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上書自貶
家父範疆,開局我大罵張翼德 作者:從頭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日丞相手書上說,大軍已經北上,經過了洞庭湖,不日便能與我軍匯合,朕也派出一隊人馬,南下迎接丞相與翼德他們了。”
範陽聞言驚喜道:“丞相他們要來了!這可是個好消息。”
劉備笑嗬嗬的看著範陽,說道:“不錯,隻待丞相的兵馬一到,朕就可以立刻出兵攻打赤壁、沙羨、夏口等重鎮,進一步攻取西陵,奪取整個江夏郡!”
範陽聞言,沒有說話,而是低頭沉思著什麽。
劉備見範陽沒有說話,不禁狐疑道:“軍師可有何疑問?”
範陽抬起頭,微微搖頭道:“不,我是在計算時間,距離冬天還剩下兩三個月的時間,我軍爭取在入冬之前,拿下沙羨和夏口,然後大軍可以休整過冬,等過了冬天之後,再用兵不遲。”
劉備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沙羨和夏口是江夏郡的門戶,隻要打通了這兩座重鎮,江夏郡的西陵城,便如同囊中之物。
這也是範陽之所以想要在冬天之前,一定要打下沙羨和夏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於冬天大軍休整,這一點幾乎是古代行軍作戰的常識。
這個年代連棉花都沒有,將士們取暖都是很大的問題。
盡管荊楚一帶要比北方的溫度暖和的多,但畢竟也是零下,戰士們的戰鬥能力會大打折扣。
當然,除了這個原因之外,範陽也有休整的打算,正好趕上了冬季,索性直接休整。
行軍打仗最忌諱窮兵黷武,打仗也要有節奏,一張一弛,勞逸結合。
能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打下荊州的大片地區,範陽已經覺得很滿足了。
剩下的一個江夏郡,也許會比想象中的還要難打。
別的不說,陸遜會派重兵死守沙羨和夏口。
這一點,範陽已經想象到了。
……
與此同時,陸遜的殘軍敗將全部集結在了沙羨。
沙羨城內,吳軍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陸遜雖然試圖重新動員眾將,鼓舞人心士氣,可效果卻往往差強人意。
與其耍嘴皮子,不如打一場勝仗,贏得一場重大的勝利,更能鼓舞人心。
如今陸遜的帳下,隻剩下了淩統、丁奉、徐盛、朱桓這幾員大將了。
至於韓當,他已經死在了江漢平原的戰場上了。
陸遜入城後,第一時間清點了兵馬數量。
總共還剩三萬五千多人。
這三萬五千人,有數千人是淩統帶隊保下來的,還有朱桓帶隊提前撤出了一萬多人,丁奉徐盛每人各帶出了八九千人。
雖然聽起來折損不多,但陸遜依舊深感自責。
尤其是折了韓當這員大將……
陸遜第一時間便給孫權寫信,上書懇請自貶三級,並將江漢的戰鬥一五一十的匯報給了孫權。
而此時秣陵的孫權,剛好收到了陸遜的來信。
秣陵,政令廳內。
孫權如同往常一般與江東眾文武開朝會。
江東的文官集團依舊是人才濟濟,人聲鼎沸。
反觀武將這邊,隻剩下了幾名稀稀疏疏的無名小將。
實在可憐。
此刻,眾文武將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孫權的臉上。
孫權舉著陸遜的書信看了半晌,拿著書信的雙手都有些微微發顫了。
“大王,陸伯言信上所說何事?是否已經戰勝了劉備?”
張昭隻是觀察孫權的反應,就猜出了事情恐怕不妙。
不過,他依然主動開口問了出來。
如今陸遜一人肩負著整個江東的安危,肩負著江東生死存亡的大任。
盡管張昭曾經反對陸伯言做大都督,可到了這個時候,他依然希望陸遜能夠取得一場大勝。
因此,在孫權沒有開口之前,哪怕是隱隱的猜到了陸遜的戰敗,他也不敢亂說。
孫權長歎一聲,閉上雙眼,雙手輕輕地放下了陸遜的書信,喃喃說道:“韓當將軍戰死,伯言戰敗,如今整個南郡盡落劉備之手矣……”
“什麽?”
此言一出,江東兩班文武一片嘩然!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其中尤其是闞澤,更是不敢置信,踉蹌了兩步,走出文臣班列,驚詫道:“伯言敗了?這怎麽可能?!”
“陸伯言乃當世之奇才,若他敗了,便是天要亡我東吳啊!”
