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朝堂內早已群臣齊聚,氣氛壓抑。


    玄安帝端坐禦座之上,目光沉靜卻又帶些許隱憂。


    赫沙城的增援一事將牽動朝堂上下。


    而昨日程霖提出的“天意不宜增援”的奏章更使得事態變得撲朔迷離。


    古元德在眾臣前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赫沙城現危急萬分,倘若不立刻增援,恐怕北疆再無險可守。


    臣懇請陛下撥款發兵,以解赫沙之危,保衛邊疆安寧!”


    他一字一句,擲地有聲。古元德深知自己這一派的重任,此時若不堅定發聲,邊疆將士的安危難保,而朝堂中的權勢也將易手。


    玄安帝微微點頭,目光轉向其他臣子。


    此時,左都禦史沈廷之上前一步,慷慨陳詞道:“陛下,赫沙城乃北疆屏障,一旦失守,敵軍長驅直入,國土將無險可守。


    臣懇請陛下三思,速決增援一事!”


    他話音剛落,軍機總督何敬之也出列。


    神情凝重:“臣等不懼邊疆之險,但望陛下謹慎思慮,早做決斷,以免邊關失守,動搖國本。”


    兵部侍郎劉文旭則深吸一口氣。


    挺身而出,語氣堅定:“臣等願為朝廷盡職,為赫沙城一戰,請陛下恩準!”


    四位大臣接連發言,聲音鏗鏘有力,震撼朝堂。


    然而,戶部尚書蕭季卻不動聲色。


    冷靜地上前拱手道:“陛下,臣認為,赫沙城增援一事需從長計議。


    陛下,邊防軍的糧餉已成負擔,貿然增兵,隻怕徒耗國庫,朝廷財政難以為繼。”


    他的話語平和,卻帶著隱隱的質疑。


    玄安帝微微蹙眉,看向蕭季,顯然有些動搖。


    刑部侍郎周顯然這時接著道:“陛下,臣近日在刑部查得多起軍糧貪腐案,糧餉流通混亂。


    若此時貿然增援,恐怕難以供應,徒增混亂之象。


    臣懇請陛下,三思而行。”


    他的聲音不緊不慢,卻一針見血地戳破了兵部的軟肋。


    古元德麵色微變,心中暗叫不好。


    若刑部要在朝會上公開質疑兵部,整個增援提議將麵臨巨大的阻力。


    就在此時,欽天監監正程霖也出列。


    他將拱手作揖道:“陛下,臣昨夜觀星象,赫沙一帶破軍星動,與武星相衝,乃極其不祥之兆。


    若此時強行增援,恐反傷國運。”


    程霖的言辭含蓄卻直擊要害,他深知若從“天意”之說來勸諫,皇帝難以一時抉擇。


    玄安帝一聽“天意不宜”,心頭一震,臉色微微陰沉,若有所思。


    此時,兵部尚書古元德見情勢不利。


    急步上前再次拱手道:“陛下,兵部雖管理不善,但這幾次失誤實乃少數,不宜因糧餉問題耽誤邊疆危機!


    赫沙一帶形勢危急,臣以為,若不立刻增援,隻怕後患無窮!”


    他竭力辯解,言辭懇切,心中既有對邊疆將士的擔憂,又有對朝堂局勢的焦慮。


    他望著玄安帝,期待陛下能被他的忠誠所打動。


    然而,周顯然並未因此罷休。


    他冷冷一笑,再次出列道:“陛下,軍糧一事雖是少數事件,但關乎邊防將士的生死,不可輕忽。


    倘若此時冒險調兵,萬一糧餉未到,陛下可曾想過將士們的安危?”


    朝堂上的氣氛驟然凝重,眾臣屏息靜氣,注視著玄安帝的反應。


    玄安帝沉默不語,內心複雜。


    他心知邊疆危機迫在眉睫,但若刑部的指控屬實,貿然增援可能會導致前線軍心動搖。


    同時,程霖的“天意”之言也讓他內心不安,天象示兇,他又如何能逆天意而行?


