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八月初。
孫權派呂範為使,以其子孫登親去江陵。迎娶關羽之女,關鳳為妻。
孫劉兩家“重歸於好”,至於江夏孔明也沒有討要迴來。
江夏為三家交匯之處,四戰之地又非交通要地,占之無益。
在荊北若襄陽樊城不在手上,不如就防守南郡,如此還能集中兵力優勢。
且暫與孫權,還能幫忙抵禦中原曹軍威脅。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劉備迴到成都,曹操也迴到了許昌。
但他們都不知道,目前這一場大戰雖然結束,可它帶來的影響並未結束。
暗中升起的硝煙,在曹孫劉三家後院升起!
許昌,曹操魏國公府。
老曹迴到許昌,因為打了好幾場敗仗。為了安定統治,隻能在內政上做些手腳了。
漢中之時便考慮到己方人才青黃不接,便有意興設學校,延禮文士。
看情況,自己死前估計是看不到天下一統了。總要培養後來俊才,才能在未來局勢中最終取得勝利。
但就在這時,有四個人卻在暗中商議,請曹操再進一步,稱王!
這四人便是侍中王粲、杜襲、衛凱、和洽。
曹操稱公,本就弄得許昌大亂一場。又逢荊州漢中雙線失利,按理說絕不是稱王的好時機。
其實不然,現在反而是個不錯的機會。
正是因為戰敗,要通過稱王。讓手下人心安,水漲船高嘛。
“魏公內修文德,外揚威武。救濟萬民,攙扶漢室。功高而勞苦,恩重而情深。”
“值此國家動蕩之際,百姓望魏公如久旱求甘霖,群臣思明公如昏夜尋浩日。”
“臣議,欲尊請魏公進位為魏王。以安天下人心,從百姓之願!”
在侍中王桀的帶頭下,慢慢越來越多臣公出列來跪請曹操稱王。
漢室經過這些年的動蕩,真的不剩什麽忠臣了罷。滿堂盡蠅營狗苟,卑躬屈膝諂諛之臣。
瞧著架勢,好像曹操不稱王就是對不起天下人似的。
但天下百姓對老曹的評論,怕沒這麽好。
老曹這些年繁重的屯民製度下,激起了多少反抗?心裏沒點數。
但不說這些百姓甚至黔首,世家其實普遍支持的。
其實總有人說曹操打壓世家,好像是什麽不得了的功績。其實仔細想想,也那麽誇張。
其實不論曹操還是孫權。都絕對不可能站在世家的敵對麵,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世家的一部分。
甚至可以說,皇帝其實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世家頭子。
曹操孫權的出身階級就是世家,這是他們統治的根基。站在自己階級的對立麵,純粹找死。
比如用人製度方麵,舉察製還是主體。
求賢令隻是一定程度的收攏人才,打破世家官僚壟斷或許是一方麵,還有一方麵則是曹操本身對於人才的剛需。
比如土地製度方麵,屯田製更多是曹操招集流民,為自己增加糧草收入。打擊土地兼並,換誰做在這個位置都會。
與其說曹操打壓世家,不如需要說克製世家發展,沒那麽大公無私。
這滿堂臣公,可都是世家出身。別說曹操,就是皇帝陛下也能給你拉下馬。
孫權亦然,隻是生存發展的需求罷了。
劉備屬於另類,因為取得荊益之前,幾乎沒有世家投資他。現在隨著勢力發展,也要麵對這些問題了。
所以曹操才能在稱公,稱王的道路上得到世家支持。
簡言之,世家與曹操不是仇敵,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
“孤本一老朽,平生之願不過為興漢室,本欲待天下安定後便馬放南山。而今蒙天子厚恩,賜孤九錫圈魏國封魏公,安敢再圖?”
曹操聞言,自然是不出意外的推辭道。
但這個推辭口吻,大家夥都是人精,心下已然有數。
其實這真不能怪老曹,有時候當你爬到一定高度,反而越發會身不由己。
比如他不更進一步,未來曹家能躲過皇帝的清算嗎?
比如,他說自己就想做漢室的忠臣,現在這一排排文武重臣,還有幾人忠心於他?
“不可。丞相官至魏公,榮加九錫,位已極矣。今又進升王位,於理不可。”
這時一道人影出列,反對道。
頓時吸引了滿堂目光,所有人望去隻覺頭疼。
無他,這人正是中書令荀攸......
自從荀或反對曹操稱公,又卷進許昌之亂,最終一杯鳩酒魂斷。
曹操畢竟對荀或感情深厚,將其子侄都提拔進朝堂,也算是暫時穩住荀家。
不想原本沒有反對曹操封公的荀攸,卻在這時選擇反對封王。
沒人知道他怎麽想的,以他的智謀如何預料不到,即使反對又如何能夠阻止呢?
