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崇禎最厭惡痛覺的就是三角債和拖欠工資。
一個可以拖死一個活力很不錯的廣場,另一個可以讓一家老小連飯都吃不上。
這些事情要是多了,就會是整個大明的隱患。
指不定那一天,誰一嗓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就得從龍椅上被人給拖下來,鬧不好還要被人砍頭。
誰讓他是皇上,是天子呢?
得了皇帝享受到的好處,就得背著皇帝在落難時的壞處。
想要魚和熊掌兼得,就得讓他的國家,讓這個大明千秋萬代才行,而且必須處於整個世界的前三流水準。
所以給自己的子民一種榮耀,再給他們一種隻要通過任何勞動都能換取可觀的報酬,這樣整個社會才會穩定。
為此崇禎在修改大明律的時候,專門為了拖欠工錢的事宜,詳細的謝了一大段各種處罰條例。
李長庚此時憤而脫口說出了這句可以減少俸祿和工錢的話,那就不單是在挑戰大明律了,而事還在挑戰著整個官場和百姓的合法權益。
若是傳了出去,估計走在大街上,都會被人給從背後捅刀子。
大不了被人捉住了就去修路,祖祖輩輩的修路。
說不得這樣的人還會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任何人都得小心的應對著。
朝堂上被洪承疇他們盯著的李長庚,渾身一陣發寒,恍然意識到自己在剛剛說過的話是有多麽的不經腦子。
往日還能沉住氣,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內閣首輔。
在麵對放棄水軍這件事情商,卻是大失水準,幼稚的仿佛剛剛從新辦的學校出來的學子們。
“我,我隻是一時腦子有點亂,隨口說說。”
李長庚麵色不死很好看的解釋了一句,有些被修改後的大明律,要是自己不加留神,就可能把自己給坑了。
實在是使用了原來的大明律,一時半會還沒有改過來那種內心深處的想法。
習慣真的是一點養成,就很難去掉,盡管李長庚平時已經很注意這些細節上的變化了,可在某些時候,還是不自覺地流露了出來。
作為當事人還不覺得有什麽。
畢竟誰會覺得自己錯了呢?
“了解,不過這些話,最好不要出去亂說為好。”
洪承疇點頭不輕不重的說了一句,他對於李長庚身上的這種毛病,是深有體會,兩人年紀都差不多。
所學的也都是以前的那一套。
現在時局變了,想要換成現在這種,簡直比戒酒還要讓人難受。
也就現在崇禎皇上寬容,放在別的朝代試試,鐵定人就沒了。
“皇上也是知道咱們這些老臣們的老毛病,不說咱們是給咱們麵子,隻能慢慢的改正了,以後習慣了應該會好一些,畢竟大明律的健全,不會無緣無故的就把人拉出去砍頭,這一點總是好的。”
晁剛看得明白,以前的大臣們隨時都是擔驚受怕的,生怕人沒了,家族也沒了,隨時在拉著皇上的衣袖,說著“祖宗之法不可變”,事實上就是怕啊。
皇上別看高高在上,也在小心翼翼的試探著底下的大臣們。
隨便一點動靜,就能讓整個朝堂雞飛狗跳,哪有現在寬鬆的辦公環境,雖然每天的事務多了一些,可沒了以前的那種麵對上官的壓抑啊。
這一點比什麽都好。
隨便瞧瞧就能夠知道,朝堂之上,臣子和皇上之間的關係,正在進一步的緩和。
長此以往,很可能出現大明盛世。
可以預見的就是那種萬國來朝的天朝上邦,什麽秦皇漢武,那也是可以拉出來比較一二的。
洪承疇哈哈一笑,連日來被孫傳庭搶了袞州這個功勞的鬱悶,也跟著全部散盡。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隻是自己還在用老一套的想法去揣摩皇上,的出來的結果自然南轅北轍。
身上所犯的那些毛病並不見得比李長庚來的小。
真要是皇上對他有想法,冀州將軍的位置也不會落在了他的手中。
畢竟如今的冀州將軍位置,可是要比當年的薊遼總督都要權利大,盧象升去了雍州,那個地方隻需要防備地方上某些不法商人而已。
外敵幾乎都見不到。
他這個地方不但要處理對內的治安,還要麵對寧錦以及大淩河堡,右屯前麵的建奴,不知真的打仗很厲害,估計也不會放在這個位置。
