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一年,大明的天下正處於一片蓬勃發展之態,成祖朱棣的宏圖偉略不斷在這廣袤的山河間鋪展。南方之地,諸多區域雖已歸屬大明治下,然那地處偏遠的西南一隅,卻依舊有著諸多繁雜之事亟待梳理。貴州之地,彼時聚居著諸多不同的部族,各有其風俗習性、治理之法,雖與中原時有往來,可總歸是有些各自為政,政令難通,賦稅難收,治安亦時生亂象,仿若一盤散沙,亟待有人去將其規整,使其真正融入大明的一統江山之中。
《明史·地理誌》載:“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永樂十一年置。”簡簡單單一句話,卻道出了這一重大舉措的關鍵所在,設貴州布政使司,意味著朝廷要在此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體係,上承朝廷旨意,下理地方諸事,讓貴州這片土地能如中原之地一般,井然有序,百姓安居樂業,賦稅得以合理征收,政令得以暢行無阻,也為圍繞“1413年我 設貴州布政使司”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變革與磨合、關乎西南地區穩定發展的曆史有了清晰可尋的脈絡。
我本是京城禮部的一名小吏,名喚徐文遠,生得麵容清瘦,卻透著一股儒雅之氣,雙目明亮有神,仿佛藏著無盡的聰慧與熱忱。自幼便飽讀詩書,對那經史子集、禮儀典章頗為熟悉,一心想著在這禮部之中,憑借自己的學識,為朝廷效力,將那禮儀之道、王化之德傳揚四方。我性子溫和,卻又有著一股執拗勁兒,一旦認定了是對朝廷、對百姓有益之事,便會想盡辦法去促成,哪怕遇到諸多阻礙,也絕不輕言放棄,可未曾想,這執拗的性子,竟讓我與這貴州布政使司的設立有了千絲萬縷的聯係,至於這其中的曲折故事,且聽我慢慢道來。
那一日,我正在禮部衙門裏整理文書,忙碌間,聽聞上司們在商討著西南諸事,說是貴州那地方,近些年來越發顯得混亂無序,各部族之間偶有紛爭,對朝廷的政令也多有敷衍,長此以往,恐生大患,需得想個妥善之法加以整治。
我心中一動,想著自己平日裏對地方治理之策也略有涉獵,或許能出些綿薄之力,當下便鼓足了勇氣,朝著上司們所在的廳堂走去。到了廳堂門口,我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衣衫,便邁步進了門。
屋內,幾位大人正圍坐在桌案前,你一言我一語地商議著,麵色皆是頗為凝重。見我進來,上司張大人皺了皺眉頭,問道:“徐文遠,你不在外麵做事,進來所為何事?”
我趕忙躬身行禮,說道:“大人,屬下聽聞諸位大人在商討貴州之事,心中有一些想法,想鬥膽向大人進言。”
張大人微微一愣,隨後說道:“哦?你有何想法,說來聽聽。”
我清了清嗓子,說道:“大人,屬下以為,貴州之地亂象叢生,根源在於缺乏一套統一且有效的行政管理體係。如今各部族各自為政,朝廷政令難以深入貫徹,若要改變這一局麵,不妨設立布政使司,如同其他地方一般,選派賢能官員前往,統籌治理地方諸事,如此一來,或可讓貴州之地漸入正軌呀。”
我的話一出口,屋內頓時安靜了下來,幾位大人皆是一臉驚訝地看著我,仿佛不敢相信這話是從我這麽個小小吏員口中說出來的。
