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三成就夠了
大明最強錦衣衛,一曲天外飛劍來 作者:折木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見這話,連明武宗都露出吃驚的表情看著高鴻誌。
沒想到他會提出這種大膽的想法來。
甚至他懷疑是否因為要奪取這兩個幫派的控製權背後還有更深層麵的目的?
這樣不僅能清除危害社會的因素,還能獲得現成的銀行體係,省卻了重新構建的麻煩。
旁邊的官員也都被高大人這一提議震驚不已。
讓以武力建功為主的錦衣衛開始涉足銀行業務,簡直令人難以想象啊!
難道不會脫離皇家監督嗎?
但隨後他們意識到現在的錦衣衛已經能做到自給自足,甚至還資助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重要事項,或許這個建議並非不可行呢!
“確定你們想搞這個新項目?”明武宗有些不確定地看著高鴻誌問道:“你那邊有人懂商業運作嗎?”
思慮再三後皇帝表示認同對方的看法。
“你說的的確有一定道理,特別是對於節省成本和保障安全確實有用。”
但他依然感到困惑:怎麽能夠讓一支武裝力量去做金融事務管理呢?
對此,高鴻誌笑了笑迴答道:“聖上所言極是,微臣打算直接利用從這兩個被取締組織挑選合適的職員來負責日常工作,
並且在錄用前對他們進行徹底審查。
合格者才予任用,同時由錦衣衛進行監管防止任何違法行為的發生。”
聞言後皇帝點頭理解了他的意圖,“明白了,原來不是讓你們完全介入日常運營管理,而是發揮監督作用,
具體業務仍舊交給那些專業人士操作。”
高鴻誌肯定道:“正是如此,各司其職嘛!”
聽完這些解釋,皇帝欣然同意道:“很好,那就按照這個方案實施吧。”
感激不盡地鞠了一躬後高鴻誌應聲道:“謝聖恩!”
“為了百姓利益做這件事情本來也是天經地義之舉,無需客氣。” 明武宗語氣嚴肅地說著。
聽了這話,高鴻誌點了點頭,很認真地說:“皇上,這個錢莊雖然是掛在我們錦衣衛名下。
但是,臣覺得,這個錢莊賺的錢,得有一半上交到皇上的私庫裏。
剩下的那一半,才是給我們錦衣衛用的。”
“上交一半給我的私庫?”
明武宗皺了皺眉,說:“高愛卿辦的這些事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哪能再從你們那兒拿一半啊?
不讓我掏腰包就已經很好了。”
“皇上,上交一些是應該的,請皇上不要拒絕。”
高鴻誌恭敬地作了個揖,說道。
其實他也早就想好了,一直以來明武宗對他和錦衣衛都非常器重。
作為錦衣衛指揮使、朝中重臣,自然要支持一下皇上的私庫。
明武宗一時沉默了。
這次輪到他感動不已了。
這才是他的朝中棟梁!
想想修路建橋、治水等大事,不需要他出錢,卻還能以他的名義去做。
最後居然還想給他送錢,補他的小金庫。
明武宗心裏非常感激和感歎,要是所有官員都能像高鴻誌這樣,明朝怎能不興盛?
“五成就免了,你的心意我心領了。”
明武宗滿懷感慨地說:“但我不能收那麽多,三成就夠了。”
“是,臣遵旨。”
高鴻誌恭敬地應道。
劉談瑾等人互相看了看,內心對高鴻誌更加敬佩。
他能被明武宗如此看重和信任,真是當之無愧。
像高鴻誌這樣的大臣,要是不受皇帝重視和寵信,那真是曆史上最糊塗的君王了。
即便是糊塗君王,看到這樣一個沒有私心、全心全意為百姓辦事還想著皇帝的人,也會無比讚賞吧。
“好了,高愛卿,事情都說完了沒?”
“還是有什麽別的事要和我說?”
