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四十二年前,武當山下的村莊之中。
村民聚在路旁,對著一輛陌生的馬車和車邊的兩具屍體議論紛紛,駐足觀望。
屍體一男一女,衣著樸素,死狀淒慘。女屍算是瞑目,男屍卻怒目圓睜,可怖之極。兩具屍體之上滿是刀傷,想是被賊人所劫,拚死反抗後遭到殺害。
忽地,馬車中傳來一聲嬰孩啼哭。眾人皆驚,幾個年輕力壯之人壯著膽子走近馬車,盡量避開恐怖詭異的男屍,從馬車之中抱出了一個尚在繈褓之中的嬰兒。
武當派得知此事,派清虛下山,一為超度死者,二為查明死因。
做完法事,收埋屍體,清虛花費十多天時間四處查探企圖找出賊人,無果。迴到村莊,村民將於馬車中尋到的嬰兒送出,村中並不富裕,無力撫養。
清虛明了,詢問村民可否知道嬰兒姓名,眾人搖頭,“馬車早被洗劫一空,這孩子的名字無處可尋。”
說不清,道不明。
這便是“道不明”這個名字的由來。
經過掌門師兄清木的同意,清虛將道不明安排在了自己房中,道不明來到武當之後連續哭了足足三月之久,從早到晚,一刻不停,似是無需睡覺一般,連被奶媽喂養時也不停掉淚。
清虛隻道天地萬物皆有靈,何況是個嬰兒呢?父母慘死,心中又懼又怒,可惜口不能言,隻能啼哭。念及此,清虛頓感悲痛憐惜。
每晚抱著早已哭啞了嗓子的嬰兒,清虛隻恨世道無常。
某日,奶媽告訴清虛:“孩子不哭了。”
清虛大喜,迴到房中,床上的嬰兒一改往日,此刻正酣睡著。
喜悅沒過多久,清虛又有些不安,這嬰兒哭是不哭了,但實在是過於安靜,竟似啞巴了一般。莫非是前幾月哭壞了嗓子?名醫診治,無果。
之後幾年道不明沒有再哭過,也沒有說過話,逐年長大的他不像一般孩子那樣愛鬧騰,他安靜,雙眼空洞,像個癡兒。被道觀中其他道童欺負,他也不惱。被打不還手,被罵不還口。
清虛心疼道不明,便盡量將他帶在身邊,幾個要好的師兄弟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老來得子。”
某日,清虛在房中誦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至此,房中突然想起一個陌生的聲音接下去: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清虛轉頭,發現出聲的正是四歲的道不明,他又驚又喜,問:“你怎麽會背?”
道不明看著清虛,聲音清冷,眼神依然空洞,“師父不先問徒兒為什麽突然開口嗎?”
清虛鼻頭一酸,走過去摟著道不明,道:“師父不問明兒,明兒想說的時候自然會說,師父可以再等四年,等明兒開口告知。”
那日後,道不明的話依然不多,但清虛總歸是放下了心,他開始教道不明誦經習武,道不明不僅頗具慧根,而且對經文過目不忘,讓清虛最為欣喜的是他在武學方麵的天賦,一招一式,清虛隻需演練一遍他便能融會貫通。
道不明八歲那年,他突然問清虛:“什麽是道?”
清虛想起四年前道不明第一次開口說話時的景象,那段經文,便描繪了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處眾人之所惡?身處最被世人厭惡的地方,就是道?”
清虛點頭,道不明接著問:“一個人身處地獄,被魔障侵襲。他便接近了道?”
清虛又點頭:“為人之所不能為,的確算得上是道。”
道不明問:“那塞外之人的道呢?又該如何證?為人之所不能,是道,如果一個塞外之人來到中原,被中原人圍攻甚至殺死,那麽那個塞外之人,算不算是道?”
清虛愣了一下,他從來沒想過道不明所說的問題。中原塞外兩界勢如水火,中原的道,與塞外的道,或許也是完全相反的兩麵。
“為師答不上來。”清虛道。
道不明看著盤腿坐在地上的師父,他走到師父身邊躺下,將頭枕在清虛腿上:“徒兒做完了今天的課,練過了武,想陪師父一會兒,可以嗎?”
