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春日溫暖怡人,輕風拂過青瓦朱牆,卷起一縷縷桃花香。
古錦岩在府中坐養,正沉浸在書畫之趣中,忽然,紅銀急匆匆地推門進來。
手中捧著一封信函,神色帶著些激動:“小姐,這是禮部王大人送來的,請您親自過目。”
古錦岩抬眼,接過信函,見封口上蓋著禮部印章,信紙上墨跡工整而帶著古意。
打開信函,她的目光隨即一亮,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一份欣賞和邀約之意。
信中這樣寫道:
古小姐大才,早聞您文采斐然,又聽聞您素愛丹青之事,特邀您一日來府中品茗論畫,若不嫌寒舍簡陋,敬請移步。
——禮部郎中 王大人留
錦岩讀罷,微微一笑。
王大人,名諱王清秋,乃是當朝禮部郎中,出身書香門第,通曉經史典籍,一心修身治國,
盡管身居禮部,卻不止步於文史禮儀,竟還通曉兵法一二。
京城中頗多文士對他推崇備至,甚至有傳聞稱王清秋潛心研究兵書,曾與戍邊將領有書信往來。
聽聞這位讀書人也愛繪畫,古錦岩不禁生出幾分好奇。
她迴頭對紅銀點了點頭:“便去迴禮部王大人,說錦岩多謝他邀約,明日定會前往府中拜訪。”
第二日,古錦岩乘轎來到王大人府邸。
王清秋的府邸並不宏偉,與其他官員宅院相比顯得格外低調,但門口的幾株綠鬆和院內整齊的書卷之氣,透著主人的清雅脫俗。
府中僅有兩位書童,一名喚作明青,年紀稍大,穩重端莊;
另一名名為書墨,年幼機靈,見客到來,便前來引路。
“古小姐裏麵請,先生已在書房候著了。”書墨年紀雖小,言語卻十分得體,微微行禮後在前引路。
穿過一條青石小徑,前方便是書房。
青藤掛在窗前,影影綽綽,一卷卷書卷疊在窗台上,書香沁人。
古錦岩輕步走進,目光掃過四周,書架上陳列著《禮記》《左傳》以及幾本邊防文將的兵書,一眼便覺此人並非尋常文士。
再看王清秋,他一身素色長衫,氣度清雅,正站在窗前,見古錦岩到來,含笑上前拱手:“古小姐久仰,今日得見,果真文雅風采。”
古錦岩還禮迴道:“王大人謬讚,聞大人德才兼備,久仰大名,今日得以親見,也是錦岩的榮幸。”
兩人禮畢,書童們奉上清茶,淡淡的茶香縈繞在書房中,王清秋微笑著說道:“古小姐琴棋書畫樣樣皆通。
尤其畫技更是令人讚歎,不知是否可以賞析一二,讓清秋也開開眼界?”
錦岩略帶謙遜地迴道:“大人過譽了,錦岩不過是自娛自樂罷了,若真要請教,還需大人多多指點。”
她說著從袖中取出隨身攜帶的畫卷,輕輕攤開在案幾上。
畫中山河壯闊,雲霧繚繞,墨色濃淡相融,仿佛可以感受到晨曦初升的清冷與蒼山寂靜之氣。
王清秋注目凝視片刻,緩緩點頭,笑歎道:“好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河圖!
小姐的畫作如同一位征戰沙場的將軍,瀟灑中自帶一股硬朗。莫非小姐也喜研兵書之道?”
錦岩略微一怔,隨即點頭笑道:“王大人明察,錦岩幼時確實曾隨父親讀過幾卷兵書,《孫武兵法》與《六韜》《三略》粗略翻閱過,隻是略懂皮毛。”
王清秋聞言,目露讚賞之色:“怪不得古小姐的畫中透著幾分劍戟之意。
若能看過《孫子》《吳子》,對戰爭謀略自有不凡見解。”
他微微一頓,又問道:“不知古小姐對這些兵書有何見解?清秋鬥膽,還想向小姐討教一二。”
錦岩稍加沉吟,緩緩說道:“兵法中論述的多是謀略、態勢的運籌之道,若是要取勝,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更在於隨機應變。
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其意不僅限於敵我之勢,還在於心戰。
若能掌握敵人的動向,就如同掌控一盤棋局,雖兵馬多寡不等,卻也能立於不敗。”
王清秋聽罷,眼中閃過一絲敬佩,點頭道:“小姐所言極是。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變則通達,不變則束縛。”
兩人一席兵法探討,讓彼此間多了幾分惺惺相惜。
談話間,王清秋心生一念,思索片刻開口道:“古小姐既然對兵法有此見解,不知是否願意稍後隨我移步偏廳?