明武宗深吸一口氣,緩了一下激動的情緒,問高鴻誌。
“啟稟皇上,這次來主要是匯報這兩件事。”
高鴻誌搖了搖頭說道。
“既然你說完了,那我就不再多留你了。”
“我知道你事情多,我也幫不上什麽忙。”
“但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也要注意休息。”
“我們大明朝離不開你這樣能幹的大臣。”
聽他說完,明武宗點了點頭,語氣鄭重地說道。
“多謝皇上關心,臣明白。”
高鴻誌畢恭畢敬地迴應。
明武宗看著劉談瑾,低聲而有力地吩咐道:“劉談瑾,從內庫裏拿出十年份的人參靈芝首烏三千份,三十年份的兩千份,五十年份的一千份,全部送到錦衣衛總衙門去,給高大人送去。”
“遵旨!”
劉談瑾大聲迴答。
“多謝皇上恩典。”
高鴻誌再次拱手作揖,感謝說道。
“這些都是閑置的藥材,不用也是浪費。”
明武宗擺了擺手,接過兩份已經寫好的聖旨,遞給高鴻誌:“高愛卿,這兩道聖旨你現在就可以帶走。
等李循環和王守仁都迴來後,再頒發給他們。”
“是,臣明白。”
高鴻誌接過聖旨,裏麵的內容分別是提拔李循環和王守仁擔任錦衣衛指揮僉事,以及提升萬玄兵和黃義偉為南北鎮撫司鎮撫使。
“好了,高愛卿你可以迴去了。”
“我能幫到你的也就是這些。”
明武宗對著高鴻誌揮手說道。
“遵命,臣告退。”
聽到這句話,高鴻誌行了一禮,然後轉身離開了乾清宮。
走出乾清宮後,高鴻誌接過錦衣衛侍衛手中的照夜玉獅子馬韁繩,騎上馬離開了紫禁城。
他剛一離開,一位中年太監走進了文淵閣。
見到這位太監進來,楊廷和急忙起身迎了上去,麵帶微笑道:“不知公公到來,未能遠迎,還請恕罪。”
“楊詹事不必客氣。”
“此次前來是傳達皇上的旨意。”
“皇上已經將高鴻誌大人由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的從一品提為左都督。”
太監點了點頭,說道。
“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左都督?”
楊廷和心中詫異,難道高鴻誌又立下了什麽功勞?怎麽從從一品升到了正一品?
難道和各地錦衣衛緹騎進京有關嗎?
想到這裏,他忍不住問道:“公公,皇上這次突然提升高大人官職,究竟為何?”
沒想到他會提出這種大膽的想法來。
甚至他懷疑是否因為要奪取這兩個幫派的控製權背後還有更深層麵的目的?
這樣不僅能清除危害社會的因素,還能獲得現成的銀行體係,省卻了重新構建的麻煩。
旁邊的官員也都被高大人這一提議震驚不已。
讓以武力建功為主的錦衣衛開始涉足銀行業務,簡直令人難以想象啊!
難道不會脫離皇家監督嗎?
但隨後他們意識到現在的錦衣衛已經能做到自給自足,甚至還資助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重要事項,或許這個建議並非不可行呢!
“確定你們想搞這個新項目?”明武宗有些不確定地看著高鴻誌問道:“你那邊有人懂商業運作嗎?”
思慮再三後皇帝表示認同對方的看法。
“你說的的確有一定道理,特別是對於節省成本和保障安全確實有用。”
但他依然感到困惑:怎麽能夠讓一支武裝力量去做金融事務管理呢?
對此,高鴻誌笑了笑迴答道:“聖上所言極是,微臣打算直接利用從這兩個被取締組織挑選合適的職員來負責日常工作,
並且在錄用前對他們進行徹底審查。
合格者才予任用,同時由錦衣衛進行監管防止任何違法行為的發生。”
聞言後皇帝點頭理解了他的意圖,“明白了,原來不是讓你們完全介入日常運營管理,而是發揮監督作用,
具體業務仍舊交給那些專業人士操作。”
高鴻誌肯定道:“正是如此,各司其職嘛!”
聽完這些解釋,皇帝欣然同意道:“很好,那就按照這個方案實施吧。”
感激不盡地鞠了一躬後高鴻誌應聲道:“謝聖恩!”
“為了百姓利益做這件事情本來也是天經地義之舉,無需客氣。” 明武宗語氣嚴肅地說著。
聽了這話,高鴻誌點了點頭,很認真地說:“皇上,這個錢莊雖然是掛在我們錦衣衛名下。
但是,臣覺得,這個錢莊賺的錢,得有一半上交到皇上的私庫裏。
剩下的那一半,才是給我們錦衣衛用的。”
“上交一半給我的私庫?”
