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四年,大明的江山曆經了諸多風雨後,正亟待煥發出新的生機。朝堂之上,雖看似秩序井然,可實則吏治方麵已積弊漸深,一些官員屍位素餐,隻知中飽私囊、攀附權貴,對民生之事毫不掛心,政令的推行也常因這些庸官懶官而受阻。百姓們對此怨聲載道,盼著朝廷能大刀闊斧地整治一番,讓那些真正有才能、心係百姓的官員得以施展拳腳,還這天下一個清明的吏治環境。
據《明史·選舉誌》記載:“天順間,有司奏請嚴考課之法,以甄別官員賢否,汰冗濫,獎廉能,上納其言,遂敕令各地詳加考核,務使吏治澄明,賢才得用,庶政可舉也。”寥寥數語,便道出了當時整頓吏治考核官員的緣由與決心,朝廷接納了相關奏請,下令各地嚴格執行考核之法,旨在分辨官員的賢良與否,裁汰那些冗餘、濫竽充數之人,嘉獎廉潔能幹的官員,期望借此讓吏治變得清明,讓賢才能夠發揮作用,各項政務得以順利推行,也由此為這圍繞整頓吏治考核官員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充滿變數與波瀾的曆史進程有了清晰可依的脈絡。
在應天府中,住著一位名叫柳逸塵的年輕說書藝人,年方二十有三,生得麵容清俊,身姿挺拔,一襲長衫雖有些舊了,卻也被他穿出了幾分灑脫的韻味。他自幼便對說書這一行當情有獨鍾,跟著城中一位頗有名望的老師傅學了好些年,練就了一副好口才,能把那古今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引得茶樓裏的聽眾們如癡如醉。柳逸塵性格頗為隨性,為人豁達,還有些詼諧幽默,對那朝堂上的事兒,原本隻是當個故事聽聽,覺得離自己這說書糊口的日子甚遠,可命運的奇妙之處就在於,不經意間,便將他卷入了這場關乎吏治整頓的大事之中,讓他的生活自此與那高高在上的官場有了千絲萬縷的聯係。
這日,柳逸塵如往常一般在城中的醉仙樓說書,今日講的是前朝包拯鐵麵無私整治官場的故事,台下的聽眾們聽得是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待他說完一段,中場歇息之時,便聽到鄰桌的幾位客人聊起了當下應天府吏治考核的事兒。一位老者皺著眉頭說道:“聽聞這次朝廷可是動真格的了,要考核官員呢,也不知咱這應天府裏,哪些官老爺能經得住這考校呀。”另一位中年人附和道:“是啊,早就該整治整治了,那些個平日裏作威作福的,就該讓他們挪挪位子,給有本事的人騰地方。”柳逸塵聽著,心中好奇,想著這考核官員的事兒定有不少故事可講,待重新開場說書後,他便將那幾分心思也放在了這事兒上,想著日後說書,說不定能把這當下的事兒編進故事裏,讓聽眾們也聽聽這身邊的官場風雲呢。
沒過幾日,柳逸塵的一位好友,名叫王二麻子的,在府衙裏當差,來找他幫忙。這王二麻子是個老實巴交的人,平日裏幹的都是些跑腿打雜的活兒。王二麻子一臉愁苦地說:“逸塵兄,你可得幫幫我呀,這不是要考核官員了嘛,我這小嘍囉雖說沒什麽大官職,可也怕被牽連進去呀,萬一上頭覺得我辦事不力,把我這差事給撤了,我可就沒了糊口的營生了。”柳逸塵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二麻子,你平日裏本本分分做事,怕什麽呀,隻要沒犯什麽大錯,我想也不至於就把你這差事給丟了呀。”王二麻子歎著氣說:“唉,你是不知道,這考核的事兒可複雜了,聽說不光看做事,還得看平日裏的品行呢,我這心裏沒底呀。”柳逸塵聽了,心中也覺得這考核確實夠嚴苛的,便想著幫王二麻子打聽打聽情況。
柳逸塵在城中也算認識些三教九流的人物,他便四處去問這考核官員的具體細則。從一位在吏部當差的熟人那兒得知,此次考核那是全方位的,要查看官員的政績,比如賦稅征收得如何,地方治安好不好,水利工程有沒有修繕維護;還要考察官員的品行,有無貪汙受賄、欺壓百姓的劣跡;甚至連平日裏的考勤、公文處理的效率等都在考核之列。柳逸塵聽了,心中暗自咂舌,想著這朝廷為了整頓吏治,可真是下了大功夫啊。
