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正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人們都沉浸在翻身做主人的喜悅之中,滿心期待著能在這片飽經戰火的土地上重建家園,過上安穩的日子。然而,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卻讓這片土地無法平靜,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悄然拉開了帷幕。
在朝鮮半島上,原本以北緯38度線為界劃分的南北朝鮮,因美蘇冷戰的影響,局勢愈發緊張。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迅速南下,一度占據了優勢。但美國卻坐不住了,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霸權地位以及所謂的“遏製共產主義”戰略,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非法決議,組建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介入朝鮮內戰,並且不顧中國的多次警告,將戰火一路向北蔓延,直逼中朝邊境。
當時的曆史文獻記載著這樣嚴峻的形勢:“庚寅年,朝鮮半島戰起,美糾集聯軍犯朝,其勢洶洶,竟不顧我中華邊境安危,屢犯鴨綠江,炸我邊民村落,擾我邊境安寧,我中華兒女豈容外敵欺侮,遂奮起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展大義於天下。”美軍的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進行偵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的城市、鄉村、工廠、學校等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無數無辜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受到了嚴重威脅,邊境地區人心惶惶,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被徹底打亂。
李衛國,二十一歲,是一名剛從解放戰爭戰場上下來不久的解放軍戰士,出身於東北的一個小村莊,那裏的人們淳樸善良,靠耕種土地為生。從小他就聽長輩們講過日本侵略者的殘暴,對侵略者充滿了仇恨。後來,他毅然投身到解放戰爭中,在戰場上表現英勇,屢立戰功,性格堅韌且充滿正義感,一心想著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得知美軍在朝鮮的惡行以及對我國邊境的威脅後,李衛國心中燃起了怒火,他第一時間就向部隊遞交了請戰書,要求奔赴朝鮮戰場,抗擊美國侵略者。
“連長,咱不能眼睜睜看著美國鬼子在咱家門口撒野啊,我要去朝鮮,把他們打迴去,保衛咱的家鄉,保衛咱的祖國!”李衛國言辭懇切地對連長說道。
連長看著他堅定的眼神,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好樣的,衛國,我知道你這性子,不過這朝鮮戰場可不比咱國內,那美軍裝備精良,咱可得做好充分準備啊。”
很快,李衛國所在的部隊接到了入朝作戰的命令,戰士們個個摩拳擦掌,士氣高昂。他們乘坐火車,一路向北,跨過鴨綠江,進入了朝鮮境內。
剛踏入朝鮮的土地,李衛國就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到處都是被炸毀的房屋,道路上滿是彈坑,百姓們流離失所,眼神中充滿了驚恐和無助。
“同誌們,看到了吧,這就是美國鬼子幹的好事,咱們一定要為朝鮮人民報仇,把他們趕出朝鮮!”李衛國氣憤地對身邊的戰友們說道。
部隊繼續向戰場開進,一路上不斷遭遇美軍飛機的空襲。有一次,部隊正在山間行軍,突然聽到了飛機的轟鳴聲,那聲音越來越近,震得人耳朵嗡嗡作響。
“隱蔽,快隱蔽!”連長大聲喊道,戰士們迅速尋找掩體,躲在路邊的樹林、岩石後麵。
隻見幾架美軍飛機唿嘯而過,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炸彈落下,一時間,火光衝天,塵土飛揚,大地都在劇烈顫抖。李衛國緊緊趴在地上,身邊的一棵大樹被炸彈炸斷,樹枝和石塊紛紛落下,砸在他的身上,他卻渾然不顧,心中隻有對美軍的憤恨。