明武宗皺了皺眉,說:“高愛卿辦的這些事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哪能再從你們那兒拿一半啊?
不讓我掏腰包就已經很好了。”
“皇上,上交一些是應該的,請皇上不要拒絕。”
高鴻誌恭敬地作了個揖,說道。
其實他也早就想好了,一直以來明武宗對他和錦衣衛都非常器重。
作為錦衣衛指揮使、朝中重臣,自然要支持一下皇上的私庫。
明武宗一時沉默了。
這次輪到他感動不已了。
這才是他的朝中棟梁!
想想修路建橋、治水等大事,不需要他出錢,卻還能以他的名義去做。
最後居然還想給他送錢,補他的小金庫。
明武宗心裏非常感激和感歎,要是所有官員都能像高鴻誌這樣,明朝怎能不興盛?
“五成就免了,你的心意我心領了。”
明武宗滿懷感慨地說:“但我不能收那麽多,三成就夠了。”
“是,臣遵旨。”
高鴻誌恭敬地應道。
劉談瑾等人互相看了看,內心對高鴻誌更加敬佩。
他能被明武宗如此看重和信任,真是當之無愧。
像高鴻誌這樣的大臣,要是不受皇帝重視和寵信,那真是曆史上最糊塗的君王了。
即便是糊塗君王,看到這樣一個沒有私心、全心全意為百姓辦事還想著皇帝的人,也會無比讚賞吧。
“好了,高愛卿,事情都說完了沒?”
“還是有什麽別的事要和我說?”
明武宗深吸一口氣,緩了一下激動的情緒,問高鴻誌。
“啟稟皇上,這次來主要是匯報這兩件事。”
高鴻誌搖了搖頭說道。
“既然你說完了,那我就不再多留你了。”
“我知道你事情多,我也幫不上什麽忙。”
“但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也要注意休息。”
“我們大明朝離不開你這樣能幹的大臣。”
聽他說完,明武宗點了點頭,語氣鄭重地說道。
“多謝皇上關心,臣明白。”
高鴻誌畢恭畢敬地迴應。
明武宗看著劉談瑾,低聲而有力地吩咐道:“劉談瑾,從內庫裏拿出十年份的人參靈芝首烏三千份,三十年份的兩千份,五十年份的一千份,全部送到錦衣衛總衙門去,給高大人送去。”
“遵旨!”
劉談瑾大聲迴答。
“多謝皇上恩典。”
高鴻誌再次拱手作揖,感謝說道。
“這些都是閑置的藥材,不用也是浪費。”
明武宗擺了擺手,接過兩份已經寫好的聖旨,遞給高鴻誌:“高愛卿,這兩道聖旨你現在就可以帶走。
等李循環和王守仁都迴來後,再頒發給他們。”
“是,臣明白。”
高鴻誌接過聖旨,裏麵的內容分別是提拔李循環和王守仁擔任錦衣衛指揮僉事,以及提升萬玄兵和黃義偉為南北鎮撫司鎮撫使。
“好了,高愛卿你可以迴去了。”
“我能幫到你的也就是這些。”
明武宗對著高鴻誌揮手說道。
“遵命,臣告退。”
聽到這句話,高鴻誌行了一禮,然後轉身離開了乾清宮。
走出乾清宮後,高鴻誌接過錦衣衛侍衛手中的照夜玉獅子馬韁繩,騎上馬離開了紫禁城。
他剛一離開,一位中年太監走進了文淵閣。
見到這位太監進來,楊廷和急忙起身迎了上去,麵帶微笑道:“不知公公到來,未能遠迎,還請恕罪。”
“楊詹事不必客氣。”
“此次前來是傳達皇上的旨意。”
“皇上已經將高鴻誌大人由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的從一品提為左都督。”
太監點了點頭,說道。
“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左都督?”
楊廷和心中詫異,難道高鴻誌又立下了什麽功勞?怎麽從從一品升到了正一品?
難道和各地錦衣衛緹騎進京有關嗎?
想到這裏,他忍不住問道:“公公,皇上這次突然提升高大人官職,究竟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