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別的皇帝都是生怕自己的皇後和妃子們幹政。


    可崇禎的想法似乎相反。


    總是想著辦法,把皇宮內的皇後和妃子們,哪怕是太監和宮女也都教導一番,送出去最事情。


    整個皇宮似乎已經不像是一個皇帝的居所。


    更多的則像是一個培養貼近皇室的人才機構。


    那些太監因為能夠出去做事,還有機會因為功績,得到一個自己認養的子嗣來傳承香火。


    現在迸發出來的工作熱情,崇禎見了都不住的安慰道:“你們都還年輕,慢慢來,別把自己給累到了。”


    然而作用不大,可收獲不小。


    忠心一個人,不是嘴上說說,是能夠從方方麵麵來表達的。


    當然讓一個人對自己忠心也很不容易。


    可在崇禎真的把太監當成一個正常人來對待的時候,太監們的忠心就有了。


    而這些太監們現在也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三次下西洋的三寶太監,鄭和鄭公公。


    一個正確的目標和榜樣。


    才能夠給某些人樹立一個堅固的信念。


    這句話是誰說的,崇禎已經不記得了,可不妨礙他拿來用用。


    同時宮裏的宮女們,也不再為了自己的以後發愁,外麵的皇家產業到處都需要人,隻要自己的年歲到了。


    就可以申請外調。


    不但有工作,還有薪酬,而且不低。


    重要的事還能夠嫁到一個好人家,現在為止已經有不少的女孩子嫁人之後開始生產了。


    一開始她們還以為自己要丟了工作,沒了經濟來源。


    可後來發現,原來還有一個所為的產假。


    足足兩年時間,不但可以在家裏帶娃,每個月還能夠拿到八成的薪俸,這樣的好事情,在大明可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


    以前還有不少女孩子和她們的家人,都對進宮做宮女,心頭恐慌。


    若不是家裏沒有餘糧,哪舍得自己的孩子,去那種仿若監牢似得關一輩子。


    而現在嗎。


    隻要皇宮招收宮女,不知多少人家的子女搶著來做。


    就這還要看運氣還不好呢。


    於是宮裏的規矩沒減,可宮裏的太監和宮女們的熱情持續高漲。


    任何一個人,隻要能夠看到希望,蠅營狗苟的歪心思,就會瞬間減少許多,畢竟能從正當途徑達到目的。


    又何必挺而走險的,讓自己為難呢?


    皇宮的宴會如今讓崇禎快要辦成一種常態化了。


    每一個節日,都會借著舉辦宴會的借口,來加深一次君臣之間友誼,崇禎知道許多時候這種友誼不是很靠譜。


    可隻要有一丁點機會,那就值得去做。


    年底了,迴到京城的人就多。


    自己的幾位少將軍,還有一個各處的大臣們。


    有家眷的帶著家眷和皇後妃子們一起談天說地。


    “臣每一次進到皇宮,感覺都和從前不一樣,看到這些宮女和太監們,一個個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在以前,洪承疇的官職最高。


    崇禎還沒有做皇帝的時候,人家就已經來過皇宮了。


    那時的皇宮森嚴,陰寒,卻少了一中生氣,仿佛任何一個人進來一趟,都隻能感受到威嚴和沉重。


    而現在嗎。


    依然森嚴,依然規矩甚多。


    可去而沒了陰冷的感覺,隻是威嚴越發的重了,是那種真正的讓人法子內心的威嚴。


    “皇上反其道而行,讓宮裏的大小宮女和太監都開始學文和數算,更給了他們一個希望和未來,自然會得到所有人的擁戴。”


    李長庚是最有發言權的,之前整個皇宮是什麽樣子,他心裏最清楚不過。


    任何一點關於皇帝和皇後們的消息,都能夠悄悄的傳出去。


    說一句四麵漏風都不為過。


    而如今的皇宮,你再讓一位皇帝落水試試。


    再讓一位妃子和皇後流產試試。


    估計那些人一旦有了這個想法,還沒有開始實施,很快就會被告發到皇上的案頭。


    那種出賣宮內消息得到行為,可是在砸所有人的飯碗。


    人家沒有當場和你拚命,隻不過是沒把握打的過你,從而把自己給搭進去,還把消息傳不出去。


    重重不斷的點頭,當年在建奴入關之後,攻打京師之時,他最怕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就是皇宮之中出現了問題。


    好在皇上留下的那些羽林衛和金吾衛還算給力。


    可就這樣,不少的消息,也是在皇宮和外麵暢通無阻的在傳遞。


    當然這也和當時的曹化淳公公有很大的關係,花著皇上給的俸祿,做事的時候確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不如人家已經死了的魏忠賢魏公公。


    最起碼在堅守崗位這一塊,人家魏忠賢,還真沒有讓崇禎失望過。


    就算是最後明知道自己已經沒法幸免於難,到底是放手了可以一搏的機會,沒有讓整個皇宮染血。


    “其實這些事情,每一個皇帝都能想到,你們知道為何沒有人去做麽?”