    但若因此不增援,朝中勢必人心動蕩。


    玄安帝目光緩緩掃過群臣,內心不斷權衡。


    此刻,他感受到的已不僅僅是邊疆安危,而是朝堂的微妙平衡。


    這份權衡的重擔讓他唿吸也變得凝滯。


    他最終深吸一口氣,冷聲道:“諸卿之言,朕悉數記下,待朕細思再議,暫且退朝!”


    群臣聽罷紛紛躬身,緩緩退下。


    古元德內心憂慮,望著周顯然和蕭季的背影,暗暗攥緊了雙拳。


    而蕭季和周顯然則微微頷首,眼中閃爍著冷靜與得意。


    這場朝堂之爭暫時告一段落,然而,暗流湧動的朝中局勢卻剛剛開始浮現出真正的危險。


    玄安帝心頭重重壓著朝中分歧的聲音。


    他一向英明果斷,但眼下,麵對北疆的局勢和國庫的日漸枯竭,他竟一時難以決斷。


    這不僅是邊防問題,更關乎社稷長遠安穩。


    他眉頭緊鎖,思慮萬千,偶爾瞥見身邊侍立的太監輕斂的眼神,心中也增添幾分焦慮。


    次日朝堂上


    古元德踱步上前,呈上厚厚的奏疏,雙手高舉。


    聲若洪鍾:“陛下,臣鬥膽進言!赫沙城若失,敵軍將長驅直入,民生塗炭,後果不堪設想。


    陛下,我們怎能坐視?”


    他語氣深沉,似早已料到皇帝的顧慮。


    又繼續道,“臣知國庫吃緊,然不妨對物資分配嚴加審計,決不讓一分銀錢、一匹布帛浪費於無用之地。


    如此,方能既保邊疆穩固,又不損耗國力。”


    玄安帝靜靜聽著,目光深沉。


    他知道古元德是一片忠誠,但朝廷的內耗以及耗費之巨,依然讓他躊躇。


    古元德見狀,又毅然說道:“臣,願誓死擔保,若邊疆失守,臣當負全責!”


    沈廷之上前,神色嚴肅且略帶憂慮:“陛下,邊疆一旦動蕩,勢必牽動全國。


    地方會懷疑朝廷的決斷,朝野亦會人心惶惶。”


    他語速平緩,卻帶著壓抑的急切,“不若見機行事,以保大局為重,絕不可失去北疆。”


    玄安帝的眼神閃爍,沈廷之的言辭切中了他的顧慮。


    沈廷之又道:“臣隻願陛下莫讓一時的猶疑,傷了國本。”


    何敬之神色凝重,滿麵愁雲,聲音低沉地說道:“陛下,若朝廷削減對邊疆的支持,必會動搖軍心。


    軍中久已傳聞士氣低落,若再有異動,恐怕不安甚於外敵入侵。”


    他一字一頓,“臣雖不才,也能預見,這一舉措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嘩變風險。”


    玄安帝聞言,深深歎了一口氣。


    邊疆穩固乃是安邦定國的基石,可朝中的反對之聲,也不可置若罔聞。


    蕭季走到禦前,微微躬身,語氣柔和卻充滿隱忍:“陛下,臣以為,北疆之事不必急於一時。


    國力應積而後用,何不‘以靜製動’,待局勢稍穩,再做決斷?”


    他語調平和,卻分明暗示著“穩重”之道。


    玄安帝思索良久,心中不禁暗暗揣測,蕭季的意見是否有可取之處?


    太監垂手低頭,眼角微不可察地一瞥,似乎也在揣摩皇帝的反應。


    周顯然上前,神色自若,借軍中紀律為由。


    輕輕言道:“陛下,兵多反擾。


    臣愚以為,若邊疆兵力過於龐大,反而易生內亂,恐成不穩之患。”


    玄安帝聞言,若有所思,心頭卻微微一沉——這套說辭是否別有用心?


