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三步走戰略
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 作者:晚晚晚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起點了點頭,西伯利亞實在是太大了,毛熊人兵力太多,而漢軍的兵力太少。
要是毛熊人被逼急了,分開來逃跑的話,漢軍這點兵力很難將他們全部抓迴來。
而且自己這邊兵力太分散的話也有很大的風險,一來可能會在西伯利亞平原上迷路,二來有可能會遭遇不測,比如說被敵人埋伏等。
畢竟相較於漢軍而言,毛熊人進入西伯利亞已經有300多年了,他們對這裏的地形無疑是更熟悉的。
一旦讓毛熊人借助地形埋伏漢軍的戰術成功的話,那對漢軍而言絕對不是什麽好消息。。
所以左宗棠自己的參謀長的勸說之下,選擇暫緩追擊,放任毛熊人進入葉卡捷琳堡。
“毛熊人之前忙著逃跑,葉卡捷琳堡就是他們的希望,不進入葉卡捷琳堡的話,他們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到時候反而會變得更加瘋狂,更加危險!”
“我們讓他們順利的進入葉卡捷琳堡,等於是給了他們一些希望,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跑散,而是會一股腦的全部鑽入這個城市!”
聽到左宗棠的話,白起很認可的點了點頭。
左宗棠的主力現在大部分都在南邊,被他帶到北邊來參加會戰的隻有2萬多人。
而這支漢軍中的主力是白起從漠北帶出來的,足足有五萬人。
相較於連番激戰的左宗棠部而言,白起他們一路上主要任務隻是驅趕被毛熊人趕到遠東來的哥薩克騎兵而已。
而這群哥薩克騎兵顯然是欺軟怕硬的存在,他們打劫那些手無寸鐵的牧民和百姓的話,那他們很擅長。
可是讓他們去跟漢軍的主力部隊硬碰硬,這種事情他們顯然不會去嚐試的。
因為有膽量這麽做的人,早就已經慘死在了漢軍的槍口之下了!
於是,白起帶著自己的軍隊,很順利的就完成了他們的主要任務將逃到遠東去的哥薩克騎兵,一路驅趕迴了毛熊本土。
此時,因為毛熊人派過來對付這群哥薩克的頓河軍團已經被漢軍給拖住了,所以這群哥薩克可以很順利的衝破毛熊人的封鎖和攔截,翻越烏拉爾山脈,重新迴到了毛熊的東歐核心區域,去威脅毛熊人的統治了!
哥薩克紀律很差,喜歡殺人放火,搶劫東西。
他們雖然不足以推翻毛熊人的統治,但是他們在毛熊的核心區域內到處放火打劫,燒殺搶掠,這肯定會給毛熊帶來巨大的破壞和損失。
那些遭到搶劫的百姓們,一旦過不下去,就極有可能揭竿而起,要麽加入哥薩克的搶劫大軍,要麽就地起義,豎起反旗,舉兵造反!
而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於毛熊人而言都不是什麽好消息。
畢竟,對付一群流竄作業的哥薩克就已經夠讓他們感到頭疼的了,要是又來一群活不下去,舉兵造反的農民起義的話,那他們就更加頭疼了。
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必須要分出人手去剿滅這些起義軍。
可如果他們被分散了兵力的話,那麽想要將哥薩克剿滅就更難了。
放任哥薩克在他們境內肆虐一天,被荼毒的百姓就越多,到時候活不下去,起兵造反的農民起義也會更多。
而各地都遭到了破壞,到處都在起義,毛熊人就很難從這些地方收到稅,政府的稅收減少的話,他們本來就瀕臨崩潰的財政體係,就更加維持不下去了。
到時候,毛熊人極有可能因為哥薩克的流竄的崩潰!
這種事情在曆史上曾經正是上演過,大明王朝末期的時候,雖然後金在關外的活動很頻繁,對大明的邊疆地區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但是,真正導致大明亡國的,卻是他們國內的農民起義。
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等流寇,在長達十幾年的流竄作戰中,將天朝的北方打的一片狼藉。
要剿滅流寇需要花錢去組建軍隊圍剿他們,而這需要花錢,錢來自於稅收,於是朝廷選擇加稅。
加稅讓更多的百姓過不下去,加上流寇的裹挾,農民軍所到之處,當地的百姓幾乎農民軍和官軍被洗劫一空,活不下去的他們隻能被迫加入農民軍,跟著一起作亂。
結果官軍雖然打了一場又一場的勝仗,但是農民軍的規模卻越打越大。
本來就內憂外患,已經岌岌可危,眼看著就要支撐不住的大明朝,受此影響,迅速的以更快的速度崩潰著,終於在1644年被農民軍給滅掉了!
