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畫的這張布防圖部署,待會我會親自檢閱!給我精準落實到每一挺機槍的位置和槍口朝向,我要他們做到指哪打哪!江堤路這邊的機槍排往左移五米,一厘米都不能差。”
“趙總,五米,就近江了。”下屬的軍官有些為難。
“...”
趙靜澤一向自詡為南部戰區少有的軍事天才,並且否認他是走裙帶關係上位的,對哥哥趙誌明的微操戰術思想可謂是崇拜到了極點。
隻不過二者的指揮方式上略有不同,趙誌明因為身材臃腫、肥胖的緣故喜歡通過電話、視頻的方式指揮前線作戰,趙靜澤更喜歡親自在前線,直接指揮前線的團級、營級、排級部隊,而且哥哥作為整個南部戰區最高指揮官,所有人也都給他麵子。
反正是幾支小隊伍,應該不礙事吧?
其實老實交代,像這種直接指揮呢,有好也有壞。微操絕對不是過錯,現代戰爭中無數名將都利用微操打下了名垂千古的經典戰役,特別是在中低級指揮員水平不足、缺乏經驗的時候,趙誌明能混到南部戰區最高指揮官還有幾十年帶兵經驗。
南部戰區不可能人人都是蠢狗,肯定有大量的優秀將領,就算趙誌明是頭豬,幾十年耳濡目染下來,不說實際,理論操作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他弟弟那就更菜了呀,一個靠捷徑上路的半道軍官,對位大明朝開國雙壁,怎麽打呀?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熟能生巧,可能第一天喊你去切豬肉你不會,但是有師傅教你個兩三天,你自己再動手可能一個禮拜就能掌握竅門,更何況是眼前這批年輕人的學習能力都很強。
你要是切豬肉學不出來,最多也就是當不了屠夫,學不會殺人可不行,學不會殺人你就得死,隊伍裏可沒有幾個醫生護士給你治病,整整半個月,原本六七千人的隊伍全員皆兵。
李禹哲為了報夜襲之仇,更是歹毒得下令所有士兵的武器全部提前放在糞便、汙水、鏽水和有毒性的草藥湯裏麵泡著,子彈表麵也都抹上了這種混合物。眼下這個戰亂年代,你要是隻是刀傷槍傷還能治療,你這要是感染了怎麽治?他要敵軍不死也得脫層皮!
但就是現在這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刻!六千戰士的統帥李禹哲並沒有出現在戰場上,反而是跑到了紫金山來,與他同行的還有姚廣孝、朱凱斌兩人。
淞滬會戰中,教導總隊投入13000餘人,最終撤迴金陵時人數不足5000。金陵保衛戰,重建後的教導總隊以29000餘人參加此戰,僅有不足1000餘人突圍。
什麽是教導總隊呢?他是精銳中的精銳、王牌中的王牌,在果軍中起表率作用,所有的新銳武器、特種兵團全部編納進去,打造的全軍最強精銳!
1937年12月7日,倭寇攻抵金陵光華門四個最精銳的德械師在曆經淞滬會戰後88師、87師、36師以及中央教導總隊陸續撤出戰場進入金陵休整。
88師負責守衛雨花台、中央教導總隊負責守衛紫金山、87師負責守衛光華門,36師負責在江岸掩護以及阻擋潰退士兵,保障後方撤退路線。
當時果軍不僅擁有德械、還有英法蘇多國軍械武裝,然而麵對倭寇的兵團,88師全體八千餘人全部戰死於雨花台,87師全體陣亡於光華門,中央教導總隊幾乎全部犧牲於紫金山、僅一個小隊撤迴最終犧牲,36師在此戰後僅剩千餘人。
自此,曆經百萬規模的淞滬會戰和金陵保衛戰,再無德械師。
也是在這段曆史中,李禹哲知道了城破之後的下場,很多曆史書上就留下一句民不聊生、十室九空、民生凋敝就此帶過,他們所有的筆墨都在文官武將身上了!
