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一個合適的年代,畫上一張巨大的餅,還是一個幾年以後,有能力了,可以驗證的大餅。
絕對是會讓人瘋狂的。
相對於一直在西安府待著的盧象升,畫出來的棉花餅子而言,可要高明了許多倍。
崇禎沒想過和袁可立的對話能夠瞞住其他人,卻也絕對不會成為爛大街的秘密。
所有想要拿到崇禎畫著的餅子,現在就隻能老老實實的按照崇禎的規劃來走,要不然就會失去這個能夠搭上車的機會。
這也是崇禎感覺到,自己手中清理出來,可控製的地盤,越來越大的時候,防止某些人產生一些不必要的小心思。
大明要發展。
穩定最重要,錯過了現在這種最好的黃金時代,要是把所有的麻煩都堆積給後背,再想要改變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就很難了。
崇禎需要的是,有些人能夠認清現狀的走出去,而不是一直在大明的一畝三分地上折騰。
總共就這麽一點蛋糕。
再使勁的折騰,能夠多出來一些不成?
想要更多的財富,可以出去搶啊,別講什麽仁義道德,誰能拿到多少,都算是自己的本事。
當然,這些話崇禎不可能說出來。
更不會有任何的一點明示,最多就是引導,然後用一些政令手段,給出一點補償。
還在為一年三熟的瓊州,哀歎不已的袁可立,此時是真的驚住了。
愣神片刻之後,又神經兮兮的左右看了一眼,想要看看有沒有人偷聽到他和皇上的談話。
隻因他心中明白。
要是皇上說的都是真的的話,那會引起多少人的瘋狂。
雖然朝堂一直在皇上的控製之下,軍隊也是一樣,可總會有人用著各種辦法,想要去拿到最大的一大好處。
都是張口閉口不談利益的人,可骨子裏,誰會嫌棄自己富有了?
還不是有了還想要更多?
“別怕,周圍都是朕的子民,就算聽了去,又能如何?”
崇禎瞧著這位頗為可愛的老人,裝作滿不在乎的說道。
也確如崇禎所言,別看他出行的時候,身邊的護衛不多,可暗中保護他安全的,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袁可立一瞪眼睛,隨即反應過來,崇禎能夠說給他聽,也就並不是多麽秘密的事情,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付諸行動。
此時也而不過是借著他的口,向外麵傳達一個消息,“都安寧點,不然就沒機會了”。
也算是給了他們袁家的一個天大的人情。
“皇上可是連老夫也算計進去了。”
想明白了其中的彎彎繞,袁可立歎息一聲,知道自己袁家在他走後,是不會因為某些原因衰落了。
“你要是不喜歡的話,我還可以換一家,比如說沈家,你看怎麽樣?”
話說的這麽明白,其實就是在給當年那些為了大明出過力的大臣們,一點補償而已,雖然都是補償在了後代們的身上。
不過,這也正是他們想要的。
“又在消遣老夫。”
袁可立立刻就不願意了,既然已經把消息說個他聽了,最多以後拉上沈家的人一起就成,可不能放棄這麽大的一個人情。
“不過,要是皇上真的想要派人去往天竺的話,大明的這一攤子,就得迅速的解決了才行。”
崇禎豎起三根手指頭,晃了一晃道:“三年,最多三年,從西邊一路往過去走的話,需要等的時間太久,還是乘船的速度最快。”
他覺得隻有積蓄三年的時間,大明的航海技術,才能夠普遍跟得上自己得到計劃。
移民是個大問題,他可不想最後,因為船不行的原因,失去更多的大明子民,那都是將來要布局天下的巨大財富。
每損失一位,他都要心疼好久。
“也是,現在的海船,和以前的根本就沒法比,想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艦隊有多威武,和現在的小舢板相比,根本就沒辦法遠行,也就在家門口撲騰兩下。”
在登萊,袁可立也是建造過水軍的。
而水軍的訓練,和陸軍是兩迴事,不但周期長,而且需要更多的實戰經驗才行,要不然也不過是迴劃船的一群船夫。
在海裏撈幾條魚還成,打仗就不要想了。
不過,魚也是財富,這件事情,皇上也一直在做,隻要等到合適的機會,這些開著大型捕魚船的船夫們,瞬間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為大明開疆擴土的水軍將士。
當然。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件事情還很遙遠。
需要準備的事物還很多,大明的內部要平靜,周圍的一些有能夠威脅到大明的勢力,也要鏟除幹淨。
不然。
外麵在開疆擴土,家裏卻要遭了劫匪,無論是誰,隻要喲想到那種糟糕的局麵,都會六神無主。
“那麽,皇上什麽時候向皇太極發兵?”
