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九年,也就是公元1376年,我叫張謙,本是應天府裏一個小小的司吏,每日裏就在那衙門中,圍著各種文書卷宗打轉,做著些抄抄寫寫、整理歸檔的瑣碎事兒。原以為日子就會這般平平淡淡地過下去,卻不想,朝廷這一年推行的“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之舉,如同投入湖麵的巨石,讓我這小人物的生活也跟著泛起了層層波瀾。
《明史·職官誌四》記載:“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從二品;左、右參政,從三品;左、右參議,從四品。其屬:經曆司,經曆一人,從六品;都事一人,從七品;照磨所,照磨一人,從八品;檢校一人,正九品;理問所,理問一人,從六品;副理問一人,從七品;提控案牘一人,未入流;司獄司,司獄一人,從九品;庫大使一人,從九品;倉大使一人,從九品;雜造局、軍器局、寶泉局、織染局,各大使一人,從九品。”初讀這規製條文時,我便知曉,這可不是簡單的名稱改換,而是關乎著朝廷對地方治理的一場大變革呐,往後這地方上的事兒,怕是要全然不同了。
那一日,我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衙門,正準備開始整理昨日未做完的卷宗。剛坐下,就瞧見平日裏幾個愛閑聊的同僚湊在一塊兒,壓低著聲音,卻又眉飛色舞地說著什麽。我這心裏頭的好奇勁兒一下子就被勾了起來,放下手中的活兒,湊過去問道:“喲,諸位今兒個這是聊啥呢,如此熱鬧?”
其中一個同僚瞥了我一眼,神秘兮兮地說:“張謙啊,你還不知道呢,朝廷下了旨意,要把行中書省改成承宣布政使司了,這往後啊,地方上的權力分配、辦事章程,可都得跟著變咯。”
我一聽,瞪大了眼睛,滿臉驚訝地說道:“竟有此事?這好好的行中書省,怎麽說改就改了呀?”
另一位年長些的同僚搖了搖頭,緩緩說道:“你這榆木腦袋,朝廷這麽做,定是有深意的呀。那行中書省權力太大,地方上容易滋生些獨攬大權、不聽使喚的事兒,如今改成這承宣布政使司,就是要把權力分散開,讓地方治理更有條理唄。”
我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心裏卻在想著,這一改,衙門裏的事兒怕是要更繁雜了,也不知道往後會變成什麽樣呢。
沒過多久,這改製的消息就在應天府裏傳開了,街頭巷尾的百姓們也都在議論紛紛。我休沐那日,走在街市上,便聽到有人說:“聽說了沒,朝廷要變一變地方上的衙門了,也不知道這對咱老百姓的日子有啥影響呀。”
旁邊一人接話道:“管他呢,隻要能讓咱這日子過得安穩,賦稅交得明白,那就是好事唄。”
我聽著他們的談論,暗自笑了笑,心想這百姓們想的倒也實在,隻是這改製背後的門道,怕是他們也不太明白呢。
而在朝堂之上,我雖無緣親見那場麵,卻也能想象到定是一番熱議。陛下召集大臣們商議此事,那氣氛想來是既嚴肅又熱烈。
吏部尚書出列,躬身說道:“陛下,這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雖是好事,可這人員的調配、職責的劃分,都得細細琢磨呀,稍有不慎,怕是會亂了地方上的政務呢。”
陛下微微點頭,說道:“愛卿所言極是,這改製關乎重大,需得周全考慮,眾愛卿可暢所欲言,說說各自的想法。”
戶部尚書也上前說道:“陛下,那承宣布政使司日後掌管一方民政、賦稅等諸多事務,這賦稅的征收標準、倉儲的管理,都得有個明確章程,可不能出了岔子呀。”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要嚴格選拔布政使等官員,確保德才兼備;有的說要規定好與其他地方衙門的協作關係,避免推諉扯皮,朝堂上一時熱鬧非凡,都在為這改製之事出謀劃策。
