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洪承疇的馬車,碾碎了官道上的冰雪。
也碾碎了大雪天,天地之間的寂寥。
長長的的隊伍,讓風雪都無法阻擋前行的腳步。
今年的雪特別大,他已經從古文口,馬蘭峪,喜峰口巡查過了,最後的一站就是山海關。
按理來說,山海關的守將,必須是一位將軍才能夠勝任。
可隨著關外李過的軍隊,推進和收複失土的範圍不斷的擴大,山海關的重要性,就在不斷的降低其價值和作用。
到現在的守將,也不過是一位尉長。
手中的兵力也不算多,隻有兩千人。
“張春要調走了,我手下又少了一位人才,喜峰口往後不知道又是誰去接手。”
坐在馬車上,洪承疇不斷的盤算著。
在幾位將軍之中,他手上出去的人才最多,算上張春,就是三位將軍了。
這些和他的能力有關係,另外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裏打仗的次數最多,到現在邊軍都沒有換將。
在很久以前的大明是無法想象的。
功高震主,不是一句簡答的話可以概括的了的。
無論是李過,還是他洪承疇,最後的下場都不會太好,也是有本事,戰功越是多,那就死的越慘。
可現在不同了。
皇上巴不得他的手下,多出幾位將軍的,年齡不是問題,功勞也不是問題,重要的就是有本事。
“趕上了好時候啊。”
洪承疇本來還在想著,自己派誰前去接手喜峰口,可想著想著,就想到了崇禎身上。
軍隊的改變是最大的。
作為皇上,完全可以信任軍隊的忠誠,錯綜複雜的構成,然個沒一個手握重兵的京軍都沒有辦法興起割據這一念頭。
更沒有任何的辦法,成為藩鎮。
越是深想,洪承疇就越是感歎,以前的人,為何就想不出這種辦法呢?
若是可以的話。
戚家軍也就不會消失的那麽慘了,戚繼光也就不會被氣的,在老家鬱鬱而終。
**
山海關古稱榆關、渝關、臨渝關、臨閭關。古渝關在撫寧縣東二十裏。北倚崇山,南臨大海,相距不過數裏,非常險要。
隋開皇三年(583年),築渝關關城。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高句麗,自臨渝還。
五代後梁乾化年間,渝關為契丹所取,薛居正指出:“渝關三麵皆海,北連陸。自渝關北至進牛口,舊置八防禦兵,募士兵守之,契丹不敢輕入。及晉王李存勖取幽州,使周德威為節度使,德威恃勇,不修邊備,遂失渝關之險。契丹芻牧於營、平二州間,大為邊患。”
後唐清泰末年,趙德鈞鎮守盧龍,石敬瑭在太原叛亂,並求援於契丹,耶律德光許之,其母述律後曰:“若盧龍軍北向渝關,亟須引還,太原不可救也。”
宋宣和末年,渝關為女真所得。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帶兵到此地,以古渝關非控扼之要,於古渝關東六十裏移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遠遠地。
洪承疇走出了馬車,看著眼前高大雄偉,矗立在風雪之中的雄關。
歲月流轉,曾經的雄關,才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已經成為了商路的中轉要地,完全失去了應有的,抵擋敵人的妙用。
空有雄關,敵人卻在千裏之外。
這種感覺,莫名的讓人感懷神傷。
曾經多少人,在這裏拋頭顱灑人血,抵禦外敵,現在隻留下了往日英雄們的痕跡,隻剩下一片平和。
盡管最近的一次,被敵人突破山海關的時間,隻是在幾年前。
可洪承疇站在這裏,看著眼前的雄關,已經意識到,從此之後,再也不會有人打的進來了。
不是守城的士兵和將官們有多麽的勇猛。
而是外麵的敵人,都快要全部變成了奴隸。
沒了敵人,雄關也就剩下了紀念。
“走了,入關。”
洪承疇看了良久,已經來過許多次了,然而每一次來此,都是心緒澎湃。
山海關長城曆經洪武、成化、嘉靖、萬曆、天啟五朝修築,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前後用二百多年的時間,建成了七城連環,萬裏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係統,此前沒有人不為此自豪。