    崇禎端起酒杯,神色不明的為了一句。


    或許外麵的許多臣子們,作為皇上沒辦法掌控,可身邊的這些太監和宮女們難道也沒辦法掌控不成?


    到底是皇帝沒想到,還是有些人想讓皇帝想不到。


    更甚者,就算皇帝想到了,也得讓皇帝自個兒放棄。


    此時崇禎就能看的出自己手下這些大臣和將軍們的爭鬥水平如何了,其實崇禎若不是有著另一個世界的那些鍵盤俠們。


    他自己也不可能想的明白其中的道理。


    洪承疇和李長庚若有所思。


    孫傳庭和晁剛、盧象升他們有些茫然。


    更不要說王衝和李定國,以及那些剛剛醉了大官的臣子了。


    “其實這種事情,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史書上隻要記載了那些奇葩的時間,都可以看看教授那些皇帝的老師是哪一個學派。”


    崇禎自己的心裏,也在默默地數著。


    從儒家開始走上政壇開始,似乎隻要是大儒教出來的皇帝,一個個趕出來的蠢事,都是讓人瞠目結舌。


    說句實在話,還不如拉一頭豬坐在皇位上好使。


    不扯遠的,就說近的。


    洪武大帝多厲害的一個人,他的兒子朱允炆他有多喜歡啊。


    可就是朱允炆被方孝孺他們給教成了啥樣子了。


    若不是後麵永樂皇帝朱棣翻身了,大明說不得也會和秦朝,隋朝一樣,二世而亡。


    可永樂大帝隻是在軍事上強大,並沒有在經濟和政策方麵做出多大的貢獻,從而讓儒家悄悄的生長了起來。


    接著就是後麵的兒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


    倒不是這些皇帝無能,而是已經深陷一種叫做仁義道德的漩渦,跳不出來了。


    就算出了一個萬曆皇帝,一場大禮義,壓服了全天下的儒生,可結果如何?


    還不是春風吹又起,野火燒不盡啊。


    崇禎倒不是對儒家的學說有看法,而是他認為這樣的著作,最好是推廣出去,讓別人去學。


    這應該才是儒學的正確打開方式。


    隻有自己的敵人軟弱了,自己才不會受到致命傷害,也更能很好的榨幹他們的所有價值。


    至於愚民。


    他自己的子民,以後是要征戰天下的,可不能全部變成笨蛋。


    隻要能夠保證大明不滅,那麽朱家就絕對會是皇帝,而那些儒生們能不能找到吃飯的飯碗,可就不是他應該管的事情了。


    ‘曆史嗎?’


    在座的大臣們,心中想著,打算迴去就好好的看看一看,曆史書上到底有什麽奇怪的東西。


    一場宴席,直等到月上中宵,才緩緩地結束。


    此時月光如水。


    清冷的落在的皇宮的琉璃瓦上,仿佛鋪成了一層白霜。


    崇禎還記得,他第一次睜開眼睛,來到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的時候,天地間正在下著大雨。


    風雨飄搖,一如當時的大明一樣。


    雖然現在看著大明已經被崇禎妙手迴春,給治療的起死迴生了,可現在都是因人成事,若是他有個三長兩短。


    所有的政策都會毀於一旦。


    “皇上在想什麽呢?”


    周皇後斜躺在床上,突然瞥崇禎蹙眉的模樣。


    在她的記憶當中,這樣的場景,可是很少見的。


    “我在想,一個國家要如何才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


    崇禎現在正值少年,卻已經開始思考起了,若是他以後老去了,或者已經不在了,大明又該何去何從。


    “你是知道大元的,京城原本就是在大元的大都之上建立的,說句老實話,我看過了一些資料,曾經的大元無論是稅收,還是科技,都不是大明能夠比的了得。”


    崇禎歪著腦


    (本章未完,請翻頁)


    袋,瞧著周皇後想要說什麽,苦笑的接著道:“你別看本朝的那些所謂的正統曆史,在皇宮之中的洪武大帝的起居錄上都記載著,大明是稅收是元朝的好幾倍,你能夠想象著其中的差距嗎?”