高桂英也在與會的行列,這次開會的人,少了許多。
女性人物隻有她一人,此時完全不知道這些男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人們到底字說了些什麽,居然笑的很開心。
對於李長庚說要縮減官吏的俸祿,她是沒啥想法的。
長久以來在她的心目中,官吏就沒有幾個好人,少點俸祿也是應該的,完全不知道這件事情還關係到大明律。
當然她的與會和崇禎也有關係。
皇上可以不來參加會議,別的官員暫時也沒有這個資格,那就隻能讓她前來聽聽會議的內容了。
“其實我覺得你們想的太多了一點,皇上能夠對陸軍放手,到時候大明國庫要是有錢了,也應該會對水軍放手,萬事都是在向前發展的,糾結在現在,完全沒必要。”
高桂英不明白其中的差別,以她有限的見識,也說了自己的一點建議。
“而且皇上不是經常說,一口吃不了一個大胖子嗎,許多事情應該是可以慢慢來的,想要一次性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了的話,很可能就會有其它的問題出現。”
甭管高桂英的意見對與不對,她隻要開口了,李長庚他們就必須得重視,外麵的風言風語許多時候還是會影響到朝堂之上的。
況且人家說的似乎也有著幾分道理。
下午的天氣和早上又有不同。
雨絲沒有消失,反而風聲更大了些。
吹的街上行人舉步維艱,也吹的朝堂之上略微有了一絲涼意。
桌子上的點心幹果沒有幾人動用,隻是茶水喝了不少。
“可是國庫什麽時候才會有錢啊?”
李長庚蹙眉仿佛自言自語的問了一句,沒有人能夠迴答他的這個問題,似乎從當年開啟了遼東戰場之後,大明的國庫就沒有充盈過。
隻是現在的稅收,雖然沒有了賦,也沒了徭役,可也在成階梯式的增長,然而看起來多,花出去的更多。
這些都還沒有算上,以後將要全麵建立起來的慈幼局和養濟院。
對於一直以來羞於談錢的人,現在也漸漸的改變了這個看法,沒有錢別說難死英雄漢,就是國家也是難以維持。
李長庚算來算去,原本可以從鹽上麵做文章,賺取高額的利潤,可是皇上卻把鹽的利潤給壓在了最低。
就是想要漲價,也不可能。
倒不是他沒有辦法,而是皇上絕對不肯這麽做。
“咱們現在手上缺少一位懂得雜學的人,要是有人能夠達到當年沈萬三的本事,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沈萬三那就是一個神話。
隻要大明提起此人,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到底有沒有聚寶盆?
似乎是沒有的,畢竟沈家人現在還在大明,沒道理這麽寶貝的東西就穿不下來。
“估計得幾年以後才能出現這樣的人才,現在大部分識字的人都是儒學,那些人可不懂得經營。”
晁剛說起此話,底氣十足,也隻有真正的覺醒過,才能夠明白單一的學派意味著的是什麽。
而且單憑儒學一門,根本不足以支撐一個國家繼續前行。
他想不明白,當年儒學是如何堂而皇之的走上朝堂,然後拿到話語權的。
不管是洪承疇還是李長庚,都已經看明白了一件事情,他們念念不往的儒學,天天喊著禮義仁智信。
喊的人也沒見有多麽高尚的禮義仁智信。
幹活的還是那些百姓個工匠,似乎就連商人都要比他們喊口號的人強上一點。
“不過好消息就是,在座的諸位都還年輕,能夠趕上那個好時候。”
洪承疇笑道,想明白了一些問題,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
“那就說定了,水軍放給皇上,咱們隻管陸地上的建設。”
李長庚坐著最後的總結,一下午就商量出了這麽一點事情,效率實在低下。
真不知道以前的那些內閣首輔是如何辦公的。
說不得找個時間好好的和韓爌接觸一下,討教一點工作經驗。
**
開朝會的影響力。
比崇禎想象中的更大,這畢竟是他換了整個朝堂之後,正正經經的第一次勤政。
對於皇上的勤奮,現在已經被許多人私下裏調侃過不知道多少次了。
‘勤政的皇上,不一定能夠把大明給治理好了。’
‘懶惰的皇上卻能夠讓大明起死迴生。’
許多人還想著,要是皇上一直不開朝會,是不是大明就會越來越強盛?