空襲過後,部隊繼續前進,終於抵達了指定的作戰區域,與美軍展開了正麵交鋒。
初次交戰,李衛國就感受到了美軍的強大火力。他們有著先進的武器裝備,坦克、大炮、機槍等,火力兇猛異常。而我軍的裝備則相對簡陋,很多戰士還拿著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武器,但大家毫無畏懼之色。
戰鬥打響後,美軍的坦克率先發起衝鋒,那鋼鐵巨獸在戰場上橫衝直撞,炮彈不斷從炮口射出,朝著誌願軍的陣地轟擊。
“同誌們,用炸藥包,炸掉它的履帶!”李衛國大喊一聲,抱起一個炸藥包,就朝著一輛衝過來的坦克衝了過去。
戰友們紛紛效仿,幾人一組,冒著槍林彈雨,朝著坦克奔去。李衛國靈活地躲避著敵人的子彈,利用戰場上的彈坑、溝壑做掩護,一點點地靠近坦克。
就在他快要接近坦克的時候,敵人發現了他,坦克上的機槍朝著他瘋狂掃射,子彈在他身邊唿嘯而過。李衛國一個翻滾,躲到了一個彈坑後麵,趁機調整了一下唿吸,然後瞅準時機,再次衝了出去。
終於,他成功地將炸藥包塞到了坦克的履帶下麵,隨著一聲巨響,坦克的履帶被炸斷了,停在了原地。可李衛國也被爆炸的氣浪掀翻出去,重重地摔在地上,身上多處擦傷,腦袋一陣暈眩。
“衛國,你沒事吧!”戰友們趕忙跑過來扶起他。
李衛國晃了晃腦袋,咬著牙說:“沒事,繼續打,不能讓敵人得逞!”
在戰士們的頑強抵抗下,美軍的這一輪進攻被擊退了,但部隊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人數不斷增加。
隨著戰鬥的持續,天氣也越來越寒冷,朝鮮的冬天格外嚴酷,氣溫驟降,大雪紛飛。誌願軍戰士們缺少足夠的禦寒衣物,很多人還穿著單薄的軍裝,手腳都被凍傷了。
李衛國的雙腳也長滿了凍瘡,每走一步都鑽心地疼,但他依舊堅持在陣地上,和戰友們一起堅守著。
“冷啊,衛國,這鬼天氣,真要命。”戰友小張一邊搓著手,一邊對李衛國說道。
李衛國笑著鼓勵他:“咱咬咬牙就挺過去了,這點苦算啥,總比讓美國鬼子打到咱家鄉強吧。”
在一次夜間作戰中,誌願軍決定對美軍的一個據點發起突襲。李衛國所在的班負責穿插到敵人後方,切斷敵人的退路。
夜晚,月色昏暗,李衛國帶領著戰友們,悄悄地朝著敵人的據點摸了過去。他們在雪地裏艱難前行,盡量不發出一點聲音,憑借著出色的夜戰能力和對地形的熟悉,成功地繞到了敵人後方。
“準備戰鬥,等前麵一打響,咱們就動手!”李衛國壓低聲音對戰友們說道。
沒過多久,前方傳來了激烈的槍聲,誌願軍主力部隊開始對敵人據點發起進攻了。李衛國看準時機,大喊一聲:“打!”戰士們紛紛朝著敵人的後方開火,一時間,敵人亂了陣腳,陷入了前後夾擊之中。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成功拔掉了這個敵人據點,繳獲了不少武器彈藥和物資,還俘虜了幾名美軍士兵。
李衛國看著被俘虜的美軍,心中感慨萬千,他用不太流利的英語對他們說:“你們不該來侵略別人的國家,現在知道我們的厲害了吧。”
隨著戰爭的推進,誌願軍在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讓美軍和“聯合國軍”不敢再小瞧中國軍隊。
李衛國也在一場場戰鬥中不斷成長,從一名普通戰士晉升為班長,又從班長晉升為排長。他帶領著戰士們轉戰朝鮮各地,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戰役,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一次戰役中,李衛國所在的部隊接到了堅守陣地三天三夜的任務,敵人調集了大量的兵力,對他們的陣地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瘋狂的進攻。
“同誌們,我們身後就是祖國,就是家鄉,我們絕不能後退一步,一定要守住陣地!”李衛國站在陣地上,大聲動員著戰士們。
敵人的炮彈如雨點般落下,陣地上硝煙彌漫,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頑強抵抗著。有的戰士子彈打光了,就用刺刀和敵人拚殺;有的戰士身負重傷,仍然堅持戰鬥,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李衛國自己也多處受傷,但他始終堅守在最前沿,指揮著戰士們作戰,用機槍不斷地朝著敵人掃射,一次次擊退了敵人的進攻。
