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扶持一個,新宗室集團
造反造到大動脈,發現自家是皇族 作者:平平無奇的發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眼看著糧價越來越高。
地方上的民意沸騰,就連底層的官差都開始集體抱怨。
當然,檀州地方官,也不敢跟元子明諫言這些。
隻能委婉找到王猛這些天子寵臣,曲線救國。
希望皇帝能放棄這個決定,否則檀州的百姓反了,他們這顆頭可就保不住了!
但元子明麵對各方的勸諫,始終無動於衷。
夜夜笙歌!
這可激怒了檀州的百姓,連續好幾處地方都爆發了民變,連豪族都蠢蠢欲動,官府心力交瘁。
但就在第十天,官價已經來到了上百倍的時候。
局勢突然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來居高不下的糧價,突然暴跌,遠遠低於官價。
甚至在黑市上,可以買到更便宜的糧食。
不到兩天時間,檀州城就擠進來大量外地糧商,大批的糧食湧入檀州市麵,很快就供過於求了!
檀州四大糧商見勢不妙,也不敢再賣高價糧了,趕緊開倉放糧,將積壓已久的糧食賣出去避免破產。
使得一夜之間,檀州的糧食價格,一落千丈,已經恢複到接近正常價格的水平了。
這一情況,看傻了眾人,大跌眼鏡。
這時的元子明才出麵,優哉遊哉解釋道:
“之前那個官價,不是給你們看的,也不是給老百姓看的,而是給外地糧商看的!讓大家知道,運到災區賣糧有利可圖,如此一來,其他糧食富餘的地方的糧食,就會不遺餘力過來賣糧!”
這十天,元子明也不是什麽都沒做。
他第一是下詔允許江南糧商到北方賣糧,而且免稅,官府不收一分錢。
二是大開南北朝的邊市,大肆購買大量南梁糧食,還鼓勵南梁商人到大魏朝去賣糧,給予通關文牒,具有最高效力,任何地方官府都不得阻攔。
這套組合拳打下來,災區的糧價倒是很快就迴落。
熬過了最難的這段時期了,江南的漕運才陸陸續續恢複。
元子明得以調用大量的民夫和船隻來救災,並動用軍隊參與災後房屋的重建。
宣布免除災區三年的農業稅,並免費發放耕牛、種子和農具。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勉強將災情給壓下去了。
等到迴到長安時,京城動蕩不安的局麵得以結束。
元子明本來以為,自己做得還算合格。
誰知道司馬仲本、公孫羊、裴濟三個宰相聯名上表,說江南的商人趁著災情,大肆購買百姓的土地,進行土地兼並。
“豐年一畝良田的市價,是十石糧食,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便有錢也買不到田地!”
公孫羊是農業方麵的高手,算起賬目頭頭是道,
“可一旦到了災年,田地的價格就會跌到三到四石左右,在大多數情況下,商人都沒有給足實數!”
“此番黃河發大水,根據臣的估算,江南宗室和江南豪商,就大肆兼並災民的土地!即便百姓能夠挺過這場大災,也免不了要給地主當佃戶!陛下新政之效果,很快就會蕩然無存!”
土地兼並,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的死敵,而且大量豪商的出現,也不利於朝廷掌控地方。
元子明眯眼道:
“你們想朕怎麽做?”
“陛下應當迅速派錦衣衛南下,查清此事,畢竟這其中還有不少是原來的江南宗室所為,這些人沒有了宗室身份,做起事情也毫無顧忌!”
裴濟苦口婆心道。
元子明卻倚靠在龍椅上,閉目養神:
“你們是要朕殺商人嗎?”
“開了殺商人的先河,朕何以興商業?”
眾人語塞。
司馬仲本皺眉道:“陛下,此次江南豪商趁火打劫,不可不防啊!”
雖說朝廷當下的政策是要扶持商業,但這也間接帶來了大商人的出現,這些人富可敵國,影響力已經可以動搖社稷的根本了。
元子明知道,三大宰相找自己,為民請命當然是冠冕堂皇的理由。
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因為,商人集團的崛起,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士大夫集團,尤其是文官集團。
接下來,如果商人的勢力再進入朝廷,顛覆原來的廟堂秩序,傳統士大夫的勢力範圍就會受到嚴重衝擊。
但是這些奸商,確實又該好好敲打一下了!