這是個很神奇的問題。
沒有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能夠給出一個中肯的答案。
正如沒有人能夠看得懂皇上繼位以來,一連串的奇葩操作。
也隻有某些人閑暇下來,事後仔細的琢磨,才能夠明白事情的始末。
陳新甲的修路隊伍,現在正在往山海關行進。
通行的隻有史可法作為工程調度,不斷的把各種物資,調到需要的位置,直等到隊伍修路修到那個地方就可以就地取材。
方便還不會出現混亂。
隊伍中的韓爌又老了一些。
年輕時享的福,年老了全部給還了迴去。
“你們確定這個就是現在的大明律?”
韓爌看著厚厚的一本書籍,上麵的許多律例都被做了全方位的修改,其中變動做大的就是民法。
這是崇禎專門開辟出來的一個大塊。
也就是說,從此時開始,大明律就一分為二,形成了國法配合民法的新律法。
當然說起來是一分為二,實際上民法算是國法的一個分支。
隻是所有的律法更加詳細了一些。
“自然確定,現在所有的官吏,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懂法,若是有條件的話,幾乎每個人的身邊都放著這麽一本大明律。”
陳新甲賣了一隻燒雞,一壺好酒,擺在一張草席上。
“在大明,現在大明律這本書籍,可是比以前的論語更加暢銷,據說已經賣出了五十萬冊,就連那些訟師們也都在埋頭苦讀,打算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撈到一個斷獄。”
斷獄是現在新興的一門職業。
算在官員當中,隻辦理斷案,其他的一概不管。
而且這個官職還沒有辦法被當地的知縣,知府這些有權有勢的人掣肘。
唯一能夠對斷獄發出質疑的,也隻有更上一個層級的斷獄。
他們隻對大明律的對錯負責,可不管你什麽人情世故和權力大小。
要是百姓們對斷獄判斷的刑罰有異議,可以進一步想上一級的斷獄複議,而整個大明的最高斷獄機構,還是以前的大理寺。
目前來說隻是有了建設機構的意向,每個地方都缺人。
暫時還沒有完全的實施起來。
“大明律很全麵,可正因為全麵,皇上又該把道德放在什麽地方?”
韓爌看不慣現在的大明律,這意味著自己的儒學正在走下坡路,而曾經被淘汰掉的法家思想正在抬頭。
這是要不得的。
沒見到當年那麽強大的秦朝,就因為這個隻走到了二世就沒了嗎?
難道崇禎也想要走老路?
“你老學了這麽多的儒學,道德有沒有什麽長進?”
陳新甲忽然問了一句,直指每個人心底的問題。
近年來他看到大明的變化,比他想象中的都要多的多,他也迷茫過,也懷疑過自己曾經的所學。
最後還是堅持站在了儒學著這一麵。
畢竟皇上也沒有廢除儒學,更加沒有禁止被人去學習,去鑽研。
隻是在科舉的時候,少了這方麵的優惠,僅此而已。
史可法不言不語的坐在一旁,細細的品味著手中的酒,對於兩人之間的語言交鋒,仿佛一點都不在意。
韓爌摸著大明律的封麵,沉默不語。
說實在話,這麽多年都沒有人質疑過他的道德,直到崇禎小兒一下子扒了他的皮,才把貪贓枉法,收受賄賂給曬在了太陽底下。
要不然他也會是一位清廉的好官。
不論是在士林,還是自民間的威望,都不是一般人能抽觸及的到的。
對於陳新甲的質問,他很想說自己學到了。
然而事實證明他沒有做到。
學到和做到可是兩迴事,一個是可以說給別人聽,讓聽的人豎起大拇指說一聲“好官”。
做到就很難了。
誰願意一貧如洗?
內閣首輔總是會當到頭的,退下來之後怎麽辦?
沒有銀子,誰會多聽他幾句嘮叨話?
人走茶涼才是官場上的常態,若不緊著自己還在位置上多撈一點,又怎麽對得起自己當年的寒窗苦讀?
