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有福氣的孩子
岸邊牛背上的天才少女 作者:休雨7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78年的秋天,七安在老屋出生,正值白露時分,農村的秋收季節,老屋門前屋後的稻田一片金黃,沉甸甸的稻穗齊刷刷地站在地裏頭,低頭晃腦地正等著收割。
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家人們都在田裏手握鐮刀,彎著腰,頭上戴著草帽,脖子上掛著毛巾,汗流浹背,拚命搶割稻子,他們怕老天突然下雨,他們怕成熟的稻子淋雨後倒在地上發芽,他們怕一年的收成被浪費了……
地裏頭親親們,先把稻子一排排割倒,叔叔們再拿雞蛋粗細的稻草繩捆起來——稻草繩是爺爺閑暇時坐在小板凳上,用手搓出來的,這是一門技術,叫打腰繩。
爺爺先拿一把稻草用手指頭慢慢繞圈,邊繞邊添入新的稻草,一會兒一截像蛇一樣彎彎曲曲的草繩形成。
這時,爺爺拿一根20公分雞蛋粗細的木棍把草繩繞起來,木棍由於長期使用已被草繩磨的光溜溜的,泛著光亮,爺爺繼續往草繩的末端添加稻草,再轉動木棍,稻草繩隨著繞圈,等草繩繞滿木棍,再把木棍抽出去,用左手套住繩圈,右手繼續轉動草繩,邊轉邊添加稻草,左手慢慢轉動手腕。
此時,爺爺的左手臂代替木棍旋轉,等草繩繞滿爺爺的手臂,再將手臂抽出來,最後打好繩結,一個小塔形的繩圈形成,丟在旁邊等著備用。
爺爺和爸爸用扁擔將捆好的稻子肩挑到地頭碼放,最後用牛板車將它們拉迴家,擺放在老屋門前的禾場上。
大人們在不斷堆高稻穀垛,那時下麵的小叔叔和爺爺用鋼叉用力叉住一捆捆稻子一次次往上送,七安爸爸在上麵用雙手拉住稻子捆上的稻草繩使勁往上提,然後胳膊一甩,將它們扔在垛上,再逐一擺好形成圓周擺放,幾小時後,圓圓的稻穀垛形成了。
稻穀垛頂上再鋪上厚厚的稻草,像碉堡一樣的稻穀垛站在了禾場上麵,這活得需要男人來幹,它需要力氣,待接下來的晴朗天氣,男人們再逐一將稻子搬下來,一捆捆重新解開,鋪在屋門前的禾場上,整整一禾場。
女人們給牛套上鞍子拉著圓滾滾的石碾——石碾兩側鑿有小窩,小窩裏裝著木軸承,連接木軸承的是一長方形木製外框,外框被繩套掛著,繩套另一頭還有一個木製外框,這個外框穿過牛脖子套在牛肩前,挨著牛脖子下側的弧形框條,與牛脖子平行。
人牽著牛在禾場上慢慢轉圈,轉圈不能太小,圈太小,牛和石碾會轉不開彎,一轉一上午,等稻穀粒完全從稻穗上脫離出來。
男人們再用鋼叉將稻草叉起來,扔到一旁的角落裏,形成稻草垛,草垛在冬天是牛的糧食,也是引火柴,還可以是地裏漚肥的主料——在冬天將稻草燒成灰撒在田裏。
脫完粒的稻穀厚厚的一層躺在禾場上。
禾場也有講究的,需在脫穀的前幾天曬場,鄉間禾場最初是由土麵形成的,下了雨,禾場上留有各種腳印,人的、雞的、狗的和貓的……
上麵坑坑窪窪不平整,也需挑一個晴朗的天氣,從灶塘裏刨除灶灰,先撒一層撒在禾場上,再牽著牛套上石碾,慢慢碾壓,碾一遍撒一層灶灰,一人一牛在禾場轉,一邊轉一邊發出吱扭扭的聲音,人戴著草帽牽著牛通常要轉一上午,禾場表層土麵才會變硬,變結實。