人群中不知道誰喊出了這一句,眾文武全都不淡定了。
時間仿佛迴溯,迴到了赤壁之戰的前夕,孫權剛剛接到了曹操恐嚇的書信一般。
政令廳內亂成一團,所有人都在交頭接耳,搖頭歎息。
孫權的雙眸仿佛也失去了光彩,整個人如同被抽幹了靈魂,呆愣愣的坐在席位上,一言不發……
關鍵時刻,還是闞澤挺身而出,當即立斷喝道:“諸公勿驚,勿亂!”
說著,闞澤大步流星,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孫權麵前,俯身抓起桌案上的那封信,仔細的看了一遍。
“諸公,且安靜一下!”
闞澤看完書信大喊一聲,這時,全場終於逐漸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到了闞澤的身上。
就連孫權也微微緩過神來,望向了闞澤。
闞澤朗聲道:“諸位,陸伯言雖敗一陣,但並非無力迴天!”
“如今陸遜手中仍有精兵三萬,如今駐守在江夏郡的沙羨,抵擋劉備!”
“還有淩統,丁奉等諸位將軍,在協助伯言,此戰並非沒有獲勝的轉機!”
眾人聞言,這才逐漸冷靜下來。
孫權的眼中重新閃過光芒,緊張的看向闞澤問道:“德潤,依你之言,伯言信中所求,孤是否應允?”
闞澤重新看了看那封信,喃喃道:“伯言請求派兵增援,並且上書自貶三級。這些事,主公盡可以答允伯言!”
“哦?”
孫權狐疑道:“此刻,孤全靠伯言為孤禦敵,若應允伯言所求,允其自貶,孤隻恐令伯言寒心,反而於戰不利。”
“大王,此言差矣。”
闞澤搖了搖頭,正色道:“伯言信中的言語,極其誠懇,是真心誠意感到懊悔而自貶。”
“大王若不應允,反而令伯言終日慚愧,眾將士也會有所非議。”
孫權捋了捋胡須,皺著眉頭點了點頭,他也覺得闞澤的這番話很有道理。
闞澤接著說道:“以臣愚見,不如應允伯言的所求,給他增添兵力,允其自貶,但叫他領大都督事,依舊照例統領三軍將士。”
“一來可安伯言之心,二來可堵眾將之口,三來,可穩定軍心,伯言也能感念大王之器重,更好的為大王效命,抵擋劉備大軍。”
範陽聞言驚喜道:“丞相他們要來了!這可是個好消息。”
劉備笑嗬嗬的看著範陽,說道:“不錯,隻待丞相的兵馬一到,朕就可以立刻出兵攻打赤壁、沙羨、夏口等重鎮,進一步攻取西陵,奪取整個江夏郡!”
範陽聞言,沒有說話,而是低頭沉思著什麽。
劉備見範陽沒有說話,不禁狐疑道:“軍師可有何疑問?”
範陽抬起頭,微微搖頭道:“不,我是在計算時間,距離冬天還剩下兩三個月的時間,我軍爭取在入冬之前,拿下沙羨和夏口,然後大軍可以休整過冬,等過了冬天之後,再用兵不遲。”
劉備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沙羨和夏口是江夏郡的門戶,隻要打通了這兩座重鎮,江夏郡的西陵城,便如同囊中之物。
這也是範陽之所以想要在冬天之前,一定要打下沙羨和夏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於冬天大軍休整,這一點幾乎是古代行軍作戰的常識。
這個年代連棉花都沒有,將士們取暖都是很大的問題。
盡管荊楚一帶要比北方的溫度暖和的多,但畢竟也是零下,戰士們的戰鬥能力會大打折扣。
當然,除了這個原因之外,範陽也有休整的打算,正好趕上了冬季,索性直接休整。
行軍打仗最忌諱窮兵黷武,打仗也要有節奏,一張一弛,勞逸結合。
能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打下荊州的大片地區,範陽已經覺得很滿足了。
剩下的一個江夏郡,也許會比想象中的還要難打。
別的不說,陸遜會派重兵死守沙羨和夏口。
這一點,範陽已經想象到了。
……
與此同時,陸遜的殘軍敗將全部集結在了沙羨。
沙羨城內,吳軍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陸遜雖然試圖重新動員眾將,鼓舞人心士氣,可效果卻往往差強人意。
與其耍嘴皮子,不如打一場勝仗,贏得一場重大的勝利,更能鼓舞人心。
如今陸遜的帳下,隻剩下了淩統、丁奉、徐盛、朱桓這幾員大將了。
至於韓當,他已經死在了江漢平原的戰場上了。
陸遜入城後,第一時間清點了兵馬數量。
總共還剩三萬五千多人。
這三萬五千人,有數千人是淩統帶隊保下來的,還有朱桓帶隊提前撤出了一萬多人,丁奉徐盛每人各帶出了八九千人。
雖然聽起來折損不多,但陸遜依舊深感自責。
尤其是折了韓當這員大將……
陸遜第一時間便給孫權寫信,上書懇請自貶三級,並將江漢的戰鬥一五一十的匯報給了孫權。
而此時秣陵的孫權,剛好收到了陸遜的來信。
秣陵,政令廳內。
孫權如同往常一般與江東眾文武開朝會。
江東的文官集團依舊是人才濟濟,人聲鼎沸。
反觀武將這邊,隻剩下了幾名稀稀疏疏的無名小將。
實在可憐。
此刻,眾文武將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孫權的臉上。
孫權舉著陸遜的書信看了半晌,拿著書信的雙手都有些微微發顫了。
“大王,陸伯言信上所說何事?是否已經戰勝了劉備?”
