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00年,大明王朝的天下看似風平浪靜,卻也暗藏著諸多湧動的暗流。朝堂之上,各方勢力角逐,雖未有大的動蕩,可政令的推行、官員的任免,樁樁件件都牽扯著天下的脈絡。民間呢,百姓們大多過著平淡的日子,或躬耕於田間,盼著一年的好收成;或忙碌於市井,靠著些小本生意勉強營生。然而,在這看似太平的年景之下,仍有不少人掙紮在溫飽的邊緣,比如那些靠乞討勉強糊口的窮苦之人,他們在城市的角落、鄉間的路旁,書寫著生活的無奈與苦澀。


    據《明史·食貨誌》記載:“戶口之數,增減不一,其可考者,洪武二十六年,天下戶一千六十五萬二千八百七十,口六千五十四萬五千八百十二。弘治四年,戶九百十一萬三千四百四十六,口五千三百二十八萬一千一百五十八。其間休養生息,然亦有貧者日困,富者愈富之象,丐者流離於街巷,艱難度日者眾矣。”這段文字,如實道出了當時人口變化以及貧富差距的情況,可見即便在整體相對平穩的時期,仍有許多底層之人生活困窘,乞討便成了他們無奈的求生之道。


    在這一年,揚州城裏,有個叫阿順的年輕乞丐,生得瘦瘦小小,臉上總是帶著一抹髒兮兮的黑印,那是風餐露宿留下的痕跡。他性格倒也算隨和,隻是偶爾透著一股倔強,一旦心裏認定了什麽事兒,旁人很難勸得動他。阿順原本也有個家,父母皆是老實巴交的農戶,可一場天災讓莊稼顆粒無收,為了活下去,一家人輾轉來到揚州城,本想尋個活路,卻不想父母先後染病離世,隻留下阿順孤苦伶仃,靠著乞討為生。


    初春的揚州城,陽光已有了幾分暖意,街邊的柳樹也抽出了嫩綠的枝芽,可這一切的美好似乎都與阿順無關。他照舊早早地來到了平日裏常去的那條熱鬧街市,找了個靠牆的角落蹲下,身前放著個破碗,眼神巴巴地望著來來往往的行人,盼著能有人往碗裏扔幾個銅板。


    “喲,阿順,今兒個又來得早呀,這太平日子,咋就不見你尋個正經事兒做呢,老這麽要飯,也不是個長久之計呀。”街邊賣燒餅的劉大爺一邊往爐子裏添著炭火,一邊好心地勸著阿順。


    阿順撓撓頭,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參差不齊的牙齒,迴道:“劉大爺,我也想啊,可我一沒手藝,二沒力氣,除了伸手討口吃的,還能咋辦呢,這太平年景,也不是咱這種人能沾上光的呀。”說罷,無奈地歎了口氣,目光又投向了街上的行人。


    這日,城中來了個戲班子,在集市中央搭起了台子,準備連演幾日大戲。一時間,街上的人比往日多了許多,阿順心裏想著,今兒個說不定能多討些吃食呢。他趕忙挪了挪身子,往人多的地方湊了湊,嘴裏還念叨著:“各位大爺大娘,行行好,賞口飯吃吧。”


    正說著,人群中突然傳來一陣喧嘩聲,原來是幾個富家公子哥,騎著高頭大馬,趾高氣昂地走了過來。他們瞧見阿順擋了路,其中一個眉頭一皺,嗬斥道:“哪來的臭乞丐,沒長眼睛啊,擋著爺的道了,快滾開!”


    阿順嚇得趕忙往邊上躲,可慌亂中不小心撞到了另一個公子哥的馬腿,那馬受了驚,揚起前蹄,差點把馬上的人甩下來。這下可惹惱了這幫公子哥,他們跳下馬來,氣勢洶洶地朝著阿順走了過來。


    阿順心裏害怕極了,一邊往後退,一邊結結巴巴地說:“各位公子爺,小的不是故意的,實在是沒瞧見呀,您大人有大量,饒了小的這一迴吧。”


    那帶頭的公子哥卻不依不饒,揚起手就要打阿順,就在這時,一位穿著長衫的書生模樣的人走了過來,趕忙攔住了公子哥,說道:“兄台莫要動怒,這乞丐想必也是無心之失,何必與他一般見識,傷了自己的和氣呢。”


