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案發前幾日,盛京城繁華的街市中,有家向來以精湛技藝聞名的鐵匠鋪來了一位討厭的客人。他披頭散發,頭發幾乎遮住了大半張臉,他是來取自己定製的匕首時,目光卻被另一把更為精致鋒利的匕首吸引。那把匕首的刀柄鑲嵌著幾顆璀璨的寶石,刀刃在昏暗的鋪子裏依然閃著寒光。
鐵匠鋪老板試圖勸阻,強調這是為其他客人定製的。可這位客人哪聽得進去,他濃眉一挑,大聲嗬斥道:“本公子看上的東西,還沒有得不到的!大爺給你幾兩銀子加錢,你還不依?”說著,憤怒地卷起右手衣袖,準備動手,就在這時,老板看到了他手臂上那顆醒目的紅痣。
鐵匠鋪老板被他這蠻橫的樣子嚇得後退了幾步,但還是堅守生意人的原則,堅決不肯讓步。
可這位客人哪管這些,隨手扔出幾兩銀子,強硬地奪過那把匕首,揚長而去。留下鐵匠鋪老板在原地氣得直跺腳,卻又無可奈何。
同一時間,有個獄卒,在獄中一直默默無聞。前兩天,一個遮頭掩麵的人給了他十兩金,托他給新收押在牢房的女犯人送一個包袱。就在獄卒準備送包袱的那天,他家不知為何意外失火,火勢兇猛,燒毀了不少房屋和財物,全心全意地處理家中後事,因此無暇顧及送包袱之事。
兩天以後獄卒迴來,按照程序給牢頭檢查帶給女犯人的東西,牢頭發現這東西與新收押的女犯人秋蘭有關。牢頭覺得此事非同小可,不能擅自交給秋蘭,於是將其轉交給了刑部的主事張禮。張禮拿到這個證物後,又上交給了負責此案的主審官員趙正蓮。隨後,趙正蓮看到了這份關鍵的證物。
而負責審理秋蘭案件的刑部侍郎趙正廉,這一日在府中收到了一個神秘的盒子。他滿心疑惑地打開,隻見一隻碧玉簪子靜靜地躺在盒中。那簪子通體碧綠,溫潤細膩,一看便知價值不菲。然而,趙正廉看到這簪子的瞬間,臉色卻陡然變得蒼白。他的手微微顫抖,額頭上也冒出了冷汗,似乎這簪子勾起了他某些極為可怕的迴憶。
他忽然想起,幾天前他的夫人突然收到了來自太子妃的邀約,邀請她去參加她的賞花會。趙夫人心中忐忑,不知這突如其來的邀請所為何事,但又不敢違抗。
到了東宮,太子妃笑臉相迎,特別邀請她陪在其左右,太子妃先是與趙夫人閑聊些家常,而後漫步至花園中,望著滿園盛開的鮮花,似是有感而發:“趙夫人,你瞧這園中的花,開得正豔,正所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說完折了一枝粉色的芍藥給趙夫人。
迴到家中,隻見夫人手上那隻粉色的芍藥,他嚇得直接坐在了椅子上,這麽多年過去了,他還是心有餘悸啊!