可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那這件事說事了。
火槍大明早就有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火炮也是如此。
自己的手中明明有著可以決定敵人是死是活的利器,卻蠢得不知道如何去利用。
要是早一點想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那還會勞民傷財的去修建這玩意。
在火槍和火炮出來之後,他就好好的研讀過關於火器的曆史,在大明開國年間,就已經有軍隊裝備火槍了。
而且使用的方法,也已經很接近現在的火槍兵的戰法。
然而,可惜的就是。
因為某些人,不斷的喊著奇技淫巧,硬生生的自廢武功,就這還不滿足,把許多的工匠,都給弄得連手藝都差點傳不下去了。
好在,大明遇到的崇禎皇上。
此時不知為和,洪承疇還有點感謝建奴們打進了山海關,要不然就朝堂之上的那些蛀蟲,不被收拾掉。
哪怕是有了火槍。
也是打不贏外麵的敵人。
建奴勝利了之後,是在斬殺大明的子民和士兵,搶奪大明的財富,而大明若是勝利了,則是在友好的送迴去,以此來展示自己的博大胸懷,又是還得送點東西。
這就是文人幹出來的好事。
人家是越打越富有,大明則是越打越窮。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山海關關城,以長城的中心,呈不規則梯形,西北和西南轉角處呈圓弧形,未設角台。
關城東西南北四麵各建有四座城門,東門為“鎮東門”,西門為“迎恩門”,南門為“望洋門”,北門為“威遠門”,四門城台上均建有城門樓。關城四門之外均築有甕城,偏側開門。
城牆的東南、東北隅處於長城主線,各建有東南角台和東北角台,角台上分別建角樓,是關城轉角處防禦性建築,鎮東樓南北兩側還建有臨閭樓、牧營樓和新樓。在關城的東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設水門一座,牆外有護城河環衛。
洪承疇進的是“迎恩門”。
“洪將軍,於振華前來迎接。”
一名尉長越眾而出,正是給山海關將士們講兵法的那人。
年輕的臉上,滿是堅毅。
前來迎接的沒有多少人。
隻有幾名什長,站在兩旁。
“好,你上次去信,說是山海關,有些地方年久失修,我找人算了一下,需要的花費巨大,不過報到內閣,現在已經被通過了,直等到來年春天就會修複,不過想要擴建就不行了,這一點你得有點心理準備。”
洪承疇見麵就說起了於振華上次遞上去了奏章。
他原以為,山海關已經失去了防守敵人的作用,朝廷也不會在上麵花費錢財。
然後最後的批示,卻是證明他想的太多。
雖然現在還沒有明確的下文。
可此刻不妨礙他提前說出來。
於振華也是一陣詫異,他報上去的東西,他自己心裏有數,若不是實在不得已,也絕對不會給朝廷添麻煩。
連續的兩次戰鬥。
山海關的損傷很大,此前也有過修建,可到底隻是小修小補,那時的朝廷也是沒錢,隻能勉強使用。
“朝廷朕的同意了?”
“那還有假?翻修的範圍可要比你報上去的多了好幾倍,哎,我也是弄不懂,朝廷為何會批複下來,要知道······”
“這裏已經沒有作用了。”
“不錯。”
兩人邊走邊說。
很快就到了城內。
落座之後,喝了幾杯熱茶,休息了一會,洪承疇就在於振華的帶領下,四處查看了起來。
現在的大明,已經不時興吃喝接待了。
特別是在視察的時候。
走著走著,忽然於振華指著前麵說道:“會不會是因為外麵的景色太好,所以朝廷才會下血本來修複山海關?”
洪承疇聞言,順著於振華指著的方向看去,隻見風雪翻飛,怒吼著凝成一道雪龍,然後穿行在天地之間。
良久才在另外的一陣狂風之下,分解開來,紛紛揚揚的落下。
這樣的奇景,可是不常見。
洪承疇已經來過這裏好幾次了,下雪的時候,也沒少來,可這樣的奇怪景色,還是第一次見到。
“那是龍?”