他把打聽到的這些情況告訴了王二麻子,王二麻子聽後,更加緊張了,趕忙說道:“逸塵兄,我這平日裏雖說沒犯什麽大錯,可也沒做出什麽亮眼的政績呀,這可咋辦呢?”柳逸塵想了想,說道:“二麻子,你現在開始用心做事也不遲呀,多跑跑腿,把上頭交代的事兒都辦利落了,說不定還能給你加點分呢。”王二麻子聽了,覺得有理,便連連點頭,打起精神去做事了。
而在這考核的過程中,應天府的官場那可真是熱鬧非凡,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位姓劉的知縣,平日裏為官清正廉潔,心係百姓,把自己管轄的縣治理得井井有條,賦稅按時足額征收,還組織百姓修繕了縣裏的幾條灌溉用的溝渠,讓農田的收成都增加了不少。他對這次考核那是信心滿滿,依舊每日在縣衙裏忙著處理政務,對前來巡查考核的官員也是不卑不亢,如實匯報自己的工作情況。
可也有那反麵的例子,有個姓趙的通判,平日裏就靠著巴結上司,收受下屬的賄賂過活,對地方上的事兒那是能敷衍就敷衍,百姓們對他早就不滿了。一聽說要考核,這趙通判可就慌了神,想著法子去打點關係,想讓考核的官員給自己多寫些好話。他先是備了厚禮,去拜訪一位負責考核的主官,那主官見他來意不善,板著臉說道:“趙大人,此次考核乃是朝廷的旨意,要的是公正公平,你這般行徑,莫不是想讓本官犯錯誤不成?”那趙通判碰了一鼻子灰,卻不死心,又去想別的辦法,四處托人說情,整個應天府都知道他在為這考核的事兒上躥下跳,成了眾人茶餘飯後的笑談。
柳逸塵把這些事兒聽在耳裏,記在心裏,覺得這素材可太有意思了,便在說書的時候,巧妙地將這些事兒改編成故事講了出來,當然,隱去了真實姓名,隻說是聽聞的趣事。沒想到,聽眾們特別愛聽,茶樓裏常常是座無虛席,都想聽他講講這應天府官場考核的那些事兒。
隨著考核的深入,一些問題官員漸漸被揪了出來。有個負責管理糧倉的小吏,被查出經常偷偷克扣糧食,拿去黑市倒賣,中飽私囊。這事兒被查實後,那小吏被當即革職查辦,還要追迴貪汙的財物,按律懲處。百姓們得知後,紛紛拍手稱快,覺得這朝廷的考核真是幹了件大好事。
而那劉知縣,因為政績突出,品行端正,在考核中得了個優等,還受到了上司的嘉獎,有望得到晉升呢。這消息傳開後,不少官員都對劉知縣心生敬佩,也暗暗下定決心,要向他學習,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
可這考核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些官員之間平日裏就有矛盾,便借著這考核的機會,互相彈劾,想把對方拉下馬。有兩位官員,一位覺得另一位在之前的一個工程中貪了功勞,另一位則覺得對方在處理公務時故意刁難自己,於是兩人都向考核的官員遞上了彈劾的文書,各說各有理,一時間,考核的官員們也頭疼不已,還得細細去調查核實,分辨真假。
柳逸塵把這些官場裏的紛爭也編成了故事,講得那叫一個精彩,聽眾們一邊聽,一邊感歎這官場的複雜,也對這考核官員的事兒有了更深的了解。
就在考核接近尾聲的時候,又出了一檔子事兒。有個外地來的富商,想在應天府投資做生意,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他聽聞了這次吏治考核的事兒,覺得這是個好時機,要是能和那些考核優秀、有前途的官員搭上關係,往後自己的生意也好做呀。於是,他便舉辦了一場宴會,邀請了不少官員參加,名義上是交流感情,實則是想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合作的對象。
柳逸塵也被邀請去宴會上說書助興,他到了那兒一看,好家夥,這宴會上官員們看似談笑風生,可眼神裏都透著些小心思呢。那富商先是說了些場麵話,然後就開始有意無意地打聽各位官員在考核中的情況。有的官員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成績,有的則遮遮掩掩,不想多說。柳逸塵在一旁看著,心中暗自好笑,覺得這官場和商場交織起來,還真是有意思。