片刻後,另一位李大人皺著眉頭說道:“徐文遠,你這想法未免太過理想化了,貴州那地方,部族眾多,風俗各異,設立布政使司哪是那般容易的事,且不說選派官員的難處,單是讓那些部族接受這一改變,便是個棘手的難題呀。”
我趕忙說道:“大人,屬下也知曉此事困難重重,可若不嚐試,那貴州之地便永遠難以真正安穩,朝廷對那片土地的掌控也始終薄弱,還望大人三思呀。”
張大人聽了,臉色一沉,說道:“徐文遠,你不過是個小小的吏員,這等關乎地方治理的大事,自有聖上和諸位大臣們權衡考量,哪輪得到你在此妄加議論,莫要再胡言亂語了,出去做事吧。”
我心中雖有些不甘,可上司已然下了逐客令,我也隻能無奈地退了出去,可心裏卻依舊惦記著這事,想著無論如何,也得找機會再勸勸上司們才行。
過了幾日,我偶然間聽聞朝廷有意選派官員前往貴州等地巡查,了解當地實際情況,以便製定合適的治理方略。我心中一動,覺得這是個好機會,若是能跟著一同前往,實地考察一番,說不定能拿出更有說服力的建議來。
於是,我便向上司們請命,言說自己願隨隊前往貴州,協助收集情況,也好為朝廷出份力。起初,上司們並不同意,覺得我去了也起不了什麽大作用,可經不住我再三懇請,加之想著多個人手或許也有些用處,便應允了下來。
我滿心歡喜,趕忙收拾行囊,隨著巡查隊伍踏上了去往貴州的路途。一路上,我看著那沿途的山川景色,心中既新奇又感慨,想著這貴州之地,雖偏遠卻也有著別樣的風貌,隻可惜如今治理不善,才生出諸多亂象。
待進入貴州境內,那所見所聞更是讓我深感此地治理之艱難。不同的部族有著不同的服飾、語言,各自聚居在不同的區域,彼此之間時有摩擦,對我們這些朝廷來的人,也是充滿了警惕與疏離。
我們先是到了一個較大的部族聚居地,當地的族長聽聞我們到來,雖出麵迎接,卻態度冷淡,言語間頗多敷衍之意。
那族長操著不太流利的官話說道:“朝廷的大人們,咱這小地方,沒啥大事,平日裏也就這麽過著,不用你們費心了。”
我見狀,趕忙上前,笑著說道:“族長,朝廷此次派人來,是想了解了解大家的生活情況,看看有什麽難處,也好幫著解決,畢竟大家都是大明的子民呀。”
那族長哼了一聲,說道:“咱在這生活了多少年了,向來都是按自己的規矩來,可沒指望朝廷能幫啥忙。”
我心中明白,他們是對朝廷的介入心存抵觸,當下也不急於爭辯,而是想著先了解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性、治理方式等情況再說。
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和巡查隊伍的眾人分頭行動,走村串寨,與各族百姓交談,記錄下他們的生活點滴、所遇難題以及對朝廷的看法等。
在這過程中,我結識了一位當地的老者,他雖年事已高,卻頗為睿智,對部族的過往和現狀都很了解。我時常向他請教,他也漸漸對我放下了防備,願意與我多說些心裏話。
那老者歎了口氣,說道:“娃兒呀,咱這地方,以前也沒怎麽和朝廷打交道,各過各的日子,可如今朝廷想管起來,大家心裏頭難免有些不情願,怕朝廷改了咱的老規矩,讓日子過不舒坦了呀。”
我聽了,思索片刻,說道:“老爺爺,朝廷也是想讓大家過得更好呀,如今這地方時常有些紛爭,百姓的日子也不安穩,若是有了統一的管理,能公平處事,保障大家的權益,那不是更好嗎?”
