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優惠的價格
漁獵西北,重生86打獵開荒 作者:穿透幻影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六號那天早晨,陳漢良開著拖拉機來到陳家村兒的拖拉機站找趙航幫忙,他問:“今天有空嗎?”
“當然有!”趙航立刻答應了,顯然對這次外出感到興奮。
考慮到沒有駕駛證,在城鎮裏駕駛拖拉機會有問題,陳漢良覺得帶上趙航會更安全。
趙航二話不說就上了車,還悄悄地離開了家,以免被父親阻攔。
在前往青石鎮的路上,趙航注意到拖車上裝著半車黏土,好奇地問道:“這土是做什麽用的?”
陳漢良解釋說這是為了磨合新車,之後還會拉沙子繼續測試。趙航承包了一台60馬力的拖拉機,正準備修理發動機,陳漢良建議他一定要徹底維修,確保未來幾年內不再出現問題。
兩人沿著縣級公路行駛了一個半小時,快到清河鎮時,陳漢良將駕駛位置交給了趙航。
對於趙航來說,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這個小鎮,雖然他對這裏並不熟悉,但這趟旅程滿是了新鮮感。
他們最終抵達了清河鎮的供銷社,準備完成他們的采購任務。
清河鎮,位於關城地區,是一個有著千年曆史的古老城鎮。早在宋朝,它就已經是這一帶的繁華中心了。
然而,解放後設立新縣時,由於清河鎮離湖較遠,大家選擇了更靠近湖岸的古城關城作為新的行政中心,從此清河鎮成為了次一級的重要地點。
清河鎮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青石街了。
這條街道全部用青石鋪成,兩旁林立著風格各異的古建築,仿佛一部活生生的曆史書,記載著不同朝代的記憶。
每一位到訪的遊客都會來這裏感受古鎮的魅力。
陳漢良記得,即便到了四十年後的今天,青石街依舊保存完好,隻是它的角色已經從主幹道轉變為文化遺產。
八十年代末,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河鎮新開辟了一條主街,而青石街則轉型成為步行街,禁止機動車通行。
不過,現在的青石街上依然可以看到車輛穿梭的身影。
供銷社就坐落在青石街的入口處,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青石街雖然名聲在外,但路麵並不平整,拖拉機行駛在上麵比鄉村土路還要顛簸。
陳漢良和趙航駕車前往時,果然如陳漢良所料,在紅綠燈處被交警攔下檢查。
由於新車尚未正式上牌,隻有購車發票和落戶證明,但最終還是順利通過了檢查。
“你真有預見性啊!”趙航感歎道。
“哪有什麽預見性,不過是事前準備得充分一些罷了。”陳漢良迴答說。
兩人打趣幾句後,陳漢良提起了他此行的目的,找一個人幫忙指引去一個工廠購買物品。
於是,趙航將車停好,陳漢良下車走向供銷社,很快就在人不多的店中找到了嚴雪紅。
她正忙著招唿一位顧客,顯然不太情願的樣子。
供銷社的員工們依舊擺著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仿佛時間的車輪不會碾過他們。
然而,十年後的現實將會讓他們明白,曾經忽視的人和機會,日後可能變得遙不可及。
對於嚴雪紅來說,她的不耐煩是有選擇性的,取決於麵對的是誰。
當陳漢良出現在眼前時,她臉上的神情瞬間從厭煩轉為熱情。
“你來了?我記得你說要後天才來啊,我還想著這兩天呢。”
“今天沒事,就提前來了。”
嚴雪紅壓低聲音,急切的說道:“對了,你有沒有給我帶幾條褲子過來?”
陳漢良心領神會,知道這些褲子在這裏並不常見,因為它們並非來自供銷社的正規渠道。
他輕拍手裏的布包,同樣低聲迴應:“我知道你們需要,特意帶來了一些,二十條!”
“二十條也不錯,上次從你那拿的三十條,端午節前後賣得差不多了,現在庫存不多了。”
如果端午節不停業,這些褲子早就賣光了。
“你稍等一下,我去叫組長。”
很快,嚴雪紅請來了一個看起來四十多歲的女人,雖然外表顯得有些難以親近,但對待陳漢良卻十分友好。
檢查完貨物數量後,她把褲子放進櫃台,給陳漢良開了張收據,讓他去財務室領取貨款。
在後院的財務室,嚴雪紅幫陳漢良拿到了兩百元現金。
隨後,她便帶著陳漢良前往工農塑料廠。
“我開拖拉機來的,一起坐車過去吧!”