經過三天三夜的苦戰,部隊終於完成了堅守陣地的任務,為大部隊的戰略部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950年的抗美援朝戰爭,就是這樣一場在艱難困苦中奮勇抗爭的戰爭,無數像李衛國這樣的誌願軍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扞衛了祖國的尊嚴,保衛了朝鮮的和平,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新中國。
1. 中國: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對中國來說既是巨大的挑戰,也是彰顯國威的機遇。戰爭初期,國內雖百廢待興,但毅然出兵,展現了扞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以及維護地區和平的決心。通過這場戰爭,提升了民族凝聚力,也讓世界看到了新中國不再是任人欺淩的弱國,為後續的國內建設營造了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同時也加深了中朝兩國的傳統友誼,在國際舞台上站穩了腳跟。
2. 美國:美國本想通過介入朝鮮戰爭,鞏固其在亞洲的霸權地位,遏製共產主義發展。然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遭遇了誌願軍的頑強抵抗,遭受了沉重打擊,其“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國內也因戰爭的失利陷入了對亞洲政策的重新審視,同時也加劇了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冷戰對峙局麵,在國際上的威望受到了一定影響。
3. 蘇聯:蘇聯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為中國提供了一定的軍事援助,包括武器裝備等方麵的支持。其希望通過中國在朝鮮戰場上對美國的製衡,來維護自身在遠東地區的利益以及社會主義陣營的整體穩定。戰爭的發展也讓蘇聯看到了新中國的軍事力量和鬥爭決心,進一步加強了與中國的合作關係,在國際上與美國的對抗態勢更加明顯。
4. 英國:英國作為“聯合國軍”的一員,跟隨美國介入朝鮮戰爭。但在戰爭中,英國軍隊同樣遭受了誌願軍的沉重打擊,其國內對繼續參與這場遠離本土且損失慘重的戰爭產生了質疑,也意識到新中國的軍事力量不容小覷,開始重新考慮與中國的關係以及在亞洲的利益布局,在外交等方麵對美國的一些強硬政策出現了不同看法。
5. 法國:法國當時自身還處於戰後重建階段,精力多放在國內事務上,但因追隨美國加入“聯合國軍”參與朝鮮戰爭,在戰場上也嚐到了苦頭。其對亞洲局勢的關注度因這場戰爭有所提高,也看到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影響力的崛起,開始思考如何在不影響與美國關係的前提下,調整對中國以及亞洲地區的策略,避免因戰爭造成更多損失。
6. 朝鮮:1950年朝鮮麵臨著美國等“聯合國軍”的侵略,國家陷入戰火,在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出兵抗美援朝,對朝鮮來說是雪中送炭。朝鮮人民對誌願軍充滿了感激之情,兩國軍隊並肩作戰,共同抗擊外敵,朝鮮得以在戰爭中穩住陣腳,保衛了自己的國家主權,後續也與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麵展開了深入合作,共同推動地區和平穩定發展。
7. 加拿大:加拿大作為“聯合國軍”的一部分,參與了朝鮮戰爭,其出兵更多是跟隨美國的戰略決策。但在戰爭中,加拿大軍隊見識到了誌願軍的英勇善戰,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國內對這場戰爭的意義產生了爭議,開始重新審視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以及對亞洲事務的參與度,對中國的態度也逐漸從單純的跟隨美國轉變為更加謹慎地觀察和思考。
8.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同樣加入了“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爭,在戰場上與誌願軍交過手,領教了誌願軍的厲害。戰爭的結果讓澳大利亞認識到中國在亞洲地區的重要影響力,對其原本的亞洲戰略產生了衝擊,開始思考如何在新的地區局勢下保障自身安全和利益,對中國的認識也從片麵變得更加客觀,後續在處理與中國相關事務時多了幾分謹慎。