我新得了一幅戰場圖,乃是一位舊友所贈,畫中頗具謀略之意,不知小姐可有興趣?”
錦岩笑道:“大人雅興,錦岩自當奉陪。”言罷,書童們再次在前引路,穿過庭院,兩人來到一間幽靜的偏廳。
廳中陳列簡潔,僅一幅巨大的戰場圖懸掛於牆,寥寥幾筆描繪出戰局的山川地勢與兵馬行列。
畫中四麵環山,唯有一條狹窄穀口可供通行,正是兵法中的“險要之地”。
錦岩細細端詳片刻,輕聲道:“此畫布局精妙,若軍隊埋伏於此地,便可形成圍剿之勢。大人此畫真是奪人心神。”
王清秋輕笑道:“古小姐的確慧眼。此圖不僅是一幅畫,更是舊友心血之作。
正是因為懂畫之人不多,所以特地邀請小姐來一同賞析。”
兩人默契一笑,竟然不約而同地看向畫上那條蜿蜒而過的山路。
不知不覺中,窗外天色漸晚,夕陽的餘暉灑在庭院中的杏花上,給人一種淡淡的溫馨之感。
王清秋親自送古錦岩出府,語氣中透著幾分真摯:“今日與小姐暢談兵法書畫,真是受益匪淺,若小姐不嫌府中簡陋,改日還請不吝賜教。”
錦岩微微欠身迴禮,語氣溫和而誠懇:“多謝王大人厚愛,今日之會,錦岩同樣深受啟發,改日再得良機,定當再來請教。”
王清秋輕輕點頭,目送古錦岩離去。
錦岩的背影在漸沉的夜色中漸行漸遠,而王清秋的目光中也多了幾分欣賞與讚歎。
此後不久,兩人因兵法探討逐漸加深了往來,古錦岩在學識和見解上日益精進,而王清秋也在她的陪伴下逐漸對時局有了更深的理解。
古錦岩在府中坐養,正沉浸在書畫之趣中,忽然,紅銀急匆匆地推門進來。
手中捧著一封信函,神色帶著些激動:“小姐,這是禮部王大人送來的,請您親自過目。”
古錦岩抬眼,接過信函,見封口上蓋著禮部印章,信紙上墨跡工整而帶著古意。
打開信函,她的目光隨即一亮,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一份欣賞和邀約之意。
信中這樣寫道:
古小姐大才,早聞您文采斐然,又聽聞您素愛丹青之事,特邀您一日來府中品茗論畫,若不嫌寒舍簡陋,敬請移步。
——禮部郎中 王大人留
錦岩讀罷,微微一笑。
王大人,名諱王清秋,乃是當朝禮部郎中,出身書香門第,通曉經史典籍,一心修身治國,
盡管身居禮部,卻不止步於文史禮儀,竟還通曉兵法一二。
京城中頗多文士對他推崇備至,甚至有傳聞稱王清秋潛心研究兵書,曾與戍邊將領有書信往來。
聽聞這位讀書人也愛繪畫,古錦岩不禁生出幾分好奇。
她迴頭對紅銀點了點頭:“便去迴禮部王大人,說錦岩多謝他邀約,明日定會前往府中拜訪。”
第二日,古錦岩乘轎來到王大人府邸。
王清秋的府邸並不宏偉,與其他官員宅院相比顯得格外低調,但門口的幾株綠鬆和院內整齊的書卷之氣,透著主人的清雅脫俗。
府中僅有兩位書童,一名喚作明青,年紀稍大,穩重端莊;
另一名名為書墨,年幼機靈,見客到來,便前來引路。
“古小姐裏麵請,先生已在書房候著了。”書墨年紀雖小,言語卻十分得體,微微行禮後在前引路。
穿過一條青石小徑,前方便是書房。
青藤掛在窗前,影影綽綽,一卷卷書卷疊在窗台上,書香沁人。
古錦岩輕步走進,目光掃過四周,書架上陳列著《禮記》《左傳》以及幾本邊防文將的兵書,一眼便覺此人並非尋常文士。
再看王清秋,他一身素色長衫,氣度清雅,正站在窗前,見古錦岩到來,含笑上前拱手:“古小姐久仰,今日得見,果真文雅風采。”
古錦岩還禮迴道:“王大人謬讚,聞大人德才兼備,久仰大名,今日得以親見,也是錦岩的榮幸。”
兩人禮畢,書童們奉上清茶,淡淡的茶香縈繞在書房中,王清秋微笑著說道:“古小姐琴棋書畫樣樣皆通。
尤其畫技更是令人讚歎,不知是否可以賞析一二,讓清秋也開開眼界?”