忙碌的親親們又搬出風車,類似鼓風機的一種木製農具,將稻子從風車上方入口倒進去,風車旁邊站著的親親用手搖著風車柄,風車開始轉動,塵土從風車的後方吹出來形成濃濃的灰霧,稻穀在風車下方被脫離出來,刷刷地裝進提前放在地上的麻袋中。
親親們搖啊搖,中間不斷換人,風車不停地轉啊轉,吱吱地叫一下午,麻袋一袋袋鼓起來了,裏麵裝滿了稻穀,最後被搬進屋裏頭,家人們這才鬆一口氣,滿懷喜悅地搽著汗,喝著米酒,笑容在他們臉上綻放……
從割到稻子開始算起,割好後捆起來,人再將稻子挑到地頭,用牛車拉迴,放在禾場上碼放,挑晴朗天氣時將稻子脫粒,再用風車吹幹淨裝入麻袋,來不及吹的稻穀形成穀堆放在禾場上,人們搬出涼床睡在旁邊照看,即便如此小心,辛苦的農人們睡著了,穀子也有免不了被偷的時候……
秋收農忙時節通常要持續整整一個月左右。
如此繁忙的場麵,家人們忙得喘不過氣來,汗水一次次浸透了他們的衣衫,他們顧不上吃飯,實在渴了,就喝一碗七安奶奶提前備下的米酒,奶奶自個用酒曲當引子,拿糯米飯做的。
這個時候,奶奶把盛滿米酒的土褐色大陶盆和青花白瓷碗擺放在天井後方堂屋的小方桌上,家人們誰渴了,誰就倒一碗米酒喝,米酒在那種場合喝,清甜冰涼的感覺,順著口腔滑到胃腸,然後傳達周身,讓勞累的感覺頓時散去,很解乏解熱。
喝完後,爺爺、爸爸還有叔叔親親們繼續投入勞動,此時此刻,禾場上燈火通明,大家忙的熱火朝天,塵土在燈火的照射下四處飛揚,天空上方的星星默默注視著下麵勞作的人們……
看來七安的到來,真有點不是時候,她打亂了家裏的秋收計劃,坐月子的七安媽媽需要休息,不能上場勞動,呆在房間裏幹著急光上火,導致奶水嚴重不足,使出生的七安沒奶喝。
而七安的姐姐出生時,媽媽的奶水多的喝不完,姐姐吃完了就睡,一點不煩媽媽。
到了七安這裏,媽媽的奶水很少,小小的她吃不夠奶整天餓的嚎啕大哭,整夜不眠,惹得媽媽晚上不能好好休息越發煩躁,常常把她丟在一旁不管,她隻好一直啼哭,哭聲使隔壁鄰居家大奶奶聽得都不能忍受了。
當時,大奶奶的家還沒有搬到屋後去,大奶奶的房間和七安隻有一牆之隔,大奶奶被惹得晚上睡不著覺,於是大奶奶就親自跑過來媽媽,於是七安的日子才稍稍好一點。
在七安不能自己吃飯前,她是被喂米湯養大的,等到她能吃米粥了,她的哭聲才少了些。
由於經常哭,練就了七安打小有一副好聽的嗓音,頭腦聰明,兩隻眼睛不大卻靈氣十足。
有一天,媽媽在地裏幹活,親親們抱著她去找媽媽,之前她被抱去過一次,不會說話的她就用眼睛記住了找媽媽的路線,拿著眼睛飄向媽媽的方向,讓親親們一路尋過去,這些都是七安長大後親親們講給她聽的。
她聽完後覺得自己小時候真是可憐,小小的她從兩三歲就有了記事的能力。
她清楚記得,媽媽為了斷奶,在乳頭上抹上牙膏或是辣椒,火辣辣的感覺讓七安記憶深刻,還有,愛哭愛流鼻涕的她,讓親親們都不喜歡,不愛帶著她玩,她們隻喜歡和姐姐玩,帶姐姐睡。
但就是這樣不討喜的七安,偏偏下巴上長了一顆福痣,惹得外人總誇她有福氣。
她每次聽完誇讚後,都是一臉的茫然,她在想:“我的福氣在哪呢?”