張昭隻是觀察孫權的反應,就猜出了事情恐怕不妙。
不過,他依然主動開口問了出來。
如今陸遜一人肩負著整個江東的安危,肩負著江東生死存亡的大任。
盡管張昭曾經反對陸伯言做大都督,可到了這個時候,他依然希望陸遜能夠取得一場大勝。
因此,在孫權沒有開口之前,哪怕是隱隱的猜到了陸遜的戰敗,他也不敢亂說。
孫權長歎一聲,閉上雙眼,雙手輕輕地放下了陸遜的書信,喃喃說道:“韓當將軍戰死,伯言戰敗,如今整個南郡盡落劉備之手矣……”
“什麽?”
此言一出,江東兩班文武一片嘩然!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其中尤其是闞澤,更是不敢置信,踉蹌了兩步,走出文臣班列,驚詫道:“伯言敗了?這怎麽可能?!”
“陸伯言乃當世之奇才,若他敗了,便是天要亡我東吳啊!”
人群中不知道誰喊出了這一句,眾文武全都不淡定了。
時間仿佛迴溯,迴到了赤壁之戰的前夕,孫權剛剛接到了曹操恐嚇的書信一般。
政令廳內亂成一團,所有人都在交頭接耳,搖頭歎息。
孫權的雙眸仿佛也失去了光彩,整個人如同被抽幹了靈魂,呆愣愣的坐在席位上,一言不發……
關鍵時刻,還是闞澤挺身而出,當即立斷喝道:“諸公勿驚,勿亂!”
說著,闞澤大步流星,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孫權麵前,俯身抓起桌案上的那封信,仔細的看了一遍。
“諸公,且安靜一下!”
闞澤看完書信大喊一聲,這時,全場終於逐漸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到了闞澤的身上。
就連孫權也微微緩過神來,望向了闞澤。
闞澤朗聲道:“諸位,陸伯言雖敗一陣,但並非無力迴天!”
“如今陸遜手中仍有精兵三萬,如今駐守在江夏郡的沙羨,抵擋劉備!”
“還有淩統,丁奉等諸位將軍,在協助伯言,此戰並非沒有獲勝的轉機!”
眾人聞言,這才逐漸冷靜下來。
孫權的眼中重新閃過光芒,緊張的看向闞澤問道:“德潤,依你之言,伯言信中所求,孤是否應允?”
闞澤重新看了看那封信,喃喃道:“伯言請求派兵增援,並且上書自貶三級。這些事,主公盡可以答允伯言!”
“哦?”
孫權狐疑道:“此刻,孤全靠伯言為孤禦敵,若應允伯言所求,允其自貶,孤隻恐令伯言寒心,反而於戰不利。”
“大王,此言差矣。”
闞澤搖了搖頭,正色道:“伯言信中的言語,極其誠懇,是真心誠意感到懊悔而自貶。”
“大王若不應允,反而令伯言終日慚愧,眾將士也會有所非議。”
孫權捋了捋胡須,皺著眉頭點了點頭,他也覺得闞澤的這番話很有道理。
闞澤接著說道:“以臣愚見,不如應允伯言的所求,給他增添兵力,允其自貶,但叫他領大都督事,依舊照例統領三軍將士。”
“一來可安伯言之心,二來可堵眾將之口,三來,可穩定軍心,伯言也能感念大王之器重,更好的為大王效命,抵擋劉備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