而農民軍滅掉大明之後,因為自己內部打成了一鍋粥,遍地餓殍,滿目瘡痍,所以在跟清軍的作戰中被打的滿地找牙,很快就丟了政權。
結果大明雖然不是亡於清軍之手,但是最後的好處卻都被清廷拿走了係!
天朝的曆史很漫長,漫長的曆史給他們提供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那就是可以從過去的曆史中借鑒和總結經驗教訓,並且用這些東西來對付敵人!
而此時,驅逐哥薩克人,讓他們去毛熊境內作亂,這一招其實就相當於在大明的境內扶持一支農民軍,讓大明的實力加速消耗,從而方便漢軍入關!
如果毛熊人自己崩潰的話,那到時候漢軍帶著大軍翻越烏拉爾山脈,進攻毛熊的核心領土的時候,遇到的抵抗肯定會減弱,他們的軍事行動會變得更加順利。。
所以,對於漢軍而言,他們很樂於將這群不安分的哥薩克趕迴去。
甚至為了幫助哥薩克給毛熊製造更大的破壞,他們還願意跟哥薩克建立一定的聯係。
把漢軍這邊淘汰下來的武器什麽的,賣給哥薩克一些,順便換走他們從毛熊人手中搶走的黃金和其他財寶!
反正他們搶走了這些錢肯定是要花的,而武器裝備作為哥薩克的剛需物資,是肯定要花錢買的。
讓其他人賺這筆錢,還不如讓天朝自己賺。
更何況,當年毛熊從天朝手中搶奪的財富,到現在還沒追討迴來呢,借哥薩克之手,收他們一點利息什麽的,這很合理!
“既然如此的話,那我們也不著急進軍了。”
“皇帝陛下給我們的任務是在中亞這裏打到裏海,北邊的西伯利亞要打到鄂畢河,我們現在已經超額的完成了任務了,繼續當西邊打的話,我們的後勤補給線拉的太長了,就算是有卡車負責運輸,也成本也太高了!”
無論是從西北還是漠北,到鄂木斯克的距離都非常遠,如果從京城和首都長安這兩個重要的物資中轉站來算的話,他們此時的補給線的長度已經超過了4500公裏。
這種長度除非修了鐵路,通過火車運輸,否則的話,使用其他任何交通工具,都很難抵達。
這種距離如果是在古代的話,靠著人力畜力是絕對不可能抵達的,可能還沒走到一半,後勤部隊運輸的物資就被自己消耗一空了。
漢軍眼下是憑借著汽車攜帶物資,這才勉強抵達這裏的。
但是隨著距離越來越長,這些卡車要跨越這麽漫長的距離,自身所需要的燃料會越來越多。
這導致他們不得不將降低物資的運輸數量,替換成大量的燃油,否則的話,卡車走到一半,路上就沒油了。
而且,卡車並不是來了就算完事了,他們來了之後把物資卸下來,自己還要返程,這一來一去總裏程就超過了9000公裏了。
考慮到目前的卡車的發動機節油技術遠不如後世,加上他們都是滿載前行的,所以油耗居高不下,每百公裏耗油大約在40升左右,9000公裏跑下來,至少需要消耗三四噸燃油。
這不僅對燃油是極大的消耗,而且也會極大的占用卡車上攜帶物資的空間,所以這個距離越長,運輸效率就越低。
而毛熊實在是太大了,眼下他們所處的葉卡捷琳堡,距離毛熊的首都莫思科足足還有1500多公裏。
這麽漫長的距離,對於後勤而言顯然是更大的挑戰。
二戰時期第三帝國即便是有鐵路和公路的運輸便利,卻依舊被自己漫長的後勤補給拖垮了,漢軍跨越五六千公裏的距離,強行開戰,被拖垮的概率顯然會更大。
尤其是越接近毛熊的核心地區的時候,他們遇到毛熊的阻力也會變得越大,到時候作戰消耗的武器彈藥和各種物資肯定會大幅上漲,這會加倍放大他們後勤的壓力!
