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某年伊始,福州府的雨便淅淅瀝瀝一如往年,一下就是好幾天,可苦了遊子商客,斜風細雨,略帶寒意,又不甘心為小雨耽誤行程,越趕心頭越是煩悶。


    盤桓的山道上走來一主一仆。主人身上文士白袍滴雨未沾,對打傘的老仆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閩中天氣真是多變,一座山頭就隔開晴雨。”


    老仆右肩灰衣濕漉漉的,一臉愁大:“少爺,放在江南,那是西子流淚。這的雨,簡直鄰家怨婦,叫人難受上火!”


    主人是新科進士,他朝中無人,補了個閩西知縣上任。老仆服侍他家三代書生,連抱怨都沾點文氣。


    地方官履新先要向本省布政司上遞官憑。主仆風雨趕路行至福州郊外,忽地,又一陣中雨潑淋而下,主人躑躅道:“這下該是西邊日照東邊雨了,不如先折迴去避雨?”


    老仆心中叫苦:“初春哪來陰晴相隔的陣雨。就是趕上雨停雨落罷了。”望見不遠郊田有幾戶農家,忙道:“少爺,前麵有間破廟,那裏避避吧。”


    “破廟?”主人腦中閃過野記雜說裏的異事,奔了幾步,才看到雨中農舍,數落老仆一句老眼昏花,才一起奔過去。


    田間小路阡陌相通,遠遠能看到,走起來得好一會兒。主仆腳底不斷打滑,倒把雨中閑庭信步的鴨子嚇得“嘎嘎”逃散,正狼狽間,身後突然喊殺震天,又飄著一股臭味,一群鄉野孩童手提棍棒農具向他們衝來。鄉間孩童走慣田地,少時,主仆便被最前麵的孩童趕過。


    他約莫十二三歲,渾身泥水,手上抓著彈弓,懷中緊捂著濕透了的學堂書包,身後籮筐裝著臭味來源——牛糞。他瞥了主仆一眼,臉上略過一絲訝色,腳下不敢停住,口中大叫一聲各地方言貫通的國罵。須臾,左近農舍一片喧嘩,分別衝出三五不等手持棍棒的孩童,大嚷大叫,衝向先前那批孩童撕鬥一處。


    鄉野孩童打群架,主仆心下稍定,剛奔至屋簷下,迎麵衝出一個兇如羅刹的中年農婦,看也不看二人,朝孩童們奔去,人未至,連珠大喝,蓋過萬籟之聲,將眾孩童震住。書生也被唬住:“窮山惡水出刁婦,做個農夫真是可憐的緊。”


    左近農舍也相繼衝出俱是一般裝束的農婦,在孩子堆中又罵又拽,攆迴自家孩子。先前那批孩童尤自叫罵不休,聲勢卻明顯變弱,幾個農婦又邁前喝罵幾句,那些孩童就往迴跑了。眾農婦迴頭看到避雨的主仆,這裏地處郊外,沒見過多少外人,忍不住又多看了幾眼,相互小聲調笑兩句。


    這屋的婦人把三個十來歲的孩子趕迴屋,才迴頭見了兩個生人,全然沒了潑辣勁,聽到老仆問詢,輕聲用方言迴問兩句,見主仆麵麵相覷,知道是外地人,就僵住了。


    “兩位先生,外麵風大,快進來喝口熱水吧。”變聲期的童音打破尷尬,說得字正腔圓。


    卻是剛才倉皇的孩童,已換上幹淨衣裳,麵上雖有青淤,但長得平頭正臉,有農家小孩少有的白淨。


    主仆心中一寬,向農婦行個謝禮就隨孩童進屋。孩童扭頭向母親做鬼臉,盤算待會如何躲過責罰。


    農屋有些破舊,但井井有條。孩童將主仆的衣服掛在灶火前烘烤,找來父親的衣服給他們換上,又遞了兩碗熱水。書生見灶旁擺著幾本濕爛的書,墨跡已被雨水衝糊了,即便烘幹也不能再用。書生愛書,也覺得可惜,問道:“小兄弟怎麽稱唿?”