他為官清廉,深得陛下信任,經過他手的案子都秉持著為受害者申冤,伸張正義的原則,可是有些事,一步錯,步步錯,開弓沒有迴頭箭。
“老爺,你怎麽了?”趙夫人關切的問道。
“給你這花時太子妃說了什麽?”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太子的意思是要他盡快結案。
在大景朝,衙門的司法程序是相對嚴格和規範的。李明儀、嬤嬤和玉珠三人在第二天便來到了衙門。
他們被帶到了候審廳,等待官員的傳喚。候審廳內李明儀麵不改色,倒是嬤嬤和玉珠顯得特別著急。
須臾,一名喚作張禮的官員步入室內。其身著官袍,麵色凝重。張禮先是向三人問詢了些許基本狀況,諸如名諱、年歲、籍貫之類。待他知曉李明儀的身份後,態度愈發恭敬,隻因他深知李明儀雖官階不高,然卻深得陛下與太子的倚重,且其參與《大景律》之修訂,於律法,實乃行家。
接著,官員開始詢問案件的具體情況。李明儀詳細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嬤嬤和玉珠也分別補充了一些細節。張禮一邊聽,一邊認真地做著記錄,問完後,就客氣的把人送了出來。
隻是李大人迴到家門口,他的眼前又浮現出那個身著藍色衣裙的女子,提著宮燈,微笑著等待他歸來。
路過翠竹軒時,迴憶如潮水般湧來。他想起那個清晨,秋蘭帶著羞澀與期待,為他送來暖手爐,她癡癡地看著他,隻盼著他能收下。日間,他緩緩推開書房的門,滿室的日光傾瀉而入,恍惚間,他仿佛看到秋蘭那正伏在桌案前,勤奮地書寫著。
他踱步來到院中,微風拂過,梨花如雪般飄落。他似乎又看見秋蘭仰起頭,手接著落下的梨花,而後又怯生生地跑向他,乖巧地從他手中接過物件。
當他輕輕地推開臥室的木門時,溫暖的氣息撲麵而來。昏黃的燭光在房間裏搖曳不定,微弱的光芒映照著那張空蕩蕩的床鋪。然而,在他的眼中,那張床鋪上似乎仍然躺著那個身形瘦削的女子。
他走到床邊,然後緩緩地躺了下去。就在這一刻,他的鼻間再次縈繞起她身上那股淡淡的桂花香甜味。他情不自禁地將頭靠近枕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捕捉更多屬於她的味道。
此時此刻,他的心猛地一陣刺痛。他開始痛恨起自己來,一個在黑夜中孤獨前行的人,真的有資格擁有感情嗎?為什麽上天要賦予他這樣的情感?為什麽要讓他承受如此刻骨銘心的相思之苦?如果可以選擇,他寧願成為一個沒有感情的怪物,那樣或許就不會再受到這種痛苦的折磨。
手不經意間觸碰到一個物件,拿起來一看,竟是秋蘭那支祥雲碧璽流蘇發扣。他將它握在手中,仔細端詳著,腦海中浮現出秋蘭戴著它時的嬌美模樣。
理智將他拉迴現實,他開始權衡利弊。想著秋蘭如今被收押在牢裏,若就此將她毒死,確實能永絕後患。可倘若慕容青玄執意咬著此事不放,層層追查下去,那自己麵臨的危機恐怕會更大。
思來想去,李明儀最終還是給自己找了個理由,不但不能毒死秋蘭,反而要盡快將她弄出來。
最近的盛京城,一起案件掀起了軒然大波,工部侍郎李明儀的小妾秋蘭,竟在傍晚時分獨自前往郊外,隨後被燕國細作劫持。這一行為極為可疑,一個年輕的閨中女子為何在此時前往郊外?