不過,這宴會最終也沒出什麽大亂子,畢竟那些官員們也知道如今考核正嚴,不敢太過放肆。而那富商,也通過這次宴會,結識了幾位靠譜的官員,談成了幾筆生意,也算是各有所得。
在這整個整頓吏治考核官員的過程中,柳逸塵結識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正直的官員,有狡猾的小吏,還有那些關心官場動態的普通百姓。他通過自己的說書,把這官場裏的故事傳播開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這次考核的重要性和其中的曲折。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整頓吏治或者考核官員的情況,且與大明整頓吏治考核官員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朝鮮李朝,當時也重視吏治的清明,對官員的考核主要側重於儒家思想的踐行情況,看官員是否秉持“仁、義、禮、智、信”等品德,同時也會考察官員在地方上推行教化、發展農業等方麵的作為。與大明此次考核注重政績、品行等多方麵不同,朝鮮更強調道德層麵的考核,將官員的品德修養視為首要考量因素,這體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對官員要求的側重點差異,朝鮮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認為官員品德高尚才能更好地服務百姓,引領社會風氣。
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向戰國時代過渡階段,各地大名在自己的領地內對家臣等的考核方式較為簡單直接,主要看其在軍事作戰中的表現以及對大名的忠誠度。能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為大名擴充領地的家臣會得到重用和賞賜,反之,若有背叛或者作戰不力的情況,便會受到懲處。這和大明考核官員涉及政務、民生等多個領域不同,日本大名更關注軍事相關的能力,畢竟當時處於諸侯紛爭的格局,軍事力量是保障自身地位的關鍵,反映出不同政治格局下對官員考核的重點區別。
法蘭西王國在中世紀晚期,國王對官員的考核多與貴族的利益相關聯,官員需要維護貴族階層的權益,同時保障國王政令在地方的推行。考核內容包括是否按時足額征收賦稅上繳給國王和貴族,是否能處理好地方上與教會、貴族之間的關係等。這與大明考核官員旨在吏治清明、服務百姓有所不同,法蘭西受貴族勢力製衡,官員的考核更多是在權力平衡的框架下進行,體現出不同社會結構下考核官員的目的差異,其權力分散在國王、貴族、教會之間,官員需兼顧多方利益。
奧斯曼帝國在其強盛時期,對官員的考核既有對其治理地方能力的考察,如保障稅收、維持治安等,也注重官員對不同民族、宗教群體的管理能力,畢竟其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官員要能妥善處理不同民族間的矛盾,促進地區的和諧穩定,才能在考核中獲得好評。這和大明考核官員雖都有治理方麵的考量,但奧斯曼帝國因多元的民族構成,在考核中額外突出了民族管理這一要素,體現出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對官員能力要求的不同,其需要官員具備跨民族協調溝通的能力來維持龐大帝國的穩定。
俄羅斯當時正處於逐步崛起的階段,大公對官員的考核側重於其對邊境地區的開拓與守護能力,以及組織百姓開墾土地、發展農業生產的情況。因為俄羅斯周邊局勢不穩定,需要官員能鞏固邊境防線,同時提高國內的糧食產量,保障物資供應。這與大明考核官員注重多方麵綜合情況不同,俄羅斯更看重官員在保障國家安全和發展基礎產業方麵的作為,源於其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周邊麵臨諸多威脅,需要優先發展自身硬實力,反映出不同地緣環境下對官員考核重點的差異。