老者搖了搖頭,說道:“話是這麽說,可真要做起來,哪有那麽容易,就怕朝廷派來的官兒不了解咱這兒的情況,瞎折騰啊。”
我心中一動,想著老者這話倒是點出了關鍵所在,若要設立布政使司,選派的官員必須得熟悉當地情況才行呀。
迴到駐地後,我將自己的想法和收集到的情況整理成冊,呈遞給了巡查隊伍的領隊大人,言說若要在貴州設立布政使司,當務之急是選拔熟悉當地風土人情的官員,並且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性,循序漸進地推行朝廷政令,不可操之過急。
領隊大人看了我的冊子,微微點頭,說道:“徐文遠,你這幾日倒是用心了,這些建議頗有幾分道理,待我們迴去後,便向朝廷稟明情況,看看如何定奪吧。”
我心中歡喜,覺得自己的努力總算沒白費,盼著朝廷能采納這些建議,早日設立貴州布政使司。
待巡查結束,我們返迴了京城,我又開始四處奔走,向禮部的諸位大人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官員講述貴州的實際情況和我的想法,希望能推動此事盡快落實。
可這過程卻並非一帆風順,有些官員覺得貴州地處偏遠,投入過多精力去治理並不劃算,還有些官員擔心設立布政使司後會引發當地部族更大的反彈,得不償失。
我一一去勸說,擺事實,講道理,有時說得口幹舌燥,卻依舊不被理解,心中滿是無奈與焦急。
就在我幾近絕望之時,轉機出現了。成祖朱棣聽聞了關於貴州治理的諸多爭議,便下令召集大臣們共同商議此事,讓大家各抒己見,務必拿出一個妥善的方案來。
我得知這個消息後,趕忙又精心準備了一番,想著一定要在這次商議中讓大家認可設立貴州布政使司的必要性。
到了商議那日,朝堂之上,大臣們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有的大臣說:“貴州那地方,山高路遠,部族又不好管束,設立布政使司怕是勞民傷財,還不見得有成效呀。”
有的大臣則反駁道:“若不加以治理,那貴州便永遠是我大明的一塊心病,日後恐生大亂,此時設立布政使司,雖有困難,卻是長遠之計呀。”
我瞅準時機,站了出來,躬身行禮後,說道:“陛下,諸位大人,臣此前隨隊前往貴州巡查,深知當地情況。貴州雖有諸多難處,可設立布政使司確有其必要。一來,可讓朝廷政令暢行,加強對西南之地的掌控;二來,若選派賢能且熟悉當地情況的官員,尊重其風俗,徐徐圖之,必能讓當地百姓受益,使其真正融入大明,還望陛下聖裁呀。”
成祖聽了我的話,微微點頭,說道:“徐文遠,你所言倒是有理,隻是這選派官員、具體治理之法,還需細細斟酌,你且說說,有何具體建議?”
我心中一喜,趕忙說道:“陛下,臣以為,可從周邊熟悉西南情況的州縣選拔官員,或是從當地有學識、有威望的人中選拔一些協助治理,先以安撫為主,解決百姓的實際難題,再慢慢推行朝廷的各項製度,如此,或可讓貴州之地平穩過渡呀。”
成祖聽後,思索片刻,說道:“嗯,你這建議倒值得一試,此事便交由相關部門去籌劃吧,務必妥善辦理。”
聽到這話,我心中懸著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想著這貴州布政使司終於有望設立了,自己這一番辛苦也算有了迴報。
經過一番籌備,終於,在永樂十一年,貴州布政使司正式設立了,朝廷選派了一批得力的官員前往赴任,我也因熟悉此事,被派去協助處理一些初期的交接與協調事宜。
到了貴州,看著那嶄新的布政使司衙門,我心中滿是感慨,想著這一路走來的不易,也期待著這片土地在新的治理體係下能煥發出新的生機。
然而,初期的工作依舊困難重重,有些部族對布政使司的設立依舊心存抵觸,不願配合,甚至還暗中搞些小動作,阻礙政令的推行。
我和官員們隻能一次次地走訪各部族,耐心解釋,許以好處,化解他們的疑慮與不滿。
有一迴,一個較小的部族聽信了謠言,以為布政使司設立後會沒收他們的土地,便集結族人,拿著武器,堵住了衙門,討要說法。
我趕忙和幾位官員前去安撫,大聲說道:“諸位鄉親,大家莫要聽信謠言,布政使司設立是為了讓大家日子過得更好,絕不會搶奪大家的土地,大家有什麽難處,都可以和我們說呀。”
可那些族人卻不相信,依舊叫嚷著不肯散去。
這時,之前我結識的那位老者站了出來,說道:“大家先別急,聽這位大人說說,我與他打過交道,他是個實誠人,不會騙咱們的。”