經過了連日來的交流和觀察,袁可立可不相信崇禎皇帝是一個不記仇的人。
指不定在什麽地方憋著壞呢。
皇太極三番五次的攻打大明,因此而死去的大明子民簡直不要太多,要是不報複迴去,他的名字可以倒著寫。
“發兵?暫時不會,遼東那個地方還是很冷的,盧象升不是要去吐魯番嗎?要是有了足夠的棉花的話,很快就能夠成行。”
實際上吐魯番,崇禎也在惦記著。
那裏麵的物資儲備可是很多的,別看到處都是沙漠,能夠種植糧食的地方也不少。
就是往那邊修路,實在是麻煩了一點。
袁可立去過遼東,也知道那個方向是怎樣的艱苦。
要是禦寒的衣物不夠的話,是真的能夠凍死人的,曾經的大明可以不在乎死多少人。
朝堂上的皇帝和文武百官,關注了也隻有自己的利益,還有就是能夠名垂青史的機會,現在的皇上可不這樣想了。
從這一次,湖廣賑災的力度,就可以看得很出來,皇上是很在乎平民的。
和他們這些隻在嘴上說說的人不同。
想到這裏,就對南京的那些人默哀片刻。
還行等著皇上服軟,或許等著等著,就會等到一副枷鎖吧。
隨著雍州和冀州兩地最先穩定下來,來京師的人就更加的多了,繁華總是最讓人向往的。
而且經過來京師的人,迴去之後的宣傳。
總有更多的年輕人,想要過來看看。
街道上人來人往。
就是少了一些沿街擺攤的小商販,不過推著車子滿街走的流動商人還是有的,前提就是不要堵路。
幹淨的街道上,小孩子們瘋跑著,叫喊著。
隨著生活的好轉,還有一些對小孩讀書的補貼,家庭的負擔減輕了,大人們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帶著孩子們出門長點見識。
“今天應該是學校放假了。”
袁可立在高陽縣教過書,或許在所有的教書先生中,他可能是年紀最大的一位。
“嗯,放假了,這一次的假期應該很長,不過這些小家夥們可就要頭痛了。”
崇禎看著一群歡快的小孩子們,想著而他在另一個世界所經曆過的上學時光,最怕的就是下課,放學和放假。
因為那意味著,寫不完的作業。
想要出去玩?
不好意思,先得把作業做完,不然老師有的是辦法收拾。
“你是說一些學業?”
袁可立自己也是讀過私塾的,雖然現在教的東西不一樣,可教育的方式卻是大同小異。
也就上了中學之後,才會換一個方式教育。
畢竟,那個時候的孩子們也都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引導為主,學業雖然也不能夠放下,卻隻對其中最聰明,也最能學的孩子們多加一點學科。
整個大明要想走的更快,走的更穩當,需要的就是聰明人,而不是流水線上出來的那種普通人。
當然普通人也一樣能夠創造極致,不過是分工不同而已。
“是啊,你可能想不到,現在看著這些孩子們,很喜歡讀書,要是經過兩三年之後,他們絕對會想著迴去種地。”
崇禎嘴角若有若無的笑意,讓他說出來的話,沒有一點說服力。
都知道,讀書才有出路,現在則是多了一條路,那就是去當兵。
現在多數的小孩子們,都是為了一口吃的,才想著去學習的,就是家人的淺薄見識,似乎大都也是這樣。
隻有那些出身不錯的孩子們,想的就多一些。
家教影響不同,最後小孩子們對於整個周圍的認知環境也不同。
要是這一代小孩子,不知道努力的話,或許到了年長之後絕對會痛恨自己,沒有好好的讀書。
從而把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壓在下一代人的身上。
隻有袁可立沒有辦法想到,有免費的書不讀,想著迴家種地,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想法。
兩人走
(本章未完,請翻頁)
走停停,然後就走到了一處貼著告示的地方。
最醒目的位置,寫著招收學員的消息。
崇禎是看不到的,不過有人會替他擠進去看看,然後說給他聽。
“桂英辦的學校開學了?”