所以在漢軍的作戰計劃中,他們並沒有打算一下子就滅掉毛熊。
他們準備采用三步走戰略,通過步步蠶食、穩紮穩打的辦法來對付毛熊。
這三步走戰略中,第一步要先把毛熊從遠東驅趕走,然後第二步在中亞和西伯利亞擊敗毛熊。
這樣的話,他們就能占據毛熊之前在中亞和西伯利亞修建的那些城市,以這些城市為中轉站和橋頭堡,從本土向這裏運輸大量的物資,囤積起來,為第三步出兵向西,繼續進攻毛熊本土做準備。
作為西伯利亞地區的一座要塞,葉卡捷琳堡顯然非常適合充當這個進攻毛熊的橋頭堡。
所以,白起和左宗棠商量了一番之後,一致決定,圍而不打。
要是毛熊人被逼急了,分開來逃跑的話,漢軍這點兵力很難將他們全部抓迴來。
而且自己這邊兵力太分散的話也有很大的風險,一來可能會在西伯利亞平原上迷路,二來有可能會遭遇不測,比如說被敵人埋伏等。
畢竟相較於漢軍而言,毛熊人進入西伯利亞已經有300多年了,他們對這裏的地形無疑是更熟悉的。
一旦讓毛熊人借助地形埋伏漢軍的戰術成功的話,那對漢軍而言絕對不是什麽好消息。。
所以左宗棠自己的參謀長的勸說之下,選擇暫緩追擊,放任毛熊人進入葉卡捷琳堡。
“毛熊人之前忙著逃跑,葉卡捷琳堡就是他們的希望,不進入葉卡捷琳堡的話,他們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到時候反而會變得更加瘋狂,更加危險!”
“我們讓他們順利的進入葉卡捷琳堡,等於是給了他們一些希望,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跑散,而是會一股腦的全部鑽入這個城市!”
聽到左宗棠的話,白起很認可的點了點頭。
左宗棠的主力現在大部分都在南邊,被他帶到北邊來參加會戰的隻有2萬多人。
而這支漢軍中的主力是白起從漠北帶出來的,足足有五萬人。
相較於連番激戰的左宗棠部而言,白起他們一路上主要任務隻是驅趕被毛熊人趕到遠東來的哥薩克騎兵而已。
而這群哥薩克騎兵顯然是欺軟怕硬的存在,他們打劫那些手無寸鐵的牧民和百姓的話,那他們很擅長。
可是讓他們去跟漢軍的主力部隊硬碰硬,這種事情他們顯然不會去嚐試的。
因為有膽量這麽做的人,早就已經慘死在了漢軍的槍口之下了!
於是,白起帶著自己的軍隊,很順利的就完成了他們的主要任務將逃到遠東去的哥薩克騎兵,一路驅趕迴了毛熊本土。
此時,因為毛熊人派過來對付這群哥薩克的頓河軍團已經被漢軍給拖住了,所以這群哥薩克可以很順利的衝破毛熊人的封鎖和攔截,翻越烏拉爾山脈,重新迴到了毛熊的東歐核心區域,去威脅毛熊人的統治了!
哥薩克紀律很差,喜歡殺人放火,搶劫東西。
他們雖然不足以推翻毛熊人的統治,但是他們在毛熊的核心區域內到處放火打劫,燒殺搶掠,這肯定會給毛熊帶來巨大的破壞和損失。
那些遭到搶劫的百姓們,一旦過不下去,就極有可能揭竿而起,要麽加入哥薩克的搶劫大軍,要麽就地起義,豎起反旗,舉兵造反!
而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於毛熊人而言都不是什麽好消息。
畢竟,對付一群流竄作業的哥薩克就已經夠讓他們感到頭疼的了,要是又來一群活不下去,舉兵造反的農民起義的話,那他們就更加頭疼了。
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必須要分出人手去剿滅這些起義軍。
可如果他們被分散了兵力的話,那麽想要將哥薩克剿滅就更難了。
放任哥薩克在他們境內肆虐一天,被荼毒的百姓就越多,到時候活不下去,起兵造反的農民起義也會更多。
而各地都遭到了破壞,到處都在起義,毛熊人就很難從這些地方收到稅,政府的稅收減少的話,他們本來就瀕臨崩潰的財政體係,就更加維持不下去了。
到時候,毛熊人極有可能因為哥薩克的流竄的崩潰!
這種事情在曆史上曾經正是上演過,大明王朝末期的時候,雖然後金在關外的活動很頻繁,對大明的邊疆地區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但是,真正導致大明亡國的,卻是他們國內的農民起義。
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等流寇,在長達十幾年的流竄作戰中,將天朝的北方打的一片狼藉。
要剿滅流寇需要花錢去組建軍隊圍剿他們,而這需要花錢,錢來自於稅收,於是朝廷選擇加稅。
加稅讓更多的百姓過不下去,加上流寇的裹挾,農民軍所到之處,當地的百姓幾乎農民軍和官軍被洗劫一空,活不下去的他們隻能被迫加入農民軍,跟著一起作亂。
結果官軍雖然打了一場又一場的勝仗,但是農民軍的規模卻越打越大。
本來就內憂外患,已經岌岌可危,眼看著就要支撐不住的大明朝,受此影響,迅速的以更快的速度崩潰著,終於在1644年被農民軍給滅掉了!
