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大明能夠控製的地盤大了。


    內閣就不如之前輕鬆了,已經被補充了好幾次人手,依然隻是緊張的剛好夠用。


    除了牽扯到一大半因為湖廣賑災,和災後重建的問題。


    其他的也不輕鬆。


    九月了。


    算是近幾年一次的大豐收了。


    糧食的價格問題,運輸問題,還有就是閑暇下來的那些百姓們如何安置問題。


    各處的工程施工情況。


    礦長的開采情況。


    還有如今最陌生的商業和工廠情況,幾乎每一個問題,都得分出一群人來專門忙碌這件事情。


    而且這些人都得會數算。


    要不人連賬本都看不明白。


    此時此刻,李長庚也才明白,數算到底有多麽的重要,要是以前的那些儒生們,絕對會腦子一拍,就這麽做。


    現在不行了。


    在做出決定之前,必須算計一番,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然後還得一夥人坐下來商量,看能不能行得通。


    小問題可以在後來彌補,大問題就必須改正。


    工作量的加大,也進一步讓許多的工作進行了分類。


    專業的就交給專業的人,外行指導內行的事情雖然還沒有絕跡,可也有了更大的改變,最少外行在做決定的時候,會更加謹慎一點。


    畢竟。


    如今的大明,瞎說大話,可是會被追問原因的。


    要是當中還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那都必須給做出賠償。


    李長庚坐在文淵閣內,看著各處送上來的公文,如今的公文和以前也都大不一樣了,囉裏囉嗦的一大堆白話文。


    根本就沒有八股文那樣精煉的句子。


    好在敘述的事情很清楚,不會出現一字多義,或著一詞多義,給人下坑,從而判斷錯誤的局麵。


    雖然看著心中不爽。


    可不費勁了,不需要用博古通今的知識,來理解最淺顯易懂的文字。


    用皇上的話說:文字就是寫出來讓人讀得懂的,而不是一群人拿來妝點自己的身份,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廢話。


    準確的就是一個字可以概括,這也是皇上說的,那就是---水。


    李長庚看著也很水。


    一句詩詞,一個成語就能夠說清楚的,偏要直白的描述出來。


    “不過還是有點好處的,嚴謹,通俗這一點,還是沒毛病。”


    看完了手中的前麵幾頁公文,後麵的就是羅列的各種數據,表格,曲線,等等各種以前從來都沒有見過的符號。


    大量的充斥其中。


    對於一開始就在使用這些方法,傳遞公文的人,很是方便,可像他們這樣的儒生們轉變過來的,就很難受了。


    插圖不像插圖。


    一點美感都沒有,也就看著整潔,能夠一目了然。


    在他的想法當中,湖廣受災,大明的經濟應該會一蹶不振,神奇的卻是從報表正麵看到的卻是比以前更好的數據。


    仿佛一場災難,反而振興了整個大明的市場。


    他知道,道院裏麵不止有研究技術和手藝的,還有研究經濟之道的,而這種神奇的現象,他覺得就應該讓道院的人好好的研究一下。


    到底是因為什麽原因引起的。


    若是能夠持續的增長,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如今對於一項莫名的新鮮事物,引起的反常情況,李長庚他們這一群還沒有徹底丟掉儒學的人,都已經學會了去找原因,找規律。


    而不是模模糊糊的來一句,秋收了,百姓們都手裏有錢了,然後也都舍得花錢了。


    這種話可是沒有市場的。


    反而會讓一些人把說話的,當成白癡來看待。


    隻因大家也都明白了一件事,糧食雖然很值錢,可也帶動不起這麽大的消費市場,從而影響到全國的經濟大幅度的增長。


    李長庚記下了這一反常的經濟增長情況。


    突地,發現了外麵一陣安靜。


    接著就聽到了一連竄的腳步聲,接連有人上前請安,李長庚心中一陣迷糊,最近大明也沒有繼續發生多大的事。


    想著是不是福建的鄭芝龍的問題,還是那一帶反賊又開始作亂了?


    又或者是遼東的皇太極不安穩了?


    各種有可能發生的事件,迅速的在腦子裏過了一遍,然後從各個地方的奏章和公文中思索著可能出現的問題。


    以前崇禎經常來文淵閣,李長庚還沒有覺得有什麽。


    最近幾天皇上忽然隻在宮裏待著,陪太子玩耍,突然來此,就肯定是有大事發生。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最後想了一圈,隻能落在王承恩-來找他解決的事端上麵。


    這件事發生的時間最近。


    也是最無解的。


    “皇上······”


    李長庚站到門口,剛說了一句,就被進門的崇禎打斷。


    “進去說話,一會還有人來,想必我的來意,你應該清楚了吧?”


