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無比寒冷,就連向來難見雪影的疆南,也被大雪覆蓋,更別提疆南以北的地域了。大雪連綿,紛紛揚揚下了大半個月。
京城之中,街道被厚厚的積雪層層掩埋,往昔熱鬧非凡、繁華喧囂的市集,如今冷冷清清,大多數店鋪都緊閉店門,不見往日的熙攘。
富裕人家還算安穩,入冬前便早早囤積了足夠的柴火與木炭,尚可勉強熬過這寒冬。然而,普通人家的日子卻異常艱難。
店鋪關門歇業,米糧無處可買,柴火也難尋蹤跡,一家人隻能緊緊擠在狹小的炕上,相互依偎取暖。為節省糧食,一日兩餐不得不縮減為一日一餐。
這裏可是京城,乃天子腳下,尚且如此,京城之外的境況更是不堪。
無數房屋被大雪無情壓塌,路邊隨處可見凍死的屍骨,景象淒慘。這持續不停的大雪,似乎正印證了上天降下處罰的傳言。
龍無極身處深宮之中,盡管每日都能看到紛紛揚揚的雪花,但皇城內有一兩萬宮人每日不辭辛勞地清掃積雪,他自然難以真切感受到這場大雪帶來的威脅。
加之這段時間,他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揪出朝堂中潛在異己勢力的事務上,對民間百姓的疾苦根本無暇顧及。
朝臣們因近半年來皇帝性情暴戾,動不動就砍人腦袋、發配全家,早已被嚇得戰戰兢兢。
他們深知帝王想聽什麽,即便下麵呈上來的報災折子如同雪花般紛紛揚揚,堆積如山,也沒人敢將這些折子呈到龍無極麵前。
上麵不作為,受苦的自然是底層的普通百姓。
反觀白曬所在的山穀,卻呈現出一片別樣的景象。早在入冬之前,白曬就帶領眾人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他們砍伐了大量的木材,儲存了足夠的糧食,還製作了厚實的棉衣棉被。
在大雪之後,白曬還經常外出,每次出去,就能帶大批災民迴來,現在,山穀裏已經利用得差不多了,白曬幹脆再找了一趟疆南刺史,將山穀周邊的土地都買了下來。
有充足的糧食,又有眾多人力,安置起災民來,便相對容易許多。
一個冬天過去,被白曬收容的災民多達十萬之數,且這些災民大多為青壯年。
在雪災初期,老弱之人要麽凍死,要麽餓死,所以等到白曬前去救援時,剩下的大多是身體較為強健的青壯年。
這些青壯年來到山穀後,對白曬感恩戴德,銘記於心。
白曬自然不會浪費這些人力。由於王正曾擔任武侯鋪大鋪頭,管理治安與巡邏,有著豐富的經驗,白曬便將操練這些人的重任托付給了他。
王正也未曾料到,自己一個主管治安巡邏的人,如今竟被委以如此重任,操練起了士兵。
但他對白曬的信任深感感動,為報答這份知遇之恩,那自然是拿出看家本事,全身心地投入到操練這些青壯年的工作中。
這麽多人,白曬一個人管理,那肯定得累死,將財物方麵的,交給了曾清書,內務也都分發了下去。
最早跟他的趙知行以及從山賊窩裏救出來的木念等人,就跟在他身邊,在雪災的時候,拉著糧食,到處救人。
這個漫長的冬天,一直持續到來年四月,天氣才漸漸暖和起來。往年這個時候,田地裏的糧食早已茁壯成長,尺把高的青苗隨處可見。
然而今年,由於大雪的影響,到了四月,土地裏還未曾播下一粒種子。
白曬因在災荒時期四處放糧救人,聲名遠揚,周邊百姓都知道他心地善良。所以,大雪一化凍,疆南周邊的災民紛紛拖家帶口,朝著疆南趕來。
遠坐高堂的龍無極還不知道,自己那個他眼裏一無是處的大兒子,在民間已經聲名大噪。
經過一個極寒的冬天,朝廷毫無作為,更讓百姓對朝廷的不滿情緒達到了頂點。
然而,禍不單行,北方的遊牧民族,因一個冬天凍死了無數牛羊,本就生性彪悍的他們,在豐年時都會時不時騷擾天聖朝,如今青黃不接,在他們眼中,天聖王朝就如同一隻肥美的羔羊,任人宰割。
既然活不下去,那就去天聖搶!但這次,遊牧民族不再是小打小鬧的騷擾,而是大規模、有組織地南下,妄圖一舉拿下天聖王朝,將其變成自己的牧場。