崇禎眉頭一挑。
他是知道這個學校的,就是選擇見識的校址,都選了好幾個地方,從一開始的小打小鬧,到最後因為兩位皇後的支持,給出的金元很多。
就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擴建。
到底建成了什麽樣子,崇禎隻是看過簡單的圖紙,還真不清楚具體的模樣。
隻是聽說用工很多,也很講究。
就連名字都變了,從原來的“百工技術學院”,變成了一個叫做“皇家百工學府”的名稱。
仿佛隻要掛上“皇家”兩個字,立刻氣質都不一樣了。
招收進來的學子們的身份也會不同似得。
“這個學府,培養的全部都是手藝人?也就是說都是工匠?”
不是袁可立看不上工匠,而是這個時代的人,對於工匠的劃分,還真的不怎麽樣。
“是啊,都是工匠,不過現在取消了工匠戶籍製度,改變成了一種特殊的職業。”
崇禎得承認,他的老祖宗,弄出來的工匠戶籍,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可好的一點就是,把工匠們的手藝,全部傳承了下來。
而能夠開辦培養工匠的學校,崇禎還是獨一份。
就是原來的翰林院,都沒有現在的“皇家百工學府”的規模大。
袁可立早就知道,現在的皇上是看不上儒學的,可也沒有想過會把百工的地位提升的這麽高。
難道是想要把墨家的學說,提升出來作為顯學使用?
“皇上是喜歡的墨家?”
袁可立試探的問了一句。
墨家的學說,他也看過,相對來說,還是儒學更能夠讓皇帝喜歡。
“沒什麽喜歡不喜歡的,我隻是想要給大明的子民們多一個選擇的機會,讓他們知道,不是隻有做官和種地,才能夠吃飽飯,才能夠出人頭地的。”
多元化的工種,會產生一種多元化的社會效應。
單一的土地種植,肯定是會限製一部分勞動力,土地不夠用了,又沒有手藝謀生,肯定是會有更大的社會問題產生。
要是都一窩蜂的想要去讀書做官。
那麽其他的工種,誰去做?
長此以往,大明還怎麽發展?全部都是做官的,開支又從哪裏來?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沒錯,可不能弄成唯有做官高,哪怕是正正經經的經商賺錢,養家糊口,那也是本事不是?
搞明白了崇禎的真實想法,袁可立若有所思。
他是知道,在韓爌做內閣首輔的時候,有一個叫做“衛道”的計劃,雖然還沒有展開就被皇上撲滅了。
可因此而延伸出去的思想,還在繼續流傳。
各個縣城,所有的小學,想要招收一點儒生去教書,都沒有前去應聘,可見這種保守的風氣到底有多堅固。
不過他也知道,這些儒生們也快要堅持不住了。
眼看著,各個小學都還沒有讀完的人,都被迫著暫時輟學去各個需要的地方做官了,誰不是看的眼珠子發紅?
皇上寧願要一些,自己培養出來的那些,剛剛學了幾個字,還懂得一點數算的人,都不願意用他們,如今也就憋著一口氣,看誰先妥協。
至於以前的那些儒生們的福利和特權,肯定是不會再有了。
崇禎看了一圈,圍著的人山人海,都是在好奇,這個“皇家百工學府”到底是在教什麽東西。
“去個人打聽一下,招收的學子,現在有多少了?”
崇禎站在外麵看不清裏麵的狀況,隻能從數字上,看看大明的百姓們,對於這種工匠手藝的排斥有多大。
此時連工匠學徒在大明都很吃香。
那也都是以前就存在的手藝人,隻有更多的人去學,這每一門手藝才能夠推陳出新。
也隻有工匠的基數大了,他也才能夠進行下一步分級。
更厲害的工匠,肯定是要享受更好的福利了。
不大一會,前去打聽消息的人,就迴來了。
“你是說,現在就是看熱鬧的多,真正報名的沒有幾個?”
崇禎一愣,事情和他想的都不太一樣,難道這些人,都想要迴家種地不成?