據《明史·選舉誌》記載:“天順間,有司奏請嚴考課之法,以甄別官員賢否,汰冗濫,獎廉能,上納其言,遂敕令各地詳加考核,務使吏治澄明,賢才得用,庶政可舉也。”寥寥數語,便道出了當時整頓吏治考核官員的緣由與決心,朝廷接納了相關奏請,下令各地嚴格執行考核之法,旨在分辨官員的賢良與否,裁汰那些冗餘、濫竽充數之人,嘉獎廉潔能幹的官員,期望借此讓吏治變得清明,讓賢才能夠發揮作用,各項政務得以順利推行,也由此為這圍繞整頓吏治考核官員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充滿變數與波瀾的曆史進程有了清晰可依的脈絡。
在應天府中,住著一位名叫柳逸塵的年輕說書藝人,年方二十有三,生得麵容清俊,身姿挺拔,一襲長衫雖有些舊了,卻也被他穿出了幾分灑脫的韻味。他自幼便對說書這一行當情有獨鍾,跟著城中一位頗有名望的老師傅學了好些年,練就了一副好口才,能把那古今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引得茶樓裏的聽眾們如癡如醉。柳逸塵性格頗為隨性,為人豁達,還有些詼諧幽默,對那朝堂上的事兒,原本隻是當個故事聽聽,覺得離自己這說書糊口的日子甚遠,可命運的奇妙之處就在於,不經意間,便將他卷入了這場關乎吏治整頓的大事之中,讓他的生活自此與那高高在上的官場有了千絲萬縷的聯係。
這日,柳逸塵如往常一般在城中的醉仙樓說書,今日講的是前朝包拯鐵麵無私整治官場的故事,台下的聽眾們聽得是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待他說完一段,中場歇息之時,便聽到鄰桌的幾位客人聊起了當下應天府吏治考核的事兒。一位老者皺著眉頭說道:“聽聞這次朝廷可是動真格的了,要考核官員呢,也不知咱這應天府裏,哪些官老爺能經得住這考校呀。”另一位中年人附和道:“是啊,早就該整治整治了,那些個平日裏作威作福的,就該讓他們挪挪位子,給有本事的人騰地方。”柳逸塵聽著,心中好奇,想著這考核官員的事兒定有不少故事可講,待重新開場說書後,他便將那幾分心思也放在了這事兒上,想著日後說書,說不定能把這當下的事兒編進故事裏,讓聽眾們也聽聽這身邊的官場風雲呢。
沒過幾日,柳逸塵的一位好友,名叫王二麻子的,在府衙裏當差,來找他幫忙。這王二麻子是個老實巴交的人,平日裏幹的都是些跑腿打雜的活兒。王二麻子一臉愁苦地說:“逸塵兄,你可得幫幫我呀,這不是要考核官員了嘛,我這小嘍囉雖說沒什麽大官職,可也怕被牽連進去呀,萬一上頭覺得我辦事不力,把我這差事給撤了,我可就沒了糊口的營生了。”柳逸塵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二麻子,你平日裏本本分分做事,怕什麽呀,隻要沒犯什麽大錯,我想也不至於就把你這差事給丟了呀。”王二麻子歎著氣說:“唉,你是不知道,這考核的事兒可複雜了,聽說不光看做事,還得看平日裏的品行呢,我這心裏沒底呀。”柳逸塵聽了,心中也覺得這考核確實夠嚴苛的,便想著幫王二麻子打聽打聽情況。
柳逸塵在城中也算認識些三教九流的人物,他便四處去問這考核官員的具體細則。從一位在吏部當差的熟人那兒得知,此次考核那是全方位的,要查看官員的政績,比如賦稅征收得如何,地方治安好不好,水利工程有沒有修繕維護;還要考察官員的品行,有無貪汙受賄、欺壓百姓的劣跡;甚至連平日裏的考勤、公文處理的效率等都在考核之列。柳逸塵聽了,心中暗自咂舌,想著這朝廷為了整頓吏治,可真是下了大功夫啊。
他把打聽到的這些情況告訴了王二麻子,王二麻子聽後,更加緊張了,趕忙說道:“逸塵兄,我這平日裏雖說沒犯什麽大錯,可也沒做出什麽亮眼的政績呀,這可咋辦呢?”柳逸塵想了想,說道:“二麻子,你現在開始用心做事也不遲呀,多跑跑腿,把上頭交代的事兒都辦利落了,說不定還能給你加點分呢。”王二麻子聽了,覺得有理,便連連點頭,打起精神去做事了。
