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秦始皇對功臣特別好
天幕開課,未來知識唾手可得 作者:白花扁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站在殿前注視天幕的始皇帝更是驚訝:漢唐盛世是什麽?後世?為什麽不用朕定的二世三世這樣的稱唿?
劉邦和劉徹這對漢朝皇帝則是開心不已:聽聽,聽聽,咱們大漢是盛世!然後忙下令召集臣子一起觀看天幕,炫耀一下治世之功。
然而臣子還沒來,這倆就突然意識到,漢唐漢唐,漢是咱們大漢,唐是什麽?不會是咱們漢家天下被後人取代了吧?!
三國眾人:不會最後一統天下的是個叫唐的朝代吧,讓我查查誰家跟這個“唐”字有關係。
楊堅:唐是什麽?後世朝代?我大隋為何榜上無名?
而唐朝的皇帝們,除了神色不明的則天皇帝,以及安史之亂、盛世終結後的皇帝們,也是各個驕傲,這可是盛世的評價啊,還是跟強漢並稱。
唐以後的曆朝皇帝,有人不屑一顧,認為國家在自己治下會比漢唐更強,有的則為自己無能帶領國家興盛而愧疚。
各朝皇帝反應不盡相同,但其他朝代百姓們的反應卻如出一轍:“盛世”啊,那一定是很好很好,能吃上飽飯\/不用怕被人吃的吧,真羨慕那裏的人啊……
天幕無視著所有人的反應,繼續播放。
【不僅如此,就連隔壁的內蒙古大哥洗完就能晾幹的褲衩子,也得用吹風機才能吹幹。】
成吉思汗、忽必烈:什麽內蒙古?
康熙、雍正:是漠南蒙古徹底獻土我大清了?
【這種場景,曾經隻出現在兩個時代,一個是秦漢時期,另外就是大唐盛世。】
聽到“秦漢”,始皇帝鳳眸眯起,周身氣壓低的嚇人,連擅長逢迎的中車府令趙高都不敢上前巧舌如簧勸解一番。
【我國氣象學之父竺可楨先生,曾經在他的研究裏表明——】
視頻播放到此處,出現了竺可楨先生的中國近5000年來氣溫變化曲線圖,此圖信息量巨大,不僅有考古時期、物候時期、方誌時期、儀器觀測時期的劃分,攝氏度,還標明了年代和朝代。
曆朝曆代的有識之士都立刻記下或命人記下這張圖,準備之後研究。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遼,南宋、金,元,明,清,民國、共和國。
幾個目力和腦力極佳的帝王看完之後都大受震撼,尤其是好幾個朝代擠在一個格子裏的帝王都有些受不了,朕的天下這麽短命嗎?
其中尤以落差最大的始皇帝,和占格子最小的楊堅最接受不了,兩人如果情緒外顯,那一定是冒著黑煙,黑煙濃的要滴墨,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近身的那種。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國地理上存在著一條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它決定著我國曆朝曆代的人口流動。】
“曆朝曆代”這四個字又狠狠在始皇帝的心窩子上插了一刀,戳爛了他那顆想遞萬世而為君的心。
那些極有研究精神的學子、百家傳人、百姓,他們可不管皇帝們想什麽,正在一邊聽一邊瘋狂轉動大腦,試圖理解這從沒聽說過的概念和知識。
【400mm等降水量線的東南方,是濕潤多雨農耕發達的人口密集區,分布著我國九大糧倉,而在西北側則是幹旱少雨畜牧為主的人煙稀少區。
每當氣溫變高,雨水變多,400mm等降水量線就會北移,而到了氣候變寒,降水線南移,這時相應的農作物產出也會減少。這就導致了遊牧民族南下中原的曆史事件都是在這個時期發生的。】
諸朝人:聽起來挺像那麽迴事的,但這個線會變,那怎麽看它今年在哪啊?這個400mm到底是啥意思?