    公子哥瞪了書生一眼,冷哼一聲道:“哼,今天算你小子運氣好,有人給你求情,下次再不長眼,可沒這麽便宜了。”說罷,帶著人揚長而去。


    阿順驚魂未定,趕忙向書生道謝:“多謝公子救命之恩,小的沒齒難忘呀。”


    書生微微一笑,打量了一下阿順,說道:“看你年紀輕輕,怎就落到這般田地,可有想過謀個生計,總好過這般乞討呀。”


    阿順苦著臉說:“公子有所不知,小的父母早亡,又沒個手藝傍身,實在是走投無路了呀。”


    書生聽了,微微皺眉,思忖片刻後說:“我看你雖瘦弱,倒也機靈,我家中缺個跑腿的小廝,你若是願意,便跟我迴去,總好過在這街頭乞討,如何?”


    阿順一聽,心中一動,想著這或許是個改變命運的好機會,可又有些猶豫,畢竟自己從未做過這樣的活兒,萬一做不好,可就辜負了書生的好意了。但看著書生真誠的眼神,他一咬牙,點了點頭說:“公子既然不嫌棄,小的願意一試,就怕做不好,給公子添麻煩。”


    書生哈哈一笑,說道:“無妨,隻要你肯用心,定能做好的,走吧,先隨我迴府。”


    阿順就這樣跟著書生迴了家,書生姓林,家中雖不算大富大貴,卻也是書香門第,家規甚嚴。阿順剛到府中,就被安排跟著老管家熟悉府中的事務,老管家是個嚴厲的人,看著阿順那邋遢的模樣,忍不住皺起了眉頭,說道:“你這小子,既然進了林府,就得守林府的規矩,先去把自己收拾幹淨了,我再細細教你該做些什麽。”


    阿順趕忙應了一聲,跑去洗漱了一番,換了身幹淨的粗布衣裳,整個人看上去精神了不少。接下來的日子裏,阿順便跟著老管家學著如何伺候主子、打掃庭院、跑腿傳信等等,一開始,他總是笨手笨腳的,不是打翻了茶水,就是傳錯了話,沒少挨老管家的責罵。


    有一迴,林公子讓阿順去書房取一本書,阿順在書房裏找了半天,愣是沒找到,急得滿頭大汗。等他好不容易找到了書,跑去給林公子送去時,林公子已經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阿順低著頭,不敢看林公子的眼睛,小聲說:“公子,小的實在是笨,找了好久才找到,讓您久等了,您責罰小的吧。”


    林公子看著阿順那緊張的模樣,忍不住笑了笑,說道:“罷了罷了,你初來乍到,難免生疏,日後用心便是了,我又怎會因為這點小事責罰你呢。”


    阿順聽了,心中十分感激,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做事,報答林公子的恩情。從那以後,他做事越發用心,漸漸也熟練了起來,不再像之前那樣總是出錯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阿順在林府也算站穩了腳跟,與府中的其他人也漸漸熟絡起來。府中有個丫鬟叫小翠,生得乖巧伶俐,和阿順年紀相仿,兩人時常在一起聊天,漸漸有了些別樣的情愫。


    一日,阿順和小翠在花園中相遇,小翠笑著打趣道:“阿順,你如今可算是出息了,再不像剛來時那般莽撞了,我看呀,公子對你很是滿意呢。”


    阿順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還不是多虧了公子收留,我才能有今天,我可得好好幹活,不能辜負了公子的好意。”


    小翠眨眨眼睛,說:“那是自然,不過你也別太累著自己了,瞧你,最近都瘦了呢。”


    兩人正說著,忽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吵鬧聲,阿順心中好奇,便和小翠一起出去查看。原來是林府的一個下人,不知怎的,和外麵來的一個無賴起了爭執,那無賴扯著嗓子喊道:“你們林府了不起啊,欠了我的錢,還想賴賬不成,今天要是不給個說法,我可就不走了。”


    林府的下人漲紅了臉,爭辯道:“你休要胡言亂語,我們林府何時欠過你的錢,你莫要在此撒潑耍賴。”