(本章完)
</p>
在一個合適的年代,畫上一張巨大的餅,還是一個幾年以後,有能力了,可以驗證的大餅。
絕對是會讓人瘋狂的。
相對於一直在西安府待著的盧象升,畫出來的棉花餅子而言,可要高明了許多倍。
崇禎沒想過和袁可立的對話能夠瞞住其他人,卻也絕對不會成為爛大街的秘密。
所有想要拿到崇禎畫著的餅子,現在就隻能老老實實的按照崇禎的規劃來走,要不然就會失去這個能夠搭上車的機會。
這也是崇禎感覺到,自己手中清理出來,可控製的地盤,越來越大的時候,防止某些人產生一些不必要的小心思。
大明要發展。
穩定最重要,錯過了現在這種最好的黃金時代,要是把所有的麻煩都堆積給後背,再想要改變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就很難了。
崇禎需要的是,有些人能夠認清現狀的走出去,而不是一直在大明的一畝三分地上折騰。
總共就這麽一點蛋糕。
再使勁的折騰,能夠多出來一些不成?
想要更多的財富,可以出去搶啊,別講什麽仁義道德,誰能拿到多少,都算是自己的本事。
當然,這些話崇禎不可能說出來。
更不會有任何的一點明示,最多就是引導,然後用一些政令手段,給出一點補償。
還在為一年三熟的瓊州,哀歎不已的袁可立,此時是真的驚住了。
愣神片刻之後,又神經兮兮的左右看了一眼,想要看看有沒有人偷聽到他和皇上的談話。
隻因他心中明白。
要是皇上說的都是真的的話,那會引起多少人的瘋狂。
雖然朝堂一直在皇上的控製之下,軍隊也是一樣,可總會有人用著各種辦法,想要去拿到最大的一大好處。
都是張口閉口不談利益的人,可骨子裏,誰會嫌棄自己富有了?
還不是有了還想要更多?
“別怕,周圍都是朕的子民,就算聽了去,又能如何?”
崇禎瞧著這位頗為可愛的老人,裝作滿不在乎的說道。
也確如崇禎所言,別看他出行的時候,身邊的護衛不多,可暗中保護他安全的,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袁可立一瞪眼睛,隨即反應過來,崇禎能夠說給他聽,也就並不是多麽秘密的事情,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付諸行動。
此時也而不過是借著他的口,向外麵傳達一個消息,“都安寧點,不然就沒機會了”。
也算是給了他們袁家的一個天大的人情。
“皇上可是連老夫也算計進去了。”
想明白了其中的彎彎繞,袁可立歎息一聲,知道自己袁家在他走後,是不會因為某些原因衰落了。
“你要是不喜歡的話,我還可以換一家,比如說沈家,你看怎麽樣?”
話說的這麽明白,其實就是在給當年那些為了大明出過力的大臣們,一點補償而已,雖然都是補償在了後代們的身上。
不過,這也正是他們想要的。
“又在消遣老夫。”
袁可立立刻就不願意了,既然已經把消息說個他聽了,最多以後拉上沈家的人一起就成,可不能放棄這麽大的一個人情。
“不過,要是皇上真的想要派人去往天竺的話,大明的這一攤子,就得迅速的解決了才行。”
崇禎豎起三根手指頭,晃了一晃道:“三年,最多三年,從西邊一路往過去走的話,需要等的時間太久,還是乘船的速度最快。”
他覺得隻有積蓄三年的時間,大明的航海技術,才能夠普遍跟得上自己得到計劃。
移民是個大問題,他可不想最後,因為船不行的原因,失去更多的大明子民,那都是將來要布局天下的巨大財富。
每損失一位,他都要心疼好久。
“也是,現在的海船,和以前的根本就沒法比,想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艦隊有多威武,和現在的小舢板相比,根本就沒辦法遠行,也就在家門口撲騰兩下。”
在登萊,袁可立也是建造過水軍的。
而水軍的訓練,和陸軍是兩迴事,不但周期長,而且需要更多的實戰經驗才行,要不然也不過是迴劃船的一群船夫。
在海裏撈幾條魚還成,打仗就不要想了。
不過,魚也是財富,這件事情,皇上也一直在做,隻要等到合適的機會,這些開著大型捕魚船的船夫們,瞬間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為大明開疆擴土的水軍將士。
當然。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件事情還很遙遠。
需要準備的事物還很多,大明的內部要平靜,周圍的一些有能夠威脅到大明的勢力,也要鏟除幹淨。
不然。
外麵在開疆擴土,家裏卻要遭了劫匪,無論是誰,隻要喲想到那種糟糕的局麵,都會六神無主。
“那麽,皇上什麽時候向皇太極發兵?”