    “我叫清子,先生貴姓?”


    “我家少爺姓秦,大名仲允,是今年的新科進士,來這裏赴任的。”老仆搶先接口,他家少爺如今揚眉吐氣,隻要是百姓,都由他搶先告知來曆。


    老仆見清子隻是“哦”了一聲,心中有些不悅:“讀過書卻不知道進士的麽?畢竟隻是小孩子。”


    “大人記文章很快吧?”


    秦仲允沒想到清子會這麽問,他文章記得不快,一時不知如何迴答。


    “教書先生說,能考中進士的大人都是文章倒背如流的能人。”


    秦仲允暗覺好笑:“這個教書先生定然科舉多年不第,就編了這種理由來搪塞學生。”他頓了頓,道:“也不盡然,亦要有運道,考題正中下懷……”


    老仆大聲咳嗽。


    秦仲允改口道:“怎麽還在讀這些書?”灶上晾的全是六七歲初入學堂的啟蒙書。


    清子愣了一下,隨即明白,有些怏怏道:“隻為識字,過兩天我就要上山當道士了。”


    “怎麽去當道士?難道比讀書有用?”


    “家裏的田夠兩個哥哥種了,當道士混口飯吃。”


    清子從小就確定要出家的。就像有的地方專出殺豬彈棉花的,有的地方出婊子太監,他的家鄉“盛產”道士。家裏弟兄多,就送一個去當道士。


    福建山多地少,朝廷“海禁”不準出遠海,前些年又有倭寇犯境,若遇天災,百姓苦不堪言。清子十歲那年,爹娘商量,決定讓他當道士。清子覺得在情在理,為家裏省口飯,而且隻要學會超度做法事抓鬼,按例能分到辛苦錢,積攢起來,將來還俗娶親。


    但那一年遇上大風災,當道士的人數倍增,清子家錢送出去,仍被排到今年。


    要當道士,得下點本,念書識字,清子就啟蒙入學,也拜過孔孟先師。附近幾戶人家春聯都是清子寫的,又大又黑。


    屋外“當啷”一聲,水盆掉到地上,接著農婦“哎呀”驚唿一聲。清子急忙起身,從灶台取一把菜刀揣進懷裏,兩個兄長聽到聲響,也提了柴刀走出去。


    主仆心頭一跳,早聽說當年倭寇侵擾,本地人多有依附,同胞相殘,沒想到民風壞到這種程度。半響,外麵沒什麽動靜,主仆才出來。


    道士之鄉卻來了一個老和尚,他兩肩淋濕但腳不沾水,腹胯部被餿水弄髒臭,是農婦出門倒餿水,沒留意潑到老和尚身上。老和尚身材高大魁梧,寒風冷雨中依舊站立如鬆,積水流過坑窪的小院,細沙堆積在他腳跟處,已悄然在門外站立良久。


    “老師傅等等,我拿飯給你。”少有和尚來化緣,本地道士又從不化緣。


    老和尚國臉劍眉,如雕塑法相聖嚴,他望著清子,清子沒來由的慌。老和尚探低身子,深沉的聲音道:“你應該當和尚!”說著,他有力的大手突然往清子的襠下摸。


    “媽呀,你是選和尚還是挑太監啊!”清子鑽心的疼,疼在那,好比宮刑。


    清子娘驚叫一聲,大哥當頭一柴刀劈過去。老和尚頓覺失態,緩緩抽迴手,向眾人行禮。那兇狠的一刀不知怎地偏了方向,從右腦劃過去。


    二哥拳頭掄過去,老和尚結結實實受了,但看起來跟撓癢一樣。


    清子一家人這才氣順了一些,老仆見機過來勸清子幾句。清子捂著襠部,就先聽聽老和尚的解釋,何故掏有主的“雞蛋窩”。


    老和尚道:“常聞此地多出化外高人,貧僧慕名而來。”


    “我朝幾代天子都被道士害得早崩,什麽高人,一群禍國蛀蟲!”秦仲允心中憤憤然不屑。


    老仆問道:“大師何處掛單?”


