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一年多沒吃過牛角麵包了,現在路過麵包店隻敢隔著櫥窗解饞,雖說吃不起,但眼睛到是沒閑著,眼睜睜看著牛角麵包在進化發展,最新流行的是壓扁版的牛角包,被稱為“扁可頌”,真是異端啊,牛角麵包不蓬鬆,就失去了靈魂。


    “啊,好想吃牛角麵包啊!要拍扁不如送我!”我在家裏抱怨道。


    “實在想吃就買啊,不是隨處可見嗎?”


    “不不不,我對牛角麵包是有講究的。”我對妻子解釋道,雖然在樸樸網上超市我可以買到9.9一包三個的廉價貨,在爆蛋吐司之類的店裏也有便宜的牛角麵包,可我覺得全廣州起酥做得好的牛角麵包都是不便宜的。


    “所以你想吃啥?”


    “老牌的璞門,或這幾年的新貴陸穗。”


    “你還是閉嘴吧。”妻子說,自從失業後,我們訂了一條規矩,每天花在吃飯上的錢不能超過30元,而陸穗和璞門,牛角麵包的售價都是18元一個,一個麵包是肯定吃不飽的,我得吃三個,妻子要我閉嘴情有可原。


    但想吃牛角包的心不會因閉嘴而消失,我每日買菜途中要順著香氣跑到麵包店觀望。


    “您是有什麽需要嗎?”某次某家麵包店裏,一個熱心的小姐姐詢問我。


    我看了下價格牌,這店的牛角包要價8元,到是不會超出本日預算,但就怕味道不對。


    “這個嘛,我隻是想問下,這種麵包為什麽要叫牛角包,我家孩子很好奇?”我撒了個謊,我家沒有孩子,隻有一隻不吃牛角包的八歲美短貓。


    “很多人都誤會了。”小姐姐一本正經解釋起來,說牛角包應該叫新月麵包,據說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打算挖地道進攻奧地利時,被連夜勞作的麵包師們發現了,最終铩羽而歸,為了慶祝這次勝利,麵包師們就把麵包做成象征伊斯蘭教的新月形狀。


    這個說法聽著就像是後世杜撰的,若是為了慶祝打敗伊斯蘭教國家,那即使做出新月狀的麵包,事後也一定要狠狠把它拍扁才解恨吧?我沒有把這個疑問對小姐姐訴說,買不起麵包的我怕多聊幾句就得掏錢,隻得客氣道謝後離去。或是這個故事在某個平行時空是真實的,然後投射到我存在的世界,就有了扁可頌。


    我對妻子說起我的猜想,她從袋子裏掏出璞門的袋子,“說起來璞門最便宜的可頌居然不是十八元的原文可頌,而是十六元的流心巧克力可頌。”


    我看著兩個不是新月形,而是做得方方正正的麵包,雖然有點嫌棄不是原味,但還是十分高興,這款我自然也吃過,除了形狀不對,其他統統都優秀。


    “不過,就這樣花了32大洋,我們明天另外兩頓吃什麽好呢?”


    “反正明天是周六,在被窩裏撐到傍晚就可以省兩頓了。”妻子說。


    她這說法是有那麽一點道理,被窩就是我們逃避饑餓的地道,隻要堅持賴床到明天傍晚,奧斯曼帝國就勝利了,不過奧斯曼帝國的勝利,迎來的結局卻不是象征伊斯蘭的新月形麵包,糾結中,我似乎看到兩個平行世界聯接的地方,就藏在牛角麵包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食光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黃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黃君並收藏食光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