    跟在後麵的李長庚,抬眼就能看到剛剛見過一麵的王承恩,心中一陣了然,瞬間就確定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果然是為了慈幼局的事件而來。


    在他想來這件事確實無解。


    可也不用驚動皇上,親在來解決啊。


    對於大明的社會問題,李長庚作為內閣首輔,暫時還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認識。


    他總覺得,大明如今那個方麵都好。


    軍隊無敵,賑災有力,官場清廉,稅收增長迅速。


    “是關於慈幼局的事件?”


    衛江迅速的做著曾經魏晨做過的事情,煮茶,擺果盤。


    這個時節的水果就多了,隻是暫時能夠拿的出來的,也就隻有蘋果和梨子。


    王承恩也在忙碌著,雖然他很久都沒有在崇禎身邊,照顧皇上的起居了,可熟練的手法,一點都沒有生疏下來。


    忙裏忙外的,讓桌子上不但多了一盤葡萄,還多了一盤荔枝。


    看上麵還有這冰涼的露水,就是用冰塊保鮮之後,運輸過來的。


    而這樣的技術,自從被用來製作冰棍和雪糕之外,也應用在了各種不容易保鮮,價值又很高的水果上麵。


    若不是大名官方,對硝石的控製還算嚴格。


    現在怕是兵工廠想要製造一些彈藥,都快要成問題了。


    就這。


    原本隻能被當做藥物來使用的物資,迅速的太高了一倍的價格。


    還在大明多了一批奴隸,幹細活不行,挖礦則是一等一的好手,為此就是各個礦場的產量都提升了一成。


    坐下之後,崇禎摘了一粒荔枝,一邊剝皮,一邊說道。


    “也不全是,認真說來,大明的問題,不但是外部的軍事問題,還有內部的社會問題,而這次將要討論的,正是正在麵臨的複雜問題。”


    一連幾個問題,說的李長庚一愣一愣的。


    雖然早就習慣了皇上的說話方式。


    可在某些時候,還真的得細細的思量一下,免得自己迴答的很精煉,皇上卻仿佛聽不懂,或者說聽的很吃力。


    那就顯得他一個內閣首輔,說話“很沒水平”了。


    崇禎品嚐著荔枝,對於如今大明的物流轉運,他還是了解的,在賑災的時候,順便帶迴來一些周邊的土特產,也是一項很可觀的收益。


    足以補貼一些支出。


    也能夠讓更多的人嚐到,更遠處水果的味道。


    事實上,這種水果在京師賣的最好,就隻宮裏的幾位皇後和妃子們,最近每天都要吃掉不少。


    許多時候,張嫣都嚷嚷著自己都快要成為楊貴妃了,不過她還是知道荔枝是從那個地方來的。


    這一點誇耀,差點讓崇禎給笑疼了肚子。


    “你對於法不責眾有什麽看法?”


    崇禎愣神之後,想到自己來文淵閣到底是為何來的,迅速的收起了心中不該有的想法。


    李長庚的胡子一抖,他就知道要麵對的是什麽。


    在以前說的就是統治階級所製定的法律常常是違背大眾利益的“惡法”,因此多數老百姓不願意遵守。


    假如“責眾”,很容易引起官民對立乃至暴-亂;假如聽之任之,統治者又很沒麵子。於是,統治階級采取一種無可奈何的、也是給自己下台階的方法,叫做“法不責眾”。


    “眾”雖然不敢“責”,而對於帶頭鬧事的主犯,常常還是不客氣的。


    但他知道關於慈幼局的某些消息,而這些消息,都在說明另一件“法不責眾”的意向。


    那就是,明明是大家都在犯類似地錯誤,卻又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去解決。


    要是用強製手段的話,無論如何都會引起更多的麻煩。


    而且在如今更嚴謹的大明律上麵,誰也沒有辦法,在找不到人證物證的時候,輕易地下結論。


    突地,李長庚有了一種很奇怪的感受。


    以前都是大明的官吏再犯法。


    如今倒好,官吏不犯法了,還正常做事,給百姓們謀福利了,可老百姓們卻在帶頭犯法。


    整個大明似乎給顛倒了過來。


    讓他覺得,這些人之前被當地的官吏們欺負,那就是活該。


    當然,這些話他不敢說出來,隻能在心裏想一想。


    可不痛快是有的,而且這件事還的解決。


    (本章未完,請翻頁)


    畢竟,皇上都在邊上看著呢。


    不能用糊弄王承恩的方法,糊弄過去。


    “錯誤一定要糾正,還得讓當地的百姓們知道錯在了什麽地方?”