我所在的衙門,也開始為這改製做準備了。上司吩咐我,要把以往行中書省相關的文書檔案都梳理一遍,把涉及地方治理、政令傳達等方麵的內容整理出來,好供上麵參考,以便更合理地製定新的辦事規則。
我心裏雖叫苦不迭,想著這得費多少功夫啊,可嘴上也不敢抱怨,隻能應了下來,每日裏埋頭在那堆積如山的卷宗裏,翻找著、記錄著,眼睛都快熬紅了。
有一迴,我實在累得不行,便跟一同整理卷宗的同僚打趣道:“哎呀,這朝廷改個衙門名兒,可把咱們給折騰壞了,我這眼睛瞅著這些字,都快看成雙影了,感覺比那進京趕考的書生還辛苦呢。”
那同僚也苦笑著迴道:“誰說不是呢,不過這也是朝廷的大事,咱做小吏的,隻能盡力做好,隻盼著這改製早點弄完,咱也好鬆口氣呀。”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地的行中書省漸漸開始向承宣布政使司轉變了。我們應天府這邊,也迎來了新上任的布政使大人。
那一日,衙門裏上下都忙活起來,準備迎接新官。我站在人群裏,偷偷抬頭打量著這位布政使大人,隻見他麵容嚴肅,眼神中透著一股幹練勁兒,讓人一看就覺得是個雷厲風行的主兒。
布政使大人到任後,先是召集衙門裏的眾人,開了個會,說道:“諸位,本使今日到此,身負朝廷重任,這承宣布政使司,那可是關乎地方民生、政務的關鍵所在。往後,咱們都得打起精神來,各司其職,把這一方之地治理好,若有懈怠,本使絕不輕饒!”
眾人齊聲應道:“謹遵大人教誨!”
可這改製之初,難免會有些磕磕絆絆。就說這賦稅征收之事,以往在行中書省的時候,雖說也有規矩,可各地執行起來,總歸有些差異,如今要統一按照承宣布政使司的新規來辦,一些地方的小吏和百姓都有些不適應。
有個管著鄉下賦稅征收的小吏,跑到衙門裏來訴苦,對著上司說道:“大人啊,這新規一下,底下的百姓們都鬧不明白,說為啥跟以前收的不一樣了,咱解釋了半天,他們也還是覺得不妥,這可如何是好呀?”
上司皺著眉頭,嗬斥道:“你這是怎麽辦事的?新規下來了,你就得好好給百姓講清楚,讓他們明白這是朝廷為了讓賦稅更公平合理,哪能這麽輕易就被堵住嘴了,迴去再好好說說,務必讓百姓們配合。”
那小吏一臉委屈,卻也不敢再多言,隻得灰溜溜地迴去了。
而我呢,因為整理卷宗熟悉過往情況,被派去協助處理一些過渡時期的事務,時常要跟著上司到各地去查看情況,傳達新規的意思。
有一迴,我跟著上司到了一個縣城,當地的知縣愁眉苦臉地對我們說:“大人,您可算是來了,這改製之後,咱這縣裏的政務銜接上出了些問題呀,以前和行中書省那邊對接的事兒,現在都不知道該找誰了,好多事兒都耽擱下來了,百姓們也頗有怨言呢。”
上司聽了,臉色一沉,說道:“知縣大人,這改製是朝廷的旨意,大家都在適應,你身為地方父母官,不能光等著上頭來解決問題,得主動去梳理清楚,和承宣布政使司這邊的各個部門盡快對接好呀,可不能讓百姓受苦。”
那知縣趕忙點頭稱是,說道:“是是是,下官這就去辦,定當竭盡全力,讓縣裏的政務盡快走上正軌。”
在這過程中,我也見識到了這改製帶來的種種變化。有的地方,在布政使司的管理下,民政事務處理得更加有序了,比如救濟災荒、興修水利這些事兒,因為職責明確,辦起來效率更高了,百姓們的日子也漸漸好了起來;可也有的地方,因為官員們一時沒能適應新的權力分配和辦事流程,出現了些混亂,好在經過不斷地調整磨合,也慢慢恢複了正常。
我心裏頭對這改製的看法,也從最初的抱怨麻煩,漸漸變成了認可它的好處。想著朝廷這一招,雖一時折騰,可長遠來看,確實是有利於地方長治久安呐。
在民間,百姓們對這承宣布政使司也從最初的陌生疑惑,到後來慢慢感受到了它帶來的變化。
在城裏的茶館裏,一位老者喝著茶,對旁人說道:“起初啊,聽說是改了衙門,咱還擔心會不會更亂了,可這段時間看下來,這新衙門管事兒還挺上心的,那救濟糧發得比以前及時了,街道的修繕也有人管了,看來這朝廷的改製,還真有點門道呢。”