至於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
心裏想過就行,也沒見到有那個人真的這麽做了。
所以他不認為自己錯了,隻是認為自己生不逢時,如此而已。
(本章完)
樂文
</p>
崇禎最厭惡痛覺的就是三角債和拖欠工資。
一個可以拖死一個活力很不錯的廣場,另一個可以讓一家老小連飯都吃不上。
這些事情要是多了,就會是整個大明的隱患。
指不定那一天,誰一嗓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就得從龍椅上被人給拖下來,鬧不好還要被人砍頭。
誰讓他是皇上,是天子呢?
得了皇帝享受到的好處,就得背著皇帝在落難時的壞處。
想要魚和熊掌兼得,就得讓他的國家,讓這個大明千秋萬代才行,而且必須處於整個世界的前三流水準。
所以給自己的子民一種榮耀,再給他們一種隻要通過任何勞動都能換取可觀的報酬,這樣整個社會才會穩定。
為此崇禎在修改大明律的時候,專門為了拖欠工錢的事宜,詳細的謝了一大段各種處罰條例。
李長庚此時憤而脫口說出了這句可以減少俸祿和工錢的話,那就不單是在挑戰大明律了,而事還在挑戰著整個官場和百姓的合法權益。
若是傳了出去,估計走在大街上,都會被人給從背後捅刀子。
大不了被人捉住了就去修路,祖祖輩輩的修路。
說不得這樣的人還會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任何人都得小心的應對著。
朝堂上被洪承疇他們盯著的李長庚,渾身一陣發寒,恍然意識到自己在剛剛說過的話是有多麽的不經腦子。
往日還能沉住氣,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內閣首輔。
在麵對放棄水軍這件事情商,卻是大失水準,幼稚的仿佛剛剛從新辦的學校出來的學子們。
“我,我隻是一時腦子有點亂,隨口說說。”
李長庚麵色不死很好看的解釋了一句,有些被修改後的大明律,要是自己不加留神,就可能把自己給坑了。
實在是使用了原來的大明律,一時半會還沒有改過來那種內心深處的想法。
習慣真的是一點養成,就很難去掉,盡管李長庚平時已經很注意這些細節上的變化了,可在某些時候,還是不自覺地流露了出來。
作為當事人還不覺得有什麽。
畢竟誰會覺得自己錯了呢?
“了解,不過這些話,最好不要出去亂說為好。”
洪承疇點頭不輕不重的說了一句,他對於李長庚身上的這種毛病,是深有體會,兩人年紀都差不多。
所學的也都是以前的那一套。
現在時局變了,想要換成現在這種,簡直比戒酒還要讓人難受。
也就現在崇禎皇上寬容,放在別的朝代試試,鐵定人就沒了。
“皇上也是知道咱們這些老臣們的老毛病,不說咱們是給咱們麵子,隻能慢慢的改正了,以後習慣了應該會好一些,畢竟大明律的健全,不會無緣無故的就把人拉出去砍頭,這一點總是好的。”
晁剛看得明白,以前的大臣們隨時都是擔驚受怕的,生怕人沒了,家族也沒了,隨時在拉著皇上的衣袖,說著“祖宗之法不可變”,事實上就是怕啊。
皇上別看高高在上,也在小心翼翼的試探著底下的大臣們。
隨便一點動靜,就能讓整個朝堂雞飛狗跳,哪有現在寬鬆的辦公環境,雖然每天的事務多了一些,可沒了以前的那種麵對上官的壓抑啊。
這一點比什麽都好。
隨便瞧瞧就能夠知道,朝堂之上,臣子和皇上之間的關係,正在進一步的緩和。
長此以往,很可能出現大明盛世。
可以預見的就是那種萬國來朝的天朝上邦,什麽秦皇漢武,那也是可以拉出來比較一二的。
洪承疇哈哈一笑,連日來被孫傳庭搶了袞州這個功勞的鬱悶,也跟著全部散盡。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隻是自己還在用老一套的想法去揣摩皇上,的出來的結果自然南轅北轍。
身上所犯的那些毛病並不見得比李長庚來的小。
真要是皇上對他有想法,冀州將軍的位置也不會落在了他的手中。
畢竟如今的冀州將軍位置,可是要比當年的薊遼總督都要權利大,盧象升去了雍州,那個地方隻需要防備地方上某些不法商人而已。
外敵幾乎都見不到。
他這個地方不但要處理對內的治安,還要麵對寧錦以及大淩河堡,右屯前麵的建奴,不知真的打仗很厲害,估計也不會放在這個位置。
