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翻天了,又鬧翻天了。


    不過這一次雞飛狗跳的並不是漢朝以後,而是秦朝和秦朝以前的秦國時期。


    他們會這樣雞飛狗跳,實在是這一次的評論太過勁爆,太過觸及到他們敏感的神經。


    他們都看到了什麽?


    王離兵敗被俘生死不知。


    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殺了二十萬秦軍降卒。


    秦王子嬰被殺。


    鹹陽宮被項羽一把火燒了。


    還有那項羽經常以少打多,三萬騎兵打五十六萬聯軍,打的劉邦狼狽而逃。


    雖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言論,不過比起他們需要的關鍵信息,那些都無關緊要。


    白起殺了一百多萬人。


    秦孝公表示自己不認識這麽一個人,也不知道白起是哪個國家哪個朝代的人,他的目光死死盯著秦王被殺,二十萬秦卒投降後被殺,自己用無數心血建造的鹹陽被那項羽一把火給燒了那些字上……


    這些字宛如一行行血淚,看的嬴渠梁差點沒吐血暈過去。


    好在心誌堅定,強忍著吐血的衝動,繼續看著天幕。


    身邊的商鞅看了一眼自家君上,見他並無大礙也就稍微放下心來,也抬頭繼續看著天幕裏的內容。


    已經稱王的嬴駟也麵色難看,他的鹹陽,他的二十萬老秦人,他那慘死在那項羽屠夫刀下的後世子孫啊……


    “楚國項氏!”嬴駟幾乎是咬牙切齒的說出這四個字來,甚至他都差點要下令攻打楚國了,好在他還沒有被怒火弄的失去理智,知道現在的局勢是不可能滅掉楚國,而且天幕的提前透露也給秦國帶來了一個不得了的問題,山東六國知曉了秦國將來要一統天下的事情,自然沒有坐以待斃的打算,現在都忙著相互派出使者準備搞合縱呢。


    這要是讓他們成功,秦國就危險了。


    這個消息讓嬴駟背後直直發冷,這天幕的提前劇透對於他和秦國來說都並非好事。


    不過如果說秦國真的可能因此亡國那倒是不會,張儀已經跟他分析的很清楚,隻要秦人表現出魚死網破的態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冒著被別人得利的風險毀滅秦國。


    這就是合縱的弊端,人心不齊,秦國就能各個擊破。


    先不說三晉跟和自己相鄰的楚國,單說齊國跟燕國,跟秦國隔著那麽遠,要是把精銳和秦國拚掉那虛弱的他們會不會被楚國或者三晉得利,自己的國家能不能保得住都是一個問題。


    隻要各國有顧忌又相互防備,就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跟秦國拚光自己的軍隊,秦國就能在這夾縫中遊刃有餘的進行連橫策略。


    人都是顧眼下的,至於子孫的事,那就讓子孫頭疼去。


    前提是必須要有足夠的利益打動他們才行。


    這個就讓張儀去辦,嬴駟相信張儀的能力。


    戰國大魔王秦昭襄王時期,秦王嬴稷臉色也極為陰沉,項羽做的那些事每一件都讓他生出弄死項氏一族的衝動,當然他知道自己是做不到,哪怕知曉了後世子孫最終一統天下,可現在秦國的國力是真的無法一口吞下楚國,畢竟剩餘的幾個國家也不是傻子眼睜睜的看秦國獨自滅掉楚國而自肥。


    白起殺了一百多萬人?


    這個評論讓嬴稷暫時收斂了怒意,臉上出現了一抹錯愕,不過一想到白起這些年的戰績好像確實也差不多了。


    要不讓他再去楚國打幾仗多殺幾個項氏的人?