同年12月13日,當時的首都金陵淪陷,倭寇進行了時長六周有組織、有計劃、有規模的暴行!遇難人數超過三十萬人次!集體屠殺案28起,受害者19萬餘;零散屠殺案858案,死亡人數15萬餘,觸目驚心...
而現在,再度有一幫禽獸席卷了過來,如果說倭寇長得還像人,那現在這些連長得像人都夠不到了,這不隻是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戰爭,這是種族之間的戰爭!
有些人強調聯合統一、一致對外,有些人強調攘外必先安內,毫無疑問,李禹哲是後者,他可以接受自己付出,但是他不能接受他費盡心力的成果被別人占據!他要打,把土地打下來,把所有權打下來,他可以讓自己的嫡係部隊去拚,拚光了都可以。
前提是,打下來的江山寫的是他李禹哲的名字,而不是等他嫡係部隊拚光了以後,給別人撿了便宜!甚至還會被後人抹殺他的功績!這是李禹哲所不能忍受的,所以他要打,哪怕被人詬病,哪怕為此導致內戰,他都不在乎。
李禹哲拉了下朱凱斌,小聲跟他解釋道:“斌斌,不讓你繼續帶兵是因為你現在的身份,你明白我意思吧?”
盡管他覺得兄弟之間也不會為這個事情怎麽樣,但是他還是得跟朱凱斌解釋一下,兩人的情誼不能出現裂痕。
為什麽不能讓朱凱斌帶兵呢?李禹哲此時算是朱棣的手下,朱凱斌是太子,還是唯一的兒子,那就相當於板上釘釘的儲君,你讓儲君給一個同齡人當手下,以後太子即位了,李禹哲該如何自處?
再說,戰場可不是一對一的打架鬥毆,上千號人對衝起來,人仰馬翻的誰知道誰啊?他朱凱斌萬一有個什麽閃失,李禹哲還混不混了?
朱凱斌點點頭,他也不是傻子,“沒事,就是不能和你們一塊了,有點難過吧。”
走在前麵的姚廣孝突然問道:“顯武將軍,你知道陛下去哪了嗎?”
半個月前,敵軍與明軍在草場門隧道沿線,南至莫愁湖,北至吉林公園,約莫四公裏的路線上處處是廝殺。槍炮卡殼了、炸膛了就拚刀,刀砍卷了就拿牙咬、拿手抓,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雙方有什麽深仇大恨。
後來還是徐天德給李禹哲解惑,朱棣的明軍多用的是父子親屬關係,而且一般都是讓父輩去拚殺,他們的後輩得以蒙受食物供給等等。同時一旦父母被殺,那雙方就是不死不休的血仇!
朱棣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拉起這麽大一支軍隊,一方麵是由於他本身就從事著軍火貿易、管製武器軍械交易這條路子,畢竟最能發財的路子都寫在法典上嘛。
更重要的一方麵就是,他將追隨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分散到軍隊中充當各種骨幹迅速拉起軍隊,同時通過輿論加上事實(人家正兒八經朱棣重生)的塑造和洗腦吸引人追隨他。你跟著他,他給你肉吃、給你湯喝、告訴你你戰死了他保你子孫榮華富貴。
如果不是李小永的夜襲幫助敵軍提振士氣,很有可能決戰在上周就已經打響了,當然,這也跟敵軍將大部分兵力都鎮守在長江防線有關係。說實話,其實李禹哲一開始真沒想趕盡殺絕,倒不是說他仁慈,實在是他最不喜歡打的就是防禦戰。
城市裏麵貓啊狗啊都能變異,長江裏麵的不能?鬼知道水裏麵藏了多少奇怪物種,那就是個填不滿的深洞,你不鎮守,失去民心,你鎮守,失去軍隊。所以李禹哲怎麽會願意接這個盤,但是沒辦法,李小永實在是讓李禹哲害怕了。
如果不把他們鏟除,假如哪一天徐天德、常博仁不在,李禹哲無法承擔那樣的後果。
所以決戰,必不可免,這是一場硬仗,沒有取巧的辦法,所有的動搖軍心、內部滲透、武器裝備淬毒全部都用上了,剩下來的就是實打實的硬碰硬!
