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草草了事
整個詭異世界都在等著我上天 作者:碧山慢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大神官被殺的消息,如同一道雷霆轟動民間,掀起了軒然大波。
但是上頭卻是靜悄悄的。
過了一日,神殿出麵解釋,李大神官的仙蛻是因為高空墜落,才會四分五裂,純屬意外。
這件事便過去了。
而天階的坍塌也說明了無上神不願接納李大神官的靈柩,隻得將其埋葬於神殿山上。
葬禮次日,梅大神官的儀仗也順利出城。
景和九年的神佑巡禮,也在這時正式開始了。
……
“若不是怕耽擱神佑巡禮,遭致更大的禍患,或許該讓聖殿來評評理,如何能讓李大神官的後事如此草草了事。”一位五階神官出言喝道,話語中透著不滿。
他相貌粗糲,聲音如雷,似乎毫不在意這裏不是在神殿,而是在紫宸殿上,而且是在聖上的麵前。
聖上當然一如往常沒有露麵,隻是藏在幽深的紗幔後頭,青煙嫋嫋中隱約可見一道明黃色的身影。
長公主坐於紫檀椅上,優雅地品著茶,似乎對這一切都漠不關心。
而另一邊更高的位置,坐著樓大神官,也是如今還在長安的唯一一位大神官。
她手裏擺弄著什麽墨色的絲絛,隻是等著下方的鬧劇上演。
“李大神官明明就是被殺害,全天下都知道,大理寺怎麽能如此草率結案?這合乎常理嗎?”另一位大腹便便的五階神官也是嚷嚷道。
大理寺卿安詠拱手作答:“本案的辦理完全基於金吾衛提供的證據,按照卷宗上的記載,李大神官死於術法反噬,大理寺無法憑空推翻此結論。”
這下皮球到了金吾衛這邊。
韓大將軍韓宣立刻迴應:“本案金吾衛完全公正處理,除了神殿許多區域不允許調查,能查的都已經查了。”
說到此處,幾位神殿神官麵色都不大自然。
韓宣恍若不知,繼續說道:“沒有任何外人侵害的跡象,反倒發現了一些邪能的痕跡……這或許與神殿山那片屍坑有關……”
“住嘴!”粗糲五階神官猛然怒喝,“李大神官的身後名,豈容你玷汙!”
而那位胖得渾圓的五階神官更是冷眼一眯,拖長了聲調說道:
“是啊,誰不知道韓大將軍的金吾衛之身不過是源於某條裙帶,這辦案能力如何嘛……還是有待考究,私以為還是不應盡信才是。”
這句話更是直指眾人皆知且韓宣一直逃不過去的事實——他有個厲害的妻子。
雖然遠在北境,但其力量就連三位大神官都要禮讓三分。
“無論如何,我也是金吾衛大將軍,盡忠盡職,問心無愧。”韓宣拱手,語氣平穩。
“若真是盡職盡忠,為何又要私下解救瀆神者?”年邁的大理寺卿卻忽然嘶啞著問道。
他還朝後看了一眼:“林少卿,你說說看。”
一直安靜在後的林少卿上前一步,恭聲道:“韓大將軍,我們大理寺奉神殿之命抓捕瀆神者,但韓大將軍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手阻止,甚至將這些人收至獄中,到後來再看竟然都從獄中憑空消失,不知意欲何為?”
這一問,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韓宣身上。
這麽看來,所謂李大神官的死隻是噱頭,真正要爭吵的事情,是這一樁。
韓大將軍眸光微冷,似乎也是知道有此一遭,說道:
“按照唐律,經審判確有危害社稷之舉,或對百姓有重大威脅,應當流放北境,負責加固長城。如今我所為都是合乎律法程序,怎麽大理寺卿和少卿明明該熟讀唐律,卻似不知此理?”
停頓了一下,他才緩緩說道:“或者是,別有所圖,竟然將這些對長安來說是隱患的存在一直困在大理寺獄中……難不成,是想在長安養詭兵?”
這是誅心之語。
立刻激起一陣低低的吸氣聲,大殿之內一時氣氛凝固。
安詠立刻壓著嗓門怒道:“韓宣,我們能圖謀什麽?不都是為了唐國嗎?咳咳……”
一句話說得老人家上氣不接下氣,幾欲暈倒,還好林少卿扶著,順了順胸口的鬱結之氣,方才緩了過來。
一直沉默的紗幔中,一個低沉的聲音忽然傳出:“瀆神者之事,大理寺還是應按程序,流放北境,放在長安並非良策,萬一爆發了,就無法收場。”
這話一出,滿殿俱靜。
誰能想到一直清靜無為的聖上會突然出聲呢?
