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讓民間的力量,進入到海商上麵去,這一進算是進一步撕開了大明禁海的祖宗之法。
盡管民間的力量,在很早之前,就在偷偷摸摸的做一些航運事業。
就是因為這種航運實在賺錢,所以才被許多人,試做囊中之物,在大明許多的皇帝,想要分一杯羹的時候。
都會被朝堂上的大臣們給扯住衣袖,從各個方麵來闡述,打開海禁要不得。
而在這種一代又一代的忽悠下,後來的皇帝,那還會有對這方麵的正確認識,於是杭州,福建,廣東等地的人,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
皇帝還在為了國庫的空虛而夜不能寐。
找不到財源,那就隻能加稅,可加稅到最後,不過是落在了最窮的一群人的身上。
崇禎可不管李長庚說的,什麽叫不是時候。
此時在吩咐了下去之後,崇禎迴過頭看了看,自己六年來的施政方案,神奇的發現隻要是原來朝堂之上的大臣們。
不斷地勸說不要做的,他都做了一遍。
不斷地慫恿著讓做的,反而是一件都沒做,腦中閃過了一絲疑惑,或許治理國家,並沒有多少難度。
隻要看準時機,把許多事情,反著來做不就成了?
李長庚見皇上,沒有改變自己的主意,也就不再勸說,反正隻要他們這些大臣們勸說的事情,大多數都會被皇上否決掉。
然後加大力度的推進。
事實證明,他們所有的體溫,似乎都是被皇上反著來運用的。
這麽一想的話,他們這一朝的大臣,似乎還是有那麽一點作用。
“哦,對了,立刻給軍部發文,追迴可以向小琉球島用兵的軍令。”
崇禎突然說道,他可不想,已經答應下來了通商的事宜,最後卻被軍部的命令給打亂了隨後的部署。
再次在心裏感歎。
大明還是太窮了,要是昨年沒有孟津決口的事件。
今年又怎麽會對外用兵的時候,都謹慎萬分。
錢,大明的國庫有的是。
可物資就不成了,現在還沒有造成物資供應方麵的崩潰,都是物流運轉在高效率的進行著拆東牆補西牆的行為。
一點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怕是隻有軍管才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
物資配給,還是那種精確到每一個人的物資配給,崇禎隻在一開始的時候,這麽幹過,效果雖然不錯,可到底不是長久之計。
此刻,崇禎心裏還有點小竊喜。。
因為按照現在大明的發展狀況,等到秋收之後,大明有了足夠的糧食,就可以招募更多的士兵,然後向著高句麗用兵了。
隻要打下了高句麗,那麽在旁邊不遠處的雙城衛(符拉迪沃斯托克,又叫海森威),就可以再建立一所永久的水軍基地。
到那時,從海上行走到奴兒幹都司,可要比從陸地上不斷的推進,更快,更節省資源。
而且,崇禎已經開吃暢想,大明往後的疆域麵積有多大了。
或許不可能統一整個世界,可一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
坐在下麵,等著崇禎再次給出建議的李長庚,莫名其妙的看著皇上傻笑,心中不由的疑惑。
這是想到了什麽好玩的?
難道後宮裏的皇後和妃子們,又弄出了新的花樣?
心中琢磨著,迴去就買一本關於皇上的那種特殊的書籍,好好的研讀一二,那上麵雖然都是在吹牛,甚至是在胡說八道。
可其中的某些姿勢,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
就是有點費腰。
人參,燕窩,不多吃一點,根本就撐不住最新的體驗效果。
崇禎坐在案桌前,在胡思亂想。
李長庚不知道是上行下效,還是怎麽的,也在胡思亂想,隻是兩人想的東西,都大不相同。
隻能說,李長庚人老心不老。
崇禎思緒亂飛。
好一會才收斂心神,現在想的再多,都為時過早,還是想一點現實的問題最好。
“大明的人才儲備,還是不夠,孩子的教育,最少要九年以後,才會有所改善,還有就是工匠這一塊,暫時已經把大明能夠搜刮的大匠,全部弄到了道院,往後的傳承,也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的。”
崇禎右手敲著桌麵,喃喃自語道。
一樁樁一件件的麻煩事,其實在科技起來之後,都會成為過去式。
“接下來就是橋梁和水利工程了,房子的建造,如今的技術已經可以滿足當下的需求······”
心裏還在想著,還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哪一個地方,沒有想到。
“對了,大明的醫學院,現在已經撥付給了太醫署,不知道這些人現在培養的人才,多不多,能不能夠滿足大明現在發展的需求。”
之前的百姓們,手中沒錢,就是生病了,也是憑借著自己的身體,硬生生的扛過去。
若是最後好了,那就是一家人皆大歡喜。
若是真的抗不過去,也不過是一具棺木,隨時下葬。
完全就是聽天由命。
崇禎弄出過一段時間的免費官辦醫館,可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想著往後的教育水準提升上來之後,繼續免費官辦醫館的話,是不是就要沒有人想著占便宜似得,給官辦醫館更大的看病壓力?
