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日記147


    後人考證,雍正二年曹家抄家奏章中“養老房”與《紅樓夢》梨香院的隱秘關聯


    引言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其創作背景與作者曹雪芹的家族經曆緊密相連。曹雪芹出身於清代顯赫一時的江寧織造曹家,後家族因政治風雲變幻而衰落。雍正二年,隋赫德關於曹家抄家事宜的奏章中提及為曹家留下養老的十間房,這一曆史記載看似與《紅樓夢》中的梨香院相隔甚遠,實則可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暗示關係。通過對這一曆史細節與小說文本的深入剖析,我們或許能揭開《紅樓夢》創作背後更多的秘密,探尋作者如何將家族往事融入到這部不朽的文學巨著之中。


    一、雍正二年曹家抄家及“養老房”背景


    (一)曹家興衰曆程


    曹家在康熙朝極為顯赫,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深得康熙皇帝信任,長期擔任江寧織造這一重要職務,兼管兩淮鹽政,為皇帝在江南的耳目。曹寅不僅在經濟上為朝廷做出重要貢獻,還在文化領域有著深厚影響力,主持刊刻《全唐詩》等。然而,隨著康熙皇帝駕崩,雍正皇帝即位,曹家的命運急轉直下。雍正帝對曹家在經濟上的虧空等問題進行徹查,曹家逐漸陷入困境。


    (二)隋赫德奏章與“養老房”


    雍正二年,曹頫被革職查辦,隋赫德接任江寧織造並負責處理曹家抄家事宜。在其奏章中提到:“曹頫家屬,蒙恩諭少留房屋,以資養贍。今其家屬不久迴京,奴才應將在京房屋人口,酌量撥給。” 最終決定給曹家留下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家仆三對,供其生活養老。這十間房(十七間半中的一部分)成為曹家在抄家巨變後僅存的一點物質依托,承載著曹家殘餘的生活希望,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曹家興衰轉折的一個象征。


    二、《紅樓夢》中梨香院的特征與功能


    (一)梨香院的位置與環境


    梨香院在《紅樓夢》中位於榮國府的東北角,原是榮公暮年養靜之所。它有獨立的院牆和角門,與榮國府其他區域既相對獨立又有便捷通道相連。院內有梨樹等植物,環境較為清幽,書中描述“西南有一角門,通一夾道,出夾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東院了” ,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榮國府的布局中顯得獨特而又關鍵,既有著相對的獨立性,又能與府內核心區域保持聯係。


    (二)梨香院的功能變遷


    薛家寄居之處:在小說第四迴,薛家母子三人進京後便暫時居住在梨香院。這裏成為薛家在榮國府的一個落腳地,薛蟠、薛寶釵等在此生活,發生了許多故事,如薛蟠在梨香院附近惹是生非等,梨香院見證了薛家在榮國府初期的生活狀態。


    戲班居所:後來賈府為了迎接元妃省親,從蘇州采買了十二個女伶,成立了戲班,梨香院又被改造成戲班的教習和居住之地。女伶們在這裏學習戲曲、排練演出,梨香院充滿了絲竹之聲和青春活力,同時也成為各種矛盾和故事的發生地,如齡官畫薔等情節就發生於此。


    三、“養老房”與梨香院的暗示關係探討


    (一)從功能角度的相似性


    居住與庇護功能:雍正二年曹家抄家後留下的“養老房”,其首要功能是為曹家老小提供居住之所,保障他們在失去榮華富貴後的基本生活,是一種庇護性的存在。梨香院在《紅樓夢》中也承擔著類似的功能,它為薛家提供了寄居之地,在一定程度上庇護著薛家在賈府的生活。當薛家初入賈府,梨香院成為他們在陌生環境中的一個安穩港灣;對於賈府的戲班女伶們來說,這裏是她們學習和生活的地方,為她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成長空間,免受外界過多的幹擾。