元子明思忖了片刻,嘴角頓時翹起,其實他早就有主意了。
“陛下!宣王、光王已經來了!”
馮寶露麵道。
自從科舉舞弊案後,馮寶就受到了牽連,但是好歹是十朝元老,又有擁立新皇的功勳在內,所以很快就被官複原職。
而元子明認為在宦官集團中,黃敬的勢力最近膨脹得確實有些厲害了。
傳聞他在江南偷偷投資了不少產業,這些豪商此次大肆兼並土地,說不定背後就有人家當靠山。
所以元子明還是選擇適當扶植馮寶,鉗製黃敬。
“行,讓他們進來吧。”
元子明鎮定自若道。
在場的文官麵麵相覷,有些訝然。
要知道今上厭惡宗室,但凡稍微重要點的會議,都不會讓宗室出席。
今天可是政事堂三大佬出麵的禦前會議。
元子明居然會主動邀請兩位藩王前來參與!
宣王元豪,三十八歲。
豫章王元肅,十七歲。
兩人按照輩分,是太宗一脈的,而且他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他們還是宗室活化石德王元樹的後裔!
元樹德高望重,所生十六子,都被皇帝破格授予王爵!
宣王元豪,是元樹的孫子。
光王元肅,是元樹的重孫。
二人之前在江南宗室裏,一個是郡王爵位,一個隻是公爵。
但元子明推出宗室改革後,因為德王元樹被困長安,江南宗室一盤散沙,被元子明的胡人騎兵隨便這麽一嚇,就樹倒猢猻散。
為了保全家族榮光,兩人便加入了軍隊。
剛好遇上了四次北伐。
元豪任安西都護,跟隨著霍龍征討匈奴、突厥聯軍,立下軍功,晉升為宣王、左武衛將軍。
元肅任工部員外郎,負責後勤有功,隨後因為搶救河道及時,晉升為豫章王、工部侍郎、京兆觀察使。
算得上是宗室裏的新貴。
不過即便如此,二人的官職級別,壓根是沒有資格參與這種會議的。
“陛下!”
宣王元豪、豫章王元肅,畢恭畢敬下跪,
“恭賀陛下喜得皇次子!”
元子明一愣,笑不攏嘴:
“你們才剛剛迴京履新吧?這麽快就知道了?”
七日前,琅琊王王導之妹、貴妃王柔誕下一子,即為大魏朝第二位皇子!
由於王導之功,元子明在對方出生時,即加位為郡王!
“我元氏家族又添一新龍,這種大事,臣等自然要時刻關注!陛下誕子,事關社稷大事,關乎大魏皇龍一脈興旺,臣等不勝歡喜之至!”
宣王元豪、豫章王元肅,一陣溜須拍馬。
兩人能混到這一步,頭腦精明得很。
元子明似笑非笑道:
“什麽社稷之重?你看朕像那些傳統的迂腐之君嗎?天位,也不一定要傳給自己兒子啊!”
聽到這話。
本來小心翼翼的兩人,瞬間虎軀一震,有些不可思議地仰起頭。
這一刻,元子明從他們眼神中捕捉到了什麽,微微眯眼。
叫馮寶看座後。
元子明開始打趣問道:
“兄長(元豪),賢侄(元肅),你們可知道最近京中有個笑話?”
兩人對視一眼,一臉茫然:“還請陛下示下。”
元子明突然指向對麵的三位宰相,揶揄笑道:
“朕一個才出生不滿一年的皇兒,一個才嗷嗷落地幾天的皇兒,居然就引發朝廷諸公新一輪的黨爭了!”
“據說,他們還分成了兩個派係,一個是皇長子黨,一個是皇次子黨!”
聞言,對麵的三大宰相,當即大驚失色。
沒想到皇帝會拿這件事來開玩笑!
的確!