都是有恆產者有恆心。
也有人說,倉稟實而知禮節,這麽做應該沒有問題吧?
崇禎一時不確定了起來。
他實在是被這些人給搞怕了,生怕一項好的政令下去,最後都會因為某些原因,給弄出奇葩的結果。
錢財花了不說,最後還落不下好。
“還有,大明的農作物改良,必須提升上去,不過這一點就要看天意了,急不來,不過可以加大投資,要是能夠弄出雜交水稻的話,那麽大明從此以後,就再也不會為了糧食不夠吃而發愁了。”
崇禎在想這些問題的時候,站起身來,在書房內來迴的走動。
此時此刻,他是真的覺得,自己上一輩子,沒有好好的學習。
要是多學習一點的話,大明此刻的提升,根本就不是這個樣子,最起碼徐光啟的被燃機,肯定是早就做出來了。
用不到現在,還在糾結著,怎麽去縮小體積,怎麽去提升更大的動力。
“高宇順,去找婦幼院的人,要一份大明今年嬰孩的出生數據。”
崇禎忽然腳步一頓,轉頭吩咐道。
剛剛出去傳達了命令,迴來的高宇順,還沒有站穩腳跟,再次領命出去了。
他不管皇上要什麽,隻管自己弄不弄得到。
崇禎的想法很是跳躍,前一刻還在想著大明的糧食問題,下一刻就開始關心起,大明的人口增長問題。
由於婦幼院有著最精巧的產鉗,最熟練的穩婆和最幹淨的孕生條件,盡管所有人都是穿著一身的白大褂。
不是很吉利,
可隨著名聲的傳揚,還有百分之一百的那種產子成功率,讓大部分人都在下意識的選擇婦幼院。
而每一個孩子的出聲,婦幼院都會有著詳細的登記和統計。
想要知道大明的人就增長情況,看這個絕對是最接近真實的一項數據。
沒有壓製人口增長的年代,更取消了徭役和賦,百姓們也就沒有心思繼續隱匿人口了。
李長庚心中已經猜測到皇上要這些東西是為什麽了。
人口的增長,就預示著,來年大明的糧食也一定要跟著增長,才能夠養活更多的人,不然的話,越是盛世,人口越多,最底層的百姓們就也是貧困。
沒有了戰爭和天災的消耗。
從土裏種植出來的哪一點糧食,可養不活更多的人口。
吃飯的壓力,會瞬間讓一個朝代,走向滅亡。
雖然殘忍,卻是事實。
對於皇上的擔心,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也早就上書了奏章,其中所闡述的東西,就是在最近的十年之內。
大明不用擔心人口負擔。
然而,隨著天災不斷,糧食的危機,也就隨時來臨了。
這件事就不得不重視起來,好在還有海上的魚獲,作為一種食物來源,不然今年的大明,即便是有外麵的糧食,不斷的運送進來。
一樣會造成更大的影響。
很快,高宇順就拿來了新生兒的增長數據,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大明的百姓們,可是真的能生。
幾乎每一家,今年都有一個新生兒出生,現在許多人已經意識到了,不管男女,那都是自己的孩子。
若是都隻要男孩的話,那麽自己的孩子,又要去哪裏娶媳婦?