視頻播放結束,卿顯清習慣性打開評論區看網友神評。
【:河南馬上就能有大象看了
:豫
:以前有大象和犀牛的,滅絕了。】
【: 雨帶北移在古代最大的影響是,草原民族會減少南下,中原地區可以抓緊生產發展。】
【: 北方變成了大唐盛世,南方就會變成古代的嶺南。】
【: 河西走廊沃野千裏,天下富庶者,無出隴佑——漢史】
【: 大明朱棣以後再沒打出去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 啥時候是小冰河時期[捂臉]
: 可以理解為氣溫周期性變化,這個時期同其它時期相比氣溫降低,冬季時間明顯增長,降水異常,多災多難,曆史較為典型的就是明清時期,明末多災,就是受小冰河時期的影響。】
朱元璋還沒理解前麵那個朱棣以後沒打出去是啥意思,緊接著就被後麵這個明末多災給打蒙了。
明末?小冰河帶來天災?明清?
不光朱元璋蒙了,明朝幾任皇帝都被這個信息震驚了,末期某幾個皇帝一邊戰戰兢兢擔心自己會是末代皇帝,一邊為那些數不清的天災是周期規律而非天人感應而鬆了口氣——這天幕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應該不用下罪己詔了哈。
此時,卿顯清已經刷到下一個視頻了。
【王立群:秦始皇對功臣特別好,秦始皇當了皇帝以後一個功臣都沒殺,對人特別寬厚,這在古代的封建國君當中是很少見的。】
趙高偷瞄了一眼始皇帝,卻被對方一眼瞪了迴來。
“剛剛的圖都記住了嗎?”
“記住了。”
“記住了還不趕緊下去畫下來?”
“是。”趙高退下,轉身就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
【比如李信滅楚,不是揚言20萬就可以滅了楚嗎?結果大敗而歸,嬴政沒殺他,最後讓他和王奔一起還滅了齊。
再一個王翦,王翦父子兩個滅了五國。功高蓋世,可以和漢初的韓信相媲美。韓信什麽下場?王翦什麽下場?】
韓信:怎麽還有我的事兒?我怎麽了?什麽下場?
劉邦:我不知道呀。
【王翦是安享天年,如果我們把王翦和白起做一個對比的話,看的更清楚。我們講戰國的四大名將,趙國兩個:廉頗、李牧,秦國兩個:白起、王翦。
白起,秦昭襄王時期的重臣,立了無數的功勞。白起最後被封為武安君,但白起的遭遇很不好,最後自刎而死,白起的下場反過來印證了王翦的幸運。】
劉邦和劉徹這對漢朝皇帝則是開心不已:聽聽,聽聽,咱們大漢是盛世!然後忙下令召集臣子一起觀看天幕,炫耀一下治世之功。
然而臣子還沒來,這倆就突然意識到,漢唐漢唐,漢是咱們大漢,唐是什麽?不會是咱們漢家天下被後人取代了吧?!
三國眾人:不會最後一統天下的是個叫唐的朝代吧,讓我查查誰家跟這個“唐”字有關係。
楊堅:唐是什麽?後世朝代?我大隋為何榜上無名?
而唐朝的皇帝們,除了神色不明的則天皇帝,以及安史之亂、盛世終結後的皇帝們,也是各個驕傲,這可是盛世的評價啊,還是跟強漢並稱。
唐以後的曆朝皇帝,有人不屑一顧,認為國家在自己治下會比漢唐更強,有的則為自己無能帶領國家興盛而愧疚。
各朝皇帝反應不盡相同,但其他朝代百姓們的反應卻如出一轍:“盛世”啊,那一定是很好很好,能吃上飽飯\/不用怕被人吃的吧,真羨慕那裏的人啊……
天幕無視著所有人的反應,繼續播放。
【不僅如此,就連隔壁的內蒙古大哥洗完就能晾幹的褲衩子,也得用吹風機才能吹幹。】
成吉思汗、忽必烈:什麽內蒙古?
康熙、雍正:是漠南蒙古徹底獻土我大清了?
【這種場景,曾經隻出現在兩個時代,一個是秦漢時期,另外就是大唐盛世。】
聽到“秦漢”,始皇帝鳳眸眯起,周身氣壓低的嚇人,連擅長逢迎的中車府令趙高都不敢上前巧舌如簧勸解一番。
【我國氣象學之父竺可楨先生,曾經在他的研究裏表明——】
視頻播放到此處,出現了竺可楨先生的中國近5000年來氣溫變化曲線圖,此圖信息量巨大,不僅有考古時期、物候時期、方誌時期、儀器觀測時期的劃分,攝氏度,還標明了年代和朝代。
曆朝曆代的有識之士都立刻記下或命人記下這張圖,準備之後研究。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遼,南宋、金,元,明,清,民國、共和國。
幾個目力和腦力極佳的帝王看完之後都大受震撼,尤其是好幾個朝代擠在一個格子裏的帝王都有些受不了,朕的天下這麽短命嗎?