供詞上是這樣說的,那日中午時分,秋蘭的貼身丫鬟外出幫秋蘭買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包括了精美的刺繡手帕、華麗的發簪、細膩的胭脂水粉、精致的香包、柔軟的絲綢手絹以及小巧的銅鏡等女兒家用的物品。
一封告知玉珠被挾持的信被用箭射進李府,秋蘭看到信後,心急如焚,立刻前往破廟破房子裏去贖人。在她成功把玉珠贖出來後,一些人秘密地帶著玉珠迴到了李府,而秋蘭卻被攔截了下來。
案件發生之初,局勢顯得風譎雲詭。
殺了李景文為父親報仇一直是秋蘭的心願,當麵對李景文時,她發現自己竟然無論如何也無法狠下心來痛下殺手。然而,就在秋蘭猶豫不決之時李景文卻像是發了瘋一般,不顧一切地朝著秋蘭手中的利刃猛衝過去 ,所以從某些方麵來講,秋蘭是無辜的。
慕容青弦和李明儀在公開場合總是出一團和氣的模樣。但隻有他們自己清楚,在那笑臉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暗流湧動。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在此次案件的處理過程中,慕容青弦和李明儀竟然心有靈犀展開了一場隔空合作,自始至終,他們都未曾私下會麵過哪怕一次。
慕容青弦暗中交出賬本和遺書,為秋蘭做出讓步。他知道李明儀絕非善類,暗中依然沒有放棄對他的調查。李明儀通過派人暗中調查、跟蹤,鎖定了慕容青弦收買的那個獄卒。隨後,李明儀讓人跑到獄卒家去放火,製造混亂。趁亂,他潛入屋內,將賬本偷出並篡改了上麵的日期和數量。
那份被篡改後的賬本,極具迷惑性。乍一看,給人的直觀感受便是這個案子才剛剛發生不久,並且所涉及的鐵器交易數目極小,仿佛僅僅處於初期階段,一切都還隻是剛剛開始,尚未有大規模的交易跡象。然而,若仔細探究,便能察覺到其中隱藏的貓膩,當然這就要看主審官員揪出真相的決心與勇氣。
此前,還有一事,頗為巧合。在城中頗有名氣的鐵匠鋪,曾有一人與鐵匠鋪老板發生激烈口角和爭執。此人正龍顏喜所假扮,若案件追查過程中出現一把來曆不明的刀,很容易誤導官府認為是兇手持刀挾持秋蘭,從而減輕秋蘭自身的嫌疑。他安排龍顏喜挑起事端,故意拿了另外一把刀,所以老板對這個人印象相當深刻,從而提供了對秋蘭非常有利的證詞。
負責主審此案的刑部侍郎趙正蓮,向來以公正嚴明享譽朝堂,口碑極佳。然而,麵對此次案件,盡管表麵上證據完美無瑕,人證、證詞毫無破綻,但他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還是察覺到了其中的異樣。這看似無懈可擊的案件,更像是精心編排的一場戲碼,其背後或許潛藏著更為驚天的陰謀。
趙正蓮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一方麵是公正執法的原則,另一方麵是東宮的暗示和威脅。他陷入了極度的掙紮之中,幾夜未眠,反複權衡利弊。最終,出於對自身和家人安危的考慮,他不得不聽從東宮傳來的暗示,匆忙結案。
曆經兩個月的牢獄之災,李明儀的小妾秋蘭即將無罪釋放。然而,這起案件所投下的陰影卻並未就此消散。
李明儀不禁想到了慕容青弦。慕容青弦為了不讓秋蘭在獄中受苦,竟毫不遲疑地將千辛萬苦收集到的關鍵證物——賬本和秋蘭父親的遺書都交了出來。這足以表明慕容青弦對秋蘭的在意之深,遠超常人所想。
