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禹哲故意將聲音說的很大,任由身後數十騎兵都能聽到,以軍中的言論傳播的速度,他的這番話很快就會傳徹於全軍上下,等到大家心裏都有了準備,他才能更好地落實軍紀,也能組建更強大的軍隊。


    寥寥一千五百人的隊伍,實在是太弱,手下甚至沒有幾個人能拍著胸脯站出來獨當一麵。等不及啊,真的等不及啊,他必須得迅速的強大起來,他得去杭州救他的父母啊,就憑這一千五百人,不夠,遠遠不夠。


    李禹哲要把他們練成他最忠實的獵犬,隻要他一聲令下,哪怕前麵站著的是他們的父母親族也能奮起屠刀。強者持刀,奮勇揮向更強者,他不會縱容他們去淩虐百姓,但是那些世家大族、貴胄國戚,那就對不起了。


    最有錢的就是他們,文玩字畫、金銀珠寶可不在貧民老百姓手裏,都被那些上流人群所囊括著,這麽多年,該享受的也享受過了。


    “巢怒民迎王師,縱擊殺八萬人,血流於路可涉也,謂之洗城”,黃巢殺了多少人?《秦婦吟》言:“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意思是長安的門閥士族大多都被殺黃巢殺盡,財產也都被搶光,由此導致唐末門閥士族實力大損,之後再也沒有恢複,也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有影響嗎?把那些傳自東漢的世家大族殺了個精光,我看漢族沒有滅亡啊。


    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他將在京的明朝大小官員,全部換上囚服,押進了軍營中的馬棚。根據官員品級的大小,規定所要繳納的金額,最後李自成一共搞到了7000多萬兩銀子!這個數目是明朝1700萬兩餉銀的4倍。


    現在知道拿出來了,早幹嘛去了?窮到家的崇禎皇帝哪怕有1000萬兩銀子,大明朝也不會淪落到這個地步。當初崇禎皇帝要求群臣和貴族們掏錢出來平定李自成,大家都推脫沒錢,最後還是太監們湊了50萬兩銀子出來交給了崇禎。太監們雖然也貪財,但是他們清楚如果明朝垮了,他們也不會有好結果。可是官員們不怎麽想,他們感覺換個朝廷自己還可以繼續幹。


    橫征暴斂不得民心,得不了天下?這關他什麽事?他李禹哲隻求這一世活個痛快,隻爭這一世的不朽威名,縱然是德國的小胡子不也一樣被人所牢記,甚至不缺乏追隨者麽?


    元朝能打下那諾大疆土,的確野蠻、殘暴,根本就不是統治,把人殺光了就叫占領,但是不行麽?別把自己整的多高尚。看到1945年廣島天氣晴6000c,惡心得裝作自己是大善人似的,說什麽我不同情他們因為我是國人,我不笑因為我是人,裝尼瑪呢?


    人家就殺光了,又怎麽樣?殺了兩億人,攻破了耶路撒冷,又怎麽樣,百年的統治不還是維持了?我李禹哲不求萬世隻求這一世!


    動不動說什麽年輕人要謙虛,還需要打磨,簡直就是放你釀的大蒜屁,自己沒本事,像條(老)(狗)一樣不肯退位還不給年輕人出頭咯?


    試問有誰不想年少有為,學那霍去病,弱冠之年,封狼居胥,勇冠三軍!有幾人想去當那所謂的大器晚成之輩,不是沒辦法,誰不想年少功成?


    平時那是沒辦法,一群屍位素餐的老不死坐在那個位置上熬著,你年輕人想上位隻能等他死,現在不一樣了。我李禹哲就是要打破這個所謂的規矩!有能者,得而居之!


    擋在他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阻礙,全部殺幹淨不就好了!黃巢殺幹淨了世家,神州也沒亡啊,把那些原本的既得利益者趕盡殺絕,自然就有空間了,就能任年輕一代大展宏圖!


    少扯什麽遊行示威的,軍隊怕你這些?大多人還不都是軟骨頭,把那些硬骨頭全給砍了,讓那些軟骨頭懦弱地活著就行了。我看他秦始皇沒死的時候,他項羽怎麽沒跳出來、他劉邦怎麽沒跳出來呢?還不是秦始皇把他們打怕了,打慫了,沒人敢跟他們。


    李禹哲信奉的就是拳頭,他拳頭最大,完全不需要考慮所謂的百姓啊,愚民而已,隻要他能一直戰無不勝並保持對待敵人全體的殘忍,告訴世界,隻要站在他李禹哲的對立麵的淒慘下場,何愁百姓會幫助他的敵人,怕是聽到他大軍的動向就忍不住投降。


    我膽敢成為別人眼中別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執迷不悟的傻子、冷酷無情的負心漢,隻為不負內心的熱情與理想,他們說我是癡人說夢、浪費生命甚至不負責任,我是為了不愧對自己而不顧一切,就讓那熊熊烈火燒掉所有道德社會的期盼吧。——《月亮和六便士》


    正想到妙處,常博仁領著數員雁翎甲的騎兵靠過來,和常博仁並駕齊驅的正是鄭和總管,李禹哲連忙撥馬上前,拱手問候道:“鄭先生”


    鄭和笑著迴了一禮,“顯武將軍,陛下軍令,奇襲漢中。”


    “臣,領旨。”


    “陛下想要今日之內拿下漢中門,將軍可有良策?”


