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趙小英種地蓋房兩不誤
囤積症患者穿到饑荒年代 作者:宅女趙小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李兩家的訂婚宴簡單,謝家在這邊沒親戚,隻有陳大嬸和趙小英倆人算是老親。其餘的屯子裏的人都是女方那頭的新親。
訂婚宴就擺了四桌兒。請李家的直係親屬來吃上一頓就算訂婚了。在院子裏用席子搭了個棚子,擺了四桌酒席。
李家的直係親屬除了李大伯兩口、李大伯的四個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兒,還有李大伯的出嫁的兩個姑娘女婿,外孫兒,還有李大伯的兄弟姐妹,李大娘的兄弟姐妹。
其餘的親戚都還都沒請,就這樣還坐了四大桌。女方訂婚是不用隨禮的,所以請的人少,等結婚的時候,每個親戚朋友都會通知到的,結婚的時候女方會收禮份子的。
男方訂婚,結婚都收禮份子。謝家他們家倒是想大操大辦,想請很多人。他們也去請了營子裏的村民了,挨家給了通知了,但是沒人來,沒人給他們家這份兒臉。
趙小英隨禮給了30個銅板,吃了一頓飯。禮金是陳大嬸兒跟趙小英商量好的。陳大嬸子說,她們兩個一個人隨30個銅板,誰也不能多,誰也不能少。
炒菜是花錢雇的廚師,廚師自帶桌椅,碗盤,配料和酒、菜。相當於後世的一條龍服務。主家自己做個主食就行。
這個辦法好啊,自己家什麽也不用管,擎等著出錢就行。
四桌酒席花了1200個銅板,看著還挺像樣兒的。菜式簡單大方,量大還實惠。
李景秋姐姐的彩禮是10兩銀子,訂婚先給了四兩銀子,說是四平八穩的意思。這邊的訂婚又叫換盅,就是男方父親和女方父親交換了酒盅,喝了一杯酒。
哈哈哈哈……
李景秋姐姐今天很高興,一整天都笑的一臉的桃花,一臉的開心。嘴角是壓都壓不住。
反觀謝銀鋼倒是不怎麽開心?他是矜持啊?還是心裏壓根沒相中李景秋姐姐,被父母逼婚的呀?
這個倒是有可能,他爸爸謝青山大叔雖然很能幹,但是也是很勢利眼的,他極有可能是看上了李景秋姐姐家世好,底子厚,逼著謝銀剛和李景秋姐姐訂婚的。
畢竟當初謝家托媒人的時候,可是托了兩門兒親呢!還想讓謝家的姑娘嫁給李景東呢,是被李景東推拒了的。
謝家也在四處給謝家姑娘托媒,目前還沒有合適的,謝家姑娘今年13歲,雖說和趙小英同歲,但是她瘦弱矮小,個子才一米五。
謝大丫可能是因為夥食不好,或者說家裏好吃的她撈不著吃,謝家姑娘長得瘦小幹枯。
她也沒發育好,看著沒胸沒屁股的,更像一個小孩兒,頭發也枯黃稀疏。所以每次相親都失敗了,男方都看不中她。
李景秋姐姐就不一樣了,李景秋姐姐今年14歲,她生日大,正月初二的生日,她身體長得可老壯實了。
她1米65的身高,160多斤的體重,豐乳肥臀的,是完全成熟好了的。根本不像14歲的小姑娘,看著像20多歲的大姑娘了。
李景秋姐姐的外貌體型,在當地屬於搶手的姑娘。雖然長相不怎麽討男人喜歡,但是屬於看著能幹又能生的,屬於討婆婆喜歡的,那種類型的大姑娘。
吃完了酒席大家就散了,趙小英今天是得到了賞錢的,還有兩塊紅布。紅布和賞錢都不是給趙小英的,是給那兩頭驢的。