當龍無極得知遊牧民族大舉進攻的消息時,北方已經淪陷了三座城池。
他能知曉此事,還是因為一位朝臣的兒子在邊關擔任將軍,這位朝臣對兒子的擔憂,遠遠超過了對皇帝的懼怕,這才鼓起勇氣將此事稟報給了龍無極。龍無極得知後,頓時雷霆震怒。
他立刻下令,讓新任的於太尉迅速組織發兵,抵抗侵略者。
但要打仗,就離不開錢糧。天聖王朝建立才二十年,此前戰亂連年,好不容易才稍有喘息之機,如今又遭遇雪災。
國庫雖還有些糧食,但要支撐一場大規模戰爭,實在有些捉襟見肘。
為了籌集錢糧,龍無極下令增加五成賦稅。這一舉措,讓剛剛遭受雪災折磨的百姓苦不堪言。
這增加的五成賦稅,猶如一塊沉重的巨石,壓得本就被雪災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百姓喘不過氣來。
各地官員為了完成賦稅指標,紛紛如狼似虎地催逼百姓,手段殘忍。
一時間,民間怨聲載道,百姓賣兒鬻女、流離失所的悲慘場景隨處可見。一些原本就貧困的家庭,在雪災中勉強存活下來,卻因這突如其來的重稅,徹底陷入絕境。
朝廷都不讓人活了,那還要這個朝廷做什麽。各地的起義軍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迅速壯大。
隨著起義軍的不斷興起,朝廷內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北麵有遊牧民族的強大攻勢,內部又有無數義軍揭竿而起,龍無極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在朝堂上大發雷霆,痛斥群臣無能,可他自己卻又拿不出切實可行的應對之策。
此時的天聖王朝,內憂外患交織,局勢岌岌可危,猶如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隨時都可能轟然崩塌。
京城之中,街道被厚厚的積雪層層掩埋,往昔熱鬧非凡、繁華喧囂的市集,如今冷冷清清,大多數店鋪都緊閉店門,不見往日的熙攘。
富裕人家還算安穩,入冬前便早早囤積了足夠的柴火與木炭,尚可勉強熬過這寒冬。然而,普通人家的日子卻異常艱難。
店鋪關門歇業,米糧無處可買,柴火也難尋蹤跡,一家人隻能緊緊擠在狹小的炕上,相互依偎取暖。為節省糧食,一日兩餐不得不縮減為一日一餐。
這裏可是京城,乃天子腳下,尚且如此,京城之外的境況更是不堪。
無數房屋被大雪無情壓塌,路邊隨處可見凍死的屍骨,景象淒慘。這持續不停的大雪,似乎正印證了上天降下處罰的傳言。
龍無極身處深宮之中,盡管每日都能看到紛紛揚揚的雪花,但皇城內有一兩萬宮人每日不辭辛勞地清掃積雪,他自然難以真切感受到這場大雪帶來的威脅。
加之這段時間,他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揪出朝堂中潛在異己勢力的事務上,對民間百姓的疾苦根本無暇顧及。
朝臣們因近半年來皇帝性情暴戾,動不動就砍人腦袋、發配全家,早已被嚇得戰戰兢兢。
他們深知帝王想聽什麽,即便下麵呈上來的報災折子如同雪花般紛紛揚揚,堆積如山,也沒人敢將這些折子呈到龍無極麵前。
上麵不作為,受苦的自然是底層的普通百姓。
反觀白曬所在的山穀,卻呈現出一片別樣的景象。早在入冬之前,白曬就帶領眾人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他們砍伐了大量的木材,儲存了足夠的糧食,還製作了厚實的棉衣棉被。
在大雪之後,白曬還經常外出,每次出去,就能帶大批災民迴來,現在,山穀裏已經利用得差不多了,白曬幹脆再找了一趟疆南刺史,將山穀周邊的土地都買了下來。
有充足的糧食,又有眾多人力,安置起災民來,便相對容易許多。