秋蘭在船上告知他賬本和遺書在慕容清玄手中時,他苦思冥想,試圖找出辦法將其銷毀或者奪過來。未曾料想,慕容青弦竟會為了秋蘭主動交出這般重要的證物。這讓李明儀不禁慨歎,足見這個女子在慕容清玄心目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分量。
他也暗自慶幸,當初自己還算明智,沒有選擇毒殺秋蘭,而是盡快將她從牢中解救出來並接迴了家。他著實未曾料到秋蘭的作用竟如此之大,瞬間化解了他所麵臨的危機。
因為這起案件,景國的間諜李景文被查獲。實際上,李明儀通過暗中收集線索,巧妙布局,故意引導官府的追查方向,最終成功鎖定了李景文。他利用這一事件,一方麵向景國高層展示了自己的“功績”,另一方麵也借此轉移了眾人對秋蘭案件的關注焦點。在蘭水那邊,有人暗中配合李明儀,給景國的高層製造出一種假象,認為燕國間諜已被一網打盡。他們散布虛假消息,偽造證據,讓景國高層誤以為局勢已經得到控製。而且,為了保護秋蘭,李明儀謊稱秋蘭是他的小妾。如此一來,眾人便不會將懷疑的矛頭指向他。畢竟,如果他是間諜,定然不會留下秋蘭,早就將其除掉,又怎會為了保護她還對外宣稱她是他的妾?所以,關於他是間諜的這一嫌疑,基本上已被洗清。
鐵匠鋪老板試圖勸阻,強調這是為其他客人定製的。可這位客人哪聽得進去,他濃眉一挑,大聲嗬斥道:“本公子看上的東西,還沒有得不到的!大爺給你幾兩銀子加錢,你還不依?”說著,憤怒地卷起右手衣袖,準備動手,就在這時,老板看到了他手臂上那顆醒目的紅痣。
鐵匠鋪老板被他這蠻橫的樣子嚇得後退了幾步,但還是堅守生意人的原則,堅決不肯讓步。
可這位客人哪管這些,隨手扔出幾兩銀子,強硬地奪過那把匕首,揚長而去。留下鐵匠鋪老板在原地氣得直跺腳,卻又無可奈何。
同一時間,有個獄卒,在獄中一直默默無聞。前兩天,一個遮頭掩麵的人給了他十兩金,托他給新收押在牢房的女犯人送一個包袱。就在獄卒準備送包袱的那天,他家不知為何意外失火,火勢兇猛,燒毀了不少房屋和財物,全心全意地處理家中後事,因此無暇顧及送包袱之事。
兩天以後獄卒迴來,按照程序給牢頭檢查帶給女犯人的東西,牢頭發現這東西與新收押的女犯人秋蘭有關。牢頭覺得此事非同小可,不能擅自交給秋蘭,於是將其轉交給了刑部的主事張禮。張禮拿到這個證物後,又上交給了負責此案的主審官員趙正蓮。隨後,趙正蓮看到了這份關鍵的證物。
而負責審理秋蘭案件的刑部侍郎趙正廉,這一日在府中收到了一個神秘的盒子。他滿心疑惑地打開,隻見一隻碧玉簪子靜靜地躺在盒中。那簪子通體碧綠,溫潤細膩,一看便知價值不菲。然而,趙正廉看到這簪子的瞬間,臉色卻陡然變得蒼白。他的手微微顫抖,額頭上也冒出了冷汗,似乎這簪子勾起了他某些極為可怕的迴憶。
他忽然想起,幾天前他的夫人突然收到了來自太子妃的邀約,邀請她去參加她的賞花會。趙夫人心中忐忑,不知這突如其來的邀請所為何事,但又不敢違抗。
到了東宮,太子妃笑臉相迎,特別邀請她陪在其左右,太子妃先是與趙夫人閑聊些家常,而後漫步至花園中,望著滿園盛開的鮮花,似是有感而發:“趙夫人,你瞧這園中的花,開得正豔,正所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說完折了一枝粉色的芍藥給趙夫人。
迴到家中,隻見夫人手上那隻粉色的芍藥,他嚇得直接坐在了椅子上,這麽多年過去了,他還是心有餘悸啊!
