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征討叛軍
清穿:反清後,我挨個揍列強 作者:晚晚晚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好能在倭國本土駐紮一支軍隊,這樣的話,一旦戰局有變,漢軍就能隨時參戰!
“傳我的命令,調遣海軍第一艦隊北上,封鎖倭國的出海口,另外派遣陸戰隊登陸倭國本土,攻占石見銀山!”
而這個時候,之前跟幕府簽訂的條約中,石見銀山的十年租界條款就給了漢軍出兵的絕佳借口了!.跟天朝一樣,西方諸國中也有不少國家密切關注著倭國國內的局勢。
最關注的,當屬實力最強的日不落人。
日不落人曾在1863年跟薩摩藩爆發了一場戰爭,史稱薩英戰爭。
這場戰爭爆發之前,日不落人以為倭國跟天朝一樣,不過是個閉關鎖國的落後國家,在自己的艦隊麵前肯定是不堪一擊的。
結果戰鬥爆發之後,實際的結果卻令他們大吃一驚。
隻是倭國地區上的一個大名的薩摩藩,憑借著自己的力量,讓英軍铩羽而歸,英軍三艘戰艦被擊傷,死傷達到63人,而薩摩藩三艘戰艦被擊沉,陣亡五人,受傷十七人。
雙方的損失差不多,傷亡數字上薩摩藩甚至更少一些。。
這一結果讓日不落人感到十分意外,跟清軍不堪一擊的情況相比,倭國的一個地方上的大名居然擁有如此實力。
這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薩摩藩的實力,於是便重新製定了政策,拋棄了德川幕府,轉而開始支持薩摩藩。
而薩英戰爭中認識到了西洋人在戰艦和火炮上的優勢之後,以海軍立國的薩摩藩也對日不落人的強大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所以雙方一拍即合,從此便互相勾結在了一起,薩摩藩從日不落訂購了不少蒸汽戰艦,極大的增強了自身的海軍實力,甚至擁有了跟幕府海軍叫板的底氣。
有了這樣的合作,日不落人自然西方薩摩藩等西南諸番能在內戰中獲勝,那樣的話,憑借著薩摩藩他們勢必能在倭國攫取更大的利益。
於是,在薩摩藩參加倒幕戰爭之後,日不落馬上從遠東地區運來了大量的武器,包括1萬支步槍,300門火炮,支援給薩摩藩。
而此時的幕府麾下隻有不到200門火炮,僅僅是薩摩藩手中的大炮就超越了幕府全部的大炮,雙方在武器裝備上麵的差距迅速擴大。
曆史上,伏見鳥羽之戰中,正是憑借著火炮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倒幕軍才一舉擊潰了幕府軍隊,奠定了自己的勝利。
所以,得到了日不落人大力援助的倒幕軍,一時間士氣大振,喊出了打進江戶城,活捉幕府將軍的口號!
幕府軍因為準備倉促,加上之前受到漢軍的威脅,導致關東地區的軍隊大部分被調到了江戶城,使得京都等地的防禦空虛。
如此一來,原本人數處於劣勢的倒幕軍,在戰爭初期,在關西戰場上的兵力居然占據了優勢。
倒幕派了解到幕府軍的主力不在戰場上之後,立刻兵分三路,一路由長州藩出兵,沿著本州島從西向東發起進攻,準備從進攻幕府在本州島關西地區的軍隊和親藩大名。
另外一路有土佐番出兵,跨過淡路島從西側登陸,進攻幕府在關西地區最重要的軍鎮—大板城!
第三路由薩摩藩出兵,從海上出發,以薩摩藩的海軍為主力,繞開幕府在正麵的軍隊,直插伊勢灣,從背後對京都和大板地區的幕府軍隊予以痛擊。
倒幕軍中擁有西鄉隆盛、大保久利通等軍事和政治人才,他們無論是眼光還是能力,都比目前幕府麾下的那群人高出一個檔次。
製定這次作戰行動的人,就是倒幕軍的總指揮西鄉隆盛。
他的意圖很簡單,要趕在幕府軍的援軍抵達之前,盡快消滅關西地區這五萬多幕府軍。
如果能吃掉這支幕府軍的話,那麽倒幕軍控製的地盤和人口會大大增加,士氣也會大為提高。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能將京都的天煌控製在自己的手中,從而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效果。
而反觀幕府那邊,在損失了這五萬精銳之後,幕府自身的兵力會嚴重下降,對於倒幕軍的兵力優勢將不複存在!
而且最重要的是,遭受這樣重大挫敗以及丟掉了天煌之後,全國各地的大名們都會認識到幕府的虛弱。
到時候隻要他們利用天煌的名義發出號召,各地的大名就會紛紛響應,從背後殺入江戶城,南北夾擊,將幕府置於死地!
