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陸議
家父範疆,開局我大罵張翼德 作者:從頭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備的大軍順利的通過了巫縣後,開始兵發秭歸。
另一邊的諸葛瑾,終於順江直下,抵達了南郡的江陵城。
在江陵,有東吳大將陸議在此鎮守。
諸葛瑾與陸議相交甚厚,因此在自己與劉備達成“和平共識”,簽署“吳蜀互不侵犯條約”後,第一時間就想來見陸議,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悅。
江陵城。
陸議身穿一身淺藍色的武將袍服,親自出門迎接議和歸來的諸葛瑾。
“子瑜兄,一路風塵仆仆,兄辛苦了,小弟略備薄酒,為兄長接風。”
諸葛瑾握住陸議的手笑道:“多謝伯言,此番去見劉備,雖然多有波折,但總算是不負君侯重托,劉備已經答應退兵了……”
陸議眉頭微微一皺,諸葛瑾的話似乎讓他有些出乎意料。
“兄長且不忙,待你我入正堂續談。”
“……”
二人攜手,一起走入江陵城的軍政大廳,分賓主落座後,諸葛瑾這才繼續說道。
“伯言,一開始,劉備極其憤怒,無論我如何陳說利害,劉備始終不肯罷兵休戰。”
“直到他身邊出現一個叫範陽的年輕人。”
說到範陽,諸葛瑾明顯精神一振,笑道:“這範陽雖年不過二十,卻極有見解,正是他幫助我一起勸說劉備,這才使兩家達成和解。”
“範陽……”
陸議輕輕念叨兩聲,心中的疑慮不禁越發濃烈。
諸葛瑾並沒有第一時間察覺陸議的表情變化,而是繼續說道。
“我在來時,多虧有主公教我的緩兵之計,假意歸還三郡。再加上有範陽從旁勸說,終於使劉備迴心轉意。”
陸議緊緊地皺起眉頭,狐疑問道:“怪哉,我覺得以劉玄德的性格,拒絕和談才是必然結果,可為什麽他同意了……”
“同意和談還不好嗎?”
諸葛瑾笑著從懷中掏出白帛說道:“你看,劉備的署名在此,此事決然不假。”
陸議站起身,幾步走到諸葛瑾身邊,伸手接過“擔保書”,飛快的上下看了一遍。
等看完最後一個字,陸議猛然醒悟道:“不好,子瑜,你中了劉備與範陽之計了。”
“他們佯裝同意與你達成合議,實際上早已看穿了主公的緩兵之計,他們是在將計就計,而你一旦離開,馬上奇襲荊州。”
“什麽?”
諸葛瑾聞言震驚不已,整個人瞬間猶如被雷劈了一般,呆呆愣愣的坐在席間,半晌說不出話。
“這,這不可能吧?伯言,你說他們奇襲荊州,有何憑證?”
諸葛瑾說話都有些結巴了。
就在這時,一名小校飛快從門口跑了進來,單膝跪倒在陸議麵前道:“啟稟副都督,李異發來求援書信,巫縣已經被蜀軍攻占,李異將軍兵敗,現正帶領殘兵,投奔秭歸的劉阿將軍。”
“這,這……”
諸葛瑾又急又氣,半晌沒說出話。
陸議皺眉道:“果然如此,子瑜兄,這就是憑證!”
“書信何在?”
說著,陸議又問小校。
那小校從懷中掏出書信,遞給陸議。
陸議伸手展開書信,仔細看了一遍。
等看完了信,陸議臉色鐵青,口中喃喃道:“擋不住……就是退守秭歸,一樣擋不住。”
諸葛瑾似乎還沒尋思過味兒,一張臉都綠成了苦瓜。
“不可能,不可能啊……劉皇叔不該負我……”
“子瑜,事不宜遲,我馬上修書一封,煩你帶迴秣陵轉交吳侯。”
諸葛瑾愣愣的看著陸議,卻見陸議三兩步走向帥案邊,拿起毛筆,刷刷點點的開始書寫。
等陸議寫完,諸葛瑾接過書信,恍然道:“伯言,你……你有何打算?派兵去馳援秭歸嗎?”