但是李禹哲從沒有想過自己會是進攻的主力,朱棣手底下三萬明軍雖說有許多水分,但是畢竟人數擺在那,就算是三萬頭豬躺在那,讓敵軍去砍也要砍一會把,甚至除了守禦草場門隧道沿線和鎮壓南菁城區的必要人馬。
大約有五千人的隊伍,被朱棣帶走了,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甚至連在不在南菁都是問題,大戰當前,明軍最高的統帥——朱棣,也消失了,鎮守玄武區的隻是他留下來的守將張玉。
正麵戰場上,得益於長期輿論的侵襲,其中刻意的抹去了朱棣的存在,許多敵軍已經潛意識地遺忘了朱棣這號人,以為是被李禹哲擊敗啦或者就是身亡了,加上李禹哲又命軍隊的八班倒的騷擾模式實在是讓他們苦不堪言!
徐天德、常博仁兩人領兵居於前線,而昨夜他們停止了維持半個月之久的騷擾,敵軍憑借鋼鐵般頑強的意誌挺住了這半個月的攻勢,他們也知道大戰即將爆發,但是那份長久休息不好的精神衰弱和疲憊還是讓他們有些昏沉。
徐天德環視著身邊諸將:“顯武將軍全權委托我負責此次長江會戰,淩晨四點三十分發起進攻,由常博仁、梁鵬鵬各領三百騎兵,一路自南向北、一路自北向南,沿江堤路掩殺。
期間,費敖成率槍械營進行正麵壓製,高鈺坤領苗刀營從斜側衝擊防線,邰勁浩領白玉騎督戰,其餘兵馬暫時不動。長江會戰,一刻鍾後進行,諸位!不破敵軍!誓不迴轉!”
一時間,黑雲壓城城欲摧!
“趙總,五米,就近江了。”下屬的軍官有些為難。
“...”
趙靜澤一向自詡為南部戰區少有的軍事天才,並且否認他是走裙帶關係上位的,對哥哥趙誌明的微操戰術思想可謂是崇拜到了極點。
隻不過二者的指揮方式上略有不同,趙誌明因為身材臃腫、肥胖的緣故喜歡通過電話、視頻的方式指揮前線作戰,趙靜澤更喜歡親自在前線,直接指揮前線的團級、營級、排級部隊,而且哥哥作為整個南部戰區最高指揮官,所有人也都給他麵子。
反正是幾支小隊伍,應該不礙事吧?
其實老實交代,像這種直接指揮呢,有好也有壞。微操絕對不是過錯,現代戰爭中無數名將都利用微操打下了名垂千古的經典戰役,特別是在中低級指揮員水平不足、缺乏經驗的時候,趙誌明能混到南部戰區最高指揮官還有幾十年帶兵經驗。
南部戰區不可能人人都是蠢狗,肯定有大量的優秀將領,就算趙誌明是頭豬,幾十年耳濡目染下來,不說實際,理論操作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他弟弟那就更菜了呀,一個靠捷徑上路的半道軍官,對位大明朝開國雙壁,怎麽打呀?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熟能生巧,可能第一天喊你去切豬肉你不會,但是有師傅教你個兩三天,你自己再動手可能一個禮拜就能掌握竅門,更何況是眼前這批年輕人的學習能力都很強。
你要是切豬肉學不出來,最多也就是當不了屠夫,學不會殺人可不行,學不會殺人你就得死,隊伍裏可沒有幾個醫生護士給你治病,整整半個月,原本六七千人的隊伍全員皆兵。
李禹哲為了報夜襲之仇,更是歹毒得下令所有士兵的武器全部提前放在糞便、汙水、鏽水和有毒性的草藥湯裏麵泡著,子彈表麵也都抹上了這種混合物。眼下這個戰亂年代,你要是隻是刀傷槍傷還能治療,你這要是感染了怎麽治?他要敵軍不死也得脫層皮!