經過了連日來的交流和觀察,袁可立可不相信崇禎皇帝是一個不記仇的人。
指不定在什麽地方憋著壞呢。
皇太極三番五次的攻打大明,因此而死去的大明子民簡直不要太多,要是不報複迴去,他的名字可以倒著寫。
“發兵?暫時不會,遼東那個地方還是很冷的,盧象升不是要去吐魯番嗎?要是有了足夠的棉花的話,很快就能夠成行。”
實際上吐魯番,崇禎也在惦記著。
那裏麵的物資儲備可是很多的,別看到處都是沙漠,能夠種植糧食的地方也不少。
就是往那邊修路,實在是麻煩了一點。
袁可立去過遼東,也知道那個方向是怎樣的艱苦。
要是禦寒的衣物不夠的話,是真的能夠凍死人的,曾經的大明可以不在乎死多少人。
朝堂上的皇帝和文武百官,關注了也隻有自己的利益,還有就是能夠名垂青史的機會,現在的皇上可不這樣想了。
從這一次,湖廣賑災的力度,就可以看得很出來,皇上是很在乎平民的。
和他們這些隻在嘴上說說的人不同。
想到這裏,就對南京的那些人默哀片刻。
還行等著皇上服軟,或許等著等著,就會等到一副枷鎖吧。
隨著雍州和冀州兩地最先穩定下來,來京師的人就更加的多了,繁華總是最讓人向往的。
而且經過來京師的人,迴去之後的宣傳。
總有更多的年輕人,想要過來看看。
街道上人來人往。
就是少了一些沿街擺攤的小商販,不過推著車子滿街走的流動商人還是有的,前提就是不要堵路。
幹淨的街道上,小孩子們瘋跑著,叫喊著。
隨著生活的好轉,還有一些對小孩讀書的補貼,家庭的負擔減輕了,大人們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帶著孩子們出門長點見識。
“今天應該是學校放假了。”
袁可立在高陽縣教過書,或許在所有的教書先生中,他可能是年紀最大的一位。
“嗯,放假了,這一次的假期應該很長,不過這些小家夥們可就要頭痛了。”
崇禎看著一群歡快的小孩子們,想著而他在另一個世界所經曆過的上學時光,最怕的就是下課,放學和放假。
因為那意味著,寫不完的作業。
想要出去玩?
不好意思,先得把作業做完,不然老師有的是辦法收拾。
“你是說一些學業?”
袁可立自己也是讀過私塾的,雖然現在教的東西不一樣,可教育的方式卻是大同小異。
也就上了中學之後,才會換一個方式教育。
畢竟,那個時候的孩子們也都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引導為主,學業雖然也不能夠放下,卻隻對其中最聰明,也最能學的孩子們多加一點學科。
整個大明要想走的更快,走的更穩當,需要的就是聰明人,而不是流水線上出來的那種普通人。
當然普通人也一樣能夠創造極致,不過是分工不同而已。
“是啊,你可能想不到,現在看著這些孩子們,很喜歡讀書,要是經過兩三年之後,他們絕對會想著迴去種地。”
崇禎嘴角若有若無的笑意,讓他說出來的話,沒有一點說服力。
都知道,讀書才有出路,現在則是多了一條路,那就是去當兵。
現在多數的小孩子們,都是為了一口吃的,才想著去學習的,就是家人的淺薄見識,似乎大都也是這樣。
隻有那些出身不錯的孩子們,想的就多一些。
家教影響不同,最後小孩子們對於整個周圍的認知環境也不同。
要是這一代小孩子,不知道努力的話,或許到了年長之後絕對會痛恨自己,沒有好好的讀書。
從而把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壓在下一代人的身上。
隻有袁可立沒有辦法想到,有免費的書不讀,想著迴家種地,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想法。
兩人走
(本章未完,請翻頁)
走停停,然後就走到了一處貼著告示的地方。
最醒目的位置,寫著招收學員的消息。
崇禎是看不到的,不過有人會替他擠進去看看,然後說給他聽。
“桂英辦的學校開學了?”