洪承疇以為自己眼花了,不由的問道。
實在是和他想想中的龍,太像了,道院是解釋過許多的神奇現象,麵前的這一種也都解釋的通。
可在洪承疇看來,依然仿佛是老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天爺在給他提示著什麽。
要不然,早不出現,晚不出現。
偏偏就是他來了之後,還說出了朝廷撥款的話,這種東西就出現了。
“真是龍。”
於振華本來是想要讓洪承疇看看外麵的雪景的,從沒像過,他指著的方向,會出現這種東西。
一眨眼。
一條風雪組成的龍,就乍現乍沒。
“那個方向是······撫順關的方向···是不是再說,建奴們已經沒有皇帝了,就是現在選出來的,也很快就會消亡?”
洪承疇又開始解釋他所知道的‘天人感應’了。
盡管理智告訴他,這種現象很合理,可在特定的條件下,總是會給很平常的現象,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應該是吧?”
於振華心頭一跳。
皇太極已經死了,他們知道的最詳細的經過,說是四的很憋屈,最後想要撤離的時候。
身邊的人喊著救駕。
可這些人卻把皇太極撥開,自己往後跑,反而把皇太極給擠在了身後,即便是身邊有著眾多的親兵守護。
又能經得起火槍和火炮的幾輪攻擊?
死的時候,是被一發炮彈打中的,周圍的那些大明叛臣們,則是被巨大的炮聲給震暈了過去。
被俘虜的時候,還是毫發無損。
隻有皇太極則是血肉模糊,根本就看不出原來的樣子。
想到了皇太極,他就想起了林丹汗。
兩個關外對大明一直深懷敵意的人,其中之一皇太極已經死了,剩下的一個林丹汗隻是聽說給逃了。
位置就在青海附近,在半年前,據說還在和漠北外喀爾喀的朝克圖台吉(卻圖汗)、西藏的藏巴汗、康區的白利土司月頓多吉結盟。
試圖利用這個聯盟東山再起。
大明派出了許多的探子前去尋找蹤跡,都以為搜索的範圍很大,林丹汗又在四處無規律的活動,根本就是隻聽其名,未見其人。
現在皇太極已經死了。
林丹汗又憑什麽活著?
於振華心中正在這麽想著,目光不由的看向了地圖上,關於青海的方向。
隻是這一次就更加的讓他吃驚了。
剛剛撫順關方向的風雪聚攏,咱先咋沒,青海方向居然也出現了這麽一種神奇的現象。
於振華滿心的話,說不出口。
就是連手指,都不敢指向那個方向。
風雪巨龍在天空中飛舞,絞碎了漫天的風雪,唿嘯的風聲,仿佛聚攏的怒吼。
洪承疇收迴了看向撫順關的方向,突地看到了於振華僵硬,恐慌,又神奇的有些喜悅,崇拜的表情。
看樣子,若不是一身的軍裝。
不允許他跪下,向鬼神之類的磕頭,怕是早就跪在地上了。
洪承疇順著於振華的目光看了過去,邊看邊說:“你在看······”
話剛說了一半,就在也說不下去了。
因為他也被眼前的奇景,也給驚的目瞪口呆,腦子都是嗡嗡的,今日見到了這樣的一次奇景,就已經足夠了。
沒想到還有一次。
兩條風雪巨龍,除了位置不同,看樣的大小都是差不多的。
“這是神跡。”
等到風雪巨龍,消失了還一會了,洪承疇才喃喃自語道。
曆史上,有著太多的祥瑞,也有著太多的故事,可在經過細心的查找之後,就會發現這些東西都是騙人的。
可現在,眼前的這個則是真是存在的。
“是啊,是神跡。”
於振華,眼中狂熱的跟著喃喃自語道。
“你是怎麽發現的?”
第一個可以說是巧合,可第二個,南轅北轍,要多大的巧合才能夠做到。
洪承疇語氣嚴肅的問道。
“怎麽發現的?”
於振華一怔,口中重複了一遍,隨後打了一個寒顫,滿臉不可思議的道:“我就是想要看看林丹汗所在的方向,誰知,誰知就看到了這個。”
洪承疇沒想到是這樣的一個原因。
隨即意識到,於振華是什麽意思。
撫順關的方向是皇太極死了,那麽青海方向呢?
是不是林丹汗也死了?
可大明的人,現在還沒有往哪個方向用兵啊,難道是天誅不成?
又或者說,隻是一個巧合?