清虛撫摸著道不明的小腦袋,慈愛的笑笑:“睡吧,師父誦經小聲些,晚飯時候叫你。”
隨著年紀的增長,道不明的問題越來越多,清虛迴答的也越來越吃力,他自覺已無法再教些什麽給道不明。
道不明十二歲時,便要開始在觀中做些雜活,這是觀中規定。清虛看著道不明俊秀娟美的臉龐,見他皮膚白皙,粉雕玉琢,似是個玉人一般。
觀內皆為男子,那些齷齪勾當這些年他聽過不少,想到道不明此後明天都要早出晚歸,自己不能像以前一樣時刻護著他,心中不免擔憂,“明兒,你凡事要注意。如果有人要你做你不願做的事,一定要反抗。迴來告訴師父,師父會為你做主,你明白師父的意思嗎?”
“做那種事,會開心嗎?”道不明的語氣依舊冷淡。
清虛未料到他會有此一問,愣了一下才道:“食色性也,人倫大欲。但是不知節製,沉淪其中,定會有損修行。”
“師父做過嗎?”
清虛哈哈大笑,“你是在調侃師父嗎?師父一心向道,從沒想過這迴事。”
“那師父怎知會有損修行,怎知沉淪?”道不明不待清虛迴答,自己下了結論,“師父說的道理,皆來自書中所看,心中所思,卻從未實踐。”
清虛自己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他說他一心向道此言不虛,可是道不明所說的話也是真的,清虛的道理全部來自書中,以及他自己感悟,從來沒有一樣是來自實踐。
所幸道不明也並沒有急著去實踐這些事,再加上他的幾個師兄對他頗為疼愛,從未讓他受過半點委屈,許多年後,道不明位列天璿巨門,同那幾位師兄一起被尊稱為“武當七子”,也稱“武當七君”。
七君當中,道不明年紀最小,但在武與道的造詣上,他卻不弱於任何一個人,不然他也無法成為天下第一掌,更無法創出武當有史以來最為驚世駭俗的武功——《三清訣》。
現在,天璿巨門道不明來到了丹頭,他的兩位師兄,玉衡廉貞與開陽武曲,正在丹頭等著他。
村民聚在路旁,對著一輛陌生的馬車和車邊的兩具屍體議論紛紛,駐足觀望。
屍體一男一女,衣著樸素,死狀淒慘。女屍算是瞑目,男屍卻怒目圓睜,可怖之極。兩具屍體之上滿是刀傷,想是被賊人所劫,拚死反抗後遭到殺害。
忽地,馬車中傳來一聲嬰孩啼哭。眾人皆驚,幾個年輕力壯之人壯著膽子走近馬車,盡量避開恐怖詭異的男屍,從馬車之中抱出了一個尚在繈褓之中的嬰兒。
武當派得知此事,派清虛下山,一為超度死者,二為查明死因。
做完法事,收埋屍體,清虛花費十多天時間四處查探企圖找出賊人,無果。迴到村莊,村民將於馬車中尋到的嬰兒送出,村中並不富裕,無力撫養。
清虛明了,詢問村民可否知道嬰兒姓名,眾人搖頭,“馬車早被洗劫一空,這孩子的名字無處可尋。”
說不清,道不明。
這便是“道不明”這個名字的由來。
經過掌門師兄清木的同意,清虛將道不明安排在了自己房中,道不明來到武當之後連續哭了足足三月之久,從早到晚,一刻不停,似是無需睡覺一般,連被奶媽喂養時也不停掉淚。
清虛隻道天地萬物皆有靈,何況是個嬰兒呢?父母慘死,心中又懼又怒,可惜口不能言,隻能啼哭。念及此,清虛頓感悲痛憐惜。
每晚抱著早已哭啞了嗓子的嬰兒,清虛隻恨世道無常。
某日,奶媽告訴清虛:“孩子不哭了。”
清虛大喜,迴到房中,床上的嬰兒一改往日,此刻正酣睡著。
喜悅沒過多久,清虛又有些不安,這嬰兒哭是不哭了,但實在是過於安靜,竟似啞巴了一般。莫非是前幾月哭壞了嗓子?名醫診治,無果。
之後幾年道不明沒有再哭過,也沒有說過話,逐年長大的他不像一般孩子那樣愛鬧騰,他安靜,雙眼空洞,像個癡兒。被道觀中其他道童欺負,他也不惱。被打不還手,被罵不還口。
清虛心疼道不明,便盡量將他帶在身邊,幾個要好的師兄弟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老來得子。”
某日,清虛在房中誦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至此,房中突然想起一個陌生的聲音接下去: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清虛轉頭,發現出聲的正是四歲的道不明,他又驚又喜,問:“你怎麽會背?”