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家人們都在田裏手握鐮刀,彎著腰,頭上戴著草帽,脖子上掛著毛巾,汗流浹背,拚命搶割稻子,他們怕老天突然下雨,他們怕成熟的稻子淋雨後倒在地上發芽,他們怕一年的收成被浪費了……
地裏頭親親們,先把稻子一排排割倒,叔叔們再拿雞蛋粗細的稻草繩捆起來——稻草繩是爺爺閑暇時坐在小板凳上,用手搓出來的,這是一門技術,叫打腰繩。
爺爺先拿一把稻草用手指頭慢慢繞圈,邊繞邊添入新的稻草,一會兒一截像蛇一樣彎彎曲曲的草繩形成。
這時,爺爺拿一根20公分雞蛋粗細的木棍把草繩繞起來,木棍由於長期使用已被草繩磨的光溜溜的,泛著光亮,爺爺繼續往草繩的末端添加稻草,再轉動木棍,稻草繩隨著繞圈,等草繩繞滿木棍,再把木棍抽出去,用左手套住繩圈,右手繼續轉動草繩,邊轉邊添加稻草,左手慢慢轉動手腕。
此時,爺爺的左手臂代替木棍旋轉,等草繩繞滿爺爺的手臂,再將手臂抽出來,最後打好繩結,一個小塔形的繩圈形成,丟在旁邊等著備用。
爺爺和爸爸用扁擔將捆好的稻子肩挑到地頭碼放,最後用牛板車將它們拉迴家,擺放在老屋門前的禾場上。
大人們在不斷堆高稻穀垛,那時下麵的小叔叔和爺爺用鋼叉用力叉住一捆捆稻子一次次往上送,七安爸爸在上麵用雙手拉住稻子捆上的稻草繩使勁往上提,然後胳膊一甩,將它們扔在垛上,再逐一擺好形成圓周擺放,幾小時後,圓圓的稻穀垛形成了。
稻穀垛頂上再鋪上厚厚的稻草,像碉堡一樣的稻穀垛站在了禾場上麵,這活得需要男人來幹,它需要力氣,待接下來的晴朗天氣,男人們再逐一將稻子搬下來,一捆捆重新解開,鋪在屋門前的禾場上,整整一禾場。
女人們給牛套上鞍子拉著圓滾滾的石碾——石碾兩側鑿有小窩,小窩裏裝著木軸承,連接木軸承的是一長方形木製外框,外框被繩套掛著,繩套另一頭還有一個木製外框,這個外框穿過牛脖子套在牛肩前,挨著牛脖子下側的弧形框條,與牛脖子平行。
人牽著牛在禾場上慢慢轉圈,轉圈不能太小,圈太小,牛和石碾會轉不開彎,一轉一上午,等稻穀粒完全從稻穗上脫離出來。
男人們再用鋼叉將稻草叉起來,扔到一旁的角落裏,形成稻草垛,草垛在冬天是牛的糧食,也是引火柴,還可以是地裏漚肥的主料——在冬天將稻草燒成灰撒在田裏。
脫完粒的稻穀厚厚的一層躺在禾場上。
禾場也有講究的,需在脫穀的前幾天曬場,鄉間禾場最初是由土麵形成的,下了雨,禾場上留有各種腳印,人的、雞的、狗的和貓的……
上麵坑坑窪窪不平整,也需挑一個晴朗的天氣,從灶塘裏刨除灶灰,先撒一層撒在禾場上,再牽著牛套上石碾,慢慢碾壓,碾一遍撒一層灶灰,一人一牛在禾場轉,一邊轉一邊發出吱扭扭的聲音,人戴著草帽牽著牛通常要轉一上午,禾場表層土麵才會變硬,變結實。
忙碌的親親們又搬出風車,類似鼓風機的一種木製農具,將稻子從風車上方入口倒進去,風車旁邊站著的親親用手搖著風車柄,風車開始轉動,塵土從風車的後方吹出來形成濃濃的灰霧,稻穀在風車下方被脫離出來,刷刷地裝進提前放在地上的麻袋中。
