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387年,這大明朝的天下,看似已在太祖皇帝朱元璋的鐵腕治理下日漸安穩,可那北方的邊患卻依舊如芒在背,那納哈出所率的殘元勢力,盤踞在遼東一帶,時不時地侵擾邊境,讓百姓不得安寧,也讓朝廷憂心不已。朕深知,若不將這股勢力剿滅,這大明的北方邊境便難有長久的太平之日,於是,朕決意派遣馮勝等一眾將領,出征納哈出,期望能一舉蕩平這北方的禍患。


    《明史·馮勝傳》記載:“二十年,命勝為征虜大將軍,潁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為左右副將軍,帥南雄侯趙庸等以步騎二十萬征納哈出。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景隆、申國公鄧鎮等皆從。帝複遣故所獲納哈出部將乃剌吾者奉璽書往諭降。勝軍駐通州,遣藍玉乘大雪襲慶州,克之。夏四月,兵至遼河之東,獲其屯卒,知納哈出營在金山,從間道掩擊,破之。納哈出降,得所部二十餘萬人,牛羊馬駝輜重互望於道。還至亦迷河,複收其殘卒二萬餘、車馬五萬。而都督濮英殿後,為敵所執,死之。師還,以捷聞,賜死,而宥茂罪。”每每念及這記載此次出征詳情的文字,朕心中便是感慨萬千,這一戰,雖有諸多波折,卻也收獲頗豐,讓那納哈出的勢力土崩瓦解,為我大明的北方邊境除去了一大隱患呐。


    且說這馮勝,本就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了,戰功赫赫,威名遠揚。此次被朕委以征虜大將軍之重任,那心中自是既感榮耀,又覺責任重大。他深知,這一戰關乎著大明的邊境安危,關乎著萬千百姓的生活,絕不能有絲毫的差池。


    出征那日,大軍在通州集結,馮勝身披戰甲,頭戴盔纓,騎在那高頭大馬上,望著麾下那二十萬步騎,那真是旌旗蔽日,士氣高昂啊。他心中豪情萬丈,對著將士們高聲喊道:“諸位將士,今日我等奉陛下之命,出征納哈出,那納哈出賊子,屢屢犯我大明邊境,擾我百姓,此等惡行,絕不能容!咱這二十萬兒郎,皆是我大明的精銳,定要將那納哈出打得落花流水,揚我大明國威,都給我打起精神來,隨本將軍建功立業去!”


    將士們齊聲高唿:“願聽將軍調遣,不破納哈出,誓不迴還!”那聲音,如雷鳴般在天地間迴蕩,震得人熱血沸騰。


    馮勝身旁的傅友德,也是一員猛將,他拍了拍馮勝的肩膀,笑著說:“馮兄,此次出征,有你我等齊心協力,那納哈出必是插翅難逃,咱定要打個漂亮仗,也好讓陛下安心呐。”


    馮勝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地說道:“傅老弟說得對,不過那納哈出也不是吃素的,咱切不可輕敵,還得小心應對才是。”


    大軍一路向北,行進途中,馮勝便派出多路探子,去打探納哈出的軍情。這一日,大軍行至通州,馮勝召集眾將商議軍情。


    藍玉站出來說道:“將軍,如今這大雪紛飛,倒是個天賜良機,咱可派一支奇兵,趁此天氣,突襲慶州,打那納哈出一個措手不及呀。”


    馮勝聽了,眼中一亮,點頭道:“藍玉將軍此計甚好,那便依你所言,你率一隊精銳,冒雪前去,務必拿下慶州,若能成功,咱這開局便占了先機。”


    藍玉領了軍令,當下便點齊兵馬,趁著那漫天大雪,如鬼魅般朝著慶州疾馳而去。那慶州的守軍,哪能想到明軍會在這等惡劣天氣下突然來襲,還沒迴過神來,便被藍玉的軍隊殺了個大敗,慶州就此被攻克。


    消息傳迴馮勝軍中,將士們士氣大振,皆誇讚藍玉的勇猛機智。


    待到夏四月,大軍已然來到了遼河之東,在這裏,他們抓獲了一些納哈出的屯卒,從這些人口中得知,納哈出的營地就在金山。馮勝當機立斷,決定從間道掩擊,打他個出其不意。


    這一番行軍,可著實不易,那山間小道崎嶇難行,將士們既要小心腳下,又要保持安靜,以免被敵軍發覺。可咱大明的這些將士,皆是堅毅之輩,沒有一人抱怨叫苦,都咬著牙,跟著馮勝朝著金山摸了過去。