李景東駕駛著趙小英的驢車,驢腦袋上係著紅布紮成的大紅花,接新親送新親,賺了60個銅板的賞錢紅包,他都給趙小英了。
李景東幫趙小英把兩朵大紅花拆成了兩塊大紅布。趙小英把銅板分給李景東。他臉紅紅的,推著趙小英的手,說他不要錢。
小豬和小雞趙小英先不著急買,等蓋完了院牆再說,現在房子還沒蓋完呢。
等蓋完了房子,壘完院牆、安裝完大門搬進新家,再研究買家禽就趕趟兒。現在才三月份,離過年殺豬還早著呢。
趙小英想蓋一個帶門樓的大門,夏天可以坐在門樓下乘涼。可以把門樓當涼亭,可以門樓下麵吹著過堂風,哈哈哈……
跟李景北說了她的想法以後,李景北肯定了趙小英的想法,並且說蓋完房子以後就幫她壘院牆,搭建門樓。
一場春雨以後,李大伯提醒趙小英該種地了,她不知道什麽節氣該種什麽,就跟著李大伯一起種,最先種的是玉米和高粱。
李大伯說玉米、高粱耐寒,且生長期較長,得早種。
小麥,穀子等地溫上來了以後才能種。種早了出苗期會被低溫凍死。豆類也要延後種,最晚種的是蕎麥,趙小英今年不打算種蕎麥。
種地很快,趙小英和李大伯家,李景北媳婦,三家一起合夥著種地,趙小英就負責牽牲口。李大伯和李景東扶犁,李景北媳婦和李景秋姐姐跟在兩架犁的後麵點種。
李繼勝大伯說“妮兒,你的地都是生荒地,已經焚燒過荒草翻進地裏了,今年播種的時候就不用上肥料了。”
趙小英家的地點完種子之後,直接就覆上土了,李繼勝大伯家的地是要上肥料的,他家的地點過種子之後,隴溝裏還要再撒上一層摻過土的驢糞,在覆蓋上土。
給種子覆土用的也是工具,是一種叫‘播踩’的工具。具體這兩個字兒怎麽寫的不知道,但就是這個發音。
‘播踩’是一個半圓形的木質工具,掛在驢的後邊套上,驢走過一隴地,犁鏵翻出一隴新土的同時,會覆蓋上一根壟的土。
點玉米種子是用手的,挎一個小籃子,小籃子裏放玉米種子,先往犁好的壟溝裏撒兩三粒兒的種子。然後用一隻腳踩上這幾粒種子。
壟溝前麵撒上幾粒種子,用腳再踩一步。就這樣撒一步踩一步,撒一步踩一步,一直踩到地頭兒,踩完一條壟為止……
玉米種不能撒少了,不能隻撒一粒,這是跟發芽率有關的,如果隻撒一粒兒,這顆種子不發芽的話,後期還得補種。
也不能撒的太多,絕對不能超過三粒兒,一般都是撒兩粒兒是最穩妥的。種子撒多了不僅浪費種子,而且間苗的時候會費工費力。
種高粱的時候不用手播種,用的是一種叫葫蘆頭的工具。葫蘆頭就真的是葫蘆做的。
一個大葫蘆,上麵鋸掉葫蘆嘴,掏出葫蘆瓤曬幹,葫蘆前麵兒開一個方形小口,要靠近底座開口。
把一根四四方方木條釘製的長木管,塞進這個葫蘆頭裏固定住。在木管的出口處綁幾道線。掉落出來種子的稀疏度,是完全靠這幾條線控製的。
種穀子也是用這個葫蘆頭種的,和種高粱不同的是,高粱也是和玉米一樣的距離,但是不需要用腳踩的。覆完土以後,用驢拉著石頭滾蛋兒在壟溝裏滾一遍就行。
種穀子是密植的,穀子和穀子之間隻需要一寸還不到的距離,所以要不停的敲木頭管,讓穀子種不斷的從木管的嘴兒裏流出來。
小麥也是密植的,種小麥和種穀子是一樣的操作辦法。李繼勝大伯還育了煙苗,等煙苗長大再移栽到地裏,我們幫他篩細土麵給煙種子覆土。
種完了玉米和高粱以後種土豆,土豆是需要切成塊兒,然後在草木灰裏麵攪拌一下,等表皮幹燥了,第二天再種的。