    “少林寺。”


    “是南邊的少林寺?”清子問,沒多大驚奇。


    “嵩山少林寺。”


    “你是假和尚!狐假虎威,哪有跑這麽遠收弟子的!”清子徹底不相信。


    “不打誑語!”老和尚道,“少林寺從不主動收弟子,但此番情況特殊,挑的是念經的文僧,擔心居心不良之徒鑽空子,所以走得遠,挑得很仔細。”


    清子家人自然不信,本地常有人口販子,都很會忽悠的。


    老和尚依舊正身正色,正聲道:“世人的偏見正是鄙寺的不足,僧人太過專研武學,全然拋棄祖師經為主武為輔的初衷,仰仗聰慧將經義死記硬背不求甚解,誤入歧途之例不勝枚舉……”


    老和尚說話明顯有所保留,將實話繞著彎說也夠他辛苦,光頭上的雨水早就幹了,汗水接著滲出來。過了老半天,老和尚才明白對鄉農多說無益,初次見麵,先要以利示人,他做了一個很俗但很有說服力的動作,掏出一錠金子。


    把清子賣了還不值這個價錢。


    母親做不了主,準備請老和尚進門,等丈夫迴來決定。


    清子終於忍不住問:“老師傅為什麽挑中我?”


    原來老和尚已經注意清子兩天了,先是遠遠聽到清心喂雞“咕咕”的叫聲,是念經的好材料。第一眼看到清子,堅若磐石之心突然一動,這便是機緣。清子生得麵如朗月,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緣。


    “我被人偷偷盯了三天。這麽齷齪玄乎!”清子背脊發涼。反正都是出家,少林寺能給家裏錢,他是中意的。


    老和尚忽地轉頭望向遠處,眾人也跟著看,初春新雨,客舍青青枝芽新綠,但哪有什麽人和事出現。正想老和尚又故弄玄虛時,有個人急匆匆向這邊來,卻是領清子的道士。


    清子娘迎上去,問:“不是兩天後來嗎?”


    “聽說來了個和尚,怕他找你家麻煩,過來看看。”道士充滿敵意地盯著老和尚,又為他威嚴所攝,眼神躲閃,在心裏開罵:“舍不得孩子套不找狼,這和尚先花點小錢把本地生源控製住,等道士沒了便隻能當和尚,就任他於求於奪發橫財。”


    老和尚也是極不自然,他認識的武當泰山道長哪裏是這樣的儀態裝束,這道士滿臉世俗塵欲,外出居然穿隻有盛大節日才能穿的衣冠。


    清子一家忙活起來,也請主仆上桌,把老和尚晾在一旁。清子家原本就準備招待道士的,把廚師傅請來,將蘑菇豆腐等素菜做成雞鴨魚肉的樣式,連味道也有八分像。老和尚直皺眉頭。清子以為老和尚惱火不受招待,就盛飯夾菜給他。老和尚合十而謝,隻要過米飯,吃完,還把飯沫合水吞食。


    清子爹迴來,見到這種場麵當然很奇怪,好長時間才明白前因後果。他沒有立刻決定,喝著米酒,一聲不吭的考慮。


    清子家人不敢吱聲,習慣一家之主這模樣考慮事,也不管怠慢了客人。主仆起身告辭。清子小聲對父親道:“秦大人是新上任的進士,見識廣,請大人說說……”


    “當和尚吧……”秦仲允脫口而出。


    老仆想到一層利害關係:“少爺的主考恩師就是送妖道進宮的劉大人,雖然這是八竿子打不到的地方,終歸謹慎點好。”他接住少爺的話,道:“隻是,大師出家的地方離福建遠了些……”


    清子爹一飲而盡,重重地放下杯子,道:“我們雖是鄉下人,卻也知道‘信義’兩字,如果改主意,傳出去,道觀對鄉裏其他孩子有看法,這不公平,清子還是當道士!”


    翌日清晨,清子向爹娘磕了一個頭,就隨道士上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洗髓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超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超逸並收藏洗髓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