“荀公達欲效荀或耶!”
一同勸進的杜襲聞言,冷冷笑道。
荀攸隻是橫眉冷對,不屑的看了眼他。便深深朝曹操拱手一拜,想是希望曹操可以迴心轉意。
高座在上的曹操,心裏看著自己的謀主。心中五味雜陳,即有恨怨亦有心寒。
“公達啊!汝也不知孤嗎?孤此時後退一步便是粉身碎骨啊!”
曹操在心中深深感歎一聲,最終衣袖一揮憤而離場。
荀攸見此心中明白,今日起君臣之誼已盡。最終暗然迴家,是夜大病嘔血。
憂憤成疾,臥病十數日而卒,亡年五十五歲。
曹操聞聽消息,命人厚葬之,同時也暫罷了稱王之事。
這稱王沒稱成,還把自家的謀主搭進去,老曹心中抑鬱不複謂人言了。
而皇宮之中,幾乎透明人吉祥物一般的劉協又在暗中哭泣。
“近聞魏公欲自立為王,不久必將篡位。”
曹操想要稱王,最終還逼死了荀攸,這消息自然有左右宦官告知過劉協。
對此,劉協除了和自己皇後相擁而泣,卻是再無辦法。
“皇後,朕年少繼位。先遇董卓,又逢李傕郭汜,終於落入曹操之手。”
“這些年提心吊膽,唯恐一杯鳩酒便被賊子所害。如今曹操欲為王也,其篡位稱帝安遠哉?”
劉協生怕被曹操的探子發覺,就是抱怨也隻能在伏皇後懷裏暗暗抽泣。
末代皇帝都命苦的很,劉協更是從小苦到大的。
這些年不是再被欺負,就是顛沛流離遇見下一個欺負他的人。
“妾父伏完常有殺操之心,妾今當修書一封,密與父圖之。”
伏皇後見劉協如此,亢儷情深望向後者絕然道。
“昔董承為事不密,反遭大禍;今恐又泄漏,朕與汝皆休矣!”
但這會有輪到劉協不敢了,畢竟上次衣帶詔這事就鬧的夠大了。
苦是苦了點,但螻蟻善且偷生。
劉協也生怕曹操來個狠的......
孫權派呂範為使,以其子孫登親去江陵。迎娶關羽之女,關鳳為妻。
孫劉兩家“重歸於好”,至於江夏孔明也沒有討要迴來。
江夏為三家交匯之處,四戰之地又非交通要地,占之無益。
在荊北若襄陽樊城不在手上,不如就防守南郡,如此還能集中兵力優勢。
且暫與孫權,還能幫忙抵禦中原曹軍威脅。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劉備迴到成都,曹操也迴到了許昌。
但他們都不知道,目前這一場大戰雖然結束,可它帶來的影響並未結束。
暗中升起的硝煙,在曹孫劉三家後院升起!
許昌,曹操魏國公府。
老曹迴到許昌,因為打了好幾場敗仗。為了安定統治,隻能在內政上做些手腳了。
漢中之時便考慮到己方人才青黃不接,便有意興設學校,延禮文士。
看情況,自己死前估計是看不到天下一統了。總要培養後來俊才,才能在未來局勢中最終取得勝利。
但就在這時,有四個人卻在暗中商議,請曹操再進一步,稱王!
這四人便是侍中王粲、杜襲、衛凱、和洽。
曹操稱公,本就弄得許昌大亂一場。又逢荊州漢中雙線失利,按理說絕不是稱王的好時機。
其實不然,現在反而是個不錯的機會。
正是因為戰敗,要通過稱王。讓手下人心安,水漲船高嘛。
“魏公內修文德,外揚威武。救濟萬民,攙扶漢室。功高而勞苦,恩重而情深。”
“值此國家動蕩之際,百姓望魏公如久旱求甘霖,群臣思明公如昏夜尋浩日。”
“臣議,欲尊請魏公進位為魏王。以安天下人心,從百姓之願!”