在朝鮮半島上,原本以北緯38度線為界劃分的南北朝鮮,因美蘇冷戰的影響,局勢愈發緊張。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迅速南下,一度占據了優勢。但美國卻坐不住了,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霸權地位以及所謂的“遏製共產主義”戰略,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非法決議,組建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介入朝鮮內戰,並且不顧中國的多次警告,將戰火一路向北蔓延,直逼中朝邊境。
當時的曆史文獻記載著這樣嚴峻的形勢:“庚寅年,朝鮮半島戰起,美糾集聯軍犯朝,其勢洶洶,竟不顧我中華邊境安危,屢犯鴨綠江,炸我邊民村落,擾我邊境安寧,我中華兒女豈容外敵欺侮,遂奮起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展大義於天下。”美軍的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進行偵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的城市、鄉村、工廠、學校等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無數無辜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受到了嚴重威脅,邊境地區人心惶惶,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被徹底打亂。
李衛國,二十一歲,是一名剛從解放戰爭戰場上下來不久的解放軍戰士,出身於東北的一個小村莊,那裏的人們淳樸善良,靠耕種土地為生。從小他就聽長輩們講過日本侵略者的殘暴,對侵略者充滿了仇恨。後來,他毅然投身到解放戰爭中,在戰場上表現英勇,屢立戰功,性格堅韌且充滿正義感,一心想著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得知美軍在朝鮮的惡行以及對我國邊境的威脅後,李衛國心中燃起了怒火,他第一時間就向部隊遞交了請戰書,要求奔赴朝鮮戰場,抗擊美國侵略者。
“連長,咱不能眼睜睜看著美國鬼子在咱家門口撒野啊,我要去朝鮮,把他們打迴去,保衛咱的家鄉,保衛咱的祖國!”李衛國言辭懇切地對連長說道。
連長看著他堅定的眼神,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好樣的,衛國,我知道你這性子,不過這朝鮮戰場可不比咱國內,那美軍裝備精良,咱可得做好充分準備啊。”
很快,李衛國所在的部隊接到了入朝作戰的命令,戰士們個個摩拳擦掌,士氣高昂。他們乘坐火車,一路向北,跨過鴨綠江,進入了朝鮮境內。
剛踏入朝鮮的土地,李衛國就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到處都是被炸毀的房屋,道路上滿是彈坑,百姓們流離失所,眼神中充滿了驚恐和無助。
“同誌們,看到了吧,這就是美國鬼子幹的好事,咱們一定要為朝鮮人民報仇,把他們趕出朝鮮!”李衛國氣憤地對身邊的戰友們說道。
部隊繼續向戰場開進,一路上不斷遭遇美軍飛機的空襲。有一次,部隊正在山間行軍,突然聽到了飛機的轟鳴聲,那聲音越來越近,震得人耳朵嗡嗡作響。
“隱蔽,快隱蔽!”連長大聲喊道,戰士們迅速尋找掩體,躲在路邊的樹林、岩石後麵。
隻見幾架美軍飛機唿嘯而過,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炸彈落下,一時間,火光衝天,塵土飛揚,大地都在劇烈顫抖。李衛國緊緊趴在地上,身邊的一棵大樹被炸彈炸斷,樹枝和石塊紛紛落下,砸在他的身上,他卻渾然不顧,心中隻有對美軍的憤恨。
空襲過後,部隊繼續前進,終於抵達了指定的作戰區域,與美軍展開了正麵交鋒。
初次交戰,李衛國就感受到了美軍的強大火力。他們有著先進的武器裝備,坦克、大炮、機槍等,火力兇猛異常。而我軍的裝備則相對簡陋,很多戰士還拿著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武器,但大家毫無畏懼之色。