一個很現實的例子,就擺在眼前。
重男輕女有所緩和,可到底還是緩和的不夠大。
接著一看了一份往年的新生兒出生情況,崇禎有發現了一個很要命的問題,今年生過孩子的,在去年也在生孩子。
似乎這一年幾乎都沒做什麽事。
就是在家裏懷孕生子了。
高宇順辦事還是很精明的,崇禎隻要了今年上半年的生育情況,他就把連續兩年丟拿了一份過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對比著看,總是最直觀的。
“嘶”。
崇禎都不敢深想下去,生活過的好了,連孩子的出生率也在不斷的刷新著高度。
若是一直下去的話。
就算是大明弄出了雜交水稻,似乎也沒有辦法養活更多的人口。
“你來看看這個。”
崇禎看罷之後,沉默良久,才把手中的數據,遞了出去。
李長庚雙手接過,也仔細的看了起來,在之前他是有過這方麵的考量的,卻沒有深入的真實了解過。
隻是憑著經驗,在街上閑逛的時候,看到了一些推著車子,抱著孩子的人多了起來。
當時他的第一想法就是,這些人為了騙取大明的財政,可真是下本錢。
然而,現在看到了這份更加具體的數據,心中就是一陣恐慌。
恐慌來的沒有任何的征兆。
仿佛從紙上,他就已經看到了餓殍千裏,白骨盈野的場景。
人口的增長實在是太多了一點。
雖然這也算是政績,可過猶不及啊。
“皇上······咱們是不是······”
李長庚顫抖著嘴唇,說了一半的話,就再也說不下去。
整個大明的人口承受能力,他們是有過精確的計算的,隨著各處食物的獲取範圍加大,一開始是不用顧忌人口的增長幅度的。
畢竟,經過了戰爭,也經過了天災和人禍。
人口就是最大的資源了。
崇禎了解李長庚的心思,剩下沒有說出來的話,那就是需不需要大明使用特殊的手段,讓人口稍微增長的慢一點。
“其實,這是好事。”
崇禎率先定下基調。
看著人口增長勢頭很猛,可要是分散到全世界的範圍,就像是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一樣,根本就看不出來多少。
“遼東的移民,得加快速度了。”
崇禎深深的看了李長庚一眼。
等到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的下降,也會隨著百姓們的認知,而悄無聲息的降低,這一點不需要官府去用命令去調節。
不過,崇禎認為的事情。
李長庚可不這麽認為,隻是皇上定下了,那麽必定有了解決方案,自己還是不要繼續反對的才好。
按照經驗來看,反對是無效的。
還會被皇上,加大力度的推行。
他們的內閣,能夠做的就是提出問題,至於解決問題,那都是皇上的事情,他們隻需要具體的操作就成。
畢竟,從過往的經驗中分析,隻要他們解決的問題,最後都會成為無解的問題。
到頭來還不是要重新來過。
出力不討好不說,還影響官府在民間的威信。
一次簡單的會談,李長庚很是奇怪的發現,香山縣的奏章,本來是和荷蘭人交流的事情,為何最後變成了,如何解決大明人口的問題。
盡管奇怪,卻也不能不先放下這個疑惑。
“皇上,孫傳庭他們來信說,他們需要一批人,卻學習荷蘭語······”
依舊是話隻說一半。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大明這麽厲害,隻有被人學習大明的語言,那需要大明學習荷蘭人的語言?
可他的想法,不是皇上的想法。
未免說出來之後被皇上給否決了,還不如讓皇上自己來決定這件事。
“外語啊。”
崇禎眉頭一簇,學習外麵的語言,是和別人交流的第一步,完後還要翻譯外麵的一些著作。
可現在大明麵臨著的就是,人才的缺失。
自己的官吏都不夠用,那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培養這種人才。
“你可以在外麵,以官府的名義,召集一些這方麵的人才,可以給出一個吏員的薪酬和編製,若是做的好的話,也不是不可以在大明做官。”
按照當前的狀況,崇禎暫時是不打算專門的培養這方麵的人才了。
就看民間是不是有這樣的能人。
就算是不識字,隻要能夠學會那邊的語言,交流沒問題也是可以的。
“是皇上,臣記下了。”
民間的口技之類的人,還是很多的,這些人現在也算是一種特殊人才了,李長庚心中想著。
往後看樣子,還得對這樣的旁門左道,重視一下。
萬一到時候,大明有用到的時候呢?