在侍中王桀的帶頭下,慢慢越來越多臣公出列來跪請曹操稱王。
漢室經過這些年的動蕩,真的不剩什麽忠臣了罷。滿堂盡蠅營狗苟,卑躬屈膝諂諛之臣。
瞧著架勢,好像曹操不稱王就是對不起天下人似的。
但天下百姓對老曹的評論,怕沒這麽好。
老曹這些年繁重的屯民製度下,激起了多少反抗?心裏沒點數。
但不說這些百姓甚至黔首,世家其實普遍支持的。
其實總有人說曹操打壓世家,好像是什麽不得了的功績。其實仔細想想,也那麽誇張。
其實不論曹操還是孫權。都絕對不可能站在世家的敵對麵,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世家的一部分。
甚至可以說,皇帝其實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世家頭子。
曹操孫權的出身階級就是世家,這是他們統治的根基。站在自己階級的對立麵,純粹找死。
比如用人製度方麵,舉察製還是主體。
求賢令隻是一定程度的收攏人才,打破世家官僚壟斷或許是一方麵,還有一方麵則是曹操本身對於人才的剛需。
比如土地製度方麵,屯田製更多是曹操招集流民,為自己增加糧草收入。打擊土地兼並,換誰做在這個位置都會。
與其說曹操打壓世家,不如需要說克製世家發展,沒那麽大公無私。
這滿堂臣公,可都是世家出身。別說曹操,就是皇帝陛下也能給你拉下馬。
孫權亦然,隻是生存發展的需求罷了。
劉備屬於另類,因為取得荊益之前,幾乎沒有世家投資他。現在隨著勢力發展,也要麵對這些問題了。
所以曹操才能在稱公,稱王的道路上得到世家支持。
簡言之,世家與曹操不是仇敵,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
“孤本一老朽,平生之願不過為興漢室,本欲待天下安定後便馬放南山。而今蒙天子厚恩,賜孤九錫圈魏國封魏公,安敢再圖?”
曹操聞言,自然是不出意外的推辭道。
但這個推辭口吻,大家夥都是人精,心下已然有數。
其實這真不能怪老曹,有時候當你爬到一定高度,反而越發會身不由己。
比如他不更進一步,未來曹家能躲過皇帝的清算嗎?
比如,他說自己就想做漢室的忠臣,現在這一排排文武重臣,還有幾人忠心於他?
“不可。丞相官至魏公,榮加九錫,位已極矣。今又進升王位,於理不可。”
這時一道人影出列,反對道。
頓時吸引了滿堂目光,所有人望去隻覺頭疼。
無他,這人正是中書令荀攸......
自從荀或反對曹操稱公,又卷進許昌之亂,最終一杯鳩酒魂斷。
曹操畢竟對荀或感情深厚,將其子侄都提拔進朝堂,也算是暫時穩住荀家。
不想原本沒有反對曹操封公的荀攸,卻在這時選擇反對封王。
沒人知道他怎麽想的,以他的智謀如何預料不到,即使反對又如何能夠阻止呢?
“荀公達欲效荀或耶!”
一同勸進的杜襲聞言,冷冷笑道。
荀攸隻是橫眉冷對,不屑的看了眼他。便深深朝曹操拱手一拜,想是希望曹操可以迴心轉意。
高座在上的曹操,心裏看著自己的謀主。心中五味雜陳,即有恨怨亦有心寒。
“公達啊!汝也不知孤嗎?孤此時後退一步便是粉身碎骨啊!”
曹操在心中深深感歎一聲,最終衣袖一揮憤而離場。
荀攸見此心中明白,今日起君臣之誼已盡。最終暗然迴家,是夜大病嘔血。
憂憤成疾,臥病十數日而卒,亡年五十五歲。
曹操聞聽消息,命人厚葬之,同時也暫罷了稱王之事。
這稱王沒稱成,還把自家的謀主搭進去,老曹心中抑鬱不複謂人言了。
而皇宮之中,幾乎透明人吉祥物一般的劉協又在暗中哭泣。
“近聞魏公欲自立為王,不久必將篡位。”
曹操想要稱王,最終還逼死了荀攸,這消息自然有左右宦官告知過劉協。
對此,劉協除了和自己皇後相擁而泣,卻是再無辦法。
“皇後,朕年少繼位。先遇董卓,又逢李傕郭汜,終於落入曹操之手。”
“這些年提心吊膽,唯恐一杯鳩酒便被賊子所害。如今曹操欲為王也,其篡位稱帝安遠哉?”
劉協生怕被曹操的探子發覺,就是抱怨也隻能在伏皇後懷裏暗暗抽泣。
末代皇帝都命苦的很,劉協更是從小苦到大的。
這些年不是再被欺負,就是顛沛流離遇見下一個欺負他的人。
“妾父伏完常有殺操之心,妾今當修書一封,密與父圖之。”
伏皇後見劉協如此,亢儷情深望向後者絕然道。
“昔董承為事不密,反遭大禍;今恐又泄漏,朕與汝皆休矣!”
但這會有輪到劉協不敢了,畢竟上次衣帶詔這事就鬧的夠大了。
苦是苦了點,但螻蟻善且偷生。
劉協也生怕曹操來個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