其中尤以落差最大的始皇帝,和占格子最小的楊堅最接受不了,兩人如果情緒外顯,那一定是冒著黑煙,黑煙濃的要滴墨,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近身的那種。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國地理上存在著一條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它決定著我國曆朝曆代的人口流動。】
“曆朝曆代”這四個字又狠狠在始皇帝的心窩子上插了一刀,戳爛了他那顆想遞萬世而為君的心。
那些極有研究精神的學子、百家傳人、百姓,他們可不管皇帝們想什麽,正在一邊聽一邊瘋狂轉動大腦,試圖理解這從沒聽說過的概念和知識。
【400mm等降水量線的東南方,是濕潤多雨農耕發達的人口密集區,分布著我國九大糧倉,而在西北側則是幹旱少雨畜牧為主的人煙稀少區。
每當氣溫變高,雨水變多,400mm等降水量線就會北移,而到了氣候變寒,降水線南移,這時相應的農作物產出也會減少。這就導致了遊牧民族南下中原的曆史事件都是在這個時期發生的。】
諸朝人:聽起來挺像那麽迴事的,但這個線會變,那怎麽看它今年在哪啊?這個400mm到底是啥意思?
視頻播放結束,卿顯清習慣性打開評論區看網友神評。
【:河南馬上就能有大象看了
:豫
:以前有大象和犀牛的,滅絕了。】
【: 雨帶北移在古代最大的影響是,草原民族會減少南下,中原地區可以抓緊生產發展。】
【: 北方變成了大唐盛世,南方就會變成古代的嶺南。】
【: 河西走廊沃野千裏,天下富庶者,無出隴佑——漢史】
【: 大明朱棣以後再沒打出去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 啥時候是小冰河時期[捂臉]
: 可以理解為氣溫周期性變化,這個時期同其它時期相比氣溫降低,冬季時間明顯增長,降水異常,多災多難,曆史較為典型的就是明清時期,明末多災,就是受小冰河時期的影響。】
朱元璋還沒理解前麵那個朱棣以後沒打出去是啥意思,緊接著就被後麵這個明末多災給打蒙了。
明末?小冰河帶來天災?明清?
不光朱元璋蒙了,明朝幾任皇帝都被這個信息震驚了,末期某幾個皇帝一邊戰戰兢兢擔心自己會是末代皇帝,一邊為那些數不清的天災是周期規律而非天人感應而鬆了口氣——這天幕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應該不用下罪己詔了哈。
此時,卿顯清已經刷到下一個視頻了。
【王立群:秦始皇對功臣特別好,秦始皇當了皇帝以後一個功臣都沒殺,對人特別寬厚,這在古代的封建國君當中是很少見的。】
趙高偷瞄了一眼始皇帝,卻被對方一眼瞪了迴來。
“剛剛的圖都記住了嗎?”
“記住了。”
“記住了還不趕緊下去畫下來?”
“是。”趙高退下,轉身就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
【比如李信滅楚,不是揚言20萬就可以滅了楚嗎?結果大敗而歸,嬴政沒殺他,最後讓他和王奔一起還滅了齊。
再一個王翦,王翦父子兩個滅了五國。功高蓋世,可以和漢初的韓信相媲美。韓信什麽下場?王翦什麽下場?】
韓信:怎麽還有我的事兒?我怎麽了?什麽下場?
劉邦:我不知道呀。
【王翦是安享天年,如果我們把王翦和白起做一個對比的話,看的更清楚。我們講戰國的四大名將,趙國兩個:廉頗、李牧,秦國兩個:白起、王翦。
白起,秦昭襄王時期的重臣,立了無數的功勞。白起最後被封為武安君,但白起的遭遇很不好,最後自刎而死,白起的下場反過來印證了王翦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