(本章完)
樂文
</p>
洪承疇的馬車,碾碎了官道上的冰雪。
也碾碎了大雪天,天地之間的寂寥。
長長的的隊伍,讓風雪都無法阻擋前行的腳步。
今年的雪特別大,他已經從古文口,馬蘭峪,喜峰口巡查過了,最後的一站就是山海關。
按理來說,山海關的守將,必須是一位將軍才能夠勝任。
可隨著關外李過的軍隊,推進和收複失土的範圍不斷的擴大,山海關的重要性,就在不斷的降低其價值和作用。
到現在的守將,也不過是一位尉長。
手中的兵力也不算多,隻有兩千人。
“張春要調走了,我手下又少了一位人才,喜峰口往後不知道又是誰去接手。”
坐在馬車上,洪承疇不斷的盤算著。
在幾位將軍之中,他手上出去的人才最多,算上張春,就是三位將軍了。
這些和他的能力有關係,另外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裏打仗的次數最多,到現在邊軍都沒有換將。
在很久以前的大明是無法想象的。
功高震主,不是一句簡答的話可以概括的了的。
無論是李過,還是他洪承疇,最後的下場都不會太好,也是有本事,戰功越是多,那就死的越慘。
可現在不同了。
皇上巴不得他的手下,多出幾位將軍的,年齡不是問題,功勞也不是問題,重要的就是有本事。
“趕上了好時候啊。”
洪承疇本來還在想著,自己派誰前去接手喜峰口,可想著想著,就想到了崇禎身上。
軍隊的改變是最大的。
作為皇上,完全可以信任軍隊的忠誠,錯綜複雜的構成,然個沒一個手握重兵的京軍都沒有辦法興起割據這一念頭。
更沒有任何的辦法,成為藩鎮。
越是深想,洪承疇就越是感歎,以前的人,為何就想不出這種辦法呢?
若是可以的話。
戚家軍也就不會消失的那麽慘了,戚繼光也就不會被氣的,在老家鬱鬱而終。
**
山海關古稱榆關、渝關、臨渝關、臨閭關。古渝關在撫寧縣東二十裏。北倚崇山,南臨大海,相距不過數裏,非常險要。
隋開皇三年(583年),築渝關關城。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高句麗,自臨渝還。
五代後梁乾化年間,渝關為契丹所取,薛居正指出:“渝關三麵皆海,北連陸。自渝關北至進牛口,舊置八防禦兵,募士兵守之,契丹不敢輕入。及晉王李存勖取幽州,使周德威為節度使,德威恃勇,不修邊備,遂失渝關之險。契丹芻牧於營、平二州間,大為邊患。”
後唐清泰末年,趙德鈞鎮守盧龍,石敬瑭在太原叛亂,並求援於契丹,耶律德光許之,其母述律後曰:“若盧龍軍北向渝關,亟須引還,太原不可救也。”
宋宣和末年,渝關為女真所得。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帶兵到此地,以古渝關非控扼之要,於古渝關東六十裏移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遠遠地。
洪承疇走出了馬車,看著眼前高大雄偉,矗立在風雪之中的雄關。
歲月流轉,曾經的雄關,才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已經成為了商路的中轉要地,完全失去了應有的,抵擋敵人的妙用。
空有雄關,敵人卻在千裏之外。
這種感覺,莫名的讓人感懷神傷。
曾經多少人,在這裏拋頭顱灑人血,抵禦外敵,現在隻留下了往日英雄們的痕跡,隻剩下一片平和。
盡管最近的一次,被敵人突破山海關的時間,隻是在幾年前。
可洪承疇站在這裏,看著眼前的雄關,已經意識到,從此之後,再也不會有人打的進來了。
不是守城的士兵和將官們有多麽的勇猛。
而是外麵的敵人,都快要全部變成了奴隸。
沒了敵人,雄關也就剩下了紀念。
“走了,入關。”
洪承疇看了良久,已經來過許多次了,然而每一次來此,都是心緒澎湃。
山海關長城曆經洪武、成化、嘉靖、萬曆、天啟五朝修築,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前後用二百多年的時間,建成了七城連環,萬裏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係統,此前沒有人不為此自豪。