高桂英也在與會的行列,這次開會的人,少了許多。
女性人物隻有她一人,此時完全不知道這些男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人們到底字說了些什麽,居然笑的很開心。
對於李長庚說要縮減官吏的俸祿,她是沒啥想法的。
長久以來在她的心目中,官吏就沒有幾個好人,少點俸祿也是應該的,完全不知道這件事情還關係到大明律。
當然她的與會和崇禎也有關係。
皇上可以不來參加會議,別的官員暫時也沒有這個資格,那就隻能讓她前來聽聽會議的內容了。
“其實我覺得你們想的太多了一點,皇上能夠對陸軍放手,到時候大明國庫要是有錢了,也應該會對水軍放手,萬事都是在向前發展的,糾結在現在,完全沒必要。”
高桂英不明白其中的差別,以她有限的見識,也說了自己的一點建議。
“而且皇上不是經常說,一口吃不了一個大胖子嗎,許多事情應該是可以慢慢來的,想要一次性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了的話,很可能就會有其它的問題出現。”
甭管高桂英的意見對與不對,她隻要開口了,李長庚他們就必須得重視,外麵的風言風語許多時候還是會影響到朝堂之上的。
況且人家說的似乎也有著幾分道理。
下午的天氣和早上又有不同。
雨絲沒有消失,反而風聲更大了些。
吹的街上行人舉步維艱,也吹的朝堂之上略微有了一絲涼意。
桌子上的點心幹果沒有幾人動用,隻是茶水喝了不少。
“可是國庫什麽時候才會有錢啊?”
李長庚蹙眉仿佛自言自語的問了一句,沒有人能夠迴答他的這個問題,似乎從當年開啟了遼東戰場之後,大明的國庫就沒有充盈過。
隻是現在的稅收,雖然沒有了賦,也沒了徭役,可也在成階梯式的增長,然而看起來多,花出去的更多。
這些都還沒有算上,以後將要全麵建立起來的慈幼局和養濟院。
對於一直以來羞於談錢的人,現在也漸漸的改變了這個看法,沒有錢別說難死英雄漢,就是國家也是難以維持。
李長庚算來算去,原本可以從鹽上麵做文章,賺取高額的利潤,可是皇上卻把鹽的利潤給壓在了最低。
就是想要漲價,也不可能。
倒不是他沒有辦法,而是皇上絕對不肯這麽做。
“咱們現在手上缺少一位懂得雜學的人,要是有人能夠達到當年沈萬三的本事,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沈萬三那就是一個神話。
隻要大明提起此人,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到底有沒有聚寶盆?
似乎是沒有的,畢竟沈家人現在還在大明,沒道理這麽寶貝的東西就穿不下來。
“估計得幾年以後才能出現這樣的人才,現在大部分識字的人都是儒學,那些人可不懂得經營。”
晁剛說起此話,底氣十足,也隻有真正的覺醒過,才能夠明白單一的學派意味著的是什麽。
而且單憑儒學一門,根本不足以支撐一個國家繼續前行。
他想不明白,當年儒學是如何堂而皇之的走上朝堂,然後拿到話語權的。
不管是洪承疇還是李長庚,都已經看明白了一件事情,他們念念不往的儒學,天天喊著禮義仁智信。
喊的人也沒見有多麽高尚的禮義仁智信。
幹活的還是那些百姓個工匠,似乎就連商人都要比他們喊口號的人強上一點。
“不過好消息就是,在座的諸位都還年輕,能夠趕上那個好時候。”
洪承疇笑道,想明白了一些問題,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
“那就說定了,水軍放給皇上,咱們隻管陸地上的建設。”
李長庚坐著最後的總結,一下午就商量出了這麽一點事情,效率實在低下。
真不知道以前的那些內閣首輔是如何辦公的。
說不得找個時間好好的和韓爌接觸一下,討教一點工作經驗。
**
開朝會的影響力。
比崇禎想象中的更大,這畢竟是他換了整個朝堂之後,正正經經的第一次勤政。
對於皇上的勤奮,現在已經被許多人私下裏調侃過不知道多少次了。
‘勤政的皇上,不一定能夠把大明給治理好了。’
‘懶惰的皇上卻能夠讓大明起死迴生。’
許多人還想著,要是皇上一直不開朝會,是不是大明就會越來越強盛?