他為官清廉,深得陛下信任,經過他手的案子都秉持著為受害者申冤,伸張正義的原則,可是有些事,一步錯,步步錯,開弓沒有迴頭箭。
“老爺,你怎麽了?”趙夫人關切的問道。
“給你這花時太子妃說了什麽?”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太子的意思是要他盡快結案。
在大景朝,衙門的司法程序是相對嚴格和規範的。李明儀、嬤嬤和玉珠三人在第二天便來到了衙門。
他們被帶到了候審廳,等待官員的傳喚。候審廳內李明儀麵不改色,倒是嬤嬤和玉珠顯得特別著急。
須臾,一名喚作張禮的官員步入室內。其身著官袍,麵色凝重。張禮先是向三人問詢了些許基本狀況,諸如名諱、年歲、籍貫之類。待他知曉李明儀的身份後,態度愈發恭敬,隻因他深知李明儀雖官階不高,然卻深得陛下與太子的倚重,且其參與《大景律》之修訂,於律法,實乃行家。
接著,官員開始詢問案件的具體情況。李明儀詳細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嬤嬤和玉珠也分別補充了一些細節。張禮一邊聽,一邊認真地做著記錄,問完後,就客氣的把人送了出來。
隻是李大人迴到家門口,他的眼前又浮現出那個身著藍色衣裙的女子,提著宮燈,微笑著等待他歸來。
路過翠竹軒時,迴憶如潮水般湧來。他想起那個清晨,秋蘭帶著羞澀與期待,為他送來暖手爐,她癡癡地看著他,隻盼著他能收下。日間,他緩緩推開書房的門,滿室的日光傾瀉而入,恍惚間,他仿佛看到秋蘭那正伏在桌案前,勤奮地書寫著。
他踱步來到院中,微風拂過,梨花如雪般飄落。他似乎又看見秋蘭仰起頭,手接著落下的梨花,而後又怯生生地跑向他,乖巧地從他手中接過物件。
當他輕輕地推開臥室的木門時,溫暖的氣息撲麵而來。昏黃的燭光在房間裏搖曳不定,微弱的光芒映照著那張空蕩蕩的床鋪。然而,在他的眼中,那張床鋪上似乎仍然躺著那個身形瘦削的女子。
他走到床邊,然後緩緩地躺了下去。就在這一刻,他的鼻間再次縈繞起她身上那股淡淡的桂花香甜味。他情不自禁地將頭靠近枕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捕捉更多屬於她的味道。
此時此刻,他的心猛地一陣刺痛。他開始痛恨起自己來,一個在黑夜中孤獨前行的人,真的有資格擁有感情嗎?為什麽上天要賦予他這樣的情感?為什麽要讓他承受如此刻骨銘心的相思之苦?如果可以選擇,他寧願成為一個沒有感情的怪物,那樣或許就不會再受到這種痛苦的折磨。
手不經意間觸碰到一個物件,拿起來一看,竟是秋蘭那支祥雲碧璽流蘇發扣。他將它握在手中,仔細端詳著,腦海中浮現出秋蘭戴著它時的嬌美模樣。
理智將他拉迴現實,他開始權衡利弊。想著秋蘭如今被收押在牢裏,若就此將她毒死,確實能永絕後患。可倘若慕容青玄執意咬著此事不放,層層追查下去,那自己麵臨的危機恐怕會更大。
思來想去,李明儀最終還是給自己找了個理由,不但不能毒死秋蘭,反而要盡快將她弄出來。
最近的盛京城,一起案件掀起了軒然大波,工部侍郎李明儀的小妾秋蘭,竟在傍晚時分獨自前往郊外,隨後被燕國細作劫持。這一行為極為可疑,一個年輕的閨中女子為何在此時前往郊外?
供詞上是這樣說的,那日中午時分,秋蘭的貼身丫鬟外出幫秋蘭買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包括了精美的刺繡手帕、華麗的發簪、細膩的胭脂水粉、精致的香包、柔軟的絲綢手絹以及小巧的銅鏡等女兒家用的物品。
一封告知玉珠被挾持的信被用箭射進李府,秋蘭看到信後,心急如焚,立刻前往破廟破房子裏去贖人。在她成功把玉珠贖出來後,一些人秘密地帶著玉珠迴到了李府,而秋蘭卻被攔截了下來。
案件發生之初,局勢顯得風譎雲詭。
殺了李景文為父親報仇一直是秋蘭的心願,當麵對李景文時,她發現自己竟然無論如何也無法狠下心來痛下殺手。然而,就在秋蘭猶豫不決之時李景文卻像是發了瘋一般,不顧一切地朝著秋蘭手中的利刃猛衝過去 ,所以從某些方麵來講,秋蘭是無辜的。