道不明看著清虛,聲音清冷,眼神依然空洞,“師父不先問徒兒為什麽突然開口嗎?”
清虛鼻頭一酸,走過去摟著道不明,道:“師父不問明兒,明兒想說的時候自然會說,師父可以再等四年,等明兒開口告知。”
那日後,道不明的話依然不多,但清虛總歸是放下了心,他開始教道不明誦經習武,道不明不僅頗具慧根,而且對經文過目不忘,讓清虛最為欣喜的是他在武學方麵的天賦,一招一式,清虛隻需演練一遍他便能融會貫通。
道不明八歲那年,他突然問清虛:“什麽是道?”
清虛想起四年前道不明第一次開口說話時的景象,那段經文,便描繪了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處眾人之所惡?身處最被世人厭惡的地方,就是道?”
清虛點頭,道不明接著問:“一個人身處地獄,被魔障侵襲。他便接近了道?”
清虛又點頭:“為人之所不能為,的確算得上是道。”
道不明問:“那塞外之人的道呢?又該如何證?為人之所不能,是道,如果一個塞外之人來到中原,被中原人圍攻甚至殺死,那麽那個塞外之人,算不算是道?”
清虛愣了一下,他從來沒想過道不明所說的問題。中原塞外兩界勢如水火,中原的道,與塞外的道,或許也是完全相反的兩麵。
“為師答不上來。”清虛道。
道不明看著盤腿坐在地上的師父,他走到師父身邊躺下,將頭枕在清虛腿上:“徒兒做完了今天的課,練過了武,想陪師父一會兒,可以嗎?”
清虛撫摸著道不明的小腦袋,慈愛的笑笑:“睡吧,師父誦經小聲些,晚飯時候叫你。”
隨著年紀的增長,道不明的問題越來越多,清虛迴答的也越來越吃力,他自覺已無法再教些什麽給道不明。
道不明十二歲時,便要開始在觀中做些雜活,這是觀中規定。清虛看著道不明俊秀娟美的臉龐,見他皮膚白皙,粉雕玉琢,似是個玉人一般。
觀內皆為男子,那些齷齪勾當這些年他聽過不少,想到道不明此後明天都要早出晚歸,自己不能像以前一樣時刻護著他,心中不免擔憂,“明兒,你凡事要注意。如果有人要你做你不願做的事,一定要反抗。迴來告訴師父,師父會為你做主,你明白師父的意思嗎?”
“做那種事,會開心嗎?”道不明的語氣依舊冷淡。
清虛未料到他會有此一問,愣了一下才道:“食色性也,人倫大欲。但是不知節製,沉淪其中,定會有損修行。”
“師父做過嗎?”
清虛哈哈大笑,“你是在調侃師父嗎?師父一心向道,從沒想過這迴事。”
“那師父怎知會有損修行,怎知沉淪?”道不明不待清虛迴答,自己下了結論,“師父說的道理,皆來自書中所看,心中所思,卻從未實踐。”
清虛自己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他說他一心向道此言不虛,可是道不明所說的話也是真的,清虛的道理全部來自書中,以及他自己感悟,從來沒有一樣是來自實踐。
所幸道不明也並沒有急著去實踐這些事,再加上他的幾個師兄對他頗為疼愛,從未讓他受過半點委屈,許多年後,道不明位列天璿巨門,同那幾位師兄一起被尊稱為“武當七子”,也稱“武當七君”。
七君當中,道不明年紀最小,但在武與道的造詣上,他卻不弱於任何一個人,不然他也無法成為天下第一掌,更無法創出武當有史以來最為驚世駭俗的武功——《三清訣》。
現在,天璿巨門道不明來到了丹頭,他的兩位師兄,玉衡廉貞與開陽武曲,正在丹頭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