陸議清冷的眼眸中閃出一絲笑意。
“不,我隻會駐守江陵城。”
“可……可是秭歸……”
諸葛瑾還想說什麽,陸議擺手道:“子瑜,秭歸可以讓出來送給劉備,甚至是夷陵也可以讓出來,但江陵不行。一旦劉備的水軍順江直下,攻打江陵,我們就麻煩了。”
“其實我現在很擔心劉備的軍隊會水陸並進,夾擊江陵。”
諸葛瑾皺眉道:“如果是伯言你來抵擋劉備,你有信心嗎?”
陸議搖了搖頭,又輕輕點頭。
這一下直接給諸葛瑾看糊塗了。
陸議解釋道:“如果劉備水陸並進,我沒有把握,如果劉備棄舟船而改陸路,我則有必勝之把握!”
“原來如此……”
諸葛瑾收起書信,朝著陸議拱手道:“伯言放心,我即刻攜書信去見吳侯。”
“保重!”
二人作別後,諸葛瑾再次登上了返迴秣陵的使船。
這一次,諸葛瑾的臉上再也看不見了一絲笑容,反而成了霜打的茄子,垂頭喪氣的不停歎息。
而陸議,也就是陸遜。
他此時的名字,還叫陸議。
陸議攤開荊州的羊皮地圖,仔細的觀察著地圖上的幾個重鎮城池。
如今他的江陵守軍本來不多,如果傾巢而出去救李異,搞不好他自己也會丟了江陵。
那最好的辦法就是穩守江陵,等待吳侯發兵救應。
隻要後方的大軍一到,他就可以與劉備展開對峙。
而對歭的地點……
陸議用手指輕輕地敲了敲地圖上的夷陵!
不過在此之前一定要守住江陵的水路,隻要劉備棄船登陸,那陸議就有把握了。
“來人,傳我將令,立刻派水軍在江陵上遊布置防線。”
“另外派斥候前往秭歸去打探消息,不論出現什麽變化,即刻來報!”
“是!”
……
(關於陸議什麽時候改名陸遜,史書上存在爭議。三國誌蜀書,先主傳上記載的名字為陸議。魏書中記載也是陸議,而吳書則從頭至尾寫的陸遜。因此,有人推說是222年後,陸議改名陸遜,是因為孫尚香。也有說203年、234年等等……總之,陸議改名時間不詳,原因不詳。書中暫時隨蜀書中的記載,按陸議去寫,如果大家看著別扭,以後也可以找個時間讓他把名字改成陸遜……)
另一邊的諸葛瑾,終於順江直下,抵達了南郡的江陵城。
在江陵,有東吳大將陸議在此鎮守。
諸葛瑾與陸議相交甚厚,因此在自己與劉備達成“和平共識”,簽署“吳蜀互不侵犯條約”後,第一時間就想來見陸議,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悅。
江陵城。
陸議身穿一身淺藍色的武將袍服,親自出門迎接議和歸來的諸葛瑾。
“子瑜兄,一路風塵仆仆,兄辛苦了,小弟略備薄酒,為兄長接風。”
諸葛瑾握住陸議的手笑道:“多謝伯言,此番去見劉備,雖然多有波折,但總算是不負君侯重托,劉備已經答應退兵了……”
陸議眉頭微微一皺,諸葛瑾的話似乎讓他有些出乎意料。
“兄長且不忙,待你我入正堂續談。”
“……”
二人攜手,一起走入江陵城的軍政大廳,分賓主落座後,諸葛瑾這才繼續說道。
“伯言,一開始,劉備極其憤怒,無論我如何陳說利害,劉備始終不肯罷兵休戰。”
“直到他身邊出現一個叫範陽的年輕人。”
說到範陽,諸葛瑾明顯精神一振,笑道:“這範陽雖年不過二十,卻極有見解,正是他幫助我一起勸說劉備,這才使兩家達成和解。”
“範陽……”
陸議輕輕念叨兩聲,心中的疑慮不禁越發濃烈。
諸葛瑾並沒有第一時間察覺陸議的表情變化,而是繼續說道。
“我在來時,多虧有主公教我的緩兵之計,假意歸還三郡。再加上有範陽從旁勸說,終於使劉備迴心轉意。”
陸議緊緊地皺起眉頭,狐疑問道:“怪哉,我覺得以劉玄德的性格,拒絕和談才是必然結果,可為什麽他同意了……”
“同意和談還不好嗎?”
