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許多事情發生之後都很神奇。


    越幸運的人越幸運,越倒黴的人就越倒黴。


    崇禎發現,自從皇太極敗走關內之後,他就是來運轉了,不說心想事成,很多難以推行的政令,不管是李長庚還是李定國。


    問都不問,先下發下去看看效果再說。


    現在更是從外麵迴來的工匠中,都會隱藏著大才,怎麽能讓他不高興。


    劉漢的名字,崇禎在奏報中看大過。


    然而在記憶中卻找不到有這麽一位名人。


    這不怪人家劉漢不出名,實在是崇禎以前學習太渣。


    簡直不知道,老天爺讓他穿越過來是幹嘛的。


    好在大明在他的折騰下,也算是漸漸的有了起色,不然就隻能吊在歪脖子樹上,結束自己最後的生命了。


    在崇禎迎接這些工匠的時候。


    盛京的皇太極,卻是一陣暴怒。


    有人幸運,就有人會不幸,此時皇太極剛好就是那個不幸的人。


    皇太極的雄才大略,原本的曆史軌跡已經證明過了。


    可此時他的身上,根本就看不出一點雄才大略的樣子,猜忌,不自信,還有易怒易爆,簡直就不死一個合格的君王。


    人在逆境中,確實可以崛起,也確實可以磨練出一身的本領。


    皇太極以為自己能行,在當年入關的時候,可是不把崇禎放在眼中的,百戰百勝的他無論功績還是武力,都稱得上“偉大”兩個字。


    然而隻是一年多時間,兩者之間再次對比。


    他卻絕望的發現,大明要是對他們用兵,更加遊刃有餘了。


    此次被打到盛京腳下就是一個證明。


    事後得到的消息就是,整個大明隻出了大淩河堡和右屯的兩個偏師,還是任誰不是很多的隊伍。


    就這樣的火槍騎兵,他的大清卻拿不出一支能夠抗衡的軍隊。


    仿佛所有的精銳,已經在當年全部戰死在了薊通兩地。


    迴來的都是貪生怕死之輩,毫無勇氣對戰。


    正如當年兵圍京師,天下震動一樣。


    兵臨盛京也一樣是天下震動,不過這一次震動的就是大清的天下。


    蠢蠢欲動的蒙古八旗,已經有了脫離的想法,而他現在還不能夠以武力去威脅。


    那些漢八旗的人看起來恭順,然而他知道,漢八旗恭順的原因就是,他們滿人還在掌握著最大的軍隊。


    數來數去,能夠靠得住的,似乎也隻有他的這些兄弟們。


    可他的這些兄弟們靠得住嗎?


    一個疑問在他腦海中不斷的迴響。


    其實皇帝奇偶這副德行,順風順水的時候,仿佛天命所歸。


    一旦處於逆風階段,那麽各種本來都被勝利壓下去的隱患都會爆發。


    孤獨才是常態,而情感早就被消磨矣盡。


    “傳代善。”


    獨坐良久的皇太極,還是決定聽聽代善怎麽說,他需要人支持,在他最脆弱的時候。


    代善一直就在門外等著。


    他最清楚兵臨盛京之後的後果。


    莽古爾泰讓自己的手下前來勤王了,而自己固守廣寧。


    原本被懷疑的對象,卻成了皇太極最堅定的支持者,可皇太極最為放心的阿敏,卻是根本沒有派會一兵一卒。


    最後隻帶迴了一份書信。


    上麵說著大明的軍隊正在右屯附近流竄。


    事實是如此,可並不能讓皇太極滿意。


    凡事最怕比較,此時剛好阿敏落入了下風。


    “大貝勒,皇上讓您進去。”


    一名太監悄悄的走了出來說道。


    “前麵帶路。”


    代善點頭道。


    盛京的皇宮是按照京師的紫禁城設計的,可由於缺少材料,根本就比不上紫禁城的宏偉壯觀。


    隻能用逼窄來形容,而且由於工匠不足,實際上是很粗燥的。


    可在來遼東,在建奴的手中,這就是最好的建築。


    三月份此地還很寒冷,卻沒有寒冬臘月的刺骨寒風。


    少了天時,麵對大明的軍隊,就更是少了一層防護和天然的加持。


    今年用兵是不用想了。


    代善邊走,心中邊想著心思,現在最怕的就是,等到皮島的袁崇煥,接到了大明兵臨盛京的消息,還會不會和他們做生意。


    “皇上,大貝勒到了。”


    太監小聲的提醒了一句,就悄悄的退下。


    (本章未完,請翻頁)


    坐在椅子上沉思的皇太極,瞬間驚醒,看了過去。


    “大哥來了,快座。”


    皇太極看似隨意的了過去,指著對麵的一張椅子道。


    兩張椅子的中央,擺著一張桌子,桌子上全部都是一些卷宗,代善掃了一眼,就啊見到最上麵的一張寫著阿敏的名字。


    代善不知道是皇太極故意這麽做,還是為了試探他的良苦用心。


    等到代善坐下,皇太極才道:“大清基業艱難啊,隻有坐上這個位置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難處。”


    “皇上是在擔心什麽?”