親親們搖啊搖,中間不斷換人,風車不停地轉啊轉,吱吱地叫一下午,麻袋一袋袋鼓起來了,裏麵裝滿了稻穀,最後被搬進屋裏頭,家人們這才鬆一口氣,滿懷喜悅地搽著汗,喝著米酒,笑容在他們臉上綻放……
從割到稻子開始算起,割好後捆起來,人再將稻子挑到地頭,用牛車拉迴,放在禾場上碼放,挑晴朗天氣時將稻子脫粒,再用風車吹幹淨裝入麻袋,來不及吹的稻穀形成穀堆放在禾場上,人們搬出涼床睡在旁邊照看,即便如此小心,辛苦的農人們睡著了,穀子也有免不了被偷的時候……
秋收農忙時節通常要持續整整一個月左右。
如此繁忙的場麵,家人們忙得喘不過氣來,汗水一次次浸透了他們的衣衫,他們顧不上吃飯,實在渴了,就喝一碗七安奶奶提前備下的米酒,奶奶自個用酒曲當引子,拿糯米飯做的。
這個時候,奶奶把盛滿米酒的土褐色大陶盆和青花白瓷碗擺放在天井後方堂屋的小方桌上,家人們誰渴了,誰就倒一碗米酒喝,米酒在那種場合喝,清甜冰涼的感覺,順著口腔滑到胃腸,然後傳達周身,讓勞累的感覺頓時散去,很解乏解熱。
喝完後,爺爺、爸爸還有叔叔親親們繼續投入勞動,此時此刻,禾場上燈火通明,大家忙的熱火朝天,塵土在燈火的照射下四處飛揚,天空上方的星星默默注視著下麵勞作的人們……
看來七安的到來,真有點不是時候,她打亂了家裏的秋收計劃,坐月子的七安媽媽需要休息,不能上場勞動,呆在房間裏幹著急光上火,導致奶水嚴重不足,使出生的七安沒奶喝。
而七安的姐姐出生時,媽媽的奶水多的喝不完,姐姐吃完了就睡,一點不煩媽媽。
到了七安這裏,媽媽的奶水很少,小小的她吃不夠奶整天餓的嚎啕大哭,整夜不眠,惹得媽媽晚上不能好好休息越發煩躁,常常把她丟在一旁不管,她隻好一直啼哭,哭聲使隔壁鄰居家大奶奶聽得都不能忍受了。
當時,大奶奶的家還沒有搬到屋後去,大奶奶的房間和七安隻有一牆之隔,大奶奶被惹得晚上睡不著覺,於是大奶奶就親自跑過來媽媽,於是七安的日子才稍稍好一點。
在七安不能自己吃飯前,她是被喂米湯養大的,等到她能吃米粥了,她的哭聲才少了些。
由於經常哭,練就了七安打小有一副好聽的嗓音,頭腦聰明,兩隻眼睛不大卻靈氣十足。
有一天,媽媽在地裏幹活,親親們抱著她去找媽媽,之前她被抱去過一次,不會說話的她就用眼睛記住了找媽媽的路線,拿著眼睛飄向媽媽的方向,讓親親們一路尋過去,這些都是七安長大後親親們講給她聽的。
她聽完後覺得自己小時候真是可憐,小小的她從兩三歲就有了記事的能力。
她清楚記得,媽媽為了斷奶,在乳頭上抹上牙膏或是辣椒,火辣辣的感覺讓七安記憶深刻,還有,愛哭愛流鼻涕的她,讓親親們都不喜歡,不愛帶著她玩,她們隻喜歡和姐姐玩,帶姐姐睡。
但就是這樣不討喜的七安,偏偏下巴上長了一顆福痣,惹得外人總誇她有福氣。
她每次聽完誇讚後,都是一臉的茫然,她在想:“我的福氣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