而且,聖上還繼續說:“您說對嗎,樓大神官?如今城中隻有您一位大神官,若是出了事,怕是……”
樓大神官才像是迴過神,手中的墨色收起,麵無表情地緩緩說道:“陛下說得有幾分道理,安卿,和……韓大將軍一起,將那些瀆神者轉移,記得分批次,莫要出了亂子。”
話畢,還深深地掃了低頭不語的韓宣一眼。
安詠還在氣頭上,漲紅了臉,唿吸不暢。
樓大神官伸手輕輕一彈,一道神光瞬間沒入安詠體內,他頓時恢複了精氣,就連那衰老的身體竟像是年輕稍許,滿麵紅光。
對於方才的話語,他也聽到了。
沒有爭辯的餘地。
於是低頭應了一聲“是”。
“還有方才本來在說李大神官的事情,不要偏離了。”
聖上的聲音再度傳出,中正有力。
“韓宣,你認為呢?”
“迴陛下的話,臣的推論十分簡單。”
韓宣出列拱手一禮,背脊這迴像是得了某種支持,顯得格外板正。
“就一句話——按照李大神官的地位還有修為,如今在長安,又有誰能對他動手而神不知鬼不覺呢?”
這句話一出,眾人的目光落在樓大神官的身上,又迅速別開。
當然還有另一位,但剛剛離開長安。
於是有人提議:“梅大神官剛剛離開,應當還沒走遠,不如……”
樓大神官麵色沉沉:“這件事過去了,不要影響神佑巡禮,明年就是那重要時刻,更不可功虧一簣。”
“是吧,陛下?”她看向紗幔深處,輕聲問道。
“當然,樓大神官所言正合朕意。”
這話便是定調了。
聖上還說:“關於新一任大神官,先列出備選,考核一段時間,等年後上報聖殿。”
這也是必行之事。
樓大神官沒有異議:“這是自然。”
下麵四位五階神官俱是神色微動,而顏神官隻是低頭不語。
早朝就此結束。
而皇帝李晝似乎有意親臨朝政的消息才剛剛開始飛出皇城。
但是上頭卻是靜悄悄的。
過了一日,神殿出麵解釋,李大神官的仙蛻是因為高空墜落,才會四分五裂,純屬意外。
這件事便過去了。
而天階的坍塌也說明了無上神不願接納李大神官的靈柩,隻得將其埋葬於神殿山上。
葬禮次日,梅大神官的儀仗也順利出城。
景和九年的神佑巡禮,也在這時正式開始了。
……
“若不是怕耽擱神佑巡禮,遭致更大的禍患,或許該讓聖殿來評評理,如何能讓李大神官的後事如此草草了事。”一位五階神官出言喝道,話語中透著不滿。
他相貌粗糲,聲音如雷,似乎毫不在意這裏不是在神殿,而是在紫宸殿上,而且是在聖上的麵前。
聖上當然一如往常沒有露麵,隻是藏在幽深的紗幔後頭,青煙嫋嫋中隱約可見一道明黃色的身影。
長公主坐於紫檀椅上,優雅地品著茶,似乎對這一切都漠不關心。
而另一邊更高的位置,坐著樓大神官,也是如今還在長安的唯一一位大神官。
她手裏擺弄著什麽墨色的絲絛,隻是等著下方的鬧劇上演。
“李大神官明明就是被殺害,全天下都知道,大理寺怎麽能如此草率結案?這合乎常理嗎?”另一位大腹便便的五階神官也是嚷嚷道。
大理寺卿安詠拱手作答:“本案的辦理完全基於金吾衛提供的證據,按照卷宗上的記載,李大神官死於術法反噬,大理寺無法憑空推翻此結論。”
這下皮球到了金吾衛這邊。
韓大將軍韓宣立刻迴應:“本案金吾衛完全公正處理,除了神殿許多區域不允許調查,能查的都已經查了。”
說到此處,幾位神殿神官麵色都不大自然。
韓宣恍若不知,繼續說道:“沒有任何外人侵害的跡象,反倒發現了一些邪能的痕跡……這或許與神殿山那片屍坑有關……”
“住嘴!”粗糲五階神官猛然怒喝,“李大神官的身後名,豈容你玷汙!”