    代善不想在繞來繞去了,在以前他還覺得大明叛臣的那些做事的方法不錯,可現在已經不合時宜了。


    “火藥廠炸了,鑄造火炮的工匠也都沒了,咱們自己到現在也沒有培養出什麽人才,以後在火器上麵,根本就無法和大明對抗。”


    現在的皇太極也已經想通,大明的火槍騎兵深入到關外到底是為什麽了。


    可知道了又如何,在當時的那種狀況之下,隻有緊守盛京才是上策。


    就像當年京師的大明軍隊,麵對他們入關時的作法一樣。


    不能說對錯,隻能說最合適。


    誰也不能夠保證,外麵是不是還埋伏的有敵人,若是判斷錯誤,盛京沒了,大清也就沒了。


    幾十代人的努力,也就跟著風流雲散。


    “那就向大明求和,無論如何都要保住大清的子民。”


    代善遲疑了一下,又重提舊事。


    “現在大明的新皇崇禎,可不一定會接受咱們的求和,而且更加不會接受大清的國號。”


    皇太極看得明白,自從關內失利之後,他想著逆天改命,才成立了大清,改了天命為天聰。


    看來並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除非咱們放棄大清的國號,就是這樣大明也不一定會答應。”


    “咱們俯首稱臣呢?這個大明總會給一些特許吧?”


    代善忽然問道。


    他覺得在遼東這片廣闊的地方,大明就算是派了官員也沒有辦法有力的控製住,就算是做了一個大明的臣子。


    也一定少不了他們這些人來治理這個地方。


    “大明律你又不是沒有看過,你認為崇禎真的會放過咱們?他連他的那些叔叔藩王們都不會手下留情,更何況是咱們。”


    皇太極現在不看《三國演義》了,那畢竟直至一本話本,在見到了《三國誌》之後,許多的故事和兵法,就已經沒眼看了。


    而大明律則是他最喜歡研讀的東西。


    不能不說大明律的全麵,隻是其中大部分都沒有辦法在大清實行。


    一旦推廣,最先從皇位上下來的就是他皇太極。


    “軍隊打不過,咱們的人參和皮毛,也沒辦法運送出去,隻要邊境上,再封鎖兩年時間的話,蒙古八旗的人絕對會找借口跑光。”


    管理者整個大清的內政,用到錢銀的地方很多。


    代善現在已經在拆東牆補西牆,時間一久,絕對會出問題,到時候麵對大明則會更加軟弱無力。


    “上天不佑大清啊。”


    皇太極歎息一聲,忽然話鋒一轉道:“你說朕還能不能信任阿敏,信任袁崇煥答應下來的邊市?”


    ‘來了,來了,就知道皇上準沒好事。’


    代善心中嘀咕著,恍然發現皇太極和以前不一樣了,心中沒了自信,更沒了舍我其誰的勇氣。


    ‘現在阿敏已經成了皇太極的心頭刺,自己要是替阿敏說話,肯定也會被列入懷疑的行列,可要是眼看著皇上繼續猜忌下去,大清真的就要亡了。’


    代善心緒起伏不定,往日的智慧,忽然通通都不管用了。


    就是在外麵想的好好的說辭,此時也不見得能夠打消皇上猜忌的念頭。


    忽然間他想到了一則故事,一則漢人的故事。


    原本可以逗他一樂的故事,此時竟然是無比的相似。


    “臣童說過一個故事。”


    代善斟酌了一下想法說道。


    皇太極眉頭一挑,看了代善一眼“哦”了一聲,良久才道。


    “說來聽聽。”


    代善組織了一下語言,想了想是該選擇用《呂氏春秋》中的原文迴答,還是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角落裏原本燃著熏香的銅爐,早就隻剩下了冷灰。


    奢侈是需要財富去支撐的,大清可沒有多少工匠學會製香。


    就連茶葉,現在在盛京也已不多見,少了貿易,讓許多的大清的人,都無所適從,包括他這個做皇帝的皇太極。


    此時皇太極


    (本章未完,請翻頁)