崇禎眉頭一挑。
他是知道這個學校的,就是選擇見識的校址,都選了好幾個地方,從一開始的小打小鬧,到最後因為兩位皇後的支持,給出的金元很多。
就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擴建。
到底建成了什麽樣子,崇禎隻是看過簡單的圖紙,還真不清楚具體的模樣。
隻是聽說用工很多,也很講究。
就連名字都變了,從原來的“百工技術學院”,變成了一個叫做“皇家百工學府”的名稱。
仿佛隻要掛上“皇家”兩個字,立刻氣質都不一樣了。
招收進來的學子們的身份也會不同似得。
“這個學府,培養的全部都是手藝人?也就是說都是工匠?”
不是袁可立看不上工匠,而是這個時代的人,對於工匠的劃分,還真的不怎麽樣。
“是啊,都是工匠,不過現在取消了工匠戶籍製度,改變成了一種特殊的職業。”
崇禎得承認,他的老祖宗,弄出來的工匠戶籍,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可好的一點就是,把工匠們的手藝,全部傳承了下來。
而能夠開辦培養工匠的學校,崇禎還是獨一份。
就是原來的翰林院,都沒有現在的“皇家百工學府”的規模大。
袁可立早就知道,現在的皇上是看不上儒學的,可也沒有想過會把百工的地位提升的這麽高。
難道是想要把墨家的學說,提升出來作為顯學使用?
“皇上是喜歡的墨家?”
袁可立試探的問了一句。
墨家的學說,他也看過,相對來說,還是儒學更能夠讓皇帝喜歡。
“沒什麽喜歡不喜歡的,我隻是想要給大明的子民們多一個選擇的機會,讓他們知道,不是隻有做官和種地,才能夠吃飽飯,才能夠出人頭地的。”
多元化的工種,會產生一種多元化的社會效應。
單一的土地種植,肯定是會限製一部分勞動力,土地不夠用了,又沒有手藝謀生,肯定是會有更大的社會問題產生。
要是都一窩蜂的想要去讀書做官。
那麽其他的工種,誰去做?
長此以往,大明還怎麽發展?全部都是做官的,開支又從哪裏來?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沒錯,可不能弄成唯有做官高,哪怕是正正經經的經商賺錢,養家糊口,那也是本事不是?
搞明白了崇禎的真實想法,袁可立若有所思。
他是知道,在韓爌做內閣首輔的時候,有一個叫做“衛道”的計劃,雖然還沒有展開就被皇上撲滅了。
可因此而延伸出去的思想,還在繼續流傳。
各個縣城,所有的小學,想要招收一點儒生去教書,都沒有前去應聘,可見這種保守的風氣到底有多堅固。
不過他也知道,這些儒生們也快要堅持不住了。
眼看著,各個小學都還沒有讀完的人,都被迫著暫時輟學去各個需要的地方做官了,誰不是看的眼珠子發紅?
皇上寧願要一些,自己培養出來的那些,剛剛學了幾個字,還懂得一點數算的人,都不願意用他們,如今也就憋著一口氣,看誰先妥協。
至於以前的那些儒生們的福利和特權,肯定是不會再有了。
崇禎看了一圈,圍著的人山人海,都是在好奇,這個“皇家百工學府”到底是在教什麽東西。
“去個人打聽一下,招收的學子,現在有多少了?”
崇禎站在外麵看不清裏麵的狀況,隻能從數字上,看看大明的百姓們,對於這種工匠手藝的排斥有多大。
此時連工匠學徒在大明都很吃香。
那也都是以前就存在的手藝人,隻有更多的人去學,這每一門手藝才能夠推陳出新。
也隻有工匠的基數大了,他也才能夠進行下一步分級。
更厲害的工匠,肯定是要享受更好的福利了。
不大一會,前去打聽消息的人,就迴來了。
“你是說,現在就是看熱鬧的多,真正報名的沒有幾個?”
崇禎一愣,事情和他想的都不太一樣,難道這些人,都想要迴家種地不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