慕容青弦和李明儀在公開場合總是出一團和氣的模樣。但隻有他們自己清楚,在那笑臉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暗流湧動。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在此次案件的處理過程中,慕容青弦和李明儀竟然心有靈犀展開了一場隔空合作,自始至終,他們都未曾私下會麵過哪怕一次。
慕容青弦暗中交出賬本和遺書,為秋蘭做出讓步。他知道李明儀絕非善類,暗中依然沒有放棄對他的調查。李明儀通過派人暗中調查、跟蹤,鎖定了慕容青弦收買的那個獄卒。隨後,李明儀讓人跑到獄卒家去放火,製造混亂。趁亂,他潛入屋內,將賬本偷出並篡改了上麵的日期和數量。
那份被篡改後的賬本,極具迷惑性。乍一看,給人的直觀感受便是這個案子才剛剛發生不久,並且所涉及的鐵器交易數目極小,仿佛僅僅處於初期階段,一切都還隻是剛剛開始,尚未有大規模的交易跡象。然而,若仔細探究,便能察覺到其中隱藏的貓膩,當然這就要看主審官員揪出真相的決心與勇氣。
此前,還有一事,頗為巧合。在城中頗有名氣的鐵匠鋪,曾有一人與鐵匠鋪老板發生激烈口角和爭執。此人正龍顏喜所假扮,若案件追查過程中出現一把來曆不明的刀,很容易誤導官府認為是兇手持刀挾持秋蘭,從而減輕秋蘭自身的嫌疑。他安排龍顏喜挑起事端,故意拿了另外一把刀,所以老板對這個人印象相當深刻,從而提供了對秋蘭非常有利的證詞。
負責主審此案的刑部侍郎趙正蓮,向來以公正嚴明享譽朝堂,口碑極佳。然而,麵對此次案件,盡管表麵上證據完美無瑕,人證、證詞毫無破綻,但他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還是察覺到了其中的異樣。這看似無懈可擊的案件,更像是精心編排的一場戲碼,其背後或許潛藏著更為驚天的陰謀。
趙正蓮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一方麵是公正執法的原則,另一方麵是東宮的暗示和威脅。他陷入了極度的掙紮之中,幾夜未眠,反複權衡利弊。最終,出於對自身和家人安危的考慮,他不得不聽從東宮傳來的暗示,匆忙結案。
曆經兩個月的牢獄之災,李明儀的小妾秋蘭即將無罪釋放。然而,這起案件所投下的陰影卻並未就此消散。
李明儀不禁想到了慕容青弦。慕容青弦為了不讓秋蘭在獄中受苦,竟毫不遲疑地將千辛萬苦收集到的關鍵證物——賬本和秋蘭父親的遺書都交了出來。這足以表明慕容青弦對秋蘭的在意之深,遠超常人所想。
秋蘭在船上告知他賬本和遺書在慕容清玄手中時,他苦思冥想,試圖找出辦法將其銷毀或者奪過來。未曾料想,慕容青弦竟會為了秋蘭主動交出這般重要的證物。這讓李明儀不禁慨歎,足見這個女子在慕容清玄心目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分量。
他也暗自慶幸,當初自己還算明智,沒有選擇毒殺秋蘭,而是盡快將她從牢中解救出來並接迴了家。他著實未曾料到秋蘭的作用竟如此之大,瞬間化解了他所麵臨的危機。
因為這起案件,景國的間諜李景文被查獲。實際上,李明儀通過暗中收集線索,巧妙布局,故意引導官府的追查方向,最終成功鎖定了李景文。他利用這一事件,一方麵向景國高層展示了自己的“功績”,另一方麵也借此轉移了眾人對秋蘭案件的關注焦點。在蘭水那邊,有人暗中配合李明儀,給景國的高層製造出一種假象,認為燕國間諜已被一網打盡。他們散布虛假消息,偽造證據,讓景國高層誤以為局勢已經得到控製。而且,為了保護秋蘭,李明儀謊稱秋蘭是他的小妾。如此一來,眾人便不會將懷疑的矛頭指向他。畢竟,如果他是間諜,定然不會留下秋蘭,早就將其除掉,又怎會為了保護她還對外宣稱她是他的妾?所以,關於他是間諜的這一嫌疑,基本上已被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