可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那這件事說事了。
火槍大明早就有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火炮也是如此。
自己的手中明明有著可以決定敵人是死是活的利器,卻蠢得不知道如何去利用。
要是早一點想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那還會勞民傷財的去修建這玩意。
在火槍和火炮出來之後,他就好好的研讀過關於火器的曆史,在大明開國年間,就已經有軍隊裝備火槍了。
而且使用的方法,也已經很接近現在的火槍兵的戰法。
然而,可惜的就是。
因為某些人,不斷的喊著奇技淫巧,硬生生的自廢武功,就這還不滿足,把許多的工匠,都給弄得連手藝都差點傳不下去了。
好在,大明遇到的崇禎皇上。
此時不知為和,洪承疇還有點感謝建奴們打進了山海關,要不然就朝堂之上的那些蛀蟲,不被收拾掉。
哪怕是有了火槍。
也是打不贏外麵的敵人。
建奴勝利了之後,是在斬殺大明的子民和士兵,搶奪大明的財富,而大明若是勝利了,則是在友好的送迴去,以此來展示自己的博大胸懷,又是還得送點東西。
這就是文人幹出來的好事。
人家是越打越富有,大明則是越打越窮。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山海關關城,以長城的中心,呈不規則梯形,西北和西南轉角處呈圓弧形,未設角台。
關城東西南北四麵各建有四座城門,東門為“鎮東門”,西門為“迎恩門”,南門為“望洋門”,北門為“威遠門”,四門城台上均建有城門樓。關城四門之外均築有甕城,偏側開門。
城牆的東南、東北隅處於長城主線,各建有東南角台和東北角台,角台上分別建角樓,是關城轉角處防禦性建築,鎮東樓南北兩側還建有臨閭樓、牧營樓和新樓。在關城的東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設水門一座,牆外有護城河環衛。
洪承疇進的是“迎恩門”。
“洪將軍,於振華前來迎接。”
一名尉長越眾而出,正是給山海關將士們講兵法的那人。
年輕的臉上,滿是堅毅。
前來迎接的沒有多少人。
隻有幾名什長,站在兩旁。
“好,你上次去信,說是山海關,有些地方年久失修,我找人算了一下,需要的花費巨大,不過報到內閣,現在已經被通過了,直等到來年春天就會修複,不過想要擴建就不行了,這一點你得有點心理準備。”
洪承疇見麵就說起了於振華上次遞上去了奏章。
他原以為,山海關已經失去了防守敵人的作用,朝廷也不會在上麵花費錢財。
然後最後的批示,卻是證明他想的太多。
雖然現在還沒有明確的下文。
可此刻不妨礙他提前說出來。
於振華也是一陣詫異,他報上去的東西,他自己心裏有數,若不是實在不得已,也絕對不會給朝廷添麻煩。
連續的兩次戰鬥。
山海關的損傷很大,此前也有過修建,可到底隻是小修小補,那時的朝廷也是沒錢,隻能勉強使用。
“朝廷朕的同意了?”
“那還有假?翻修的範圍可要比你報上去的多了好幾倍,哎,我也是弄不懂,朝廷為何會批複下來,要知道······”
“這裏已經沒有作用了。”
“不錯。”
兩人邊走邊說。
很快就到了城內。
落座之後,喝了幾杯熱茶,休息了一會,洪承疇就在於振華的帶領下,四處查看了起來。
現在的大明,已經不時興吃喝接待了。
特別是在視察的時候。
走著走著,忽然於振華指著前麵說道:“會不會是因為外麵的景色太好,所以朝廷才會下血本來修複山海關?”
洪承疇聞言,順著於振華指著的方向看去,隻見風雪翻飛,怒吼著凝成一道雪龍,然後穿行在天地之間。
良久才在另外的一陣狂風之下,分解開來,紛紛揚揚的落下。
這樣的奇景,可是不常見。
洪承疇已經來過這裏好幾次了,下雪的時候,也沒少來,可這樣的奇怪景色,還是第一次見到。
“那是龍?”