    “還有,民間流傳的元青花,到現在整個大明已經二百多年了,居然還沒有還原出其中的技術細節,就這一點咱們都還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是個什麽樣子。


    曾經那麽強大的元朝,都能夠灰飛煙滅,大明又怎麽可能幸免於難?”


    崇禎有些話根本就說不出口。


    火槍和火炮的曆史由來已久,實際上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然而把火槍和火炮發揚光大的,卻偏偏是元朝。


    一群在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居然對科技的運用,達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還有對外的貿易。


    就是曆史上的三寶太監鄭和,三次下西洋走過的水路,都還沒有全盛時期元朝的商路走得遠。


    許多資料不查不知道。


    還當自己是天老大,自己老二。


    實際上,大明兩百多年,隻是在八股文章上進步斐然,其他方麵是真的落後了,而且是停滯不前。


    都在說永樂大典多麽厲害,多麽全麵。


    這一點崇禎也承認。


    可當年為了編撰這一本大典,到底從民間搜刮了多少書籍?


    其中有間接的毀掉了多少?


    可就算是如此,你編撰出來了永樂大典,應該是能夠把大明的各個方麵提升一截的吧。


    可逆從編撰出來之後,就束之高閣是什麽意思?


    不給人看的書籍,那麽編撰的意義又在哪裏?


    “皇上不是已經建立了道院嗎?隻要道院一直存在,這些科技也一定能夠很好的發展下去。”


    周皇後不懂這些,不過對於科技出在道院,她還是很清楚的。


    隻要科技發展的好了,以後出來了更厲害的火器,誰還能夠把大明給推翻?


    她想不出來。


    “道院隻能夠研究出許多神奇的東西,卻沒有辦法研究透徹人心啊,隻要人心變了,那些厲害的武器,也就是敵人的助力。”


    說著說著,崇禎有些恍然。


    為何曆史上有那麽多的皇帝,會信奉儒學了。


    隻因儒學能夠很好的在人心上麵,壘上一塊堤壩,別管它是不是能夠讓人軟弱,可隻要達到讓人不知道反抗。


    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員應該都是喜聞樂見的吧。


    元朝的經濟當時是世界第一,軍事也是世界第一,就連科技也一樣。


    按理說,人心應該更加凝聚才對。


    可偏偏一場席卷天下的瘟疫,讓整個元朝,再也無力鞏固自己的統治。


    然後人心就長草了。


    當然也不算是長草,隻是這些人想要那會自己曾經丟棄的東西而已。


    “要不咱們以後把道院給撤了?現在的火器,也夠大明用的了,繼續研究下去也沒有的多大的意義。”


    周皇後也想到了,以後會有人拿著比現在更加厲害的火槍,對著自己的後代。


    隻需要一個死士,就能夠遠遠的換一個皇帝。


    怎麽想都不夠安全。


    難道從此之後,要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待在皇宮不成。


    “咱們大明不研究科技了,若是被別的國家的人研究出來了怎麽辦?國家和國家從來都是弱肉強食,就像現在關外的建奴一樣,他們要是有了比火槍更厲害的火器,現在也一定不會這麽安分守己。”


    說起關外的皇太極他們,崇禎心裏對大淩河堡的站因,還是很滿意的。


    今年隻大明這麽多年來,唯一的一次,沒有受到兵戈的時候。


    “那要怎麽辦?人人都在爭著做皇帝,依我看這個皇帝似乎也沒有多好。”


    周皇後想不出問題,口中說著氣話。


    她實在是擔心,自己的後代,真的不爭氣,不但把大明給毀了,還很可能把血脈也給斷了。


    後一個朝代,對前朝做出來的事情,可從來都是斬草除根。


    曆史上有一個秦始皇的教訓就夠了。


    沒有那個開國皇帝會允許自己的身邊,還活著一個前朝的餘孽。


    “所以還得從製度,和教育上下手,大明二百多年的養士,都給養歪了,現在想要扭轉過來,最少需要四五十年才成。”


    崇禎琢磨著,是不是對學校的管理更嚴格一點。


    免得自己養出來的學子,全都跑了不說,還可能帶迴大明的敵人。


    (本章完)


    樂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崇禎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