因為元子明遲遲沒有立皇後,所以剛出生的皇長子和皇次子,就成了群臣押注的對象之一。
皇長子是德妃拓跋蘭心生的,她是南鮮卑王,有兵有地盤,加上又有皇長子的身份,長幼尊卑曆來都是定律。
所以得到了朝廷不少權貴的暗中支持。
但也有人不滿拓跋蘭心的胡人身份,相比之下,出身琅琊王氏的王柔,正兒八經的世家子弟,又是前任宰相、琅琊王王導之妹。
這種名門出身,讓守舊派士大夫們很有歸屬感,便紛紛抱團取暖。
策劃著如何幫助未來的皇次子,成為皇太子,問鼎天下。
而在場的三位宰相,公孫羊、裴濟是皇次子黨,代表老派官僚勢力,司馬仲本是皇長子黨,代表新文官集團和武勳集團利益。
這兩派的雛形,已經在朝堂上初步形成,隻是還沒有發展成火候。
竟然就被皇帝給認出來了!而且還當著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這才讓眾人覺得頭皮發麻、毛骨悚然。
宣王元豪、豫章王元肅,從元子明口中聽到這種,臉上也是五味雜陳。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朕根本就不在意皇位是不是朕的兒子繼承!”
元子明以一種開玩笑的口吻說道,
“對朕而言,隻要這個江山姓元,是不是朕的兒子,無所謂,若是一個廢柴,即便是朕的血脈又如何呢?給他皇位坐,他也坐不穩啊!這天下豈不是又要亂一迴呢?”
這番話,無疑激起了宣王元豪、豫章王元肅的野心。
這不就是在暗示他們,也有資格爭搶皇位嗎?
“陛下,臣以為聖上年富力強,現在討論皇儲人選還為時過早!”
宣王元豪馬上出來嗆群臣。
豫章王元肅也附和道:“百官私底下結黨營私,以所謂皇長子黨和皇次子黨劃分陣營,這是要分裂我大魏朝啊!陛下,此風斷斷不可漲啊!”
元子明泰然自若道:
“兄長和賢侄所言極是!這次召你們來,是詢問你們有關江南豪商趁火打劫,兼並百姓土地之事,群臣都建議朕向商人下手,你們以為如何?”
宣王元豪有些狐疑,但年輕氣盛的豫章王元肅,就趕緊道:
“並非所有商人都是這般雞鳴狗盜之輩!陛下,臣以為,可以設江南商務司,隸屬戶部管轄,欽定江南商貿大臣,節製和規範江南商業發展!如此一來,既可以防微杜漸,又不會壞了陛下的國策。”
宣王元豪一愣,有些惱怒地看著侄子,這家夥膽子不小啊,敢搶自己的話!
他再怎麽說也是他的叔父!一點輩分都不講,現在宗室的小輩是越來越狂妄了!
為了在陛下麵前爭寵,他也是豁出去了,說道:
“陛下!臣請為江南商務大臣,前往江南處理土地兼並之事!”
豫章王元肅傻眼,心想這老東西都親王了,還這麽喜歡跟小輩搶功勞?
他也不假思索道:“臣也願往!陛下為之難,臣等為之易!請陛下給臣三個月的時間,定然平定江南商務!”
宣王元豪大聲道:“臣隻需要兩個月!”
豫章王元肅臉一黑,改口道:
“那臣全力以赴,一個月即可!”
“本王二十天!”宣王元豪耷拉著臉,冷冷瞪著豫章王元肅。
“臣十天!!”對方不為所動,語出驚人道。
群臣看得都麵麵相覷,從長安到江南十天都夠嗆了,還十天解決呢!
元子明啼笑皆非道:
“這樣,朕給你們三個月的時間。朕打算在江南設南直隸,同時設度支、鹽鐵、商貿三司,元豪,你是長輩,就擔任南直隸巡撫大臣。元肅,你雖然是小輩,但也能力出眾,任南直隸布政使兼總理商貿大臣。”
“三個月的時間,如果你們能平定江南,朕就讓你們迴長安,委以重任!”
元子明字字珠璣道。
兩人喜出望外,紛紛拱手謝恩。
一個由元子明親自扶持的新宗室集團,也許已經在無形中開始形成了。
而談完江南買地案後,元子明又談及了最近民間甚囂塵上,說天災是天譴的事。
“靠報紙,可以靖浮言,但難保後世不會多想,所以朕一直有個想法,想要編寫一本囊括古今中外所有領域,集曆代學者聖人大成的典籍!”