(本章完)
樂文
</p>
讓民間的力量,進入到海商上麵去,這一進算是進一步撕開了大明禁海的祖宗之法。
盡管民間的力量,在很早之前,就在偷偷摸摸的做一些航運事業。
就是因為這種航運實在賺錢,所以才被許多人,試做囊中之物,在大明許多的皇帝,想要分一杯羹的時候。
都會被朝堂上的大臣們給扯住衣袖,從各個方麵來闡述,打開海禁要不得。
而在這種一代又一代的忽悠下,後來的皇帝,那還會有對這方麵的正確認識,於是杭州,福建,廣東等地的人,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
皇帝還在為了國庫的空虛而夜不能寐。
找不到財源,那就隻能加稅,可加稅到最後,不過是落在了最窮的一群人的身上。
崇禎可不管李長庚說的,什麽叫不是時候。
此時在吩咐了下去之後,崇禎迴過頭看了看,自己六年來的施政方案,神奇的發現隻要是原來朝堂之上的大臣們。
不斷地勸說不要做的,他都做了一遍。
不斷地慫恿著讓做的,反而是一件都沒做,腦中閃過了一絲疑惑,或許治理國家,並沒有多少難度。
隻要看準時機,把許多事情,反著來做不就成了?
李長庚見皇上,沒有改變自己的主意,也就不再勸說,反正隻要他們這些大臣們勸說的事情,大多數都會被皇上否決掉。
然後加大力度的推進。
事實證明,他們所有的體溫,似乎都是被皇上反著來運用的。
這麽一想的話,他們這一朝的大臣,似乎還是有那麽一點作用。
“哦,對了,立刻給軍部發文,追迴可以向小琉球島用兵的軍令。”
崇禎突然說道,他可不想,已經答應下來了通商的事宜,最後卻被軍部的命令給打亂了隨後的部署。
再次在心裏感歎。
大明還是太窮了,要是昨年沒有孟津決口的事件。
今年又怎麽會對外用兵的時候,都謹慎萬分。
錢,大明的國庫有的是。
可物資就不成了,現在還沒有造成物資供應方麵的崩潰,都是物流運轉在高效率的進行著拆東牆補西牆的行為。
一點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怕是隻有軍管才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
物資配給,還是那種精確到每一個人的物資配給,崇禎隻在一開始的時候,這麽幹過,效果雖然不錯,可到底不是長久之計。
此刻,崇禎心裏還有點小竊喜。。
因為按照現在大明的發展狀況,等到秋收之後,大明有了足夠的糧食,就可以招募更多的士兵,然後向著高句麗用兵了。
隻要打下了高句麗,那麽在旁邊不遠處的雙城衛(符拉迪沃斯托克,又叫海森威),就可以再建立一所永久的水軍基地。
到那時,從海上行走到奴兒幹都司,可要比從陸地上不斷的推進,更快,更節省資源。
而且,崇禎已經開吃暢想,大明往後的疆域麵積有多大了。
或許不可能統一整個世界,可一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
坐在下麵,等著崇禎再次給出建議的李長庚,莫名其妙的看著皇上傻笑,心中不由的疑惑。
這是想到了什麽好玩的?
難道後宮裏的皇後和妃子們,又弄出了新的花樣?
心中琢磨著,迴去就買一本關於皇上的那種特殊的書籍,好好的研讀一二,那上麵雖然都是在吹牛,甚至是在胡說八道。
可其中的某些姿勢,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
就是有點費腰。
人參,燕窩,不多吃一點,根本就撐不住最新的體驗效果。
崇禎坐在案桌前,在胡思亂想。
李長庚不知道是上行下效,還是怎麽的,也在胡思亂想,隻是兩人想的東西,都大不相同。
隻能說,李長庚人老心不老。
崇禎思緒亂飛。
好一會才收斂心神,現在想的再多,都為時過早,還是想一點現實的問題最好。
“大明的人才儲備,還是不夠,孩子的教育,最少要九年以後,才會有所改善,還有就是工匠這一塊,暫時已經把大明能夠搜刮的大匠,全部弄到了道院,往後的傳承,也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的。”
崇禎右手敲著桌麵,喃喃自語道。
一樁樁一件件的麻煩事,其實在科技起來之後,都會成為過去式。
“接下來就是橋梁和水利工程了,房子的建造,如今的技術已經可以滿足當下的需求······”
心裏還在想著,還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哪一個地方,沒有想到。
“對了,大明的醫學院,現在已經撥付給了太醫署,不知道這些人現在培養的人才,多不多,能不能夠滿足大明現在發展的需求。”
之前的百姓們,手中沒錢,就是生病了,也是憑借著自己的身體,硬生生的扛過去。
若是最後好了,那就是一家人皆大歡喜。
若是真的抗不過去,也不過是一具棺木,隨時下葬。
完全就是聽天由命。
崇禎弄出過一段時間的免費官辦醫館,可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想著往後的教育水準提升上來之後,繼續免費官辦醫館的話,是不是就要沒有人想著占便宜似得,給官辦醫館更大的看病壓力?