一個冬天過去,被白曬收容的災民多達十萬之數,且這些災民大多為青壯年。
在雪災初期,老弱之人要麽凍死,要麽餓死,所以等到白曬前去救援時,剩下的大多是身體較為強健的青壯年。
這些青壯年來到山穀後,對白曬感恩戴德,銘記於心。
白曬自然不會浪費這些人力。由於王正曾擔任武侯鋪大鋪頭,管理治安與巡邏,有著豐富的經驗,白曬便將操練這些人的重任托付給了他。
王正也未曾料到,自己一個主管治安巡邏的人,如今竟被委以如此重任,操練起了士兵。
但他對白曬的信任深感感動,為報答這份知遇之恩,那自然是拿出看家本事,全身心地投入到操練這些青壯年的工作中。
這麽多人,白曬一個人管理,那肯定得累死,將財物方麵的,交給了曾清書,內務也都分發了下去。
最早跟他的趙知行以及從山賊窩裏救出來的木念等人,就跟在他身邊,在雪災的時候,拉著糧食,到處救人。
這個漫長的冬天,一直持續到來年四月,天氣才漸漸暖和起來。往年這個時候,田地裏的糧食早已茁壯成長,尺把高的青苗隨處可見。
然而今年,由於大雪的影響,到了四月,土地裏還未曾播下一粒種子。
白曬因在災荒時期四處放糧救人,聲名遠揚,周邊百姓都知道他心地善良。所以,大雪一化凍,疆南周邊的災民紛紛拖家帶口,朝著疆南趕來。
遠坐高堂的龍無極還不知道,自己那個他眼裏一無是處的大兒子,在民間已經聲名大噪。
經過一個極寒的冬天,朝廷毫無作為,更讓百姓對朝廷的不滿情緒達到了頂點。
然而,禍不單行,北方的遊牧民族,因一個冬天凍死了無數牛羊,本就生性彪悍的他們,在豐年時都會時不時騷擾天聖朝,如今青黃不接,在他們眼中,天聖王朝就如同一隻肥美的羔羊,任人宰割。
既然活不下去,那就去天聖搶!但這次,遊牧民族不再是小打小鬧的騷擾,而是大規模、有組織地南下,妄圖一舉拿下天聖王朝,將其變成自己的牧場。
當龍無極得知遊牧民族大舉進攻的消息時,北方已經淪陷了三座城池。
他能知曉此事,還是因為一位朝臣的兒子在邊關擔任將軍,這位朝臣對兒子的擔憂,遠遠超過了對皇帝的懼怕,這才鼓起勇氣將此事稟報給了龍無極。龍無極得知後,頓時雷霆震怒。
他立刻下令,讓新任的於太尉迅速組織發兵,抵抗侵略者。
但要打仗,就離不開錢糧。天聖王朝建立才二十年,此前戰亂連年,好不容易才稍有喘息之機,如今又遭遇雪災。
國庫雖還有些糧食,但要支撐一場大規模戰爭,實在有些捉襟見肘。
為了籌集錢糧,龍無極下令增加五成賦稅。這一舉措,讓剛剛遭受雪災折磨的百姓苦不堪言。
這增加的五成賦稅,猶如一塊沉重的巨石,壓得本就被雪災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百姓喘不過氣來。
各地官員為了完成賦稅指標,紛紛如狼似虎地催逼百姓,手段殘忍。
一時間,民間怨聲載道,百姓賣兒鬻女、流離失所的悲慘場景隨處可見。一些原本就貧困的家庭,在雪災中勉強存活下來,卻因這突如其來的重稅,徹底陷入絕境。
朝廷都不讓人活了,那還要這個朝廷做什麽。各地的起義軍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迅速壯大。
隨著起義軍的不斷興起,朝廷內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北麵有遊牧民族的強大攻勢,內部又有無數義軍揭竿而起,龍無極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在朝堂上大發雷霆,痛斥群臣無能,可他自己卻又拿不出切實可行的應對之策。
此時的天聖王朝,內憂外患交織,局勢岌岌可危,猶如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隨時都可能轟然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