而在這考核的過程中,應天府的官場那可真是熱鬧非凡,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位姓劉的知縣,平日裏為官清正廉潔,心係百姓,把自己管轄的縣治理得井井有條,賦稅按時足額征收,還組織百姓修繕了縣裏的幾條灌溉用的溝渠,讓農田的收成都增加了不少。他對這次考核那是信心滿滿,依舊每日在縣衙裏忙著處理政務,對前來巡查考核的官員也是不卑不亢,如實匯報自己的工作情況。
可也有那反麵的例子,有個姓趙的通判,平日裏就靠著巴結上司,收受下屬的賄賂過活,對地方上的事兒那是能敷衍就敷衍,百姓們對他早就不滿了。一聽說要考核,這趙通判可就慌了神,想著法子去打點關係,想讓考核的官員給自己多寫些好話。他先是備了厚禮,去拜訪一位負責考核的主官,那主官見他來意不善,板著臉說道:“趙大人,此次考核乃是朝廷的旨意,要的是公正公平,你這般行徑,莫不是想讓本官犯錯誤不成?”那趙通判碰了一鼻子灰,卻不死心,又去想別的辦法,四處托人說情,整個應天府都知道他在為這考核的事兒上躥下跳,成了眾人茶餘飯後的笑談。
柳逸塵把這些事兒聽在耳裏,記在心裏,覺得這素材可太有意思了,便在說書的時候,巧妙地將這些事兒改編成故事講了出來,當然,隱去了真實姓名,隻說是聽聞的趣事。沒想到,聽眾們特別愛聽,茶樓裏常常是座無虛席,都想聽他講講這應天府官場考核的那些事兒。
隨著考核的深入,一些問題官員漸漸被揪了出來。有個負責管理糧倉的小吏,被查出經常偷偷克扣糧食,拿去黑市倒賣,中飽私囊。這事兒被查實後,那小吏被當即革職查辦,還要追迴貪汙的財物,按律懲處。百姓們得知後,紛紛拍手稱快,覺得這朝廷的考核真是幹了件大好事。
而那劉知縣,因為政績突出,品行端正,在考核中得了個優等,還受到了上司的嘉獎,有望得到晉升呢。這消息傳開後,不少官員都對劉知縣心生敬佩,也暗暗下定決心,要向他學習,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
可這考核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些官員之間平日裏就有矛盾,便借著這考核的機會,互相彈劾,想把對方拉下馬。有兩位官員,一位覺得另一位在之前的一個工程中貪了功勞,另一位則覺得對方在處理公務時故意刁難自己,於是兩人都向考核的官員遞上了彈劾的文書,各說各有理,一時間,考核的官員們也頭疼不已,還得細細去調查核實,分辨真假。
柳逸塵把這些官場裏的紛爭也編成了故事,講得那叫一個精彩,聽眾們一邊聽,一邊感歎這官場的複雜,也對這考核官員的事兒有了更深的了解。
就在考核接近尾聲的時候,又出了一檔子事兒。有個外地來的富商,想在應天府投資做生意,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他聽聞了這次吏治考核的事兒,覺得這是個好時機,要是能和那些考核優秀、有前途的官員搭上關係,往後自己的生意也好做呀。於是,他便舉辦了一場宴會,邀請了不少官員參加,名義上是交流感情,實則是想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合作的對象。
柳逸塵也被邀請去宴會上說書助興,他到了那兒一看,好家夥,這宴會上官員們看似談笑風生,可眼神裏都透著些小心思呢。那富商先是說了些場麵話,然後就開始有意無意地打聽各位官員在考核中的情況。有的官員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成績,有的則遮遮掩掩,不想多說。柳逸塵在一旁看著,心中暗自好笑,覺得這官場和商場交織起來,還真是有意思。
不過,這宴會最終也沒出什麽大亂子,畢竟那些官員們也知道如今考核正嚴,不敢太過放肆。而那富商,也通過這次宴會,結識了幾位靠譜的官員,談成了幾筆生意,也算是各有所得。