旁人也附和道:“是啊,隻要是為咱老百姓好,管他叫啥名兒呢,咱就盼著往後的日子能越過越舒坦咯。”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承宣布政使司在各地都紮下了根,運轉得越發順暢了,地方上的治理也呈現出了新的氣象。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地方治理以及行政機構變革等方麵的情況,且與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地方治理主要依靠封建領主。領主們在自己的領地內擁有高度的自治權,他們自行管理土地、征收賦稅、組建軍隊等,就如同一個個小王國一般。國王雖名義上是最高統治者,但對地方領主的管控相對有限,更多是通過封建契約和貴族之間的製衡來維持秩序。與大明通過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將地方權力進行重新整合,加強朝廷對地方的統一管理不同,英國更側重於領主的自主管理,體現出不同國家權力分配與地方治理模式的差異,英國重領主自主下的地方治理,大明則重朝廷統籌下的地方管理。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有著濃厚的封建等級製度,國王將土地分封給貴族,貴族們在領地內享有較大權力,並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管理領地內的事務,不過他們需要向國王履行一定的義務,比如提供軍事支持等。地方上的行政機構相對鬆散,缺乏像大明這般統一且明確職責的承宣布政使司來進行全麵管理,更多是基於貴族家族的利益和傳統習慣來運轉。相較於大明的行政機構變革是為了強化中央集權、優化地方治理,法國的地方治理模式更注重貴族階層的權益維護,體現出不同國家治理理念與地方治理規範程度的差異,法國重貴族主導下的差異化地方治理,大明則重朝廷主導下的規範地方治理。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對於地方的治理采取的是一種軍政合一的模式。蘇丹會任命帕夏等官員到各個行省進行管理,這些官員既掌握著軍事大權,又負責地方的民政事務,同時,宗教在地方治理中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伊斯蘭教的神職人員會協助官員進行社會秩序的維護、道德規範的引導等。與大明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側重於從行政方麵去調整地方治理結構,劃分明確的民政等職責不同,奧斯曼帝國更注重軍政宗教多方麵力量的綜合運用,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與地方治理方式的差異,奧斯曼重軍政宗教結合下的地方治理,大明則重行政調整下的地方管理。
在威尼斯共和國,作為商業城邦,其地方治理主要圍繞著商業利益展開。各個島嶼、港口等區域由商業家族或者商會進行管理,他們通過製定商業規則、稅收政策等來維護當地的商業秩序,保障自身的利益。商業家族在地方事務上有著很強的話語權,其行政機構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商業活動而設立,不像大明的承宣布政使司是從整個地方的綜合管理角度出發,涵蓋民政、賦稅等多方麵。體現出不同發展模式與地方治理重點的差異,威尼斯重商業利益考量下的地方治理,大明則重綜合管理下的地方治理。
在阿拉伯地區,部落眾多,各部落內部有著自己的治理體係,部落長老們依據部落的傳統習俗、道德規範等來管理部落成員、處理部落內外的事務。部落之間有時會通過聯盟等形式形成一定的區域治理結構,但整體較為鬆散,缺乏像大明這樣由朝廷統一安排、通過設立承宣布政使司來加強地方治理的模式,體現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與地方治理形式的差異,阿拉伯重部落傳統習俗主導下的分散治理,大明則重朝廷主導下的地方整合治理。