這是個很神奇的問題。
沒有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能夠給出一個中肯的答案。
正如沒有人能夠看得懂皇上繼位以來,一連串的奇葩操作。
也隻有某些人閑暇下來,事後仔細的琢磨,才能夠明白事情的始末。
陳新甲的修路隊伍,現在正在往山海關行進。
通行的隻有史可法作為工程調度,不斷的把各種物資,調到需要的位置,直等到隊伍修路修到那個地方就可以就地取材。
方便還不會出現混亂。
隊伍中的韓爌又老了一些。
年輕時享的福,年老了全部給還了迴去。
“你們確定這個就是現在的大明律?”
韓爌看著厚厚的一本書籍,上麵的許多律例都被做了全方位的修改,其中變動做大的就是民法。
這是崇禎專門開辟出來的一個大塊。
也就是說,從此時開始,大明律就一分為二,形成了國法配合民法的新律法。
當然說起來是一分為二,實際上民法算是國法的一個分支。
隻是所有的律法更加詳細了一些。
“自然確定,現在所有的官吏,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懂法,若是有條件的話,幾乎每個人的身邊都放著這麽一本大明律。”
陳新甲賣了一隻燒雞,一壺好酒,擺在一張草席上。
“在大明,現在大明律這本書籍,可是比以前的論語更加暢銷,據說已經賣出了五十萬冊,就連那些訟師們也都在埋頭苦讀,打算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撈到一個斷獄。”
斷獄是現在新興的一門職業。
算在官員當中,隻辦理斷案,其他的一概不管。
而且這個官職還沒有辦法被當地的知縣,知府這些有權有勢的人掣肘。
唯一能夠對斷獄發出質疑的,也隻有更上一個層級的斷獄。
他們隻對大明律的對錯負責,可不管你什麽人情世故和權力大小。
要是百姓們對斷獄判斷的刑罰有異議,可以進一步想上一級的斷獄複議,而整個大明的最高斷獄機構,還是以前的大理寺。
目前來說隻是有了建設機構的意向,每個地方都缺人。
暫時還沒有完全的實施起來。
“大明律很全麵,可正因為全麵,皇上又該把道德放在什麽地方?”
韓爌看不慣現在的大明律,這意味著自己的儒學正在走下坡路,而曾經被淘汰掉的法家思想正在抬頭。
這是要不得的。
沒見到當年那麽強大的秦朝,就因為這個隻走到了二世就沒了嗎?
難道崇禎也想要走老路?
“你老學了這麽多的儒學,道德有沒有什麽長進?”
陳新甲忽然問了一句,直指每個人心底的問題。
近年來他看到大明的變化,比他想象中的都要多的多,他也迷茫過,也懷疑過自己曾經的所學。
最後還是堅持站在了儒學著這一麵。
畢竟皇上也沒有廢除儒學,更加沒有禁止被人去學習,去鑽研。
隻是在科舉的時候,少了這方麵的優惠,僅此而已。
史可法不言不語的坐在一旁,細細的品味著手中的酒,對於兩人之間的語言交鋒,仿佛一點都不在意。
韓爌摸著大明律的封麵,沉默不語。
說實在話,這麽多年都沒有人質疑過他的道德,直到崇禎小兒一下子扒了他的皮,才把貪贓枉法,收受賄賂給曬在了太陽底下。
要不然他也會是一位清廉的好官。
不論是在士林,還是自民間的威望,都不是一般人能抽觸及的到的。
對於陳新甲的質問,他很想說自己學到了。
然而事實證明他沒有做到。
學到和做到可是兩迴事,一個是可以說給別人聽,讓聽的人豎起大拇指說一聲“好官”。
做到就很難了。
誰願意一貧如洗?
內閣首輔總是會當到頭的,退下來之後怎麽辦?
沒有銀子,誰會多聽他幾句嘮叨話?
人走茶涼才是官場上的常態,若不緊著自己還在位置上多撈一點,又怎麽對得起自己當年的寒窗苦讀?
至於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
心裏想過就行,也沒見到有那個人真的這麽做了。
所以他不認為自己錯了,隻是認為自己生不逢時,如此而已。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