馬指揮權暫交給姚平仲,並限他在鄭州和滎陽一線牢牢吸引住完顏宗弼的注意力。”
“隻要堅持到張憲一軍抵達指定位置並成功決堤,姚平仲可以自行決定撤離與否。”
“到那個時候,完顏宗弼發現我們要水淹開封府的計劃,再想補救或者提醒,為時晚矣。”
劉鞈思索一陣,深以為然:“既然官家早有此安排,也正合樞密院的意思。”
“我們現在就草擬命令,遣人速速帶給姚平仲,暫擢升他為京西北路兵馬都監,負責鄭州攔截金人事宜。”
朱元璋提議要用姚平仲來鄭州吸引火力,攔截完顏宗弼,鄭州滎陽一線也無兵可用,另外樞密院也找不到其他合適人選。
於是當即決定依此而行。
解決了這個大麻煩,劉鞈懸著的心也放下來了。
“劉卿、王卿,你們去忙吧!朕便迴宮了,接下來的與金人的鏖戰,如何取得勝利,就看你們了!”
朱元璋語重聲長。
劉鞈頓時覺得身上的擔子又重了幾分。
自己一個東京防禦使,還是戴罪之身,居然被官家破格提拔為樞密使,這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官家得頂住多大的壓力,才能做出如此破天荒的決定。
而劉鞈一旦辜負官家所望,朝中的文官集團,會發起滔天的攻訐。
不僅是劉鞈,官家都難以幸免。
去年,官家對李綱委以重任,全權托付,就遭來投降派的耿南仲、白時中、李邦彥等人的讒言陷害。
最終趙桓耳根軟,將第一次東京保衛戰的功臣李綱一貶再貶,此刻估計隻能在儋州憂國憂民了。
因此,劉鞈必須打贏這一仗,不僅證明自己的能力,更是向天下證明官家用的人沒有錯。
“臣萬死不辭,披肝瀝血也要為官家分憂。”
劉鞈斬釘截鐵,眼神滿是堅決。
“劉卿你別動不動就死,你若死了,誰還能為朕下這一盤決定大宋國運的大棋呢!”
朱元璋看向劉鞈的眼中似乎充滿了寵溺。
他對忠貞不貳的臣子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上一世,他殺光了能臣,不把一丁點威脅留給兒孫。
可他沒想到的是,結果看似設置得完美無瑕的政治體製,卻從自家人身上裂開了口子。
朱允炆的四叔朱棣,奪走了皇位。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要是朱元璋得知最後是這樣的結果,估計他一定會呆立當場,久久不得釋懷。
“官家,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聽到朱元璋如此關心自己,劉鞈哪怕知道這或許隻是官家的籠絡人心的話。
但這些話說出來,卻讓人如沐春風般無比受用。
劉鞈早已熱淚盈眶,朝著朱元璋深深一禮。
對於他這個投筆從戎,一步步從社會底層升遷上來的武人,劉鞈覺得自己受到的恩寵以及讓其他人任何嫉妒得眼睛冒綠光。
朱元璋深深看了劉鞈一眼,便讓王懷吉引路,離開了樞密院。
迴到垂拱殿中,準備處理六部呈報的政務之時,顧千帆又來了!
朱元璋現在一看這個自己提拔的特務頭子到來,就知道準沒好事。
但凡有什麽好事,也輪不到顧千帆來報,早有其他迫不及待來給朱元璋稟報請功了。
“還是完顏宗弼那邊的事情?”朱元璋眉頭一皺,搶先問道。
“稟官家,是關於張邦昌的。”
“哦?”
朱元璋輕輕點了點頭。
上一次錦衣衛向他匯報張邦昌賴在荊湖南路不走,荊湖南路的李宣撫使居然膽大包天悄悄收容了張邦昌,並放任張邦昌與糧商勾結,操控糧價。
後來朱元璋派去欽差大臣吏部侍郎王離徹查。
在辛棄疾的計策下,讓這些人紛紛現行。
張邦昌和李宣撫使一並關押到潭洲城大牢中。
朱元璋知道了這件事的全過程,也清晰了解到背後還有太上皇的影子。
因此,他選擇了低調處理,不想因為此事而影響與金人作戰的大局。
“張邦昌怎麽了?不是被王離關在潭州,聽候發落嗎?”朱元璋問。
“官家,太上皇一行從荊湖北路進入荊湖南路,也不知從哪裏得到的消息,他拿出了丹書鐵卷,要王侍郎大人放了張邦昌。”
“王大人不肯,太上皇整整訓斥王大人一個上午。”
顧千帆小聲道。
“太上皇他有何權力訓斥朕的大臣?”
“難道他還以為自己是大宋的皇帝?”
朱元璋一聽見趙吉祥不安分,一有機會就上躥下跳,很是生氣,一拳打在長條形的茶幾上,震得那些喝茶的瓷器叮當作響。
“官家息怒!”
顧千帆沒想到朱元璋突然會發這麽大火!
但作為臣屬,應該知道少說多聽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