而那位胖得渾圓的五階神官更是冷眼一眯,拖長了聲調說道:
“是啊,誰不知道韓大將軍的金吾衛之身不過是源於某條裙帶,這辦案能力如何嘛……還是有待考究,私以為還是不應盡信才是。”
這句話更是直指眾人皆知且韓宣一直逃不過去的事實——他有個厲害的妻子。
雖然遠在北境,但其力量就連三位大神官都要禮讓三分。
“無論如何,我也是金吾衛大將軍,盡忠盡職,問心無愧。”韓宣拱手,語氣平穩。
“若真是盡職盡忠,為何又要私下解救瀆神者?”年邁的大理寺卿卻忽然嘶啞著問道。
他還朝後看了一眼:“林少卿,你說說看。”
一直安靜在後的林少卿上前一步,恭聲道:“韓大將軍,我們大理寺奉神殿之命抓捕瀆神者,但韓大將軍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手阻止,甚至將這些人收至獄中,到後來再看竟然都從獄中憑空消失,不知意欲何為?”
這一問,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韓宣身上。
這麽看來,所謂李大神官的死隻是噱頭,真正要爭吵的事情,是這一樁。
韓大將軍眸光微冷,似乎也是知道有此一遭,說道:
“按照唐律,經審判確有危害社稷之舉,或對百姓有重大威脅,應當流放北境,負責加固長城。如今我所為都是合乎律法程序,怎麽大理寺卿和少卿明明該熟讀唐律,卻似不知此理?”
停頓了一下,他才緩緩說道:“或者是,別有所圖,竟然將這些對長安來說是隱患的存在一直困在大理寺獄中……難不成,是想在長安養詭兵?”
這是誅心之語。
立刻激起一陣低低的吸氣聲,大殿之內一時氣氛凝固。
安詠立刻壓著嗓門怒道:“韓宣,我們能圖謀什麽?不都是為了唐國嗎?咳咳……”
一句話說得老人家上氣不接下氣,幾欲暈倒,還好林少卿扶著,順了順胸口的鬱結之氣,方才緩了過來。
一直沉默的紗幔中,一個低沉的聲音忽然傳出:“瀆神者之事,大理寺還是應按程序,流放北境,放在長安並非良策,萬一爆發了,就無法收場。”
這話一出,滿殿俱靜。
誰能想到一直清靜無為的聖上會突然出聲呢?
而且,聖上還繼續說:“您說對嗎,樓大神官?如今城中隻有您一位大神官,若是出了事,怕是……”
樓大神官才像是迴過神,手中的墨色收起,麵無表情地緩緩說道:“陛下說得有幾分道理,安卿,和……韓大將軍一起,將那些瀆神者轉移,記得分批次,莫要出了亂子。”
話畢,還深深地掃了低頭不語的韓宣一眼。
安詠還在氣頭上,漲紅了臉,唿吸不暢。
樓大神官伸手輕輕一彈,一道神光瞬間沒入安詠體內,他頓時恢複了精氣,就連那衰老的身體竟像是年輕稍許,滿麵紅光。
對於方才的話語,他也聽到了。
沒有爭辯的餘地。
於是低頭應了一聲“是”。
“還有方才本來在說李大神官的事情,不要偏離了。”
聖上的聲音再度傳出,中正有力。
“韓宣,你認為呢?”
“迴陛下的話,臣的推論十分簡單。”
韓宣出列拱手一禮,背脊這迴像是得了某種支持,顯得格外板正。
“就一句話——按照李大神官的地位還有修為,如今在長安,又有誰能對他動手而神不知鬼不覺呢?”
這句話一出,眾人的目光落在樓大神官的身上,又迅速別開。
當然還有另一位,但剛剛離開長安。
於是有人提議:“梅大神官剛剛離開,應當還沒走遠,不如……”
樓大神官麵色沉沉:“這件事過去了,不要影響神佑巡禮,明年就是那重要時刻,更不可功虧一簣。”
“是吧,陛下?”她看向紗幔深處,輕聲問道。
“當然,樓大神官所言正合朕意。”
這話便是定調了。
聖上還說:“關於新一任大神官,先列出備選,考核一段時間,等年後上報聖殿。”
這也是必行之事。
樓大神官沒有異議:“這是自然。”
下麵四位五階神官俱是神色微動,而顏神官隻是低頭不語。
早朝就此結束。
而皇帝李晝似乎有意親臨朝政的消息才剛剛開始飛出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