在老者的勸說下,眾人這才漸漸安靜下來,我趁機詳細解釋了布政使司的職責和對大家的好處,總算是平息了這場風波。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官員們的不懈努力下,貴州之地漸漸接受了布政使司的管理,百姓們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變化,治安好了,賦稅合理了,與外界的往來也增多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開始顯現。
我看著這一切,心中滿是欣慰,覺得自己這幾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為能參與到這一改變貴州曆史的大事中而深感自豪。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地方治理以及行政區劃等方麵的情況,且與大明1413年我設貴州布政使司這一經曆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境內有著諸多的領地、自治市鎮等,地方治理多是由領主、市長等依據傳統的習慣法以及與國王簽訂的契約等來進行管理。領主在自己的領地內權力頗大,擁有司法、征稅等權力,雖然國王也在試圖加強對全國的統一管理,比如通過委派官員等方式,但地方勢力依舊相對獨立,不像大明通過設立布政使司這樣統一且強有力的行政機構來管理地方,體現出不同政治體製下地方治理的差異,英國重地方勢力自主,大明則重朝廷統一管理。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有著複雜的行政區劃,有王室領地、公爵領地、伯爵領地等,不同領地的治理方式和權力範圍各有不同,國王對地方的掌控程度也因領地而異。法國國王多是通過與地方貴族聯姻、授予特權等方式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同時也會設立一些行政機構來協助管理地方事務,但這些機構的權力往往受到地方貴族的製約,與大明設立貴州布政使司能直接對地方進行有效管理不同,法國更強調貴族與王權的平衡,體現出不同國家權力結構下地方治理的特點差異,法國重權力平衡,大明則重行政集權。
在奧斯曼帝國,疆域遼闊,其對地方的治理有著一套獨特的體係,帝國境內劃分成諸多行
《明史·地理誌》載:“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永樂十一年置。”簡簡單單一句話,卻道出了這一重大舉措的關鍵所在,設貴州布政使司,意味著朝廷要在此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體係,上承朝廷旨意,下理地方諸事,讓貴州這片土地能如中原之地一般,井然有序,百姓安居樂業,賦稅得以合理征收,政令得以暢行無阻,也為圍繞“1413年我 設貴州布政使司”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變革與磨合、關乎西南地區穩定發展的曆史有了清晰可尋的脈絡。
我本是京城禮部的一名小吏,名喚徐文遠,生得麵容清瘦,卻透著一股儒雅之氣,雙目明亮有神,仿佛藏著無盡的聰慧與熱忱。自幼便飽讀詩書,對那經史子集、禮儀典章頗為熟悉,一心想著在這禮部之中,憑借自己的學識,為朝廷效力,將那禮儀之道、王化之德傳揚四方。我性子溫和,卻又有著一股執拗勁兒,一旦認定了是對朝廷、對百姓有益之事,便會想盡辦法去促成,哪怕遇到諸多阻礙,也絕不輕言放棄,可未曾想,這執拗的性子,竟讓我與這貴州布政使司的設立有了千絲萬縷的聯係,至於這其中的曲折故事,且聽我慢慢道來。
那一日,我正在禮部衙門裏整理文書,忙碌間,聽聞上司們在商討著西南諸事,說是貴州那地方,近些年來越發顯得混亂無序,各部族之間偶有紛爭,對朝廷的政令也多有敷衍,長此以往,恐生大患,需得想個妥善之法加以整治。
我心中一動,想著自己平日裏對地方治理之策也略有涉獵,或許能出些綿薄之力,當下便鼓足了勇氣,朝著上司們所在的廳堂走去。到了廳堂門口,我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衣衫,便邁步進了門。
屋內,幾位大人正圍坐在桌案前,你一言我一語地商議著,麵色皆是頗為凝重。見我進來,上司張大人皺了皺眉頭,問道:“徐文遠,你不在外麵做事,進來所為何事?”