所以,這一次的行動一旦成功,將極有可能奠定這場戰爭的結局。
為此,西鄉隆盛製定了這樣三路大軍齊頭並進的作戰計劃。
在這三路大軍中,前兩路負責牽製幕府軍在關西地區的兵力,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真正的殺招是薩摩藩的第三路大軍,隻要薩摩藩能夠成功在伊勢灣登陸,那麽他們不僅能形成對關西地區幕府軍隊關門打狗的態勢。
而且還能在名古城設防,抵擋從江戶城支援過來的幕府軍隊,讓幕府軍隊一分為二,首尾不能相顧,從而給他們創造殲滅關西軍隊的絕佳機會!
倭國的地形是一個狹長的島嶼,這其中,本州島最狹窄的地區就位於伊勢灣這裏。
伊勢灣深入本州島內部,在其北邊有倭國最大的湖泊琵琶湖。
琵琶湖的北邊是另外一個海灣—若狹灣。
憑借著這樣兩個海灣和一個湖泊的阻隔,本州島在這裏幾乎被一分為二。
琵琶湖南邊距離伊勢灣最近的陸地隻有70公裏,琵琶湖北邊距離若狹灣最近的地方隻有55公裏。
而倭國地理上的分界線—關原就位於這裏!
關原是由北麵伊吹山,西麵笆尾山、天滿山,西南方向的鬆尾山,東南方向的南宮山所圍成的東西四公裏、南北兩公裏的盆地,這個狹長的通道是通往東西的最主要通道,地位等同於天朝曆史上的函穀關和潼關!
如此險要的地勢,使得這裏的戰略價值極大。
曆史上,西南諸藩和幕府之間為了爭奪倭國的大權,曾多次在這裏爆發過戰鬥,最出名的還數幾百年前的關原合戰。
那場戰鬥以西南諸藩的失敗,德川幕府的勝利而告終。
打贏了關原合戰之後,德川家康建立了延續至今的德川幕府。
而這一次,西南諸番們想要一雪前恥,在關原這裏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將他們之前丟掉的東西全部都拿迴來!什麽津山地區的軍隊被擊敗了?”
關西地區傳來的消息讓江戶城的幕府感到十分不安!
“長州藩來勢洶洶,他們幾乎一路橫掃了津山以西的所有區域,津山藩的鬆平家根本不是對手,被打的大敗,此時已經退守大板城!”
“土佐藩和薩摩藩現在很可能已經開始對大板發起進攻了,而長州藩極有可能會趁機進攻京都,我們必須要馬上出兵增援才行!”
幕府這邊的家臣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都開始緊張了起來,他們雖然能力上比不上倒幕派那邊。
但是他們心中也很清楚天煌的重要性,大板和京都如果丟掉的話,那局勢對他們就很不利了!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消息,最嚴重的是,我們在戰場上看到了大量日不落人的武器,這些武器全都是嶄新的,顯然是倒幕軍最近一段時間才裝備上的!”
“是啊,倒幕軍的武器優勢太大了,進攻津山的時候,長州藩出動了50多門大炮,不到半個小時就把津山的城門轟塌了,津山藩雖然進行了抵抗,卻根本沒有辦法取勝,最終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不得不撤退!”。
如此嚴峻的形勢讓德川慶喜認識到,自己不能再在江戶城這邊耽擱了,必須要馬上率軍趕到京都去才行。
“傳我的命令,調集五萬大軍隨本將軍禦駕親征,征討叛軍!”
倒幕派的兵力不多,隻要自己這邊帶領主力軍隊抵達戰場的話,局勢應該會立刻好轉起來。
而且,德川幕府除了自己麾下的直屬軍隊之外,還有其他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的軍隊可以調遣。
“給北邊的那些藩主們下令,讓他們派遣至少五成的兵馬南下,協助本將軍討賊!”
“另外,讓會津藩和桑名番各派一萬兵馬協助本將軍一同西征!”
做好了這些準備之後,德川幕府於5月上旬率領五萬直屬軍隊和3萬親藩大名的軍隊,共計八萬人,在江戶城進行完了誓師大會之後,便立刻向西挺進,準備跟倒幕派進行決戰。
而此時,倒幕軍已經攻到了京都附近,正在猛攻二條城。
二條城是德川幕府的將軍在京都的行宮,既是他們覲見天煌的時候休息的地方,也是他們平時駐紮軍隊監視天煌的所在。
如果拿下這裏的話,那麽京都周圍的幕府勢力將會被一掃而空,倒幕軍就能奪下京都,控製城內的天煌了!