    興趣怏然的瞧著代善,他決定不管代善說什麽,他都會暫時的放下對阿敏的猜忌。


    為了大清的基業。


    現在已經損失不起一位能夠領兵打仗的貝勒了。


    他現在需要的就是一個台階,一個可以麵對所有臣子的台階,而且他還清楚,隻要放下了猜忌,也一定會有人把他描述成心胸寬廣的人。


    而這樣的人總是能夠輕易地得到別人的信任。


    代善思索了一下道:“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個孩子。他看那個孩子走路的姿勢,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他觀察那個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他聽那個孩子說話的語氣,更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


    總之,在他的眼睛裏,那個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偷斧子的。


    不久,他在刨土坑的時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來是他自己遺忘在土坑裏了。


    從此以後,他再看鄰居家那個孩子,一舉一動絲毫也不像偷過斧子的樣子了。”


    他沒有明確的說皇上錯了,阿敏並沒有背叛你,更沒有背叛大清。


    用漢人的話說,那樣並不會讓你顯示的更聰明,而隻會讓皇上更討厭。


    聰明的人隻有皇上,其他的臣子即便是聰明,也得裝成蠢一點才行。


    “很有趣的故事,朕受教了。”


    皇太極臉上的喜悅,看不出是真心,還是裝出來的。


    可代善隻能當成是發自真心,質疑皇上是最蠢的一件事情,這不是那些叛臣麽說的。


    對於那些叛臣們說的,必須庭諫,隻有這樣才能夠顯示出自己的本事,拿到自己需要的權利,因為據他了解,那些叛臣們在大明經常做的事情,就是質疑皇上,還是要死要活的質疑。


    實在不行就是撞禦柱,挨廷杖。


    那會真的去聽皇上說了什麽,總之隻要皇上說出來的任何事情,質疑就對了,其它的可以不用理會。


    反正他是嗤之以鼻的,納諫真的有用的話,那還要皇帝做什麽?


    金口玉言,口含天憲是他們說的。


    可質疑皇帝也是他們說的,實際上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隻是粉飾的更加冠冕堂皇一點。


    “不敢當。”


    代善誠惶誠恐,不管真假,他的態度沒有一點出格的地方。


    “當得,都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以前隻是讀三國,現在也應該多讀一點其他的書了。”


    皇太極的好學,代善是知道的。


    特別是現在讓許多的大明叛臣們默寫的許多的書籍,就是為了今年十月份,大清的開科取士做準備。


    本來是在昨年年底弄得。


    隻可惜被大明的火槍騎兵一陣鬧騰,什麽事情都沒辦法做了。


    “古有孔夫子不恥下問,才有了孔家的千年世家,今日皇上也是如此,看來我大清千秋萬代不遠了。”


    代善忽然換了一副欣喜的模樣,臉上的表情,變換如意,根本就看不出其中的生硬痕跡,也是了得。


    皇太極一怔,隨即哈哈大笑,也不知是為了代善的變臉而笑,還是真的覺得代善說的言之有理。


    “你啊你。”


    笑了一陣,皇太極認真的道:“你說的沒錯,大清現在隻是一時的困難,以後的千秋萬代也是有的,到手後可就要靠你我的後代,給大清添磚加瓦了。”


    兩個人的會談,說的都是題外話,隻有一句提到了阿敏。


    然而許多時候,一個重大的決定,通常都是有少數人來決定的。


    至於民主?


    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生長的土壤。


    即便是有,也不過是一場美夢,或者是一場笑話。


    “你給阿敏帶個話,就說給大清好好的守著西平,另外他不是又兩個奴才,懂得應對火槍兵嗎,都調迴盛京,給朕好好的訓練一批強大的軍隊。”


    末了,皇太極仿佛放下了所有的猜忌,真正的認可了阿敏的忠誠。


    代善在談話的尾聲,忽然道:“皇上,大淩河的水,已經開始融化了,想來渤海也應該已經開始了航運,不知邊市的主持人選,是不是也讓阿敏主持?”


    皇太極靜靜的看了代善好一會,才決定道:“朕,準了。”


    既然已經決定相信阿敏,這件事情,也就可以讓阿敏去辦。


    代善眼底閃過一絲激動,曾經的那個叱吒風雲的皇太極,似乎又迴來了。


    帶著激動的心情,出門之後,瞧著大淩河的方向,一江春水已經融化,大淩河的水會流向渤海。


    不知大清的水,會流向何方。


    大明?


    還是身邊的蒙古瓦刺?


    (本章完)


    樂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崇禎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