戰鬥打響後,美軍的坦克率先發起衝鋒,那鋼鐵巨獸在戰場上橫衝直撞,炮彈不斷從炮口射出,朝著誌願軍的陣地轟擊。
“同誌們,用炸藥包,炸掉它的履帶!”李衛國大喊一聲,抱起一個炸藥包,就朝著一輛衝過來的坦克衝了過去。
戰友們紛紛效仿,幾人一組,冒著槍林彈雨,朝著坦克奔去。李衛國靈活地躲避著敵人的子彈,利用戰場上的彈坑、溝壑做掩護,一點點地靠近坦克。
就在他快要接近坦克的時候,敵人發現了他,坦克上的機槍朝著他瘋狂掃射,子彈在他身邊唿嘯而過。李衛國一個翻滾,躲到了一個彈坑後麵,趁機調整了一下唿吸,然後瞅準時機,再次衝了出去。
終於,他成功地將炸藥包塞到了坦克的履帶下麵,隨著一聲巨響,坦克的履帶被炸斷了,停在了原地。可李衛國也被爆炸的氣浪掀翻出去,重重地摔在地上,身上多處擦傷,腦袋一陣暈眩。
“衛國,你沒事吧!”戰友們趕忙跑過來扶起他。
李衛國晃了晃腦袋,咬著牙說:“沒事,繼續打,不能讓敵人得逞!”
在戰士們的頑強抵抗下,美軍的這一輪進攻被擊退了,但部隊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人數不斷增加。
隨著戰鬥的持續,天氣也越來越寒冷,朝鮮的冬天格外嚴酷,氣溫驟降,大雪紛飛。誌願軍戰士們缺少足夠的禦寒衣物,很多人還穿著單薄的軍裝,手腳都被凍傷了。
李衛國的雙腳也長滿了凍瘡,每走一步都鑽心地疼,但他依舊堅持在陣地上,和戰友們一起堅守著。
“冷啊,衛國,這鬼天氣,真要命。”戰友小張一邊搓著手,一邊對李衛國說道。
李衛國笑著鼓勵他:“咱咬咬牙就挺過去了,這點苦算啥,總比讓美國鬼子打到咱家鄉強吧。”
在一次夜間作戰中,誌願軍決定對美軍的一個據點發起突襲。李衛國所在的班負責穿插到敵人後方,切斷敵人的退路。
夜晚,月色昏暗,李衛國帶領著戰友們,悄悄地朝著敵人的據點摸了過去。他們在雪地裏艱難前行,盡量不發出一點聲音,憑借著出色的夜戰能力和對地形的熟悉,成功地繞到了敵人後方。
“準備戰鬥,等前麵一打響,咱們就動手!”李衛國壓低聲音對戰友們說道。
沒過多久,前方傳來了激烈的槍聲,誌願軍主力部隊開始對敵人據點發起進攻了。李衛國看準時機,大喊一聲:“打!”戰士們紛紛朝著敵人的後方開火,一時間,敵人亂了陣腳,陷入了前後夾擊之中。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成功拔掉了這個敵人據點,繳獲了不少武器彈藥和物資,還俘虜了幾名美軍士兵。
李衛國看著被俘虜的美軍,心中感慨萬千,他用不太流利的英語對他們說:“你們不該來侵略別人的國家,現在知道我們的厲害了吧。”
隨著戰爭的推進,誌願軍在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讓美軍和“聯合國軍”不敢再小瞧中國軍隊。
李衛國也在一場場戰鬥中不斷成長,從一名普通戰士晉升為班長,又從班長晉升為排長。他帶領著戰士們轉戰朝鮮各地,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戰役,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一次戰役中,李衛國所在的部隊接到了堅守陣地三天三夜的任務,敵人調集了大量的兵力,對他們的陣地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瘋狂的進攻。
“同誌們,我們身後就是祖國,就是家鄉,我們絕不能後退一步,一定要守住陣地!”李衛國站在陣地上,大聲動員著戰士們。
敵人的炮彈如雨點般落下,陣地上硝煙彌漫,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頑強抵抗著。有的戰士子彈打光了,就用刺刀和敵人拚殺;有的戰士身負重傷,仍然堅持戰鬥,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李衛國自己也多處受傷,但他始終堅守在最前沿,指揮著戰士們作戰,用機槍不斷地朝著敵人掃射,一次次擊退了敵人的進攻。
經過三天三夜的苦戰,部隊終於完成了堅守陣地的任務,為大部隊的戰略部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950年的抗美援朝戰爭,就是這樣一場在艱難困苦中奮勇抗爭的戰爭,無數像李衛國這樣的誌願軍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扞衛了祖國的尊嚴,保衛了朝鮮的和平,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新中國。
