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7 年初,為了盡快肅清大宋的勢力,元軍在巴蜀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元軍首先將目標指向了渠州,這座城堡是巴蜀防線的重要一環。當元軍的鐵騎如烏雲般壓境時,渠州的守軍並未退縮。他們在城牆上奮勇抵抗,箭矢如雨點般射向敵人。士兵們日夜堅守,眼中充滿了對家園的守護之情。其中有一位年輕的士兵楊大犬,他本是城中的普通百姓,因戰亂被征召入伍。當元軍開始攻城時,他將家人安置在城中相對安全的地窖裏,自己則拿起武器衝向城牆。他雖沒有精湛的武藝,但憑借著對家人的愛和保衛家鄉的決心,一次次地用長矛刺向攀爬城牆的元軍。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元軍的雲梯架上城牆,楊大犬毫不猶豫地衝向雲梯,用盡全力將其推倒,雲梯下的元軍被砸得慘叫連連。然而,元軍攻勢不減,一波又一波地湧上來。楊大犬的身上已經多處負傷,但他依然頑強抵抗。當一支流箭射中他的胸膛時,他的眼中沒有恐懼,隻有對家人的不舍和對家園淪陷的悲憤,最終倒在了城牆上,鮮血染紅了腳下的磚石。


    禮儀城同樣遭遇了元軍的殘酷攻擊。這裏的守軍與元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房屋都成為了戰場。百姓們驚恐地四處逃竄,唿喊聲、哭叫聲交織在一起。在混亂中,張萬福一家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張萬福是個老實巴交的商人,他的妻子體弱多病,兒子還年幼。當戰爭的硝煙彌漫到家門口時,他帶著家人隨著人群逃命。在擁擠的街道上,元軍的騎兵肆意地揮舞著長刀,鮮血濺在牆壁上。張萬福緊緊抱著兒子,妻子在後麵艱難地跟著。突然,人群被衝散,妻子被元軍的戰馬撞倒在地,還沒等張萬福反應過來,妻子就被無情地踐踏在馬蹄之下。張萬福悲痛欲絕,但為了兒子,他隻能繼續逃命。然而,命運並未眷顧他們,在一個拐角處,元軍發現了他們。張萬福將兒子藏在一個水缸後麵,自己挺身而出,試圖引開元軍,但很快就被元軍殺害。可憐的孩子目睹了這一切,眼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在戰亂中孤苦伶仃。


    此後,元軍的攻勢更加猛烈,夔州、施州、播州等地也相繼陷入戰火。夔州的守軍在江邊與元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江水被鮮血染紅。施州的城堡在元軍的猛攻下搖搖欲墜,城內的士兵和百姓用石頭、棍棒與敵人對抗。播州的軍民則在山地間利用地形與元軍周旋,但終究因力量懸殊而失守。這些城堡在元軍的鐵蹄下一一淪陷,巴蜀大地陷入了無盡的戰亂與痛苦之中,百姓流離失所,無數家庭支離破碎,整個地區被戰爭的陰霾所籠罩。


    1278 年年末的這個上午,釣魚城仿若被世界遺忘的孤地。陽光有氣無力地傾灑下來,穿過城牆上那交錯縱橫的斑駁痕跡,像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在無力地撫摸著這座飽經滄桑的古城。那一道道光線,像是鋒利的劍,將城內的破敗與絕望無情地切割開來。


    石板上的裂縫宛如大地張開的幹渴嘴唇,似乎在訴說著長久幹旱的痛苦。破舊的屋瓦東倒西歪地散落在屋頂上,有的甚至已經破碎,陽光毫無阻礙地穿過那些孔洞,在屋內投下一片片詭異的光斑。那些曾經溫馨的居所,如今隻剩下殘垣斷壁,牆壁上滿是煙熏火燎的痕跡,有的地方還殘留著刀劍劃過的深深劃痕。許多房屋的半邊已經坍塌,裸露的木梁像是被抽去了筋骨的軀體,在風中搖搖欲墜,仿佛下一刻就會徹底倒下。


    饑餓疲憊的百姓,眼神空洞地在城內遊蕩。陽光灑在他們瘦弱的身軀上,清晰地勾勒出那一根根突出的肋骨和凹陷的臉頰。他們的衣服早已破爛不堪,補丁摞著補丁,那單薄的布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就如同他們此刻脆弱的生命。孩子們緊緊依偎在大人身邊,眼中充滿了恐懼和迷茫,他們的哭鬧聲早已因為饑餓變得微弱無力。老人們則默默地坐在角落裏,眼神呆滯地望著遠方,似乎在等待著這場噩夢的終結。