    阿順見狀,趕忙走上前去,問道:“這位大哥,究竟是怎麽迴事呀,有話好好說,莫要在林府門前吵鬧,影響了府中的清淨。”


    那無賴瞥了阿順一眼,不屑地說:“喲,哪來的毛頭小子,敢來管爺的閑事,告訴你,你們林府的公子之前在我那賭坊裏輸了錢,至今未還,我今天就是來討債的。”


    阿順一聽,心中一驚,他深知林公子是個知書達理的人,怎會去賭坊這種地方呢,這裏麵肯定有誤會。於是他陪著笑臉說:“大哥,會不會是有什麽誤會呀,我家公子向來品行端正,怎會去那賭坊呢,您要不先迴去,我這就去問問公子,若是真有此事,定會給您個交代的。”


    那無賴卻不依不饒,嚷嚷著非要現在就拿到錢,說著還動手推搡起阿順來。阿順雖然瘦弱,可也不肯輕易退讓,兩人便拉扯在了一起。


    就在這時,林公子從府中走了出來,看到眼前的場景,臉色一沉,喝道:“住手!這是在做什麽?”


    那無賴見林公子出來了,趕忙說道:“林公子,你可算是出來了,之前你在我那賭坊裏輸的錢,該還了吧,咱可不能耍賴呀。”


    林公子皺著眉頭,一臉嚴肅地說:“我從未去過你的賭坊,你莫要在此汙蔑我,我看你是故意來尋釁滋事的吧。”


    無賴見林公子不認賬,便從懷裏掏出一張紙,說是林公子當時寫的欠條,林公子接過來一看,頓時明白了,原來是有人冒用他的名義去了賭坊,如今這無賴找上門來,想訛詐一筆錢財。


    林公子冷笑一聲,說道:“這欠條分明是偽造的,你以為憑這就能訛到我頭上,我林某可不是好糊弄的,今日我便叫官府的人來,好好查查此事,看看到底是誰在背後搞鬼。”


    那無賴一聽要叫官府,心裏有些發虛,但還是嘴硬地說:“叫官府就叫官府,我還怕你不成,反正這欠條是真的,你別想賴賬。”


    阿順在一旁聽著,心中氣憤不已,想著這無賴實在是太可惡了,竟敢來訛詐林公子,他對林公子說:“公子,您別擔心,小的願意跟著去官府,給您作證,定不能讓這無賴得逞。”


    林公子點了點頭,感激地看了阿順一眼,隨後便派人去官府報了案。不多時,官府的捕快就來了,將那無賴和相關人等都帶去了官府。


    在官府裏,經過一番審理,那無賴最終承認了是受人指使,偽造欠條來訛詐林公子的事實,原來背後是林公子在生意場上的一個對手,想借此抹黑林公子的名聲,好從中謀取利益。真相大白後,那無賴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林公子也洗清了冤屈。


    經過這件事,林公子對阿順更加信任了,覺得他雖然出身低微,卻忠心耿耿,是個難得的好人。阿順在林府的地位也因此水漲船高,日子過得越發安穩起來。


    然而,好景不長,這一年,揚州城遭遇了一場罕見的水災,河水泛濫,淹沒了不少房屋和田地,許多百姓流離失所,林府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為了救濟受災的百姓,林公子拿出了不少錢財和糧食,可即便如此,府中的日子也變得拮據起來。


    老管家無奈地對林公子說:“公子,如今府中餘糧不多了,再這麽下去,怕是連咱們自己都要餓肚子了呀,這可如何是好?”


    林公子眉頭緊鎖,思忖片刻後說:“先緊著那些受災最嚴重的百姓吧,咱們能省則省,總能熬過這一劫的。”


    阿順看著林公子如此大義,心中十分敬佩,他對林公子說:“公子,小的有個主意,咱們可以組織府中的人去城外看看,有沒有沒被水淹的田地,若是有,咱們可以試著種些糧食,也好緩解一下當下的困境呀。”


    林公子聽了,眼睛一亮,覺得阿順這個主意不錯,於是便帶著阿順和府中的一些下人,出城去尋找合適的田地。經過一番探查,還真找到了幾塊地勢較高、沒被水淹的荒地,眾人便開始動手開墾起來。