    “要是這些人,明知是錯,還要當做對,又該怎麽處理?”


    崇禎繼續拋出問題。


    如今麵臨的問題都複雜的,讓崇禎喘不過氣來,也是直到這一刻才會體會到,治理一個國家到底有多難。


    曾經那種,給他一個國家,就一定能夠發展起來的想法,早就在瑣碎的治政之中煙消雲散了。


    所以他現在,就是隻提出問題,看別人是怎麽解決的。


    隻要不是掉智商的答案。


    他都會拿出去嚐試一下。


    對錯無所謂,積累一點經驗,繼續改正才是唯一的出路。


    “按大明律,嚴懲不貸。”


    李長庚想都沒想的說出了口。


    “可周圍的人,都幫著犯錯的人,還因為如此收集不到證據,又該怎麽辦?”


    崇禎繼續發問。


    可明知是錯,卻又沒有證據,官府還沒有辦法插手其中,反而還要對的人,給犯錯的人賠償。


    這種事不是沒有。


    各個地方之前的官吏,使用的方法簡直不要太多。


    隻是如今換了一個身份,成了百姓做著曾經官吏們做過的事情。


    李長庚一時迴答不上來,他有心讓皇上在所有的律法後麵加上一條,隻要犯錯,就算找不到證據,也會被繩之以法的律法。


    想了想,那不是莫須有嗎?


    張了張嘴,隻能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還沒有糊塗,一旦這種律法頒布出去,他的名字絕對會遺臭萬年。


    畢竟曆史上,秦檜可是隻用了一次,就被鑄造了一對鐵像,他可不認為後人不敢給他鑄造一個鑄鐵的。


    正說著,外麵又進來了一群人。


    有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還有崇禎的政事顧問範景文,朱繼祚他們。


    “皇上,龍體聖安。”


    “朕,恭安,都坐吧。”


    崇禎一揮手,自有王承恩安排的人,擺上足夠的椅子。


    駱養性知道不少消息,看到王承恩就明白是什麽事,隻有那些政事顧問,完全不知道這一次皇上叫他們來,是為了什麽。


    “在等一等,大理寺的人來了之後,咱們在好好的討論一下,到底該如何解決這樣的麻煩。”


    文淵閣中再次沉靜了下來。


    隻有王承恩忙裏忙外的,不斷的布置現場,茶水,瓜果,點心,一樣樣都給擺上。


    崇禎瞧得眼角抽搐。


    在道院會議室的時候,可沒有現在這種排場。


    全都是忙的昏天黑地的人。


    然而到了王承恩的手中,所有的事物仿佛都變了。


    李長庚和駱養性顯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心中不由的多看了王承恩一眼,暗道:原來伺候人真的是一門大學問,同樣的東西,到了不同的人手中,所發揮出來的效果,真的是大不一樣。


    正在崇禎心疼他又多出了一點開支的時候。


    因為路遠,最後才到來的公孫明,姬辰,張小二三人,也到了現場。


    都是年輕人,突然見到了朝廷的大官,心中還是很緊張的。


    好在,在袞州的時候,他們也是見過孫傳庭和李定國,更因此而處理過孔家的一些事務。


    心中雖然緊張,可還是在王承恩的引導下,坐在了自己應該坐的位置上。


    “其實這次的時間,發生的不是很突然,隻是所有的案件給集中了一起。”


    崇禎放下手中的荔枝核,環視一周緩緩的說道。


    “本來這件事,是要放在朝堂之上討論的,現在卻被放在了文淵閣,算是一個朝堂之前的小會議。”


    崇禎不喜歡開會,更不喜歡上朝。


    能夠把相關人員集中起來解決的問題,他都不太願意大動幹戈。


    “王承恩,你把自己遇到的事情都說一下,別忘了還有田守新的事情,慈幼局和養濟院,一個管著嬰孩,一個管著老人,都是大明的良政,可不能把好事變成了壞事。”


    此時的王承恩,雖然已經主持了一段時間慈幼局的工作,可在現場發言方麵,還真的是頭一次。


    大場麵他不是沒有見過。


    給許多大臣,將軍們宣讀聖旨的時候,他沒有怯過場。


    現在麵對著文淵閣的人,卻是一陣恍惚,自己原來也可以作為一個正常人,來給別人說著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


    而且還要許多大臣群策群力辦他解決麻煩。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崇禎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