“名為,永樂大典!”
地方上的民意沸騰,就連底層的官差都開始集體抱怨。
當然,檀州地方官,也不敢跟元子明諫言這些。
隻能委婉找到王猛這些天子寵臣,曲線救國。
希望皇帝能放棄這個決定,否則檀州的百姓反了,他們這顆頭可就保不住了!
但元子明麵對各方的勸諫,始終無動於衷。
夜夜笙歌!
這可激怒了檀州的百姓,連續好幾處地方都爆發了民變,連豪族都蠢蠢欲動,官府心力交瘁。
但就在第十天,官價已經來到了上百倍的時候。
局勢突然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來居高不下的糧價,突然暴跌,遠遠低於官價。
甚至在黑市上,可以買到更便宜的糧食。
不到兩天時間,檀州城就擠進來大量外地糧商,大批的糧食湧入檀州市麵,很快就供過於求了!
檀州四大糧商見勢不妙,也不敢再賣高價糧了,趕緊開倉放糧,將積壓已久的糧食賣出去避免破產。
使得一夜之間,檀州的糧食價格,一落千丈,已經恢複到接近正常價格的水平了。
這一情況,看傻了眾人,大跌眼鏡。
這時的元子明才出麵,優哉遊哉解釋道:
“之前那個官價,不是給你們看的,也不是給老百姓看的,而是給外地糧商看的!讓大家知道,運到災區賣糧有利可圖,如此一來,其他糧食富餘的地方的糧食,就會不遺餘力過來賣糧!”
這十天,元子明也不是什麽都沒做。
他第一是下詔允許江南糧商到北方賣糧,而且免稅,官府不收一分錢。
二是大開南北朝的邊市,大肆購買大量南梁糧食,還鼓勵南梁商人到大魏朝去賣糧,給予通關文牒,具有最高效力,任何地方官府都不得阻攔。
這套組合拳打下來,災區的糧價倒是很快就迴落。
熬過了最難的這段時期了,江南的漕運才陸陸續續恢複。
元子明得以調用大量的民夫和船隻來救災,並動用軍隊參與災後房屋的重建。
宣布免除災區三年的農業稅,並免費發放耕牛、種子和農具。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勉強將災情給壓下去了。
等到迴到長安時,京城動蕩不安的局麵得以結束。
元子明本來以為,自己做得還算合格。
誰知道司馬仲本、公孫羊、裴濟三個宰相聯名上表,說江南的商人趁著災情,大肆購買百姓的土地,進行土地兼並。
“豐年一畝良田的市價,是十石糧食,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便有錢也買不到田地!”
公孫羊是農業方麵的高手,算起賬目頭頭是道,
“可一旦到了災年,田地的價格就會跌到三到四石左右,在大多數情況下,商人都沒有給足實數!”
“此番黃河發大水,根據臣的估算,江南宗室和江南豪商,就大肆兼並災民的土地!即便百姓能夠挺過這場大災,也免不了要給地主當佃戶!陛下新政之效果,很快就會蕩然無存!”
土地兼並,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的死敵,而且大量豪商的出現,也不利於朝廷掌控地方。
元子明眯眼道:
“你們想朕怎麽做?”
“陛下應當迅速派錦衣衛南下,查清此事,畢竟這其中還有不少是原來的江南宗室所為,這些人沒有了宗室身份,做起事情也毫無顧忌!”
裴濟苦口婆心道。
元子明卻倚靠在龍椅上,閉目養神:
“你們是要朕殺商人嗎?”
“開了殺商人的先河,朕何以興商業?”
眾人語塞。
司馬仲本皺眉道:“陛下,此次江南豪商趁火打劫,不可不防啊!”
雖說朝廷當下的政策是要扶持商業,但這也間接帶來了大商人的出現,這些人富可敵國,影響力已經可以動搖社稷的根本了。
元子明知道,三大宰相找自己,為民請命當然是冠冕堂皇的理由。
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因為,商人集團的崛起,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士大夫集團,尤其是文官集團。
接下來,如果商人的勢力再進入朝廷,顛覆原來的廟堂秩序,傳統士大夫的勢力範圍就會受到嚴重衝擊。
但是這些奸商,確實又該好好敲打一下了!