但就是現在這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刻!六千戰士的統帥李禹哲並沒有出現在戰場上,反而是跑到了紫金山來,與他同行的還有姚廣孝、朱凱斌兩人。
淞滬會戰中,教導總隊投入13000餘人,最終撤迴金陵時人數不足5000。金陵保衛戰,重建後的教導總隊以29000餘人參加此戰,僅有不足1000餘人突圍。
什麽是教導總隊呢?他是精銳中的精銳、王牌中的王牌,在果軍中起表率作用,所有的新銳武器、特種兵團全部編納進去,打造的全軍最強精銳!
1937年12月7日,倭寇攻抵金陵光華門四個最精銳的德械師在曆經淞滬會戰後88師、87師、36師以及中央教導總隊陸續撤出戰場進入金陵休整。
88師負責守衛雨花台、中央教導總隊負責守衛紫金山、87師負責守衛光華門,36師負責在江岸掩護以及阻擋潰退士兵,保障後方撤退路線。
當時果軍不僅擁有德械、還有英法蘇多國軍械武裝,然而麵對倭寇的兵團,88師全體八千餘人全部戰死於雨花台,87師全體陣亡於光華門,中央教導總隊幾乎全部犧牲於紫金山、僅一個小隊撤迴最終犧牲,36師在此戰後僅剩千餘人。
自此,曆經百萬規模的淞滬會戰和金陵保衛戰,再無德械師。
也是在這段曆史中,李禹哲知道了城破之後的下場,很多曆史書上就留下一句民不聊生、十室九空、民生凋敝就此帶過,他們所有的筆墨都在文官武將身上了!
同年12月13日,當時的首都金陵淪陷,倭寇進行了時長六周有組織、有計劃、有規模的暴行!遇難人數超過三十萬人次!集體屠殺案28起,受害者19萬餘;零散屠殺案858案,死亡人數15萬餘,觸目驚心...
而現在,再度有一幫禽獸席卷了過來,如果說倭寇長得還像人,那現在這些連長得像人都夠不到了,這不隻是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戰爭,這是種族之間的戰爭!
有些人強調聯合統一、一致對外,有些人強調攘外必先安內,毫無疑問,李禹哲是後者,他可以接受自己付出,但是他不能接受他費盡心力的成果被別人占據!他要打,把土地打下來,把所有權打下來,他可以讓自己的嫡係部隊去拚,拚光了都可以。
前提是,打下來的江山寫的是他李禹哲的名字,而不是等他嫡係部隊拚光了以後,給別人撿了便宜!甚至還會被後人抹殺他的功績!這是李禹哲所不能忍受的,所以他要打,哪怕被人詬病,哪怕為此導致內戰,他都不在乎。
李禹哲拉了下朱凱斌,小聲跟他解釋道:“斌斌,不讓你繼續帶兵是因為你現在的身份,你明白我意思吧?”
盡管他覺得兄弟之間也不會為這個事情怎麽樣,但是他還是得跟朱凱斌解釋一下,兩人的情誼不能出現裂痕。
為什麽不能讓朱凱斌帶兵呢?李禹哲此時算是朱棣的手下,朱凱斌是太子,還是唯一的兒子,那就相當於板上釘釘的儲君,你讓儲君給一個同齡人當手下,以後太子即位了,李禹哲該如何自處?
再說,戰場可不是一對一的打架鬥毆,上千號人對衝起來,人仰馬翻的誰知道誰啊?他朱凱斌萬一有個什麽閃失,李禹哲還混不混了?
朱凱斌點點頭,他也不是傻子,“沒事,就是不能和你們一塊了,有點難過吧。”
走在前麵的姚廣孝突然問道:“顯武將軍,你知道陛下去哪了嗎?”