都是有恆產者有恆心。
也有人說,倉稟實而知禮節,這麽做應該沒有問題吧?
崇禎一時不確定了起來。
他實在是被這些人給搞怕了,生怕一項好的政令下去,最後都會因為某些原因,給弄出奇葩的結果。
錢財花了不說,最後還落不下好。
“還有,大明的農作物改良,必須提升上去,不過這一點就要看天意了,急不來,不過可以加大投資,要是能夠弄出雜交水稻的話,那麽大明從此以後,就再也不會為了糧食不夠吃而發愁了。”
崇禎在想這些問題的時候,站起身來,在書房內來迴的走動。
此時此刻,他是真的覺得,自己上一輩子,沒有好好的學習。
要是多學習一點的話,大明此刻的提升,根本就不是這個樣子,最起碼徐光啟的被燃機,肯定是早就做出來了。
用不到現在,還在糾結著,怎麽去縮小體積,怎麽去提升更大的動力。
“高宇順,去找婦幼院的人,要一份大明今年嬰孩的出生數據。”
崇禎忽然腳步一頓,轉頭吩咐道。
剛剛出去傳達了命令,迴來的高宇順,還沒有站穩腳跟,再次領命出去了。
他不管皇上要什麽,隻管自己弄不弄得到。
崇禎的想法很是跳躍,前一刻還在想著大明的糧食問題,下一刻就開始關心起,大明的人口增長問題。
由於婦幼院有著最精巧的產鉗,最熟練的穩婆和最幹淨的孕生條件,盡管所有人都是穿著一身的白大褂。
不是很吉利,
可隨著名聲的傳揚,還有百分之一百的那種產子成功率,讓大部分人都在下意識的選擇婦幼院。
而每一個孩子的出聲,婦幼院都會有著詳細的登記和統計。
想要知道大明的人就增長情況,看這個絕對是最接近真實的一項數據。
沒有壓製人口增長的年代,更取消了徭役和賦,百姓們也就沒有心思繼續隱匿人口了。
李長庚心中已經猜測到皇上要這些東西是為什麽了。
人口的增長,就預示著,來年大明的糧食也一定要跟著增長,才能夠養活更多的人,不然的話,越是盛世,人口越多,最底層的百姓們就也是貧困。
沒有了戰爭和天災的消耗。
從土裏種植出來的哪一點糧食,可養不活更多的人口。
吃飯的壓力,會瞬間讓一個朝代,走向滅亡。
雖然殘忍,卻是事實。
對於皇上的擔心,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也早就上書了奏章,其中所闡述的東西,就是在最近的十年之內。
大明不用擔心人口負擔。
然而,隨著天災不斷,糧食的危機,也就隨時來臨了。
這件事就不得不重視起來,好在還有海上的魚獲,作為一種食物來源,不然今年的大明,即便是有外麵的糧食,不斷的運送進來。
一樣會造成更大的影響。
很快,高宇順就拿來了新生兒的增長數據,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大明的百姓們,可是真的能生。
幾乎每一家,今年都有一個新生兒出生,現在許多人已經意識到了,不管男女,那都是自己的孩子。
若是都隻要男孩的話,那麽自己的孩子,又要去哪裏娶媳婦?