元子明思忖了片刻,嘴角頓時翹起,其實他早就有主意了。
“陛下!宣王、光王已經來了!”
馮寶露麵道。
自從科舉舞弊案後,馮寶就受到了牽連,但是好歹是十朝元老,又有擁立新皇的功勳在內,所以很快就被官複原職。
而元子明認為在宦官集團中,黃敬的勢力最近膨脹得確實有些厲害了。
傳聞他在江南偷偷投資了不少產業,這些豪商此次大肆兼並土地,說不定背後就有人家當靠山。
所以元子明還是選擇適當扶植馮寶,鉗製黃敬。
“行,讓他們進來吧。”
元子明鎮定自若道。
在場的文官麵麵相覷,有些訝然。
要知道今上厭惡宗室,但凡稍微重要點的會議,都不會讓宗室出席。
今天可是政事堂三大佬出麵的禦前會議。
元子明居然會主動邀請兩位藩王前來參與!
宣王元豪,三十八歲。
豫章王元肅,十七歲。
兩人按照輩分,是太宗一脈的,而且他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他們還是宗室活化石德王元樹的後裔!
元樹德高望重,所生十六子,都被皇帝破格授予王爵!
宣王元豪,是元樹的孫子。
光王元肅,是元樹的重孫。
二人之前在江南宗室裏,一個是郡王爵位,一個隻是公爵。
但元子明推出宗室改革後,因為德王元樹被困長安,江南宗室一盤散沙,被元子明的胡人騎兵隨便這麽一嚇,就樹倒猢猻散。
為了保全家族榮光,兩人便加入了軍隊。
剛好遇上了四次北伐。
元豪任安西都護,跟隨著霍龍征討匈奴、突厥聯軍,立下軍功,晉升為宣王、左武衛將軍。
元肅任工部員外郎,負責後勤有功,隨後因為搶救河道及時,晉升為豫章王、工部侍郎、京兆觀察使。
算得上是宗室裏的新貴。
不過即便如此,二人的官職級別,壓根是沒有資格參與這種會議的。
“陛下!”
宣王元豪、豫章王元肅,畢恭畢敬下跪,
“恭賀陛下喜得皇次子!”
元子明一愣,笑不攏嘴:
“你們才剛剛迴京履新吧?這麽快就知道了?”
七日前,琅琊王王導之妹、貴妃王柔誕下一子,即為大魏朝第二位皇子!
由於王導之功,元子明在對方出生時,即加位為郡王!
“我元氏家族又添一新龍,這種大事,臣等自然要時刻關注!陛下誕子,事關社稷大事,關乎大魏皇龍一脈興旺,臣等不勝歡喜之至!”
宣王元豪、豫章王元肅,一陣溜須拍馬。
兩人能混到這一步,頭腦精明得很。
元子明似笑非笑道:
“什麽社稷之重?你看朕像那些傳統的迂腐之君嗎?天位,也不一定要傳給自己兒子啊!”
聽到這話。
本來小心翼翼的兩人,瞬間虎軀一震,有些不可思議地仰起頭。
這一刻,元子明從他們眼神中捕捉到了什麽,微微眯眼。
叫馮寶看座後。
元子明開始打趣問道:
“兄長(元豪),賢侄(元肅),你們可知道最近京中有個笑話?”
兩人對視一眼,一臉茫然:“還請陛下示下。”
元子明突然指向對麵的三位宰相,揶揄笑道:
“朕一個才出生不滿一年的皇兒,一個才嗷嗷落地幾天的皇兒,居然就引發朝廷諸公新一輪的黨爭了!”
“據說,他們還分成了兩個派係,一個是皇長子黨,一個是皇次子黨!”
聞言,對麵的三大宰相,當即大驚失色。
沒想到皇帝會拿這件事來開玩笑!
的確!