我趕忙躬身行禮,說道:“大人,屬下聽聞諸位大人在商討貴州之事,心中有一些想法,想鬥膽向大人進言。”
張大人微微一愣,隨後說道:“哦?你有何想法,說來聽聽。”
我清了清嗓子,說道:“大人,屬下以為,貴州之地亂象叢生,根源在於缺乏一套統一且有效的行政管理體係。如今各部族各自為政,朝廷政令難以深入貫徹,若要改變這一局麵,不妨設立布政使司,如同其他地方一般,選派賢能官員前往,統籌治理地方諸事,如此一來,或可讓貴州之地漸入正軌呀。”
我的話一出口,屋內頓時安靜了下來,幾位大人皆是一臉驚訝地看著我,仿佛不敢相信這話是從我這麽個小小吏員口中說出來的。
片刻後,另一位李大人皺著眉頭說道:“徐文遠,你這想法未免太過理想化了,貴州那地方,部族眾多,風俗各異,設立布政使司哪是那般容易的事,且不說選派官員的難處,單是讓那些部族接受這一改變,便是個棘手的難題呀。”
我趕忙說道:“大人,屬下也知曉此事困難重重,可若不嚐試,那貴州之地便永遠難以真正安穩,朝廷對那片土地的掌控也始終薄弱,還望大人三思呀。”
張大人聽了,臉色一沉,說道:“徐文遠,你不過是個小小的吏員,這等關乎地方治理的大事,自有聖上和諸位大臣們權衡考量,哪輪得到你在此妄加議論,莫要再胡言亂語了,出去做事吧。”
我心中雖有些不甘,可上司已然下了逐客令,我也隻能無奈地退了出去,可心裏卻依舊惦記著這事,想著無論如何,也得找機會再勸勸上司們才行。
過了幾日,我偶然間聽聞朝廷有意選派官員前往貴州等地巡查,了解當地實際情況,以便製定合適的治理方略。我心中一動,覺得這是個好機會,若是能跟著一同前往,實地考察一番,說不定能拿出更有說服力的建議來。
於是,我便向上司們請命,言說自己願隨隊前往貴州,協助收集情況,也好為朝廷出份力。起初,上司們並不同意,覺得我去了也起不了什麽大作用,可經不住我再三懇請,加之想著多個人手或許也有些用處,便應允了下來。
我滿心歡喜,趕忙收拾行囊,隨著巡查隊伍踏上了去往貴州的路途。一路上,我看著那沿途的山川景色,心中既新奇又感慨,想著這貴州之地,雖偏遠卻也有著別樣的風貌,隻可惜如今治理不善,才生出諸多亂象。
待進入貴州境內,那所見所聞更是讓我深感此地治理之艱難。不同的部族有著不同的服飾、語言,各自聚居在不同的區域,彼此之間時有摩擦,對我們這些朝廷來的人,也是充滿了警惕與疏離。
我們先是到了一個較大的部族聚居地,當地的族長聽聞我們到來,雖出麵迎接,卻態度冷淡,言語間頗多敷衍之意。
那族長操著不太流利的官話說道:“朝廷的大人們,咱這小地方,沒啥大事,平日裏也就這麽過著,不用你們費心了。”
我見狀,趕忙上前,笑著說道:“族長,朝廷此次派人來,是想了解了解大家的生活情況,看看有什麽難處,也好幫著解決,畢竟大家都是大明的子民呀。”
那族長哼了一聲,說道:“咱在這生活了多少年了,向來都是按自己的規矩來,可沒指望朝廷能幫啥忙。”
我心中明白,他們是對朝廷的介入心存抵觸,當下也不急於爭辯,而是想著先了解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性、治理方式等情況再說。
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和巡查隊伍的眾人分頭行動,走村串寨,與各族百姓交談,記錄下他們的生活點滴、所遇難題以及對朝廷的看法等。