錦岩略帶謙遜地迴道:“大人過譽了,錦岩不過是自娛自樂罷了,若真要請教,還需大人多多指點。”
她說著從袖中取出隨身攜帶的畫卷,輕輕攤開在案幾上。
畫中山河壯闊,雲霧繚繞,墨色濃淡相融,仿佛可以感受到晨曦初升的清冷與蒼山寂靜之氣。
王清秋注目凝視片刻,緩緩點頭,笑歎道:“好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河圖!
小姐的畫作如同一位征戰沙場的將軍,瀟灑中自帶一股硬朗。莫非小姐也喜研兵書之道?”
錦岩略微一怔,隨即點頭笑道:“王大人明察,錦岩幼時確實曾隨父親讀過幾卷兵書,《孫武兵法》與《六韜》《三略》粗略翻閱過,隻是略懂皮毛。”
王清秋聞言,目露讚賞之色:“怪不得古小姐的畫中透著幾分劍戟之意。
若能看過《孫子》《吳子》,對戰爭謀略自有不凡見解。”
他微微一頓,又問道:“不知古小姐對這些兵書有何見解?清秋鬥膽,還想向小姐討教一二。”
錦岩稍加沉吟,緩緩說道:“兵法中論述的多是謀略、態勢的運籌之道,若是要取勝,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更在於隨機應變。
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其意不僅限於敵我之勢,還在於心戰。
若能掌握敵人的動向,就如同掌控一盤棋局,雖兵馬多寡不等,卻也能立於不敗。”
王清秋聽罷,眼中閃過一絲敬佩,點頭道:“小姐所言極是。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變則通達,不變則束縛。”
兩人一席兵法探討,讓彼此間多了幾分惺惺相惜。
談話間,王清秋心生一念,思索片刻開口道:“古小姐既然對兵法有此見解,不知是否願意稍後隨我移步偏廳?
我新得了一幅戰場圖,乃是一位舊友所贈,畫中頗具謀略之意,不知小姐可有興趣?”
錦岩笑道:“大人雅興,錦岩自當奉陪。”言罷,書童們再次在前引路,穿過庭院,兩人來到一間幽靜的偏廳。
廳中陳列簡潔,僅一幅巨大的戰場圖懸掛於牆,寥寥幾筆描繪出戰局的山川地勢與兵馬行列。
畫中四麵環山,唯有一條狹窄穀口可供通行,正是兵法中的“險要之地”。
錦岩細細端詳片刻,輕聲道:“此畫布局精妙,若軍隊埋伏於此地,便可形成圍剿之勢。大人此畫真是奪人心神。”
王清秋輕笑道:“古小姐的確慧眼。此圖不僅是一幅畫,更是舊友心血之作。
正是因為懂畫之人不多,所以特地邀請小姐來一同賞析。”
兩人默契一笑,竟然不約而同地看向畫上那條蜿蜒而過的山路。
不知不覺中,窗外天色漸晚,夕陽的餘暉灑在庭院中的杏花上,給人一種淡淡的溫馨之感。
王清秋親自送古錦岩出府,語氣中透著幾分真摯:“今日與小姐暢談兵法書畫,真是受益匪淺,若小姐不嫌府中簡陋,改日還請不吝賜教。”
錦岩微微欠身迴禮,語氣溫和而誠懇:“多謝王大人厚愛,今日之會,錦岩同樣深受啟發,改日再得良機,定當再來請教。”
王清秋輕輕點頭,目送古錦岩離去。
錦岩的背影在漸沉的夜色中漸行漸遠,而王清秋的目光中也多了幾分欣賞與讚歎。
此後不久,兩人因兵法探討逐漸加深了往來,古錦岩在學識和見解上日益精進,而王清秋也在她的陪伴下逐漸對時局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