《明史·職官誌四》記載:“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從二品;左、右參政,從三品;左、右參議,從四品。其屬:經曆司,經曆一人,從六品;都事一人,從七品;照磨所,照磨一人,從八品;檢校一人,正九品;理問所,理問一人,從六品;副理問一人,從七品;提控案牘一人,未入流;司獄司,司獄一人,從九品;庫大使一人,從九品;倉大使一人,從九品;雜造局、軍器局、寶泉局、織染局,各大使一人,從九品。”初讀這規製條文時,我便知曉,這可不是簡單的名稱改換,而是關乎著朝廷對地方治理的一場大變革呐,往後這地方上的事兒,怕是要全然不同了。
那一日,我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衙門,正準備開始整理昨日未做完的卷宗。剛坐下,就瞧見平日裏幾個愛閑聊的同僚湊在一塊兒,壓低著聲音,卻又眉飛色舞地說著什麽。我這心裏頭的好奇勁兒一下子就被勾了起來,放下手中的活兒,湊過去問道:“喲,諸位今兒個這是聊啥呢,如此熱鬧?”
其中一個同僚瞥了我一眼,神秘兮兮地說:“張謙啊,你還不知道呢,朝廷下了旨意,要把行中書省改成承宣布政使司了,這往後啊,地方上的權力分配、辦事章程,可都得跟著變咯。”
我一聽,瞪大了眼睛,滿臉驚訝地說道:“竟有此事?這好好的行中書省,怎麽說改就改了呀?”
另一位年長些的同僚搖了搖頭,緩緩說道:“你這榆木腦袋,朝廷這麽做,定是有深意的呀。那行中書省權力太大,地方上容易滋生些獨攬大權、不聽使喚的事兒,如今改成這承宣布政使司,就是要把權力分散開,讓地方治理更有條理唄。”
我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心裏卻在想著,這一改,衙門裏的事兒怕是要更繁雜了,也不知道往後會變成什麽樣呢。
沒過多久,這改製的消息就在應天府裏傳開了,街頭巷尾的百姓們也都在議論紛紛。我休沐那日,走在街市上,便聽到有人說:“聽說了沒,朝廷要變一變地方上的衙門了,也不知道這對咱老百姓的日子有啥影響呀。”
旁邊一人接話道:“管他呢,隻要能讓咱這日子過得安穩,賦稅交得明白,那就是好事唄。”
我聽著他們的談論,暗自笑了笑,心想這百姓們想的倒也實在,隻是這改製背後的門道,怕是他們也不太明白呢。
而在朝堂之上,我雖無緣親見那場麵,卻也能想象到定是一番熱議。陛下召集大臣們商議此事,那氣氛想來是既嚴肅又熱烈。
吏部尚書出列,躬身說道:“陛下,這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雖是好事,可這人員的調配、職責的劃分,都得細細琢磨呀,稍有不慎,怕是會亂了地方上的政務呢。”
陛下微微點頭,說道:“愛卿所言極是,這改製關乎重大,需得周全考慮,眾愛卿可暢所欲言,說說各自的想法。”
戶部尚書也上前說道:“陛下,那承宣布政使司日後掌管一方民政、賦稅等諸多事務,這賦稅的征收標準、倉儲的管理,都得有個明確章程,可不能出了岔子呀。”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要嚴格選拔布政使等官員,確保德才兼備;有的說要規定好與其他地方衙門的協作關係,避免推諉扯皮,朝堂上一時熱鬧非凡,都在為這改製之事出謀劃策。
我所在的衙門,也開始為這改製做準備了。上司吩咐我,要把以往行中書省相關的文書檔案都梳理一遍,把涉及地方治理、政令傳達等方麵的內容整理出來,好供上麵參考,以便更合理地製定新的辦事規則。
我心裏雖叫苦不迭,想著這得費多少功夫啊,可嘴上也不敢抱怨,隻能應了下來,每日裏埋頭在那堆積如山的卷宗裏,翻找著、記錄著,眼睛都快熬紅了。