    家族變遷的見證:“養老房”見證了曹家從鼎盛走向衰落的巨大轉變,它是曹家輝煌不再後僅存的一點根基,承載著家族往昔的記憶和如今的落魄。梨香院同樣見證了賈府的興衰變遷。從最初作為榮公養靜之所,到薛家居住,再到成為戲班的活動中心,它伴隨著賈府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在賈府繁華之時,梨香院充滿生機與活力;而隨著賈府逐漸走向衰敗,梨香院的熱鬧也逐漸消散,女伶們或散或離,就如同曹家在抄家後家族成員的離散一樣,它成為了賈府興衰曆程的一個重要見證者。


    (二)從象征意義層麵的關聯


    殘餘與希望:“養老房”雖然隻是曹家曾經龐大產業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代表著曹家的殘餘血脈和一絲生存的希望。即使家族遭遇重創,隻要有這“養老房”在,曹家就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盡管最終未能實現)。梨香院在賈府中也有著類似的象征意義。它雖然不是賈府的核心建築,但卻始終存在於賈府的一角,象征著賈府即使在麵臨各種危機和困境時,依然有著一些潛在的生機和希望。例如,戲班女伶們在梨香院的活動,為賈府帶來了文化娛樂的氣息,她們的青春活力也為賈府注入了一絲新鮮血液,象征著賈府在衰落過程中仍試圖保持的一些活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隱秘與邊緣:曹家抄家後留下的“養老房”,處於京城的一個相對邊緣的位置(崇文門外蒜市口),不再像過去在江寧織造府那樣處於繁華的中心。這種邊緣性和隱秘性,反映了曹家在抄家後的落魄和低調。梨香院在榮國府中也處於相對邊緣的位置,位於東北角,與榮國府的核心建築如賈母院、賈政院等有一定距離。它的這種邊緣性使得它成為一個相對隱秘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發生的故事往往有著獨特的情感和意義,如齡官對賈薔的情感,就在梨香院這個相對隱秘的環境中悄然發展,這種邊緣與隱秘的特質與“養老房”所具有的特質有著相似之處。


    (三)從文學創作角度的推測


    作者的情感寄托: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時,無疑將自己家族的經曆融入其中。曹家抄家後留下的“養老房”,對於曹雪芹來說,是家族興衰的一個刻骨銘心的記憶點。他可能將對“養老房”的複雜情感,通過梨香院這一文學意象表達出來。在小說中,梨香院所承載的家族情感、興衰變遷,都蘊含著曹雪芹對自己家族往事的深深懷念和感慨,是他對家族命運的一種文學化的反思和寄托。


    情節映射與隱喻:從小說情節來看,梨香院發生的一些情節或許是對曹家抄家等經曆的隱喻。比如,戲班女伶們在梨香院的生活充滿了動蕩和不確定性,她們最終的離散也暗示著賈府的衰敗。這與曹家在抄家後家族成員的離散有著相似之處。而薛家在梨香院的生活中所經曆的種種矛盾和變故,也可能是曹家在政治風雲變幻中所麵臨困境的一種映射,通過文學創作的手法,將家族的真實經曆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和加工。


    四、結論


    雍正二年隨赫德關於曹家抄家事宜奏章中提到的“養老房”,與《紅樓夢》中的梨香院之間存在著諸多暗示關係。無論是從功能上的居住與庇護、見證家族變遷,還是象征意義上的殘餘與希望、隱秘與邊緣,以及文學創作角度的情感寄托和情節映射,都顯示出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聯係。這種聯係不僅為我們深入理解《紅樓夢》的創作背景和內涵提供了新的視角,也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曹雪芹如何將家族的興衰榮辱巧妙地融入到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中。通過對這一曆史細節與文學意象的關聯研究,我們仿佛能穿越時空,觸摸到那個時代曹家的脈搏,感受到曹雪芹在創作時內心深處的情感波瀾,進一步領略《紅樓夢》這部文學巨著所蘊含的深厚曆史文化底蘊和無窮藝術魅力。然而,關於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仍有許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討的地方,未來的研究可以從更多的曆史資料和小說文本細節入手,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們對這一獨特文學現象的認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夢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向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向者並收藏紅樓夢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