    秦始皇時空。


    嬴政的雙目幾乎要噴火,王翦王賁章邯都一一跪地,至於原因自然是天幕裏那幾句後人的評論。


    短短的幾句評論,就給他們這個世界帶來說不出的變化,朝堂上的這些帝國最核心的掌控者可是被嚇的不輕。


    實在是太過炸裂了。


    “老臣代不孝孫兒王離請陛下降罪。”跪地的王翦用著顫抖且蒼老的聲音說道。


    王賁沒有說話,可頭卻僅僅磕在地上,很明顯對王離的戰敗還葬送了秦國的江山感到十分愧疚。


    至於章邯他也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等著始皇帝對自己的處置。


    李斯等一眾大臣也都沒有說話,若是以往他們還會他們還會出言勸諫,可現在他們真的不敢觸始皇帝的龍威。


    沒趁機落井下石就已經夠仗義的了。


    而趙高卻是更加的絕望,他雖然跪在地上,可也抬頭看著天幕,然後就看到章邯兵敗背後有自己的影子,這一下他知道自己離死不遠已。


    最後就是王離自己,隻不過他現在沒有在這裏,而是在家裏看著天幕,不然始皇帝麵前又要多跪一個。


    可就算這樣王離現在也不好過,惴惴不安的他想著要不要去皇宮向始皇帝請罪,但轉念一想父親跟爺爺都在宮裏,等他們迴來再做定奪。


    而始皇帝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將趙高拖下去聽候定奪。”然後就讓王翦他們起來。


    天幕還沒有結束,他們還需要多看一些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那項羽的事就等天幕結束了再來商討。


    漢朝跟漢朝之後的人都在討論掛逼是什麽意思,還有鳩摩智和慕容複都是什麽人,對於後人說的秦朝那些事他們早就沒了興趣,畢竟早就已經從史書裏看到了全部答案。


    不過還是有人對劉邦最多統兵十萬的那句話感興趣的。


    這些人裏就有李世民劉裕趙匡胤等領軍的皇帝,大家都率軍打過仗,當然很在意這種事。


    若不是不想錯過天幕上的重要信息,他們已經跟身邊的人探討劉邦的統兵能力究竟是強還是弱了。


    (約法三章:老流氓 屠城放火:真英雄 真tm可悲,可笑!)


    迴複:現在的小孩子隻知道霸氣霸氣,隻要能殺人就叫霸氣,就非常喜歡,對老百姓好就叫軟弱,在他們眼裏可能侵華日軍也很霸氣,也是他們崇拜的對象。


    迴複:扭曲的人生觀,社會觀。


    迴複:冷知識,分一杯羹來自於樂羊食子的典故。在當時項羽大劣勢的情況下,翻譯一下大概就是:你煮了我爹,你就等死吧。


    迴複:劉邦這個人是個心理大師,所以他很多東西平常人確實理解不過來,況且劉邦腦洞當時也是非常厲害,很多常人不能理解的他都能理解,無論心胸還是格局都非常深遠,他就是那種不為一時之快,受一時之罪而一直銘記於心的人,張良學的東西當時世上沒幾個能懂,結果在劉邦這裏就起作用,讓張良這種人都能感歎,天授也。


    迴複:雖然我也覺得劉邦流氓(非貶義),但是這個黑點我挺不認可的,什麽時候綁架別人家人用煮人作威脅的人成了道德模範,被脅迫還能巧妙用話術穩固局麵的人倒成了流氓?那種情況下劉邦能怎麽做?投降然後哭天喊地求項羽放了他的家人還是氣急敗壞地發動戰爭?劉邦作為一個集團的代表,不管怎麽選擇都不隻是死一個父親的事了,跟著他的將士們那是千萬個家庭,千萬個父親。何況分一杯羹前麵還有半句“我和你結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煮你爹,就分我一杯羹吧”,這妥妥的心理大師,拿捏準了項羽拉不下這個臉殺“自己的爹”,說不上高光怎麽也不能是黑點啊。


    迴複: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王不過霸,將不過李,項羽在戰陣上的天賦可謂千古,但這不妨礙他不適合當皇帝,作為一個好皇帝,知人善任,禮賢下士最重要,自己不需要多厲害,能把有才的人放對位置才最厲害,劉邦哪方麵都比不過漢初三傑,可是他會用人,妨礙他成漢高祖了嗎? 始皇一統六國,沒見他放棄王翦王賁蒙恬李信章邯等等名將不用自己上吧?漢武傳唱千古,也沒人覺得他在兵法一途超過衛霍吧,要論用兵項羽抵得上一百個劉邦,但論做皇帝,一百個項羽也不如劉邦。說白了,項羽適合做將帥,或者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王,但他不適合做皇帝,王不過霸,千古第一的王,也隻是王,不是皇。


    迴複:而且以曆史走向來看,項羽代表著舊分封製勢力的反撲,並且還贏了,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劉邦和後麵漢朝的皇帝們,大一統是不是就真的成了曇花一現,那未來的曆史走向是不是另一個樣子。


    迴複:有一說一,項羽的軍事實力也就是比劉邦強一點。


    迴複:三傑是傑出的將相之才!但沒辦法與帝王極致之才的劉邦相提並論!