5月11日,二條城戰役爆發,長州藩首戰集結了80多門大炮,派遣五千人不計傷亡猛攻二條城。
他們必須要趕在幕府的援軍抵達之前擊潰這裏的守軍,否則的話,他們搶走天煌的意圖隻怕
“傳我的命令,調遣海軍第一艦隊北上,封鎖倭國的出海口,另外派遣陸戰隊登陸倭國本土,攻占石見銀山!”
而這個時候,之前跟幕府簽訂的條約中,石見銀山的十年租界條款就給了漢軍出兵的絕佳借口了!.跟天朝一樣,西方諸國中也有不少國家密切關注著倭國國內的局勢。
最關注的,當屬實力最強的日不落人。
日不落人曾在1863年跟薩摩藩爆發了一場戰爭,史稱薩英戰爭。
這場戰爭爆發之前,日不落人以為倭國跟天朝一樣,不過是個閉關鎖國的落後國家,在自己的艦隊麵前肯定是不堪一擊的。
結果戰鬥爆發之後,實際的結果卻令他們大吃一驚。
隻是倭國地區上的一個大名的薩摩藩,憑借著自己的力量,讓英軍铩羽而歸,英軍三艘戰艦被擊傷,死傷達到63人,而薩摩藩三艘戰艦被擊沉,陣亡五人,受傷十七人。
雙方的損失差不多,傷亡數字上薩摩藩甚至更少一些。。
這一結果讓日不落人感到十分意外,跟清軍不堪一擊的情況相比,倭國的一個地方上的大名居然擁有如此實力。
這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薩摩藩的實力,於是便重新製定了政策,拋棄了德川幕府,轉而開始支持薩摩藩。
而薩英戰爭中認識到了西洋人在戰艦和火炮上的優勢之後,以海軍立國的薩摩藩也對日不落人的強大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所以雙方一拍即合,從此便互相勾結在了一起,薩摩藩從日不落訂購了不少蒸汽戰艦,極大的增強了自身的海軍實力,甚至擁有了跟幕府海軍叫板的底氣。
有了這樣的合作,日不落人自然西方薩摩藩等西南諸番能在內戰中獲勝,那樣的話,憑借著薩摩藩他們勢必能在倭國攫取更大的利益。
於是,在薩摩藩參加倒幕戰爭之後,日不落馬上從遠東地區運來了大量的武器,包括1萬支步槍,300門火炮,支援給薩摩藩。
而此時的幕府麾下隻有不到200門火炮,僅僅是薩摩藩手中的大炮就超越了幕府全部的大炮,雙方在武器裝備上麵的差距迅速擴大。
曆史上,伏見鳥羽之戰中,正是憑借著火炮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倒幕軍才一舉擊潰了幕府軍隊,奠定了自己的勝利。
所以,得到了日不落人大力援助的倒幕軍,一時間士氣大振,喊出了打進江戶城,活捉幕府將軍的口號!
幕府軍因為準備倉促,加上之前受到漢軍的威脅,導致關東地區的軍隊大部分被調到了江戶城,使得京都等地的防禦空虛。
如此一來,原本人數處於劣勢的倒幕軍,在戰爭初期,在關西戰場上的兵力居然占據了優勢。
倒幕派了解到幕府軍的主力不在戰場上之後,立刻兵分三路,一路由長州藩出兵,沿著本州島從西向東發起進攻,準備從進攻幕府在本州島關西地區的軍隊和親藩大名。
另外一路有土佐番出兵,跨過淡路島從西側登陸,進攻幕府在關西地區最重要的軍鎮—大板城!
第三路由薩摩藩出兵,從海上出發,以薩摩藩的海軍為主力,繞開幕府在正麵的軍隊,直插伊勢灣,從背後對京都和大板地區的幕府軍隊予以痛擊。
倒幕軍中擁有西鄉隆盛、大保久利通等軍事和政治人才,他們無論是眼光還是能力,都比目前幕府麾下的那群人高出一個檔次。
製定這次作戰行動的人,就是倒幕軍的總指揮西鄉隆盛。
他的意圖很簡單,要趕在幕府軍的援軍抵達之前,盡快消滅關西地區這五萬多幕府軍。
如果能吃掉這支幕府軍的話,那麽倒幕軍控製的地盤和人口會大大增加,士氣也會大為提高。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能將京都的天煌控製在自己的手中,從而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效果。
而反觀幕府那邊,在損失了這五萬精銳之後,幕府自身的兵力會嚴重下降,對於倒幕軍的兵力優勢將不複存在!
而且最重要的是,遭受這樣重大挫敗以及丟掉了天煌之後,全國各地的大名們都會認識到幕府的虛弱。
到時候隻要他們利用天煌的名義發出號召,各地的大名就會紛紛響應,從背後殺入江戶城,南北夾擊,將幕府置於死地!