一個很現實的例子,就擺在眼前。
重男輕女有所緩和,可到底還是緩和的不夠大。
接著一看了一份往年的新生兒出生情況,崇禎有發現了一個很要命的問題,今年生過孩子的,在去年也在生孩子。
似乎這一年幾乎都沒做什麽事。
就是在家裏懷孕生子了。
高宇順辦事還是很精明的,崇禎隻要了今年上半年的生育情況,他就把連續兩年丟拿了一份過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對比著看,總是最直觀的。
“嘶”。
崇禎都不敢深想下去,生活過的好了,連孩子的出生率也在不斷的刷新著高度。
若是一直下去的話。
就算是大明弄出了雜交水稻,似乎也沒有辦法養活更多的人口。
“你來看看這個。”
崇禎看罷之後,沉默良久,才把手中的數據,遞了出去。
李長庚雙手接過,也仔細的看了起來,在之前他是有過這方麵的考量的,卻沒有深入的真實了解過。
隻是憑著經驗,在街上閑逛的時候,看到了一些推著車子,抱著孩子的人多了起來。
當時他的第一想法就是,這些人為了騙取大明的財政,可真是下本錢。
然而,現在看到了這份更加具體的數據,心中就是一陣恐慌。
恐慌來的沒有任何的征兆。
仿佛從紙上,他就已經看到了餓殍千裏,白骨盈野的場景。
人口的增長實在是太多了一點。
雖然這也算是政績,可過猶不及啊。
“皇上······咱們是不是······”
李長庚顫抖著嘴唇,說了一半的話,就再也說不下去。
整個大明的人口承受能力,他們是有過精確的計算的,隨著各處食物的獲取範圍加大,一開始是不用顧忌人口的增長幅度的。
畢竟,經過了戰爭,也經過了天災和人禍。
人口就是最大的資源了。
崇禎了解李長庚的心思,剩下沒有說出來的話,那就是需不需要大明使用特殊的手段,讓人口稍微增長的慢一點。
“其實,這是好事。”
崇禎率先定下基調。
看著人口增長勢頭很猛,可要是分散到全世界的範圍,就像是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一樣,根本就看不出來多少。
“遼東的移民,得加快速度了。”
崇禎深深的看了李長庚一眼。
等到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的下降,也會隨著百姓們的認知,而悄無聲息的降低,這一點不需要官府去用命令去調節。
不過,崇禎認為的事情。
李長庚可不這麽認為,隻是皇上定下了,那麽必定有了解決方案,自己還是不要繼續反對的才好。
按照經驗來看,反對是無效的。
還會被皇上,加大力度的推行。
他們的內閣,能夠做的就是提出問題,至於解決問題,那都是皇上的事情,他們隻需要具體的操作就成。
畢竟,從過往的經驗中分析,隻要他們解決的問題,最後都會成為無解的問題。
到頭來還不是要重新來過。
出力不討好不說,還影響官府在民間的威信。
一次簡單的會談,李長庚很是奇怪的發現,香山縣的奏章,本來是和荷蘭人交流的事情,為何最後變成了,如何解決大明人口的問題。
盡管奇怪,卻也不能不先放下這個疑惑。
“皇上,孫傳庭他們來信說,他們需要一批人,卻學習荷蘭語······”
依舊是話隻說一半。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大明這麽厲害,隻有被人學習大明的語言,那需要大明學習荷蘭人的語言?
可他的想法,不是皇上的想法。
未免說出來之後被皇上給否決了,還不如讓皇上自己來決定這件事。
“外語啊。”
崇禎眉頭一簇,學習外麵的語言,是和別人交流的第一步,完後還要翻譯外麵的一些著作。
可現在大明麵臨著的就是,人才的缺失。
自己的官吏都不夠用,那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培養這種人才。
“你可以在外麵,以官府的名義,召集一些這方麵的人才,可以給出一個吏員的薪酬和編製,若是做的好的話,也不是不可以在大明做官。”
按照當前的狀況,崇禎暫時是不打算專門的培養這方麵的人才了。
就看民間是不是有這樣的能人。
就算是不識字,隻要能夠學會那邊的語言,交流沒問題也是可以的。
“是皇上,臣記下了。”
民間的口技之類的人,還是很多的,這些人現在也算是一種特殊人才了,李長庚心中想著。
往後看樣子,還得對這樣的旁門左道,重視一下。
萬一到時候,大明有用到的時候呢?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