在這過程中,我結識了一位當地的老者,他雖年事已高,卻頗為睿智,對部族的過往和現狀都很了解。我時常向他請教,他也漸漸對我放下了防備,願意與我多說些心裏話。
那老者歎了口氣,說道:“娃兒呀,咱這地方,以前也沒怎麽和朝廷打交道,各過各的日子,可如今朝廷想管起來,大家心裏頭難免有些不情願,怕朝廷改了咱的老規矩,讓日子過不舒坦了呀。”
我聽了,思索片刻,說道:“老爺爺,朝廷也是想讓大家過得更好呀,如今這地方時常有些紛爭,百姓的日子也不安穩,若是有了統一的管理,能公平處事,保障大家的權益,那不是更好嗎?”
老者搖了搖頭,說道:“話是這麽說,可真要做起來,哪有那麽容易,就怕朝廷派來的官兒不了解咱這兒的情況,瞎折騰啊。”
我心中一動,想著老者這話倒是點出了關鍵所在,若要設立布政使司,選派的官員必須得熟悉當地情況才行呀。
迴到駐地後,我將自己的想法和收集到的情況整理成冊,呈遞給了巡查隊伍的領隊大人,言說若要在貴州設立布政使司,當務之急是選拔熟悉當地風土人情的官員,並且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性,循序漸進地推行朝廷政令,不可操之過急。
領隊大人看了我的冊子,微微點頭,說道:“徐文遠,你這幾日倒是用心了,這些建議頗有幾分道理,待我們迴去後,便向朝廷稟明情況,看看如何定奪吧。”
我心中歡喜,覺得自己的努力總算沒白費,盼著朝廷能采納這些建議,早日設立貴州布政使司。
待巡查結束,我們返迴了京城,我又開始四處奔走,向禮部的諸位大人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官員講述貴州的實際情況和我的想法,希望能推動此事盡快落實。
可這過程卻並非一帆風順,有些官員覺得貴州地處偏遠,投入過多精力去治理並不劃算,還有些官員擔心設立布政使司後會引發當地部族更大的反彈,得不償失。
我一一去勸說,擺事實,講道理,有時說得口幹舌燥,卻依舊不被理解,心中滿是無奈與焦急。
就在我幾近絕望之時,轉機出現了。成祖朱棣聽聞了關於貴州治理的諸多爭議,便下令召集大臣們共同商議此事,讓大家各抒己見,務必拿出一個妥善的方案來。
我得知這個消息後,趕忙又精心準備了一番,想著一定要在這次商議中讓大家認可設立貴州布政使司的必要性。
到了商議那日,朝堂之上,大臣們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有的大臣說:“貴州那地方,山高路遠,部族又不好管束,設立布政使司怕是勞民傷財,還不見得有成效呀。”
有的大臣則反駁道:“若不加以治理,那貴州便永遠是我大明的一塊心病,日後恐生大亂,此時設立布政使司,雖有困難,卻是長遠之計呀。”
我瞅準時機,站了出來,躬身行禮後,說道:“陛下,諸位大人,臣此前隨隊前往貴州巡查,深知當地情況。貴州雖有諸多難處,可設立布政使司確有其必要。一來,可讓朝廷政令暢行,加強對西南之地的掌控;二來,若選派賢能且熟悉當地情況的官員,尊重其風俗,徐徐圖之,必能讓當地百姓受益,使其真正融入大明,還望陛下聖裁呀。”
成祖聽了我的話,微微點頭,說道:“徐文遠,你所言倒是有理,隻是這選派官員、具體治理之法,還需細細斟酌,你且說說,有何具體建議?”