而農民軍滅掉大明之後,因為自己內部打成了一鍋粥,遍地餓殍,滿目瘡痍,所以在跟清軍的作戰中被打的滿地找牙,很快就丟了政權。
結果大明雖然不是亡於清軍之手,但是最後的好處卻都被清廷拿走了係!
天朝的曆史很漫長,漫長的曆史給他們提供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那就是可以從過去的曆史中借鑒和總結經驗教訓,並且用這些東西來對付敵人!
而此時,驅逐哥薩克人,讓他們去毛熊境內作亂,這一招其實就相當於在大明的境內扶持一支農民軍,讓大明的實力加速消耗,從而方便漢軍入關!
如果毛熊人自己崩潰的話,那到時候漢軍帶著大軍翻越烏拉爾山脈,進攻毛熊的核心領土的時候,遇到的抵抗肯定會減弱,他們的軍事行動會變得更加順利。。
所以,對於漢軍而言,他們很樂於將這群不安分的哥薩克趕迴去。
甚至為了幫助哥薩克給毛熊製造更大的破壞,他們還願意跟哥薩克建立一定的聯係。
把漢軍這邊淘汰下來的武器什麽的,賣給哥薩克一些,順便換走他們從毛熊人手中搶走的黃金和其他財寶!
反正他們搶走了這些錢肯定是要花的,而武器裝備作為哥薩克的剛需物資,是肯定要花錢買的。
讓其他人賺這筆錢,還不如讓天朝自己賺。
更何況,當年毛熊從天朝手中搶奪的財富,到現在還沒追討迴來呢,借哥薩克之手,收他們一點利息什麽的,這很合理!
“既然如此的話,那我們也不著急進軍了。”
“皇帝陛下給我們的任務是在中亞這裏打到裏海,北邊的西伯利亞要打到鄂畢河,我們現在已經超額的完成了任務了,繼續當西邊打的話,我們的後勤補給線拉的太長了,就算是有卡車負責運輸,也成本也太高了!”
無論是從西北還是漠北,到鄂木斯克的距離都非常遠,如果從京城和首都長安這兩個重要的物資中轉站來算的話,他們此時的補給線的長度已經超過了4500公裏。
這種長度除非修了鐵路,通過火車運輸,否則的話,使用其他任何交通工具,都很難抵達。
這種距離如果是在古代的話,靠著人力畜力是絕對不可能抵達的,可能還沒走到一半,後勤部隊運輸的物資就被自己消耗一空了。
漢軍眼下是憑借著汽車攜帶物資,這才勉強抵達這裏的。
但是隨著距離越來越長,這些卡車要跨越這麽漫長的距離,自身所需要的燃料會越來越多。
這導致他們不得不將降低物資的運輸數量,替換成大量的燃油,否則的話,卡車走到一半,路上就沒油了。
而且,卡車並不是來了就算完事了,他們來了之後把物資卸下來,自己還要返程,這一來一去總裏程就超過了9000公裏了。
考慮到目前的卡車的發動機節油技術遠不如後世,加上他們都是滿載前行的,所以油耗居高不下,每百公裏耗油大約在40升左右,9000公裏跑下來,至少需要消耗三四噸燃油。
這不僅對燃油是極大的消耗,而且也會極大的占用卡車上攜帶物資的空間,所以這個距離越長,運輸效率就越低。
而毛熊實在是太大了,眼下他們所處的葉卡捷琳堡,距離毛熊的首都莫思科足足還有1500多公裏。
這麽漫長的距離,對於後勤而言顯然是更大的挑戰。
二戰時期第三帝國即便是有鐵路和公路的運輸便利,卻依舊被自己漫長的後勤補給拖垮了,漢軍跨越五六千公裏的距離,強行開戰,被拖垮的概率顯然會更大。
尤其是越接近毛熊的核心地區的時候,他們遇到毛熊的阻力也會變得越大,到時候作戰消耗的武器彈藥和各種物資肯定會大幅上漲,這會加倍放大他們後勤的壓力!
所以在漢軍的作戰計劃中,他們並沒有打算一下子就滅掉毛熊。
他們準備采用三步走戰略,通過步步蠶食、穩紮穩打的辦法來對付毛熊。
這三步走戰略中,第一步要先把毛熊從遠東驅趕走,然後第二步在中亞和西伯利亞擊敗毛熊。
這樣的話,他們就能占據毛熊之前在中亞和西伯利亞修建的那些城市,以這些城市為中轉站和橋頭堡,從本土向這裏運輸大量的物資,囤積起來,為第三步出兵向西,繼續進攻毛熊本土做準備。
作為西伯利亞地區的一座要塞,葉卡捷琳堡顯然非常適合充當這個進攻毛熊的橋頭堡。
所以,白起和左宗棠商量了一番之後,一致決定,圍而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