因為元子明遲遲沒有立皇後,所以剛出生的皇長子和皇次子,就成了群臣押注的對象之一。
皇長子是德妃拓跋蘭心生的,她是南鮮卑王,有兵有地盤,加上又有皇長子的身份,長幼尊卑曆來都是定律。
所以得到了朝廷不少權貴的暗中支持。
但也有人不滿拓跋蘭心的胡人身份,相比之下,出身琅琊王氏的王柔,正兒八經的世家子弟,又是前任宰相、琅琊王王導之妹。
這種名門出身,讓守舊派士大夫們很有歸屬感,便紛紛抱團取暖。
策劃著如何幫助未來的皇次子,成為皇太子,問鼎天下。
而在場的三位宰相,公孫羊、裴濟是皇次子黨,代表老派官僚勢力,司馬仲本是皇長子黨,代表新文官集團和武勳集團利益。
這兩派的雛形,已經在朝堂上初步形成,隻是還沒有發展成火候。
竟然就被皇帝給認出來了!而且還當著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這才讓眾人覺得頭皮發麻、毛骨悚然。
宣王元豪、豫章王元肅,從元子明口中聽到這種,臉上也是五味雜陳。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朕根本就不在意皇位是不是朕的兒子繼承!”
元子明以一種開玩笑的口吻說道,
“對朕而言,隻要這個江山姓元,是不是朕的兒子,無所謂,若是一個廢柴,即便是朕的血脈又如何呢?給他皇位坐,他也坐不穩啊!這天下豈不是又要亂一迴呢?”
這番話,無疑激起了宣王元豪、豫章王元肅的野心。
這不就是在暗示他們,也有資格爭搶皇位嗎?
“陛下,臣以為聖上年富力強,現在討論皇儲人選還為時過早!”
宣王元豪馬上出來嗆群臣。
豫章王元肅也附和道:“百官私底下結黨營私,以所謂皇長子黨和皇次子黨劃分陣營,這是要分裂我大魏朝啊!陛下,此風斷斷不可漲啊!”
元子明泰然自若道:
“兄長和賢侄所言極是!這次召你們來,是詢問你們有關江南豪商趁火打劫,兼並百姓土地之事,群臣都建議朕向商人下手,你們以為如何?”
宣王元豪有些狐疑,但年輕氣盛的豫章王元肅,就趕緊道:
“並非所有商人都是這般雞鳴狗盜之輩!陛下,臣以為,可以設江南商務司,隸屬戶部管轄,欽定江南商貿大臣,節製和規範江南商業發展!如此一來,既可以防微杜漸,又不會壞了陛下的國策。”
宣王元豪一愣,有些惱怒地看著侄子,這家夥膽子不小啊,敢搶自己的話!
他再怎麽說也是他的叔父!一點輩分都不講,現在宗室的小輩是越來越狂妄了!
為了在陛下麵前爭寵,他也是豁出去了,說道:
“陛下!臣請為江南商務大臣,前往江南處理土地兼並之事!”
豫章王元肅傻眼,心想這老東西都親王了,還這麽喜歡跟小輩搶功勞?
他也不假思索道:“臣也願往!陛下為之難,臣等為之易!請陛下給臣三個月的時間,定然平定江南商務!”
宣王元豪大聲道:“臣隻需要兩個月!”
豫章王元肅臉一黑,改口道:
“那臣全力以赴,一個月即可!”
“本王二十天!”宣王元豪耷拉著臉,冷冷瞪著豫章王元肅。
“臣十天!!”對方不為所動,語出驚人道。
群臣看得都麵麵相覷,從長安到江南十天都夠嗆了,還十天解決呢!
元子明啼笑皆非道:
“這樣,朕給你們三個月的時間。朕打算在江南設南直隸,同時設度支、鹽鐵、商貿三司,元豪,你是長輩,就擔任南直隸巡撫大臣。元肅,你雖然是小輩,但也能力出眾,任南直隸布政使兼總理商貿大臣。”
“三個月的時間,如果你們能平定江南,朕就讓你們迴長安,委以重任!”
元子明字字珠璣道。
兩人喜出望外,紛紛拱手謝恩。
一個由元子明親自扶持的新宗室集團,也許已經在無形中開始形成了。
而談完江南買地案後,元子明又談及了最近民間甚囂塵上,說天災是天譴的事。
“靠報紙,可以靖浮言,但難保後世不會多想,所以朕一直有個想法,想要編寫一本囊括古今中外所有領域,集曆代學者聖人大成的典籍!”
“名為,永樂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