我心中一喜,趕忙說道:“陛下,臣以為,可從周邊熟悉西南情況的州縣選拔官員,或是從當地有學識、有威望的人中選拔一些協助治理,先以安撫為主,解決百姓的實際難題,再慢慢推行朝廷的各項製度,如此,或可讓貴州之地平穩過渡呀。”
成祖聽後,思索片刻,說道:“嗯,你這建議倒值得一試,此事便交由相關部門去籌劃吧,務必妥善辦理。”
聽到這話,我心中懸著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想著這貴州布政使司終於有望設立了,自己這一番辛苦也算有了迴報。
經過一番籌備,終於,在永樂十一年,貴州布政使司正式設立了,朝廷選派了一批得力的官員前往赴任,我也因熟悉此事,被派去協助處理一些初期的交接與協調事宜。
到了貴州,看著那嶄新的布政使司衙門,我心中滿是感慨,想著這一路走來的不易,也期待著這片土地在新的治理體係下能煥發出新的生機。
然而,初期的工作依舊困難重重,有些部族對布政使司的設立依舊心存抵觸,不願配合,甚至還暗中搞些小動作,阻礙政令的推行。
我和官員們隻能一次次地走訪各部族,耐心解釋,許以好處,化解他們的疑慮與不滿。
有一迴,一個較小的部族聽信了謠言,以為布政使司設立後會沒收他們的土地,便集結族人,拿著武器,堵住了衙門,討要說法。
我趕忙和幾位官員前去安撫,大聲說道:“諸位鄉親,大家莫要聽信謠言,布政使司設立是為了讓大家日子過得更好,絕不會搶奪大家的土地,大家有什麽難處,都可以和我們說呀。”
可那些族人卻不相信,依舊叫嚷著不肯散去。
這時,之前我結識的那位老者站了出來,說道:“大家先別急,聽這位大人說說,我與他打過交道,他是個實誠人,不會騙咱們的。”
在老者的勸說下,眾人這才漸漸安靜下來,我趁機詳細解釋了布政使司的職責和對大家的好處,總算是平息了這場風波。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官員們的不懈努力下,貴州之地漸漸接受了布政使司的管理,百姓們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變化,治安好了,賦稅合理了,與外界的往來也增多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開始顯現。
我看著這一切,心中滿是欣慰,覺得自己這幾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為能參與到這一改變貴州曆史的大事中而深感自豪。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地方治理以及行政區劃等方麵的情況,且與大明1413年我設貴州布政使司這一經曆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境內有著諸多的領地、自治市鎮等,地方治理多是由領主、市長等依據傳統的習慣法以及與國王簽訂的契約等來進行管理。領主在自己的領地內權力頗大,擁有司法、征稅等權力,雖然國王也在試圖加強對全國的統一管理,比如通過委派官員等方式,但地方勢力依舊相對獨立,不像大明通過設立布政使司這樣統一且強有力的行政機構來管理地方,體現出不同政治體製下地方治理的差異,英國重地方勢力自主,大明則重朝廷統一管理。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有著複雜的行政區劃,有王室領地、公爵領地、伯爵領地等,不同領地的治理方式和權力範圍各有不同,國王對地方的掌控程度也因領地而異。法國國王多是通過與地方貴族聯姻、授予特權等方式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同時也會設立一些行政機構來協助管理地方事務,但這些機構的權力往往受到地方貴族的製約,與大明設立貴州布政使司能直接對地方進行有效管理不同,法國更強調貴族與王權的平衡,體現出不同國家權力結構下地方治理的特點差異,法國重權力平衡,大明則重行政集權。
在奧斯曼帝國,疆域遼闊,其對地方的治理有著一套獨特的體係,帝國境內劃分成諸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