“這是你的拖拉機?”
“是啊,剛買的,用來跑運輸。”
提到運輸,一旁的趙航插話說:“剛才確實有人問咱們拖拉機出租的事,一個是往章嵐縣運小豬,另一個是從西和縣拉鬆木迴來,看來跑運輸還真是個好生意。”
的確,在汽車還不普及的八十年代中後期,拖拉機成為了公路上的主要運輸工具。很多拖拉機都經過改裝,以適應長途運輸的需求。
根據嚴雪紅的指引,拖拉機繞過了清河鎮供銷社,沿著街道來到三百米外的一個小型工廠。
門口掛著牌子,寫著“青石鎮永興街道工農塑料廠”。
這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工廠,大約有二三十名工人在裏麵忙碌。
嚴雪紅隻是聽說過這個工廠,並沒有太多聯係,因此將陳漢良帶到後,便離開了。
門口的值班人員穿著白色背心和綠色褲子,擋住了陳漢良一行人的去路。
“你們是來做什麽的?”他問道。
陳漢良從口袋裏掏出一包過濾嘴的桂花煙,遞給守夜的大師傅一支,輕聲說:“我是來買塑料壺的。”
大師傅接過煙,並沒有點燃,隻是夾在耳朵後。
“進門左轉,去銷售部開票。”他簡單地指引道。
趙航在外麵車裏等著,陳漢良獨自走進廠內,直接來到了銷售部。
此時,兩位女員工正在愉快地聊著什麽有趣的事,其中一位笑得滿臉通紅。
“您好,五十斤裝的塑料壺單價是多少?”陳漢良問。
“您打算買多少呢?”一個女孩迴應。
“這要看價格了。”
“如果買三到五個是四塊五一個;超過十個的話,每個是三塊八。”
看來,三塊八是出廠價,比外麵批發價便宜不少。
“要是我買上百個呢?”
“那也是三塊八,這是最優惠的價格了。”
“當然有!”趙航立刻答應了,顯然對這次外出感到興奮。
考慮到沒有駕駛證,在城鎮裏駕駛拖拉機會有問題,陳漢良覺得帶上趙航會更安全。
趙航二話不說就上了車,還悄悄地離開了家,以免被父親阻攔。
在前往青石鎮的路上,趙航注意到拖車上裝著半車黏土,好奇地問道:“這土是做什麽用的?”
陳漢良解釋說這是為了磨合新車,之後還會拉沙子繼續測試。趙航承包了一台60馬力的拖拉機,正準備修理發動機,陳漢良建議他一定要徹底維修,確保未來幾年內不再出現問題。
兩人沿著縣級公路行駛了一個半小時,快到清河鎮時,陳漢良將駕駛位置交給了趙航。
對於趙航來說,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這個小鎮,雖然他對這裏並不熟悉,但這趟旅程滿是了新鮮感。
他們最終抵達了清河鎮的供銷社,準備完成他們的采購任務。
清河鎮,位於關城地區,是一個有著千年曆史的古老城鎮。早在宋朝,它就已經是這一帶的繁華中心了。
然而,解放後設立新縣時,由於清河鎮離湖較遠,大家選擇了更靠近湖岸的古城關城作為新的行政中心,從此清河鎮成為了次一級的重要地點。
清河鎮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青石街了。
這條街道全部用青石鋪成,兩旁林立著風格各異的古建築,仿佛一部活生生的曆史書,記載著不同朝代的記憶。
每一位到訪的遊客都會來這裏感受古鎮的魅力。
陳漢良記得,即便到了四十年後的今天,青石街依舊保存完好,隻是它的角色已經從主幹道轉變為文化遺產。
八十年代末,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河鎮新開辟了一條主街,而青石街則轉型成為步行街,禁止機動車通行。
不過,現在的青石街上依然可以看到車輛穿梭的身影。
供銷社就坐落在青石街的入口處,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青石街雖然名聲在外,但路麵並不平整,拖拉機行駛在上麵比鄉村土路還要顛簸。