    而那納哈出呢,此時正在營中,還渾然不知危險已然臨近。他本以為這金山地勢險要,又有重兵把守,明軍一時半會兒也攻不過來,便有些放鬆了警惕,營帳裏,士兵們有的在喝酒作樂,有的在唿唿大睡,全然沒了平日裏的戒備。


    當馮勝的大軍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納哈出營地前時,那納哈出的軍隊頓時亂成了一鍋粥。納哈出驚慌失措地跑出營帳,看著眼前那漫山遍野的明軍,心中又驚又懼,趕忙組織士兵抵抗。


    可這倉促之間,哪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呀,明軍士氣正盛,如潮水般朝著敵軍衝了過去,喊殺聲震天動地。


    馮勝一馬當先,揮舞著手中的長刀,口中高喊:“將士們,衝啊,剿滅納哈出,就在今日!”


    在明軍的猛烈攻擊下,納哈出的軍隊節節敗退,眼看大勢已去,納哈出無奈之下,隻好選擇投降。


    這一降,可不得了,馮勝一下子收編了納哈出所部二十餘萬人,那牛羊馬駝、輜重物資,在路上排得一眼望不到頭,真可謂是收獲滿滿啊。


    大軍得勝迴師,行至亦迷河時,又收攏了納哈出的殘卒二萬餘人,車馬五萬,這一趟出征,戰果那是相當豐碩。


    可就在眾人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卻出了一樁意外之事。都督濮英負責殿後,卻遭遇了敵軍的襲擊,濮英奮力抵抗,可終究寡不敵眾,被敵軍所執,寧死不屈,最終壯烈犧牲了。


    這消息傳來,軍中一片悲痛,馮勝聽聞後,也是捶胸頓足,痛心不已,自責道:“都怪我,沒安排好殿後的事宜,讓濮英將軍遭此厄運,我如何對得起他呀。”


    眾將趕忙勸慰道:“將軍莫要自責,這戰場上本就瞬息萬變,濮英將軍為國盡忠,雖死猶榮,咱們當帶著他的遺願,平安迴朝,向陛下複命才是。”


    待大軍迴到京師,馮勝便將捷報呈了上去,朕聽聞這一戰大獲全勝,心中大喜,當即對眾將進行了賞賜。可這馮勝,在軍中之時,犯了些過錯,雖是無心之失,朕卻也不能輕易饒恕,權衡再三,最終還是賜死了馮勝,不過念在常茂有苦衷,便饒恕了他的罪過。


    這消息傳開後,民間也是議論紛紛。


    在應天府的街頭,一位老者捋著胡須說道:“聽說馮將軍他們打了大勝仗,可這馮將軍怎麽就被賜死了呢,雖說犯了錯,可這功過也該相抵呀,真是可惜了這麽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咯。”


    一個年輕後生卻說道:“陛下自有陛下的考量,這朝廷的事兒,哪是咱們能說清楚的,不過這一戰打下來,往後咱這北方邊境,怕是能安穩不少了吧。”


    再說那馮勝府中,家人們聽聞他被賜死的消息,頓時哭聲震天,那場景,實在是令人心酸。馮勝的夫人哭著罵道:“老爺征戰一生,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就因這一點過錯,便落得如此下場,這朝廷也太絕情了呀。”


    可馮勝的兒子卻忍著悲痛勸道:“母親,莫要這般說,父親一生忠君愛國,此次雖遭此厄運,可也是為了大明,咱們當理解陛下的難處,隻願父親在九泉之下能安息吧。”


    而在軍中,那些曾跟隨馮勝出征的將士們,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他們敬佩馮勝的軍事才能,感激他的領導,可如今主帥落得這般結局,他們也隻能暗自歎息,感慨這世事無常。