    (相比於其他的,劉邦真的是“老驥伏櫪,誌在千裏”。四十多歲的高齡出來造反起義,相當於半截身子入土,和年輕的項羽爭天下。總有些人喜歡和朱元璋比,也不是踩一捧一,這倆有可比性麽?劉邦布衣稱帝,沒有前例可尋,身處的年代還是貴族政治,你不是個什麽六國後人貴族有人鳥你?朱元璋哪裏都什麽時代了,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這倆難度都不是一迴事,還天天比!)


    迴複:貌似朱元璋最敬佩的就是劉邦吧。


    迴複:感覺真正當上皇帝的,沒有不佩服劉邦的,相反那些文人,反而輕視。參考石勒和阮籍。


    迴複:劉邦不僅運氣好,而且自身實力比項羽強,會帝王權術,也會帶兵打仗,對百姓也好,所以才繼承了秦之天下。


    迴複:而且還是受降的秦國,接受了秦朝正統的傳國玉璽,貌似曆史上這算是最正統的權力更替吧。


    迴複:李白蘇轍對劉邦都很推崇,輕視劉邦的是酸腐文人罷了。


    迴複:翻翻曆史評價詩人文人喜抬項羽劉秀貶劉邦,開國君主抬劉邦,其實就是個人英雄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區別。


    迴複:因為開國君主知道打天下有多難,那些隻會誇誇其談的文人有幾個懂得?


    迴複:阮籍那句話有歧義的,好像是罵司馬家族,當時楚漢戰場他要是那樣罵等同於罵項羽韓信蕭何劉邦一堆人,怎麽可能?


    迴複:阮籍這句話應該是罵當代的,阮籍是曹操的迷弟,而曹操喜歡劉邦“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英雄也是在指曹操。


    迴複:嚐登廣武,觀楚、漢戰處,歎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歎,於是賦《豪傑詩》我倒覺得以阮籍對司馬家的反感,是感歎怎麽現在沒有古代劉項那樣豪傑,讓司馬家這樣的豎子成名,高居廟堂。


    迴複:司馬懿表示你禮貌嗎?


    看到這裏的司馬懿雙目瞬間睜大,直接指著天幕就是一頓口吐芬芳。


    他知道要出大事了,司馬家族都要有滅頂之災。


    跑!


    這是司馬懿罵完天幕之後的第一個反應。


    雖然曹操在天幕出現就已經防備司馬家的人,可他司馬懿又不是坐以待斃的傻子,怎麽可能不留後手呢。


    這一點不止曹操時空的司馬懿,曹丕曹睿時空的司馬懿都是這樣想的。


    當然能不能跑的掉就看運氣了。


    司馬懿果然是你。


    曹劉孫一眾人都因為那句司馬懿你禮貌嗎幾個字的出現得到了最終結論,那個最後的勝利者司馬家就是司馬懿的家族,也就是河內司馬氏。


    既然知道了,那就讓你司馬變死馬。


    (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


    迴複:你知道為什麽說漢明得國正嗎?第一,漢高祖和明太祖沒受前朝恩惠,不是前朝臣子。第二,他們的江山都是自己通過努力打下來的。第三,他們都手握大義,漢高祖反暴秦約法三章,為義帝發喪滅項羽,明太祖更是驅除胡虜,再造中華。


    迴複:自取天下的得國都很正,曆史上大一統王朝隻有晉隋宋得國不正。


    迴複:真扯,還自取天下都正?假如你沒做什麽對不起我的事,我仗著比你強壯霸占你家,就算正?!


    迴複:就是朱元璋複生也不敢說自己得國正,你們這些朱明的孝子賢孫倒是大言不慚。朱元璋和元廷的書信可還是能查到的,可以這麽說,卑躬屈膝到了極點。朱元璋是沒做過元的臣子,但是他做過韓宋的臣子,那麽我想問問韓宋跟元廷死磕的時候,朱元璋在幹嗎?韓林兒和劉福通到底怎麽死的!這些不說他又是怎麽評價那些為他擋在元兵前麵的紅巾軍兄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追愛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追愛姬並收藏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