洪承疇以為自己眼花了,不由的問道。
實在是和他想想中的龍,太像了,道院是解釋過許多的神奇現象,麵前的這一種也都解釋的通。
可在洪承疇看來,依然仿佛是老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天爺在給他提示著什麽。
要不然,早不出現,晚不出現。
偏偏就是他來了之後,還說出了朝廷撥款的話,這種東西就出現了。
“真是龍。”
於振華本來是想要讓洪承疇看看外麵的雪景的,從沒像過,他指著的方向,會出現這種東西。
一眨眼。
一條風雪組成的龍,就乍現乍沒。
“那個方向是······撫順關的方向···是不是再說,建奴們已經沒有皇帝了,就是現在選出來的,也很快就會消亡?”
洪承疇又開始解釋他所知道的‘天人感應’了。
盡管理智告訴他,這種現象很合理,可在特定的條件下,總是會給很平常的現象,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應該是吧?”
於振華心頭一跳。
皇太極已經死了,他們知道的最詳細的經過,說是四的很憋屈,最後想要撤離的時候。
身邊的人喊著救駕。
可這些人卻把皇太極撥開,自己往後跑,反而把皇太極給擠在了身後,即便是身邊有著眾多的親兵守護。
又能經得起火槍和火炮的幾輪攻擊?
死的時候,是被一發炮彈打中的,周圍的那些大明叛臣們,則是被巨大的炮聲給震暈了過去。
被俘虜的時候,還是毫發無損。
隻有皇太極則是血肉模糊,根本就看不出原來的樣子。
想到了皇太極,他就想起了林丹汗。
兩個關外對大明一直深懷敵意的人,其中之一皇太極已經死了,剩下的一個林丹汗隻是聽說給逃了。
位置就在青海附近,在半年前,據說還在和漠北外喀爾喀的朝克圖台吉(卻圖汗)、西藏的藏巴汗、康區的白利土司月頓多吉結盟。
試圖利用這個聯盟東山再起。
大明派出了許多的探子前去尋找蹤跡,都以為搜索的範圍很大,林丹汗又在四處無規律的活動,根本就是隻聽其名,未見其人。
現在皇太極已經死了。
林丹汗又憑什麽活著?
於振華心中正在這麽想著,目光不由的看向了地圖上,關於青海的方向。
隻是這一次就更加的讓他吃驚了。
剛剛撫順關方向的風雪聚攏,咱先咋沒,青海方向居然也出現了這麽一種神奇的現象。
於振華滿心的話,說不出口。
就是連手指,都不敢指向那個方向。
風雪巨龍在天空中飛舞,絞碎了漫天的風雪,唿嘯的風聲,仿佛聚攏的怒吼。
洪承疇收迴了看向撫順關的方向,突地看到了於振華僵硬,恐慌,又神奇的有些喜悅,崇拜的表情。
看樣子,若不是一身的軍裝。
不允許他跪下,向鬼神之類的磕頭,怕是早就跪在地上了。
洪承疇順著於振華的目光看了過去,邊看邊說:“你在看······”
話剛說了一半,就在也說不下去了。
因為他也被眼前的奇景,也給驚的目瞪口呆,腦子都是嗡嗡的,今日見到了這樣的一次奇景,就已經足夠了。
沒想到還有一次。
兩條風雪巨龍,除了位置不同,看樣的大小都是差不多的。
“這是神跡。”
等到風雪巨龍,消失了還一會了,洪承疇才喃喃自語道。
曆史上,有著太多的祥瑞,也有著太多的故事,可在經過細心的查找之後,就會發現這些東西都是騙人的。
可現在,眼前的這個則是真是存在的。
“是啊,是神跡。”
於振華,眼中狂熱的跟著喃喃自語道。
“你是怎麽發現的?”
第一個可以說是巧合,可第二個,南轅北轍,要多大的巧合才能夠做到。
洪承疇語氣嚴肅的問道。
“怎麽發現的?”
於振華一怔,口中重複了一遍,隨後打了一個寒顫,滿臉不可思議的道:“我就是想要看看林丹汗所在的方向,誰知,誰知就看到了這個。”
洪承疇沒想到是這樣的一個原因。
隨即意識到,於振華是什麽意思。
撫順關的方向是皇太極死了,那麽青海方向呢?
是不是林丹汗也死了?
可大明的人,現在還沒有往哪個方向用兵啊,難道是天誅不成?
又或者說,隻是一個巧合?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