    他心中一片迷茫,目光中閃爍著深深的矛盾。


    散朝後,玄安帝獨坐殿中,四周寂靜無聲。


    燭光微微搖曳,映得他麵色陰晴不定。朝中大臣分歧嚴重,讓他備感煎熬。


    他想到北疆將士的艱苦,想到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又不禁憂慮國庫的空虛。


    身邊的小太監輕輕遞上一杯茶,低聲道:“陛下可要稍事歇息?”


    玄安帝默默點頭,心頭沉甸甸的。


    夜色籠罩了皇城,蕭季府邸的正堂內卻燈火通明。


    幾位朝中反對派的核心人物聚集在此,彼此眼神交匯,氣氛嚴肅而壓抑。


    蕭季端坐在堂上,目光銳利如鷹。


    聲音低沉卻透著冷意:“各位,陛下已然被支持派所動,如此下去,我等怕是無立足之地了。”


    他說著停頓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但若在此時趁勢而上,或許還能扭轉局麵。”


    周顯然點頭附和,輕聲提議:“戶部如今多有貪汙之嫌,不如對支持派進行一番‘合規審查’。


    看他們是否潔身自好。”


    言罷,他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


    蕭季滿意地點頭,將目光轉向堂下,“周兄此計甚妙,立刻行動。


    務必在刑部找幾個可靠之人,務必找到他們的破綻。”


    蕭季深知,若要擴充勢力,必須先將那些態度搖擺不定的官員拉攏到自己陣營。


    朝會後,他悄然邀請幾位立場不明的官員至府中密議。


    這些人皆為中層要職,雖尚未步入重權核心,卻掌握了不少實權。


    蕭季首先看向京兆府推官程明正。


    微微一笑:“程大人若肯支持我等,日後在京兆府的升遷,當會水到渠成。”


    京兆府主理京畿事務,掌管京師治安與行政。


    程明正深知自己欲入京兆府尹一職已久,卻苦於人脈薄弱,遲遲未能如願。


    蕭季話音剛落,程明正心中頓時一動。


    略作思忖,微微拱手應道:“若蕭公有所囑托,程某自當竭力相助。”


    他雖話語含蓄,卻目光堅定。


    蕭季再看向兵部主事趙啟堯。


    輕輕說道:“兵部主事雖任要務,但與堂官相比尚有一階之隔。


    若反對派得勢,趙大人自有升至郎中的機會。”


    兵部郎中掌管全國軍需調度,是兵部中舉足輕重的職位。


    趙啟堯立刻拱手拜道,言辭懇切:“蕭公恩德,趙某謹記在心。若蕭公有召,趙某定赴湯蹈火。”


    程明正得到京兆府尹的許諾,滿心歡喜;


    而趙啟堯已心中盤算,若能掌控兵部郎中的調度權,定能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


    幾人各懷心思,皆在蕭季的巧妙謀劃中被逐一收攬,逐漸傾向於反對派。


    在權力與利益的誘惑下,反對派的勢力宛如暗潮般迅速擴大,穩步向朝堂的核心逼近。


    朝中格局悄然生變。


    然而,古元德並非毫無察覺。


    他敏銳地捕捉到蕭季私下活動的蛛絲馬跡,內心頓時警鈴大作。


    他在書房內來迴踱步,思索對策。


    最終決定加大對支持派成員的保護,防止蕭季的密謀進一步滲透。


    他一紙上疏,要求皇帝對戶部開支進行嚴查,表麵上是為維護國庫,實則意在削弱蕭季勢力根基。


    奏疏中,他字斟句酌,不留情麵,以剛正不阿的姿態展現自己的堅定立場。


    翌日朝堂之上,玄安帝念罷古元德的奏疏,微微頷首,宣示即刻成立審計小組。


    由古元德和沈廷之負責,徹查戶部。


    蕭季站在朝中聽到這道聖旨,臉色微微一變,眼中掠過一絲不安。


    沈廷之得知此事後,心領神會,立刻從都察院調動心腹之人,緊鑼密鼓地展開調查。


    他親自審查戶部文書,仔細梳理財務賬目。


    暗中派出親信探查蕭季及其黨羽的種種不軌之舉。


    每一個細節,每一筆銀兩的去向都被他們仔細記錄在案。


    沈廷之行事縝密,不動聲色,儼然在下一盤棋,他深知這些罪證將是將來反擊反對派的有力武器。


    夜晚,沈廷之將密集的調查結果逐一呈給古元德,兩人眉頭緊鎖,商議如何進一步出擊。


    古元德捋了捋胡須,低聲道:“此事不可操之過急,若要徹底扳倒蕭季,還需更多實證。”


