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後,為什麽長安再也沒做過首都?#】


    關中父老:什麽?!


    始皇帝:長安做首都?們鹹陽不好?


    劉邦:雖然洛陽也好,但長安是乃公取的名字。


    李淵:唉,我也想在洛陽。


    李世民:長安是有點舊了,生活垃圾也多……


    【唐朝以後,為什麽沒有帝王願意定都“長安”?


    說起長安,作為秦、漢、隋、唐這四個大一統帝國的首都,在中國曆代都城的地位中,那絕對是老大哥級別的。


    諸葛亮奮鬥一生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可以“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始皇帝:我們都城是鹹陽啊,你們給鹹陽改名了?


    諸葛亮:啊?咱說的不是洛陽?


    後朝聽三國故事的部分百姓:東漢都城就是洛陽,劉皇叔延續的是東漢,而且長安已經不太適合做國都了。


    另一部分百姓:劉皇叔是中山靖王之後,肯定是複西漢啊!況且洛陽四戰之地,根本無險可守,想要立足關中,長安才是根本。


    還有一部分兩邊都不讚成:有沒有一種可能,舊都是指長安和洛陽兩個呢?肯定是長安和洛陽都光複,才能算真正的統一啊。


    【但是咱們細看,自從唐代以後,再也沒有一個朝代願意把都城定於長安,這絕非偶然,其背後反映出的是政治經濟的曆史變遷。


    漢唐定都長安,那是看準了長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我們就以西漢為例,看看長安城到底好在哪裏。】


    關中父老:我們長安哪兒都好,易守難攻還產糧。


    【劉邦打敗項羽之後就開始琢磨定都的問題,當時長安和洛陽是兩個熱門大選,唿聲最高的呢其實是洛陽。


    因為當時劉邦手下的功臣們大多是沛縣的,距離洛陽更近,而且定都長安的秦朝剛剛二世而亡,大家也都比較忌諱,所以京都洛陽是再合適不過的。】


    始皇帝:(輕輕)沛縣啊……


    秦朝的劉季:哈?乃公以前還以為重名……


    沛縣知道劉季大名的人:什麽情況?


    【但是劉邦手下的謀士張良這時候就給他分析,首先從經濟上看,關中平原的麵積3萬多平方公裏,比起洛陽平原那是大了30倍有餘,在農耕時代,關中的糧草和資金能養活更多的兵力和人口,這是其一;】


    正想方設法報仇的張良:哦?沛縣劉邦是吧,讓我猜猜現在去沛縣的話有沒有埋伏呢?


    漢初的婁敬:沒有我嗎?終究是錯付了。


    【其次呢我們看政治。劉邦稱帝後主要的軍事威脅除了北方的匈奴,還有就是他之前大封的異姓諸侯王。


    像韓信,彭越,英部這些人,他們盤踞在關東,手握重兵,必然是中央朝廷最大的隱患。


    而洛陽靠近關東地區,如果這幫異姓王突然謀反,攻破了滎陽、虎牢關,兵臨城下那是分分鍾的事情。但如果據守長安起碼離關東更遠,留給劉邦反擊的時間則更充裕,謹慎的劉邦聽了張良的解析,決定定都長安。】


    韓信、彭越、英布:張良這家夥真陰!可陛下竟然也真這麽防著咱們?


    劉邦:哈,哈哈,哈哈哈……


    張良:來人,傳下去,我又病了,傳染病,任何人來都不見。


    【可是到了北宋建立的時候,長安的優勢幾乎蕩然無存。


    首先是經曆了秦、漢、隋、唐四代帝國的大規模開發,加之戰亂的征伐,號稱沃野千裏的關中平原森林覆蓋率大幅下降,導致水土流失加劇,之前引以為傲的耕地也日漸貧瘠。】


    聽到土地會變貧瘠,關中父老都著急起來,“這可怎麽是好,怎麽辦呐?”


    漢、隋、唐的長安官員:森林覆蓋,水土流失?可是都城這麽多人,老百姓生活就需要住房和柴,怎麽可能不砍樹呢?


    【西漢時長安城的人口在25萬左右,但到了盛唐時,長安城最高峰時期人口已達百萬之巨。】


    西漢君臣:什麽?長安怎麽住下這麽多人的?!


    李世民:戶口增長這麽快,很好。


    【根據唐朝的《通典·州郡四》記載,西漢時關中地區有農田4.5萬頃,到了唐朝時期,農田麵積銳減到了0.6萬頃。


    也就是說相比西漢時期,長安城的人口暴增了400%不說,農田麵積還減少了將近90%。】


    西漢君臣:可不嗎,這麽多人都得住房子吧,死了修陵墓也需要占耕地,可不就越來越少。人多田少,這個國都能不餓死人都算好了。


    楊堅:我們也很難,咋隻說唐。


    【民以食為天,耕地流失,糧食減產,關鍵是人還多了,所以缺糧這個問題從唐帝國建立開始,就是一個解不開的魔咒。


    所以咱們會發現唐朝的皇帝大多喜歡前往洛陽,“移都就食”,說白了呢,就是跑到洛陽解決餓肚子的問題。】


    秦漢時期古人:這麽嚴重嗎?皇帝都要跑出去才能不被餓肚子?


    唐朝皇帝們:額,不是那個樣子。


    【說完經濟我們再來看軍事,在宋代以前可以說戎馬盛於西北,秦漢的犬戎,漢代的匈奴,到隋唐時期的吐蕃和突厥,都曾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因此在宋朝之前,中國的軍事鬥爭熱點主要集中在中原和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之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定都長安無論是向北進攻還是南下據守,關中地區都是不二之選。


    但是中國在經曆了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這種北部地區慘絕人寰的戰亂之後,衣冠南渡,經濟重心不斷向東南遷移。


    此時,大亂後的北部中原地區,比起相對安定的長江中下遊平原,差距是越來越大。】


    秦漢時期古人:南方煙瘴之地也可以成為重心嗎?可能也跟後世氣溫下降,不利蟲毒生長有關?


    【人都是逐利的,經濟中心的南遷也導致中國的軍事鬥爭中心從西北逐漸轉到了東北地區。


    我們會發現,唐朝滅亡之後,東北方向的契丹、渤海女真等少數民族相繼崛起,為了抵禦這些少數民族的襲擾,中原王朝的都城必須向長安的東部或者東北部遷徙。】


    宋明古人:原來其中還有這樣的道理。


    【所以咱們之前講到唐朝滅亡之後,自五代開始就沒有君王再把都城定在長安了,當時的洛陽和開封成了他們首選的對象。


    長安作為帝都的曆史縮影,就像晚唐詩人李商隱遠眺長安感慨而發的那一句,“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自此以後,這座城市再也沒有成為帝國的中心。】


    視頻結束,秦漢隋唐時長安生活的百姓和達官貴人們難得有了同樣的感受,一種落寞的蒼涼感。


    評論區


    【: 天子九逃,國都六陷。


    : 對,所以宋一次就沒了,這不就更說明唐的底蘊之厚?[捂臉]】


    唐前期皇帝們:什麽?!國都六陷,天子九逃?!隻知道逃,怎麽不禦敵於外?子孫怎麽這麽沒骨氣!


    趙大趙二等北宋皇帝們:一次就沒,所以宋徽宗也是被人打到汴京,然後被俘,混的如同階下囚?


    這一天開始,趙煦開始勤練五禽戲,誓要保養好身體,同時將趙佶之外的幾個圈在新組成的小班裏使勁學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幕開課,未來知識唾手可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花扁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花扁豆並收藏天幕開課,未來知識唾手可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