1. 中國: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對中國來說既是巨大的挑戰,也是彰顯國威的機遇。戰爭初期,國內雖百廢待興,但毅然出兵,展現了扞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以及維護地區和平的決心。通過這場戰爭,提升了民族凝聚力,也讓世界看到了新中國不再是任人欺淩的弱國,為後續的國內建設營造了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同時也加深了中朝兩國的傳統友誼,在國際舞台上站穩了腳跟。
2. 美國:美國本想通過介入朝鮮戰爭,鞏固其在亞洲的霸權地位,遏製共產主義發展。然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遭遇了誌願軍的頑強抵抗,遭受了沉重打擊,其“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國內也因戰爭的失利陷入了對亞洲政策的重新審視,同時也加劇了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冷戰對峙局麵,在國際上的威望受到了一定影響。
3. 蘇聯:蘇聯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為中國提供了一定的軍事援助,包括武器裝備等方麵的支持。其希望通過中國在朝鮮戰場上對美國的製衡,來維護自身在遠東地區的利益以及社會主義陣營的整體穩定。戰爭的發展也讓蘇聯看到了新中國的軍事力量和鬥爭決心,進一步加強了與中國的合作關係,在國際上與美國的對抗態勢更加明顯。
4. 英國:英國作為“聯合國軍”的一員,跟隨美國介入朝鮮戰爭。但在戰爭中,英國軍隊同樣遭受了誌願軍的沉重打擊,其國內對繼續參與這場遠離本土且損失慘重的戰爭產生了質疑,也意識到新中國的軍事力量不容小覷,開始重新考慮與中國的關係以及在亞洲的利益布局,在外交等方麵對美國的一些強硬政策出現了不同看法。
5. 法國:法國當時自身還處於戰後重建階段,精力多放在國內事務上,但因追隨美國加入“聯合國軍”參與朝鮮戰爭,在戰場上也嚐到了苦頭。其對亞洲局勢的關注度因這場戰爭有所提高,也看到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影響力的崛起,開始思考如何在不影響與美國關係的前提下,調整對中國以及亞洲地區的策略,避免因戰爭造成更多損失。
6. 朝鮮:1950年朝鮮麵臨著美國等“聯合國軍”的侵略,國家陷入戰火,在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出兵抗美援朝,對朝鮮來說是雪中送炭。朝鮮人民對誌願軍充滿了感激之情,兩國軍隊並肩作戰,共同抗擊外敵,朝鮮得以在戰爭中穩住陣腳,保衛了自己的國家主權,後續也與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麵展開了深入合作,共同推動地區和平穩定發展。
7. 加拿大:加拿大作為“聯合國軍”的一部分,參與了朝鮮戰爭,其出兵更多是跟隨美國的戰略決策。但在戰爭中,加拿大軍隊見識到了誌願軍的英勇善戰,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國內對這場戰爭的意義產生了爭議,開始重新審視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以及對亞洲事務的參與度,對中國的態度也逐漸從單純的跟隨美國轉變為更加謹慎地觀察和思考。
8.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同樣加入了“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爭,在戰場上與誌願軍交過手,領教了誌願軍的厲害。戰爭的結果讓澳大利亞認識到中國在亞洲地區的重要影響力,對其原本的亞洲戰略產生了衝擊,開始思考如何在新的地區局勢下保障自身安全和利益,對中國的認識也從片麵變得更加客觀,後續在處理與中國相關事務時多了幾分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