    而那城牆,曾經是釣魚城堅不可摧的象征,如今卻千瘡百孔。巨大的石塊從城牆上剝落,散落在城牆腳下,像是被丟棄的戰甲碎片。城牆的表麵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彈坑,那是敵人猛烈攻擊留下的印記。有些地方的城牆已經出現了巨大的缺口,像是一張破碎的巨口,仿佛在向世人訴說著它所承受的苦難。


    兩年來的幹旱讓城內早已斷炊無食。原本儲存糧食的倉庫如今空空如也,隻剩下幾隻老鼠在角落裏竄來竄去,尋找著可能殘留的一點碎屑。街道上彌漫著死亡和絕望的氣息,那些因饑餓而倒下的軍民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路邊,無人掩埋。活著的人們已經沒有力氣去為他們舉行葬禮,隻能麻木地從旁邊走過,因為他們不知道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就是自己。整個釣魚城,就像一座被死神籠罩的廢墟,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著無盡的悲涼與絕望。


    釣魚城最後的主將劉禹,在府上已拒食三天,內心焦灼難熬。戰,還是降?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擺在他的麵前,他茫然無措,不知該如何抉擇。若繼續抗戰,釣魚城既無援軍,又無糧草,敵我力量懸殊巨大,全城軍民必定戰死無疑。他深知,自 1277 年初起,元軍已攻取了巴蜀幾十座城堡,作為釣魚城前沿陣地的渠州、禮儀城已蕩然無存,夔州、施州、播州也相繼淪陷,釣魚城已然成了一座孤城。此時,忽必烈大汗在四川設立了兩個軍事機構,即川東行樞密院和川西行樞密院。兩院為奪取戰果,將釣魚城圍得水泄不通。更糟糕的是,兩年來合州連續大旱,城內缺糧多日,已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狀。城裏十多萬軍民的性命,就緊緊握在他劉禹一人手中。


    趙倩兄妹、關翼張猛分兩批殺出城去籌集糧草及向朝廷搬救兵,但至今都音信全無。


    在焦急與煩惱的交織中,劉禹來到了釣魚台上,麵對著奔騰不息的嘉陵江,長歎一聲。就在這時,一個身姿綽約、相貌姣好的女子,悄然出現在他的身邊。


    她朱唇輕啟,說:“還是選擇放下戰刀吧。” 此話一出,劉禹大驚失色。這位敢在劉禹麵前鬥膽放言的女子,正是忽必烈的妹妹雲霓公主。


    經過一夜痛苦的抉擇,劉禹采納了雲霓公主的建議。他無可奈何地說道:“我現在隻想保住釣魚城軍民性命,即使元軍要我頭顱,我也死而無憾!”


    “元軍統帥李德輝是哥哥忽必烈的心腹,我要他務必保證全城軍民的安全.....”


    劉禹安排部將秘密出城,日夜兼程地把保城救民、並署上雲霓公主名字的書信帶到了成都。劉禹提出,如宋軍投降,元軍必須保證絕不殺一人。


    李德輝看完書信,當即讓信使迴信:他全部照辦。


    為確保受降順利,李德輝親率五百兵力來到釣魚城,最終和劉禹達成協議:由忽必烈大汗親自頒旨,蒙軍不犯秋毫,釣魚城守軍全體解甲。


    劉禹的開城決定,激起了一部分浴血奮戰幾十年的老將軍極大的憤慨。第二天,35 名戰功卓著的老將軍在釣魚城的不同地點,毅然拔刀自刎。1279 年正月,釣魚城在悲愴的軍號聲中,緩緩豎起了元旗。圍困釣魚城多年的元軍主力部隊撤去,一場即將出現的血腥大屠殺得以避免。


    戰後,忽必烈信守承諾,封劉禹為潼川路安撫使、知合州事。可世事難測,忽必烈去世後多年,西南地區漢人不滿壓迫揭竿起義。恰在這時,劉禹向朝廷提出要辭官迴鄉,立即被朝廷將之與漢人造反聯係起來,並賜其死刑,時年劉禹五十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石刻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說還須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說還須說並收藏石刻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