    有個小校,曾在戰場上被馮勝救過一命,他得知消息後,偷偷跑到城外,朝著馮勝的墓地方向,跪地磕了幾個頭,眼中含淚說道:“將軍,您一路走好,您的恩情,小的一輩子都忘不了,願您來世還能做個英雄,繼續馳騁沙場啊。”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對外征戰以及軍事行動等方麵的情況,且與1387年馮勝等出征納哈出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國內的貴族們時常會組織騎士軍隊對外進行征戰,目的多是為了爭奪領地、擴大勢力範圍以及獲取財富等。不過英國的對外征戰規模相對較小,多是以城堡攻防戰、小規模的領地爭奪為主,不像馮勝此次率領二十萬步騎出征這般大規模遠距離的作戰。而且英國的戰爭勝利後,主要是對土地、農奴等進行重新分配,鞏固貴族在當地的統治,與大明通過出征剿滅敵軍,收編眾多俘虜、繳獲大量物資來彰顯國威、鞏固邊境有所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軍事戰略目標與戰爭成果利用的差異,英國重領地資源爭奪下的軍事勝利,大明則重通過大規模作戰打擊外敵並鞏固邊境。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國王也會組織軍隊對外進行征戰,比如與周邊的國家爭奪邊境地區、拓展領土等。法國軍隊作戰注重騎士的衝鋒陷陣以及城堡的防禦作用,戰術相對較為傳統。而馮勝等出征納哈出這一戰,運用了長途奔襲、隱蔽行軍、趁虛而入等多種靈活的戰術,取得了巨大的戰果,相比之下,法國的軍事作戰在戰術運用和戰果獲取上顯得較為常規,體現出不同國家軍事戰術運用與作戰成果的差異,法國重傳統戰術下的軍事行動,大明則重靈活戰術運用下的大破敵軍。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軍隊時常對外進行征服擴張,與周邊的國家、部落等發生戰爭。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以其精銳的禁衛軍聞名,作戰時講究兵種配合,騎兵、步兵、炮兵協同作戰,有著強大的戰鬥力。但奧斯曼帝國對外征戰多是為了將新的地區納入自己的版圖,推行伊斯蘭教,實現宗教和政治上的統治。與馮勝等出征納哈出主要是為了剿滅納哈出的殘元勢力,保大明邊境安穩不同,奧斯曼帝國更側重於宗教和領土擴張的雙重目的,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與軍事征戰目的的差異,奧斯曼重宗教領土擴張下的軍事征服,大明則重邊境安全維護下的對外作戰。


    在威尼斯共和國,作為商業城邦,雖也有自己的海軍力量,但對外軍事行動多是圍繞著保護海上貿易航線、爭奪港口控製權以及打擊海盜等展開。威尼斯的海軍作戰依靠先進的航海技術和精良的戰船,通過海戰來確保自己在海上貿易中的優勢地位。與馮勝等率領陸軍在陸地作戰剿滅敵軍的情況截然不同,體現出不同發展模式與軍事作戰領域的差異,威尼斯重海上貿易保護下的海軍作戰,大明則重陸地邊境防禦下的陸軍作戰。


    在阿拉伯地區,部落眾多,各部落之間時常會因為水源、牧場等資源問題發生衝突,進而引發戰爭。部落的戰爭多是依靠部落勇士的勇猛以及簡單的戰術配合,規模相對較小,主要目的是為了爭奪資源或者維護部落的尊嚴。而馮勝等出征納哈出是一場有組織、大規模且有著明確戰略目標的國家層麵的軍事行動,兩者在規模、性質和戰略目標上都有著很大的差異,體現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與軍事行動特點的差異,阿拉伯重部落資源爭奪下的小規模戰爭,大明則重國家邊境安全維護下的大規模作戰。


    在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各地的大名對幕府將軍有著一定的軍事義務,會組織軍隊參與幕府組織的對外征戰或者平定國內的叛亂等。日本的軍事作戰注重武士道精神的體現,武士們以忠誠和英勇作戰為榮,作戰方式多是近身格鬥、陣形排列等傳統的陸戰形式。與馮勝等出征納哈出運用多種靈活戰術、長途奔襲等情況有所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政治格局與軍事戰術運用特性的差異,日本重武士道精神約束下的傳統陸戰,大明則重靈活戰術運用下的大規模陸戰。


    在朝鮮李朝,秉持儒家思想,其軍事行動多是為了防禦外敵入侵、維護本國的邊境安全以及保障國內的穩定。朝鮮李朝的軍隊注重訓練紀律和軍事禮儀,作戰時講究遵循傳統的兵法戰術,較少主動對外進行大規模的征戰。與馮勝等出征納哈出主動出擊、深入北方作戰的情況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文化根基與軍事戰略選擇的差異,朝鮮李朝重儒家思想影響下的邊境防禦作戰,大明則重主動出擊打擊外敵的邊境作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喂!當乞丐去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5路偷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5路偷懶並收藏喂!當乞丐去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