陳漢良和趙航駕車前往時,果然如陳漢良所料,在紅綠燈處被交警攔下檢查。
由於新車尚未正式上牌,隻有購車發票和落戶證明,但最終還是順利通過了檢查。
“你真有預見性啊!”趙航感歎道。
“哪有什麽預見性,不過是事前準備得充分一些罷了。”陳漢良迴答說。
兩人打趣幾句後,陳漢良提起了他此行的目的,找一個人幫忙指引去一個工廠購買物品。
於是,趙航將車停好,陳漢良下車走向供銷社,很快就在人不多的店中找到了嚴雪紅。
她正忙著招唿一位顧客,顯然不太情願的樣子。
供銷社的員工們依舊擺著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仿佛時間的車輪不會碾過他們。
然而,十年後的現實將會讓他們明白,曾經忽視的人和機會,日後可能變得遙不可及。
對於嚴雪紅來說,她的不耐煩是有選擇性的,取決於麵對的是誰。
當陳漢良出現在眼前時,她臉上的神情瞬間從厭煩轉為熱情。
“你來了?我記得你說要後天才來啊,我還想著這兩天呢。”
“今天沒事,就提前來了。”
嚴雪紅壓低聲音,急切的說道:“對了,你有沒有給我帶幾條褲子過來?”
陳漢良心領神會,知道這些褲子在這裏並不常見,因為它們並非來自供銷社的正規渠道。
他輕拍手裏的布包,同樣低聲迴應:“我知道你們需要,特意帶來了一些,二十條!”
“二十條也不錯,上次從你那拿的三十條,端午節前後賣得差不多了,現在庫存不多了。”
如果端午節不停業,這些褲子早就賣光了。
“你稍等一下,我去叫組長。”
很快,嚴雪紅請來了一個看起來四十多歲的女人,雖然外表顯得有些難以親近,但對待陳漢良卻十分友好。
檢查完貨物數量後,她把褲子放進櫃台,給陳漢良開了張收據,讓他去財務室領取貨款。
在後院的財務室,嚴雪紅幫陳漢良拿到了兩百元現金。
隨後,她便帶著陳漢良前往工農塑料廠。
“我開拖拉機來的,一起坐車過去吧!”
“這是你的拖拉機?”
“是啊,剛買的,用來跑運輸。”
提到運輸,一旁的趙航插話說:“剛才確實有人問咱們拖拉機出租的事,一個是往章嵐縣運小豬,另一個是從西和縣拉鬆木迴來,看來跑運輸還真是個好生意。”
的確,在汽車還不普及的八十年代中後期,拖拉機成為了公路上的主要運輸工具。很多拖拉機都經過改裝,以適應長途運輸的需求。
根據嚴雪紅的指引,拖拉機繞過了清河鎮供銷社,沿著街道來到三百米外的一個小型工廠。
門口掛著牌子,寫著“青石鎮永興街道工農塑料廠”。
這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工廠,大約有二三十名工人在裏麵忙碌。
嚴雪紅隻是聽說過這個工廠,並沒有太多聯係,因此將陳漢良帶到後,便離開了。
門口的值班人員穿著白色背心和綠色褲子,擋住了陳漢良一行人的去路。
“你們是來做什麽的?”他問道。
陳漢良從口袋裏掏出一包過濾嘴的桂花煙,遞給守夜的大師傅一支,輕聲說:“我是來買塑料壺的。”
大師傅接過煙,並沒有點燃,隻是夾在耳朵後。
“進門左轉,去銷售部開票。”他簡單地指引道。
趙航在外麵車裏等著,陳漢良獨自走進廠內,直接來到了銷售部。
此時,兩位女員工正在愉快地聊著什麽有趣的事,其中一位笑得滿臉通紅。
“您好,五十斤裝的塑料壺單價是多少?”陳漢良問。
“您打算買多少呢?”一個女孩迴應。
“這要看價格了。”
“如果買三到五個是四塊五一個;超過十個的話,每個是三塊八。”
看來,三塊八是出廠價,比外麵批發價便宜不少。
“要是我買上百個呢?”
“那也是三塊八,這是最優惠的價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