    幾日後,戶部突然爆出賬目不清的醜聞,支持派在朝堂上以極嚴厲的措辭要求徹查。


    然而,蕭季卻似早有準備,在朝會上神色鎮定。


    反駁道:“戶部事務繁雜,不容一概而論,臣請皇上慎重,切勿受讒言左右。”


    他侃侃而談,試圖將支持派的攻擊引向“工作疏漏”上。


    並將“專注國防”與“國庫謹慎”對立起來,使得皇帝一時無從決斷。


    反對派陣營之中,周顯然冷笑著遞上自己的奏疏。


    提議先調查支持派在北疆的物資分配是否公正,反將矛頭對準古元德和沈廷之。


    他以冷靜的姿態說:“臣恐邊疆軍需挪用問題嚴重,若不及時查明,恐有後患。”


    玄安帝聽著雙方激烈的爭辯,眉頭緊鎖,心中愈發糾結。


    支持派與反對派的爭鋒相對讓他看清了朝中暗流洶湧。


    他並未立即表態,而是暗中加派心腹監視雙方,待機而動。


    古元德在家中書房中默默握拳,心中暗恨蕭季的狡詐。


    卻也深知對方權勢根深蒂固,不可輕舉妄動。


    深夜中,他站在燭光前,心中默默發誓,此事定要置之死地而後快。


    絕不能讓蕭季之流掌控朝堂。


    而蕭季則在家中密會同黨,飲下一杯清酒。


    目光如刀般冷峻:“古元德、沈廷之,倒要看看你們能堅持到幾時。”


    他自信心中暗藏殺機,認為在朝堂博弈中,勝負從來由計謀決定。


    玄安帝在一片爭論聲中始終保持沉默,心中卻暗自思索。


    支持派的忠誠,反對派的穩重。


    他知曉朝中兩方各有用處,權力的天平一時難以平衡。


    待人都退下之後,他獨自坐在龍椅上。


    似乎在黑暗中冷靜地觀望著這場朝堂之爭的成敗走向。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玄安帝最終作出決定。


    他深知北疆防線若失,後果將不可收拾,但國庫資金緊張,使他不得不權衡再三。


    在朝會伊始,古元德率先站出。


    拱手朝玄安帝說道:“陛下,北疆乃國之屏障,赫沙城更是其門戶。


    若失守,敵軍必將長驅直入,威脅京畿。臣請撥款支援邊疆,將此事置於當務之急。”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語氣堅定,目光掃向群臣,意在爭取更多的支持。


    古元德不僅強調了赫沙城的戰略意義,還暗指若不及時支援,邊疆將危及國本。


    這一番話擲地有聲,引得幾位支持派官員紛紛頷首表示讚同。


    沈廷之緊隨其後,補充道:“臣以為此戰必須速決,否則不僅會動搖軍心,還會助長敵方的士氣。


    若國庫中有一絲餘力,當不吝相援。”


    蕭季冷眼旁觀,見支持派聲勢浩大,微微眯眼,隨即上前一步。


    拱手道:“陛下,北疆一地雖為要衝,但自去年以來,邊疆的軍費開支已占國庫近三成。


    若此戰再無所獲,恐國庫將難以支撐。”


    他語氣平和,卻字字如刃,意在借財政之困打擊支持派。


    緊接著,他轉向古元德,冷笑道:“我朝曆來崇尚穩健治國,而非貪戰求功。


    若貿然加大投入,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恐非明智之舉。


    陛下須慎重。”


    蕭季的言辭表麵上是憂國憂民,實則是借財政問題拖延支援計劃。


    此番言論在反對派中引起附和,有幾位中立官員也點頭讚成,擔心邊疆戰事成為無底洞。


    古元德冷笑一聲,拱手反駁:“蕭大人所言雖有道理。


    但赫沙城若失,朝廷所需應對之費用,豈止於此?