    阿順雖然沒怎麽種過地,但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活也略知一二,便在一旁指導著大家,如何翻地、播種、澆水等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種子終於播下了,眾人都盼著能有個好收成,熬過這艱難的時光。


    可天不遂人願,也許是這場水災影響太大,也許是運氣不佳,種下的莊稼長勢並不好,到了收獲的時候,收成寥寥無幾,根本無法解決府中的糧食問題。


    林公子看著那可憐的收成,心中滿是無奈和沮喪,阿順也覺得十分愧疚,覺得是自己出的主意不好,才讓大家白忙活了一場。


    府中的日子越發艱難起來,為了節省糧食,大家每天隻能吃個半飽,阿順看著小翠日漸消瘦的臉龐,心中十分心疼,可又無能為力。


    就在這時,林公子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對府中的眾人說:“如今府中實在難以維持這麽多人的生計了,我也不想看著大家跟著我一起挨餓,若是有人願意另尋出路,我絕不阻攔,還會送上一些盤纏,助大家一臂之力。”


    阿順聽了,心中十分不舍,他在林府待了這麽久,早已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可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再給林公子添麻煩了,於是他咬咬牙,對林公子說:“公子,小的感激您的收留之恩,如今府中艱難,小的願意離開,出去碰碰運氣,等日後有了出息,定會迴來報答您的。”


    林公子看著阿順,眼眶泛紅,點了點頭說:“阿順,你是個好孩子,出去之後,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若是遇到什麽難處,記得迴來找我。”


    就這樣,阿順告別了林府,又踏上了未知的路途。他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會遇到什麽,隻是心中懷著對林公子的感激和對未來的一絲期許,一步一步,朝著遠方走去,而他的命運,也如同這亂世中的一葉扁舟,在風雨中飄搖,不知會駛向何方。


    在公元1500年這一年,除了大明王朝內百姓生活有著諸多故事外,世界其他地方亦有著各自的發展軌跡。


    在歐洲,文藝複興運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彼時之歐洲,諸多藝術家、文學家、思想家輩出,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以其卓越之才華,在繪畫、雕塑、文學等領域大放異彩。人們開始掙脫中世紀神學的束縛,追求人性之解放,對科學、藝術的探索熱情高漲,於城市之工坊、學府中,孕育出璀璨之思想與文化成果,為後續歐洲之近代化進程奠定了堅實之基礎。”文藝複興帶來的思想變革,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麵麵,從人們的生活觀念到藝術創作風格,都發生了深刻的改變。


    在奧斯曼帝國,正處於領土擴張與文化繁榮的階段。“奧斯曼帝國憑借其強大之軍事力量,不斷開疆拓土,其疆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諸多民族、文化匯聚於此。其都城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之重要樞紐,清真寺建築宏偉壯觀,彰顯著獨特之伊斯蘭文化魅力,學者們在此鑽研學問,傳承與發展著天文、醫學、史學等諸多學科知識,於地中海沿岸書寫著輝煌之曆史篇章。”奧斯曼帝國在軍事、文化等方麵的發展,使其成為當時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對周邊地區乃至更廣泛的地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印度,德裏蘇丹國雖已漸趨衰落,但其留下的文化印記依然深刻。“印度之地,德裏蘇丹國統治後期,雖政治上出現動蕩,然其在建築、文學等領域之成就不容忽視。諸多清真寺、陵墓等建築展現出獨特之伊斯蘭與印度本土風格融合之美,文學作品亦在不同民族間傳播交流,詩歌、故事承載著人們之情感與思想,於南亞次大陸持續散發著獨特之文化光輝,為後續莫臥兒帝國之崛起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礎。”德裏蘇丹國時期的文化發展,是印度曆史長河中重要的一環,對印度後續的文明演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這些不同地區在公元1500年這一特定曆史節點上,各有其發展脈絡,或興盛、或探索、或麵臨困境,與大明王朝內的種種故事一同構成了那個遙遠而又豐富多彩的世界曆史畫卷,其間承載的故事與智慧,值得後人細細品味與銘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喂!當乞丐去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5路偷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5路偷懶並收藏喂!當乞丐去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