所以,這一次的行動一旦成功,將極有可能奠定這場戰爭的結局。
為此,西鄉隆盛製定了這樣三路大軍齊頭並進的作戰計劃。
在這三路大軍中,前兩路負責牽製幕府軍在關西地區的兵力,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真正的殺招是薩摩藩的第三路大軍,隻要薩摩藩能夠成功在伊勢灣登陸,那麽他們不僅能形成對關西地區幕府軍隊關門打狗的態勢。
而且還能在名古城設防,抵擋從江戶城支援過來的幕府軍隊,讓幕府軍隊一分為二,首尾不能相顧,從而給他們創造殲滅關西軍隊的絕佳機會!
倭國的地形是一個狹長的島嶼,這其中,本州島最狹窄的地區就位於伊勢灣這裏。
伊勢灣深入本州島內部,在其北邊有倭國最大的湖泊琵琶湖。
琵琶湖的北邊是另外一個海灣—若狹灣。
憑借著這樣兩個海灣和一個湖泊的阻隔,本州島在這裏幾乎被一分為二。
琵琶湖南邊距離伊勢灣最近的陸地隻有70公裏,琵琶湖北邊距離若狹灣最近的地方隻有55公裏。
而倭國地理上的分界線—關原就位於這裏!
關原是由北麵伊吹山,西麵笆尾山、天滿山,西南方向的鬆尾山,東南方向的南宮山所圍成的東西四公裏、南北兩公裏的盆地,這個狹長的通道是通往東西的最主要通道,地位等同於天朝曆史上的函穀關和潼關!
如此險要的地勢,使得這裏的戰略價值極大。
曆史上,西南諸藩和幕府之間為了爭奪倭國的大權,曾多次在這裏爆發過戰鬥,最出名的還數幾百年前的關原合戰。
那場戰鬥以西南諸藩的失敗,德川幕府的勝利而告終。
打贏了關原合戰之後,德川家康建立了延續至今的德川幕府。
而這一次,西南諸番們想要一雪前恥,在關原這裏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將他們之前丟掉的東西全部都拿迴來!什麽津山地區的軍隊被擊敗了?”
關西地區傳來的消息讓江戶城的幕府感到十分不安!
“長州藩來勢洶洶,他們幾乎一路橫掃了津山以西的所有區域,津山藩的鬆平家根本不是對手,被打的大敗,此時已經退守大板城!”
“土佐藩和薩摩藩現在很可能已經開始對大板發起進攻了,而長州藩極有可能會趁機進攻京都,我們必須要馬上出兵增援才行!”
幕府這邊的家臣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都開始緊張了起來,他們雖然能力上比不上倒幕派那邊。
但是他們心中也很清楚天煌的重要性,大板和京都如果丟掉的話,那局勢對他們就很不利了!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消息,最嚴重的是,我們在戰場上看到了大量日不落人的武器,這些武器全都是嶄新的,顯然是倒幕軍最近一段時間才裝備上的!”
“是啊,倒幕軍的武器優勢太大了,進攻津山的時候,長州藩出動了50多門大炮,不到半個小時就把津山的城門轟塌了,津山藩雖然進行了抵抗,卻根本沒有辦法取勝,最終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不得不撤退!”。
如此嚴峻的形勢讓德川慶喜認識到,自己不能再在江戶城這邊耽擱了,必須要馬上率軍趕到京都去才行。
“傳我的命令,調集五萬大軍隨本將軍禦駕親征,征討叛軍!”
倒幕派的兵力不多,隻要自己這邊帶領主力軍隊抵達戰場的話,局勢應該會立刻好轉起來。
而且,德川幕府除了自己麾下的直屬軍隊之外,還有其他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的軍隊可以調遣。
“給北邊的那些藩主們下令,讓他們派遣至少五成的兵馬南下,協助本將軍討賊!”
“另外,讓會津藩和桑名番各派一萬兵馬協助本將軍一同西征!”
做好了這些準備之後,德川幕府於5月上旬率領五萬直屬軍隊和3萬親藩大名的軍隊,共計八萬人,在江戶城進行完了誓師大會之後,便立刻向西挺進,準備跟倒幕派進行決戰。
而此時,倒幕軍已經攻到了京都附近,正在猛攻二條城。
二條城是德川幕府的將軍在京都的行宮,既是他們覲見天煌的時候休息的地方,也是他們平時駐紮軍隊監視天煌的所在。
如果拿下這裏的話,那麽京都周圍的幕府勢力將會被一掃而空,倒幕軍就能奪下京都,控製城內的天煌了!
5月11日,二條城戰役爆發,長州藩首戰集結了80多門大炮,派遣五千人不計傷亡猛攻二條城。
他們必須要趕在幕府的援軍抵達之前擊潰這裏的守軍,否則的話,他們搶走天煌的意圖隻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