諸葛瑾笑著從懷中掏出白帛說道:“你看,劉備的署名在此,此事決然不假。”
陸議站起身,幾步走到諸葛瑾身邊,伸手接過“擔保書”,飛快的上下看了一遍。
等看完最後一個字,陸議猛然醒悟道:“不好,子瑜,你中了劉備與範陽之計了。”
“他們佯裝同意與你達成合議,實際上早已看穿了主公的緩兵之計,他們是在將計就計,而你一旦離開,馬上奇襲荊州。”
“什麽?”
諸葛瑾聞言震驚不已,整個人瞬間猶如被雷劈了一般,呆呆愣愣的坐在席間,半晌說不出話。
“這,這不可能吧?伯言,你說他們奇襲荊州,有何憑證?”
諸葛瑾說話都有些結巴了。
就在這時,一名小校飛快從門口跑了進來,單膝跪倒在陸議麵前道:“啟稟副都督,李異發來求援書信,巫縣已經被蜀軍攻占,李異將軍兵敗,現正帶領殘兵,投奔秭歸的劉阿將軍。”
“這,這……”
諸葛瑾又急又氣,半晌沒說出話。
陸議皺眉道:“果然如此,子瑜兄,這就是憑證!”
“書信何在?”
說著,陸議又問小校。
那小校從懷中掏出書信,遞給陸議。
陸議伸手展開書信,仔細看了一遍。
等看完了信,陸議臉色鐵青,口中喃喃道:“擋不住……就是退守秭歸,一樣擋不住。”
諸葛瑾似乎還沒尋思過味兒,一張臉都綠成了苦瓜。
“不可能,不可能啊……劉皇叔不該負我……”
“子瑜,事不宜遲,我馬上修書一封,煩你帶迴秣陵轉交吳侯。”
諸葛瑾愣愣的看著陸議,卻見陸議三兩步走向帥案邊,拿起毛筆,刷刷點點的開始書寫。
等陸議寫完,諸葛瑾接過書信,恍然道:“伯言,你……你有何打算?派兵去馳援秭歸嗎?”
陸議清冷的眼眸中閃出一絲笑意。
“不,我隻會駐守江陵城。”
“可……可是秭歸……”
諸葛瑾還想說什麽,陸議擺手道:“子瑜,秭歸可以讓出來送給劉備,甚至是夷陵也可以讓出來,但江陵不行。一旦劉備的水軍順江直下,攻打江陵,我們就麻煩了。”
“其實我現在很擔心劉備的軍隊會水陸並進,夾擊江陵。”
諸葛瑾皺眉道:“如果是伯言你來抵擋劉備,你有信心嗎?”
陸議搖了搖頭,又輕輕點頭。
這一下直接給諸葛瑾看糊塗了。
陸議解釋道:“如果劉備水陸並進,我沒有把握,如果劉備棄舟船而改陸路,我則有必勝之把握!”
“原來如此……”
諸葛瑾收起書信,朝著陸議拱手道:“伯言放心,我即刻攜書信去見吳侯。”
“保重!”
二人作別後,諸葛瑾再次登上了返迴秣陵的使船。
這一次,諸葛瑾的臉上再也看不見了一絲笑容,反而成了霜打的茄子,垂頭喪氣的不停歎息。
而陸議,也就是陸遜。
他此時的名字,還叫陸議。
陸議攤開荊州的羊皮地圖,仔細的觀察著地圖上的幾個重鎮城池。
如今他的江陵守軍本來不多,如果傾巢而出去救李異,搞不好他自己也會丟了江陵。
那最好的辦法就是穩守江陵,等待吳侯發兵救應。
隻要後方的大軍一到,他就可以與劉備展開對峙。
而對歭的地點……
陸議用手指輕輕地敲了敲地圖上的夷陵!
不過在此之前一定要守住江陵的水路,隻要劉備棄船登陸,那陸議就有把握了。
“來人,傳我將令,立刻派水軍在江陵上遊布置防線。”
“另外派斥候前往秭歸去打探消息,不論出現什麽變化,即刻來報!”
“是!”
……
(關於陸議什麽時候改名陸遜,史書上存在爭議。三國誌蜀書,先主傳上記載的名字為陸議。魏書中記載也是陸議,而吳書則從頭至尾寫的陸遜。因此,有人推說是222年後,陸議改名陸遜,是因為孫尚香。也有說203年、234年等等……總之,陸議改名時間不詳,原因不詳。書中暫時隨蜀書中的記載,按陸議去寫,如果大家看著別扭,以後也可以找個時間讓他把名字改成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