    “陛下想讓我領兵奇襲?那就是從應天大街、再轉集慶門、雲錦路殺入敵軍背部,對麽?”


    自修習武學以後,憶力拔群,對南菁城的地圖隻不過是掃了一眼,便牢記於心,此時迴憶城道更是信手拈來。如果不是末世降臨,憑他這記憶力,參加個最強大腦應該不成問題。


    鄭和驚歎於青年的軍事素養,沒有對照地圖,僅是憑空構想,便能和陛下交代的一字不差。點頭讚歎道:“正是,將軍文韜武略,想來已經腹有良策?”


    “之前有盤算過怎麽拿下漢中門,陛下的意思我大概明白,把幾個交通樞紐一拿。黨派部隊要麽放棄長江,任由兇獸屠戮百姓,與我等決一死戰。


    要麽隻能被切斷身後的兵源、物資補給,與兇獸血戰到底,隨後被我軍輕易踏平、收編。我覺得他們大概率會死守長江,對於那些軍人來說保家衛國比內鬥更有價值。”


    鄭和沉默著點點頭,雖然雙方互為敵手,但是這不妨礙他對黨派部隊發自內心的尊敬。


    李禹哲壓著浮光不讓她亂動,問道:“陛下一定要今天拿下漢中門嗎?”


    “將軍可有良策?”


    “可否等到明日淩晨三點時分,趁敵軍疲憊不堪、尚在熟睡之際,我們起兵夜襲。”沒等說完自己就搖了搖頭否定了這個建議。


    剛剛才趁著城區守軍夢中熟睡、換防之際掩殺奪城,肯定有逃出去的漏網之魚,李禹哲這邊畢竟就一千五百人,咋可能做到全殲。


    朱棣那邊更是不堪,號稱是三萬明軍,實際上也都是勉強操練了一個禮拜的青壯百姓,見過血的敢戰之士可能還沒有李禹哲這邊多。


    那些青壯當個民兵還湊合,你讓他打仗屬實難為人,這要不是朱棣將自己的侍衛派下去充當各級軍官,加上影視劇和遊戲中對於武器的宣傳,他們連槍都不曉得怎麽用。


    眼下黨派部隊剛剛丟了和城區的三個交通樞紐,眼下隻有一個漢中門,自然是重兵雲集。而且剛剛因為被夜襲丟掉了三個樞紐,此時的防範心理肯定是最強的,如果說僵持個幾天,消磨他們的銳氣、精神,還差不多,頻繁發動夜襲就沒有效果了。


    更何況黨派部隊真正的精銳肯定會大批量的用在抵禦長江防線上,對於他們而言,前方是家國社稷,隻要防線失守,就注定南菁城內生靈塗炭。


    後方雖說也是敵人,可能在他們看來不過是暴民叛亂,彈指間便可輕鬆鎮壓。退一萬步說,就算暴民起義成功了,站在這片土地上的還是漢人,那就可以了。


    李禹哲握住韁繩抖了抖,問道:“陛下規劃的出兵時間是何時?”


    “正午時分”


    “正午麽?”


    “正午時分,陛下將會禦駕親征,齊率三路大軍,共計一萬人馬,發起進攻。”


    李禹哲點點頭,看了眼時間,說道:“中午12:15,我會領兵殺穿莫愁湖,12:30,與陛下前後接應,必將大破漢中門。”


    “好,將軍好氣魄,願將軍以銳不可當之軍,一擊破之,馳騁沙場,建功立業。”鄭和拱了拱手,與李禹哲告別。


    李禹哲歎了口氣,吩咐道:“常大哥、鵬鵬,點齊兵馬,五百騎兵全部帶上,十一點隨我出征。


    浩浩,你領五百盾刀衛沿應天大街布防,高鈺坤,你領三百苗刀軍,駐紮在雲錦路上的大屠殺紀念館,準備接應我們,斌斌、周號、吳曉凡,守好秦淮區。”


    他不敢賭朱棣能不能及時接應,萬一朱棣想要卸磨殺驢,他不能不給自己留退路,更何況戰場上情形時刻變化,就算朱棣及時發兵,萬一被什麽事情跘住了,他死了又該如何?


    等這一仗打完,以他的軍功地位和朱凱斌的關係,他再請求朱棣揮兵杭州,底氣也更足。


    就算是記載於曆史上的百人斬級別的虎將也不過項羽、楊再興寥寥四人,就算他殺了一兩百小兵又如何,還有千千萬萬個小兵,在成規模、成建製的大兵團麵前,個人武勇不值一提。


    除非他李禹哲練武練成個天下第一,但是相比於那般難度,還是指揮著大軍壓境、摧城拔寨來的簡單些,他自知自己絕不是能帶兵十萬的將領,所以他選擇投靠朱棣。


    是日,江南南菁城,李禹哲五百鐵騎,於正午殺入莫愁湖,一刻鍾後殺出,如入無人之境,斬殺敵軍最高指揮官,陣斬一千五百餘黨派守軍,大破漢中門!


    朱棣讚之曰:“劫敵營寨,挫其銳氣,以破其膽,如入無人之境。戰勝群敵,斬將奪旗,李禹哲當為首功,一展江南豪傑之魄。


    百騎劫漢中,功震天下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5紀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鈺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鈺哲並收藏第5紀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