在這整個整頓吏治考核官員的過程中,柳逸塵結識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正直的官員,有狡猾的小吏,還有那些關心官場動態的普通百姓。他通過自己的說書,把這官場裏的故事傳播開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這次考核的重要性和其中的曲折。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整頓吏治或者考核官員的情況,且與大明整頓吏治考核官員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朝鮮李朝,當時也重視吏治的清明,對官員的考核主要側重於儒家思想的踐行情況,看官員是否秉持“仁、義、禮、智、信”等品德,同時也會考察官員在地方上推行教化、發展農業等方麵的作為。與大明此次考核注重政績、品行等多方麵不同,朝鮮更強調道德層麵的考核,將官員的品德修養視為首要考量因素,這體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對官員要求的側重點差異,朝鮮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認為官員品德高尚才能更好地服務百姓,引領社會風氣。
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向戰國時代過渡階段,各地大名在自己的領地內對家臣等的考核方式較為簡單直接,主要看其在軍事作戰中的表現以及對大名的忠誠度。能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為大名擴充領地的家臣會得到重用和賞賜,反之,若有背叛或者作戰不力的情況,便會受到懲處。這和大明考核官員涉及政務、民生等多個領域不同,日本大名更關注軍事相關的能力,畢竟當時處於諸侯紛爭的格局,軍事力量是保障自身地位的關鍵,反映出不同政治格局下對官員考核的重點區別。
法蘭西王國在中世紀晚期,國王對官員的考核多與貴族的利益相關聯,官員需要維護貴族階層的權益,同時保障國王政令在地方的推行。考核內容包括是否按時足額征收賦稅上繳給國王和貴族,是否能處理好地方上與教會、貴族之間的關係等。這與大明考核官員旨在吏治清明、服務百姓有所不同,法蘭西受貴族勢力製衡,官員的考核更多是在權力平衡的框架下進行,體現出不同社會結構下考核官員的目的差異,其權力分散在國王、貴族、教會之間,官員需兼顧多方利益。
奧斯曼帝國在其強盛時期,對官員的考核既有對其治理地方能力的考察,如保障稅收、維持治安等,也注重官員對不同民族、宗教群體的管理能力,畢竟其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官員要能妥善處理不同民族間的矛盾,促進地區的和諧穩定,才能在考核中獲得好評。這和大明考核官員雖都有治理方麵的考量,但奧斯曼帝國因多元的民族構成,在考核中額外突出了民族管理這一要素,體現出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對官員能力要求的不同,其需要官員具備跨民族協調溝通的能力來維持龐大帝國的穩定。
俄羅斯當時正處於逐步崛起的階段,大公對官員的考核側重於其對邊境地區的開拓與守護能力,以及組織百姓開墾土地、發展農業生產的情況。因為俄羅斯周邊局勢不穩定,需要官員能鞏固邊境防線,同時提高國內的糧食產量,保障物資供應。這與大明考核官員注重多方麵綜合情況不同,俄羅斯更看重官員在保障國家安全和發展基礎產業方麵的作為,源於其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周邊麵臨諸多威脅,需要優先發展自身硬實力,反映出不同地緣環境下對官員考核重點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