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侵華戰爭,日本的老百姓到底有罪嗎?#】


    多數百姓們:百姓能有什麽罪,戰爭都是那些貪婪的帝王將軍們發動的,利益是他們瓜分的,百姓什麽都得不到反而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一部分百姓:不對,你說的不對,曆史老師說了人民才是曆史的推動者,日本人民如果全都不支持甚至消極對待,他們一個小國是沒有力量來打隔山隔海的大國的。


    另一部分百姓:你才不對,你考慮過階級問題嗎?統治階級才占據了絕對主導權,最底層的百姓有什麽力量去抗衡?


    另一小部分百姓:你們是不是忘了曆史課剛學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和日本明治維新?或許他們工業化之後,能從戰爭中獲利的階級不局限於天皇貴族和資本家呢?


    【這個問題呢,是上上個周末一個初二的小同學問我的,從這個私信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小同學不光求知欲很強,也很善於思考。


    我提煉並且稍微發揮了一下,他提出的問題大概就是:日本在發動侵華戰爭時,日本的一般國民(也就是老百姓)到底有沒有責任?本期視頻就借這個答疑的機會跟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古人們:哈哈哈,是小學弟,我們學到初三了哦。


    【一、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勞動大眾群


    實際上,如果說起日本普通民眾的戰爭罪責,那麽日本的勞動大眾可以說是最早陷入“戰爭狂熱”的一部分群體,他們對於戰爭的盲從和支持,早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顯現了。


    那個時候,日本的少男常常在長輩們的鼓勵下主動報名參軍,而少女們則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甚至是“除夜”,隻為將獲取到的“嫖丨資”捐給政府以購買軍艦。】


    古人們:啊??我不理解。。。


    統治者們:日本人的血液和基因裏是不是有什麽特別的東西,為什麽我的子民就沒有這樣近乎變態的自覺和奉獻?


    百姓們:讓孩子們這麽幹,這嗶嗶——是親爹媽嗎?


    【到了1895年,當甲午戰爭勝利的消息傳到日本國內後,日本從工人到農民,從老人到孩子,“個個興高采烈,人心歡騰”,他們奔走相告,慶祝日本贏得了這場“文(文明)野(野蠻)之戰”。】


    古人們:他們為什麽這麽高興?


    清朝人:啊?你說誰是文明誰是野蠻?


    【日本曆史學家騰村道生在《日清戰爭》(即甲午戰爭)一書中,曾講述過這樣一個現象:在明治維新初期(1870年代)的時候,日本的父母親口頭經常掛著這樣一句話,說“如果我有一個女兒,一定讓她嫁給一個大學生。”


    但到了甲午戰爭之後,這句話就變成了,“如果我有一個女兒,一定讓她嫁給一個軍人”,甚至還有人說,“如果沒有軍人,簡直天都不會亮了。”】


    古人們:這意思是說,那些普通軍人也在戰爭中獲取了極大的利益,這利益甚至超過一個掌握先進知識和技能的大學生的錢景?


    【這一事例雖然很簡單,但越是街談巷議的言論,越是能說明日本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在甲午戰爭前後發生了巨變。


    而日本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將甲午戰爭稱為文野之戰的說法,更是讓日本民眾把對外的侵略戰爭看成了是為了“推進文明而進行的戰爭”。


    而這種“文明淘汰野蠻”的戰爭,無論采取何種方法都符合“大義”,都屬於“義戰”。】


    清朝人:嗶嗶嗶——拿著我們的錢瀟灑去了,還嗶嗶嗶——說我們是野蠻,你們是文明,真嗶嗶嗶——不要臉!


    比較靠後的幾個王朝:太會詭辯了,絕不能讓變態的日本人趴在中國身上吸血!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日本的勞動大眾群對於侵略戰爭開始變得愈發狂熱。


    他們為了協助日本政府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又開始摩拳擦掌,把全身力氣都投入到了與沙俄帝國的終極一戰中。


    恰好在此期間,梁啟超因為戊戌變法失敗而流亡到了日本,親眼目睹了日本國民備戰的情形。


    那是1899年的冬天,梁啟超有一次在日本兵營的附近溜達的時候,恰好日本正在征兵,他看到日本的兵卒入伍時都有親友、宗族在旁歡送。


    差不多每一個兵卒就有數十位親友跟著,他們手中還舉著十餘麵旗子,旗子上麵沒有寫什麽讚頌祝福的話,更多的隻有“祈戰死”三個字。


    而當時的日本報章所刊登的贈與兵卒的“從軍詩”,也都是祝願他們“勿生還”的。


    這一幕景象讓梁啟超大受震動,不禁“矍然肅然,流連而不能去。”】


    諸朝古人們:我不明白,我能不理解,讓人去掙軍功和錢就是了,祈戰死和勿生還是什麽鬼?還有這個梁啟超也怪怪的,他不是個正麵人物嗎,這是在幹嘛?


    【到了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日本又一次取得了勝利。


    實際上,無論是甲午戰爭還是日俄戰爭,都是與日本的國力很不相稱的冒險戰爭。


    但日本不僅都取得了勝利,還獲得了巨大的殖民地利益,這都讓日本民眾的狂熱情緒達到了頂峰,而這種情緒又反過來成為了日本政府發動侵略戰爭的有力後盾。】


    古人們:看來日本民眾也大都在其中獲得了利益,隻不知道民眾所占幾成。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的《文藝春秋》雜誌以“如何看待滿洲事變”為題,在日本國內進行了民意調查,調查的對象是包括人力車夫在內的普通勞動民眾。


    在其中,被調查的11人中,有10人都明確表示支持關東軍的侵略行動。


    同樣《神戶新聞》也在九一八事變後做了一次相同問題的民意調查,其中一個人力車夫說道:“如果通過此次事變占領滿洲,不!占領整個支那,日本就會成為富翁的話,那麽我準備全力協助。”


    一位劇場主和一位飯店的老板娘也表示:“隻要占領了滿洲,我們就可以期待生意不景氣的狀況好轉了。”】


    古人們:不太對啊,生意不景氣,期待好轉,這說明普通人所獲並不多甚至可能很還少,那他們為什麽還這麽狂熱?統治者給民眾畫了一張極其真實的餅,然後讓自己的喉舌把它吹成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幕開課,未來知識唾手可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花扁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花扁豆並收藏天幕開課,未來知識唾手可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