有一迴,我實在累得不行,便跟一同整理卷宗的同僚打趣道:“哎呀,這朝廷改個衙門名兒,可把咱們給折騰壞了,我這眼睛瞅著這些字,都快看成雙影了,感覺比那進京趕考的書生還辛苦呢。”
那同僚也苦笑著迴道:“誰說不是呢,不過這也是朝廷的大事,咱做小吏的,隻能盡力做好,隻盼著這改製早點弄完,咱也好鬆口氣呀。”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地的行中書省漸漸開始向承宣布政使司轉變了。我們應天府這邊,也迎來了新上任的布政使大人。
那一日,衙門裏上下都忙活起來,準備迎接新官。我站在人群裏,偷偷抬頭打量著這位布政使大人,隻見他麵容嚴肅,眼神中透著一股幹練勁兒,讓人一看就覺得是個雷厲風行的主兒。
布政使大人到任後,先是召集衙門裏的眾人,開了個會,說道:“諸位,本使今日到此,身負朝廷重任,這承宣布政使司,那可是關乎地方民生、政務的關鍵所在。往後,咱們都得打起精神來,各司其職,把這一方之地治理好,若有懈怠,本使絕不輕饒!”
眾人齊聲應道:“謹遵大人教誨!”
可這改製之初,難免會有些磕磕絆絆。就說這賦稅征收之事,以往在行中書省的時候,雖說也有規矩,可各地執行起來,總歸有些差異,如今要統一按照承宣布政使司的新規來辦,一些地方的小吏和百姓都有些不適應。
有個管著鄉下賦稅征收的小吏,跑到衙門裏來訴苦,對著上司說道:“大人啊,這新規一下,底下的百姓們都鬧不明白,說為啥跟以前收的不一樣了,咱解釋了半天,他們也還是覺得不妥,這可如何是好呀?”
上司皺著眉頭,嗬斥道:“你這是怎麽辦事的?新規下來了,你就得好好給百姓講清楚,讓他們明白這是朝廷為了讓賦稅更公平合理,哪能這麽輕易就被堵住嘴了,迴去再好好說說,務必讓百姓們配合。”
那小吏一臉委屈,卻也不敢再多言,隻得灰溜溜地迴去了。
而我呢,因為整理卷宗熟悉過往情況,被派去協助處理一些過渡時期的事務,時常要跟著上司到各地去查看情況,傳達新規的意思。
有一迴,我跟著上司到了一個縣城,當地的知縣愁眉苦臉地對我們說:“大人,您可算是來了,這改製之後,咱這縣裏的政務銜接上出了些問題呀,以前和行中書省那邊對接的事兒,現在都不知道該找誰了,好多事兒都耽擱下來了,百姓們也頗有怨言呢。”
上司聽了,臉色一沉,說道:“知縣大人,這改製是朝廷的旨意,大家都在適應,你身為地方父母官,不能光等著上頭來解決問題,得主動去梳理清楚,和承宣布政使司這邊的各個部門盡快對接好呀,可不能讓百姓受苦。”
那知縣趕忙點頭稱是,說道:“是是是,下官這就去辦,定當竭盡全力,讓縣裏的政務盡快走上正軌。”
在這過程中,我也見識到了這改製帶來的種種變化。有的地方,在布政使司的管理下,民政事務處理得更加有序了,比如救濟災荒、興修水利這些事兒,因為職責明確,辦起來效率更高了,百姓們的日子也漸漸好了起來;可也有的地方,因為官員們一時沒能適應新的權力分配和辦事流程,出現了些混亂,好在經過不斷地調整磨合,也慢慢恢複了正常。
我心裏頭對這改製的看法,也從最初的抱怨麻煩,漸漸變成了認可它的好處。想著朝廷這一招,雖一時折騰,可長遠來看,確實是有利於地方長治久安呐。
在民間,百姓們對這承宣布政使司也從最初的陌生疑惑,到後來慢慢感受到了它帶來的變化。
在城裏的茶館裏,一位老者喝著茶,對旁人說道:“起初啊,聽說是改了衙門,咱還擔心會不會更亂了,可這段時間看下來,這新衙門管事兒還挺上心的,那救濟糧發得比以前及時了,街道的修繕也有人管了,看來這朝廷的改製,還真有點門道呢。”