    不知蕭大人是何居心,竟敢主張放棄邊疆?”


    他直指蕭季的言論是在鼓吹不戰而退,言辭鋒利,不給對方留絲毫餘地。


    蕭季麵色微變,但強自鎮定。


    皮笑肉不笑地迴道:“古大人如此咄咄逼人,是不是早已將邊疆戰事當成了邀功之機?


    不管赫沙城戰況如何,隻要戰鬥持續,大人便可繼續享有國防之功,這豈不妙哉?”


    他的言語中暗含譏諷,試圖揭露支持派的利益動機。


    此話一出,朝堂氣氛驟然緊張,支持派與反對派針鋒相對,誰也不肯讓步。


    雙方爭執不下,言辭中逐漸充滿火藥味。


    玄安帝沉默良久,目光冷冷地在古元德與蕭季之間徘徊。


    朝堂上陷入短暫的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龍椅上的皇帝。


    等待他最終的決策。


    邊疆的局勢不容忽視,但若不設限,支持派勢必會借此大肆擴張。


    同時,他也看穿了蕭季的拖延之計,知道若不盡快支援,北疆局勢將愈加惡化。


    權衡再三後,玄安帝緩緩開口:“朕決定撥款支援赫沙城,但此戰限期三個月,若未見戰果,補給將削減。”


    話音落下,玄安帝環視朝堂。


    語氣中透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嚴厲:“朕不容朝廷資源浪費。


    三個月後,若未見赫沙之捷,當重新考量邊疆的支援方案。”


    玄安帝的話猶如一錘定音,古元德暗自鬆了口氣,心中激動卻不敢表露分毫。


    為確保赫沙城之戰的順利推進,玄安帝特意挑選了經驗豐富、善於謀略的女將軍白霓裳為援軍指揮。


    白霓裳曾屢立戰功,乃是朝廷中少見的女將,其智勇兼備、指揮得當,為軍中眾人所敬重。


    玄安帝深知,她不僅能激勵士氣,還能以雷霆手段應對邊疆的嚴峻局勢。


    玄安帝命白霓裳帶領三千精銳之師,隨即派遣至北疆赫沙城。


    並親自交代道:“白將軍,赫沙城危急,朕望你不負朝廷期望。”


    白霓裳領命,俯身一拜,神情堅毅:“臣必不辱命!”


    玄安帝安排戶部、兵部協調調撥此次支援所需的物資。


    指令戶部準備充足的糧草、兵器,並配備適量的醫療物資,確保傷兵能得到及時救治。


    他將細致的物資清單一並交予古元德,囑咐道:“此番調撥雖傾盡所能,但務必不許有分毫浪費。”


    物資清單明細如下:


    糧草:每日軍糧三千份,按需遞送至北疆,預計供應三個月;


    兵器:長矛五百、弓箭三千支,盾牌千副,並額外增添二十輛運輸馬車;


    醫療物資:外傷藥品若幹、止痛散一批、急救繃帶等物,保障傷兵所需。


    玄安帝特意命兵部尚書親自負責物資的統籌,確保在路途中不被挪用或延誤。


    蕭季聽聞皇帝已決意支援赫沙城,不禁臉色微微發白,心中隱隱擔憂。


    白霓裳的威名和指揮才能他是清楚的,若她順利抵達並展開反擊,赫沙之戰一旦奏捷,反對派的地位勢必會被動搖。


    然而,蕭季並非輕易認輸之人。


    他迅速冷靜下來,召集幾位心腹密議,計議暗中擾亂支援行動。


    蕭季決定利用反對派在戶部的影響,暗中放慢物資運輸。


    深夜,蕭季府邸一片寂靜,隻有書房中的燈光微微搖曳。


    他將戶部侍郎杜成梁召至府中密會,府門悄然關上,兩人對視片刻。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冷厲的氣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歸來,姐妹互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汪清泉流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汪清泉流響並收藏重生歸來,姐妹互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