半個月前,敵軍與明軍在草場門隧道沿線,南至莫愁湖,北至吉林公園,約莫四公裏的路線上處處是廝殺。槍炮卡殼了、炸膛了就拚刀,刀砍卷了就拿牙咬、拿手抓,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雙方有什麽深仇大恨。
後來還是徐天德給李禹哲解惑,朱棣的明軍多用的是父子親屬關係,而且一般都是讓父輩去拚殺,他們的後輩得以蒙受食物供給等等。同時一旦父母被殺,那雙方就是不死不休的血仇!
朱棣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拉起這麽大一支軍隊,一方麵是由於他本身就從事著軍火貿易、管製武器軍械交易這條路子,畢竟最能發財的路子都寫在法典上嘛。
更重要的一方麵就是,他將追隨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分散到軍隊中充當各種骨幹迅速拉起軍隊,同時通過輿論加上事實(人家正兒八經朱棣重生)的塑造和洗腦吸引人追隨他。你跟著他,他給你肉吃、給你湯喝、告訴你你戰死了他保你子孫榮華富貴。
如果不是李小永的夜襲幫助敵軍提振士氣,很有可能決戰在上周就已經打響了,當然,這也跟敵軍將大部分兵力都鎮守在長江防線有關係。說實話,其實李禹哲一開始真沒想趕盡殺絕,倒不是說他仁慈,實在是他最不喜歡打的就是防禦戰。
城市裏麵貓啊狗啊都能變異,長江裏麵的不能?鬼知道水裏麵藏了多少奇怪物種,那就是個填不滿的深洞,你不鎮守,失去民心,你鎮守,失去軍隊。所以李禹哲怎麽會願意接這個盤,但是沒辦法,李小永實在是讓李禹哲害怕了。
如果不把他們鏟除,假如哪一天徐天德、常博仁不在,李禹哲無法承擔那樣的後果。
所以決戰,必不可免,這是一場硬仗,沒有取巧的辦法,所有的動搖軍心、內部滲透、武器裝備淬毒全部都用上了,剩下來的就是實打實的硬碰硬!
但是李禹哲從沒有想過自己會是進攻的主力,朱棣手底下三萬明軍雖說有許多水分,但是畢竟人數擺在那,就算是三萬頭豬躺在那,讓敵軍去砍也要砍一會把,甚至除了守禦草場門隧道沿線和鎮壓南菁城區的必要人馬。
大約有五千人的隊伍,被朱棣帶走了,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甚至連在不在南菁都是問題,大戰當前,明軍最高的統帥——朱棣,也消失了,鎮守玄武區的隻是他留下來的守將張玉。
正麵戰場上,得益於長期輿論的侵襲,其中刻意的抹去了朱棣的存在,許多敵軍已經潛意識地遺忘了朱棣這號人,以為是被李禹哲擊敗啦或者就是身亡了,加上李禹哲又命軍隊的八班倒的騷擾模式實在是讓他們苦不堪言!
徐天德、常博仁兩人領兵居於前線,而昨夜他們停止了維持半個月之久的騷擾,敵軍憑借鋼鐵般頑強的意誌挺住了這半個月的攻勢,他們也知道大戰即將爆發,但是那份長久休息不好的精神衰弱和疲憊還是讓他們有些昏沉。
徐天德環視著身邊諸將:“顯武將軍全權委托我負責此次長江會戰,淩晨四點三十分發起進攻,由常博仁、梁鵬鵬各領三百騎兵,一路自南向北、一路自北向南,沿江堤路掩殺。
期間,費敖成率槍械營進行正麵壓製,高鈺坤領苗刀營從斜側衝擊防線,邰勁浩領白玉騎督戰,其餘兵馬暫時不動。長江會戰,一刻鍾後進行,諸位!不破敵軍!誓不迴轉!”
一時間,黑雲壓城城欲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