旁人也附和道:“是啊,隻要是為咱老百姓好,管他叫啥名兒呢,咱就盼著往後的日子能越過越舒坦咯。”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承宣布政使司在各地都紮下了根,運轉得越發順暢了,地方上的治理也呈現出了新的氣象。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地方治理以及行政機構變革等方麵的情況,且與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地方治理主要依靠封建領主。領主們在自己的領地內擁有高度的自治權,他們自行管理土地、征收賦稅、組建軍隊等,就如同一個個小王國一般。國王雖名義上是最高統治者,但對地方領主的管控相對有限,更多是通過封建契約和貴族之間的製衡來維持秩序。與大明通過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將地方權力進行重新整合,加強朝廷對地方的統一管理不同,英國更側重於領主的自主管理,體現出不同國家權力分配與地方治理模式的差異,英國重領主自主下的地方治理,大明則重朝廷統籌下的地方管理。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有著濃厚的封建等級製度,國王將土地分封給貴族,貴族們在領地內享有較大權力,並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管理領地內的事務,不過他們需要向國王履行一定的義務,比如提供軍事支持等。地方上的行政機構相對鬆散,缺乏像大明這般統一且明確職責的承宣布政使司來進行全麵管理,更多是基於貴族家族的利益和傳統習慣來運轉。相較於大明的行政機構變革是為了強化中央集權、優化地方治理,法國的地方治理模式更注重貴族階層的權益維護,體現出不同國家治理理念與地方治理規範程度的差異,法國重貴族主導下的差異化地方治理,大明則重朝廷主導下的規範地方治理。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對於地方的治理采取的是一種軍政合一的模式。蘇丹會任命帕夏等官員到各個行省進行管理,這些官員既掌握著軍事大權,又負責地方的民政事務,同時,宗教在地方治理中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伊斯蘭教的神職人員會協助官員進行社會秩序的維護、道德規範的引導等。與大明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側重於從行政方麵去調整地方治理結構,劃分明確的民政等職責不同,奧斯曼帝國更注重軍政宗教多方麵力量的綜合運用,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與地方治理方式的差異,奧斯曼重軍政宗教結合下的地方治理,大明則重行政調整下的地方管理。
在威尼斯共和國,作為商業城邦,其地方治理主要圍繞著商業利益展開。各個島嶼、港口等區域由商業家族或者商會進行管理,他們通過製定商業規則、稅收政策等來維護當地的商業秩序,保障自身的利益。商業家族在地方事務上有著很強的話語權,其行政機構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商業活動而設立,不像大明的承宣布政使司是從整個地方的綜合管理角度出發,涵蓋民政、賦稅等多方麵。體現出不同發展模式與地方治理重點的差異,威尼斯重商業利益考量下的地方治理,大明則重綜合管理下的地方治理。
在阿拉伯地區,部落眾多,各部落內部有著自己的治理體係,部落長老們依據部落的傳統習俗、道德規範等來管理部落成員、處理部落內外的事務。部落之間有時會通過聯盟等形式形成一定的區域治理結構,但整體較為鬆散,缺乏像大明這樣由朝廷統一安排、通過設立承宣布政使司來加強地方治理的模式,體現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與地方治理形式的差異,阿拉伯重部落傳統習俗主導下的分散治理,大明則重朝廷主導下的地方整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