播種土豆種的距離是比玉米要近的,兩棵玉米種子之間是一步的距離,播種土豆是半步的距離。播種土豆費人工。但是土豆高產。
種地從三月中旬下旬一直種到了4月中旬。趙小英的地就基本種差不多了。她在地頭留了一片空地,留了壟準備種地瓜。
趙小英還種了黍子了,黍子就是包粘豆包的材料,黏黃米麵兒就是黍子磨出來的。趙小英在種穀子的時候,種了四條壟的黍子。
如果不出意外,如果今年風調雨順,到了秋天,趙小英就能收獲一大批糧食。玉米,高粱、穀子、黍子,小麥、土豆兒、地瓜……
趙小英沒種葵花、黃豆,蕎麥、綠豆,紅豆、芝麻……,她就12畝地,種的太多了到時候除草除不過來,種高粱,玉米這種高莊稼好除草好管理。
種一畝地的黍子磨出來的黃米得有三百多斤,夠吃趙小英幾年的了。這裏的人們流行一種換糧食的吃法。就是說趙小英今年種黍子了,但是她沒有種紅小豆和芝麻,她可以拿黍子去和種紅小豆和芝麻的人家換紅小豆和芝麻。
比如說李大伯家今年種綠豆了,沒種黃豆,他就可以去拿綠豆和別人換黃豆,也可以換任何糧食。用自家多的糧食去換自家沒有的糧食,隻要交換的雙方滿意就行。
地還沒種完,紅薯還沒插秧呢,三間石頭房子已經蓋完了的,豬圈、驢棚子,草屋子、雜物間兒,也都蓋完了。
門樓也蓋完了,現在蓋的是院牆,院子占地麵積太大了,一畝地呢,所以四周的院牆太寬、太長了,還得幹幾天。
房子雖然蓋完了,裏麵還沒有裝修。李景北是會安排活計的,天氣好,不刮風不下雨的時候,他就在室外幹活兒壘石頭。
天氣不好,刮風下雨的時候他就去室內幹活,給屋裏壘界壁子牆,給屋裏的石頭牆抹上石灰水泥的牆皮。
在牛尾巴溝的時候,趙小英原本以為蓋房子最便宜的就是人工了,結果到了石門寨鎮卻不是了,蓋一個房子,人工費反而不便宜。
趙小英蓋房子壘院子,八個人前前後後的加在一起,幹了四十多天,結算工錢的時候,李景北收了趙小英十八的銀子的人工費,比一頭驢還貴了!
這還不算料錢呢。石灰、水泥、磚瓦、木頭門窗,又花了趙小英二十多兩銀子。
李景北跟趙小英說,他是按照大工60個銅板一天,小工40個銅板一天的價格跟趙小英算錢的。
李景北說,這在當地屬於便宜的了,別人家是大工一天50銅板,小工一天30銅板,但是一天管兩頓飯的。
這麽一算,打井、蓋了三間石頭房子,壘台階、屋裏鋪磚地,室內裝修,又壘了一個帶菜園子的石頭院子,蓋了一個石頭豬圈,搭建了一個石頭雞窩,兩間驢棚,一間草屋子,一個儲物間,購買家具,趙小英一共花費了六十多兩的銀子。
再加上買驢、買驢車配件的三十兩銀子,還有趙小英經常買糧食、買菜、買肉往李家送,賣穿山甲的一百兩銀子錢就花沒了。
趙小英不能總占李大伯家的便宜,李大伯家經常幫趙小英幹活兒。趙小英幹活出力少,就在錢財上補償李大伯他們。
趙小英看李大伯家裏平時喜歡吃麥子麵粉,就花二兩銀子,買了200斤麥子送給李家,平時買豆腐、買雞、買肉送雞蛋給他們家。
活了兩世,除了父母,在錢財上,趙小英從來沒虧欠過任何人 ,她不想欠人情債,這樣趙小英會覺得愧疚,會愧疚的睡不著覺。
現在趙小英身上沒多少錢了,就剩下在牛尾巴溝時攢的那些錢了,她得想辦法賺錢,以後過上好日子呀!
到了紅薯插秧的季節了,不同於其它莊稼要播種在壟溝裏,紅薯是要插在台子上的,在壟台兒上用鎬頭刨出一個小坑,坑裏麵澆上一點水,把紅薯苗插進坑裏再用土埋上。
紅薯插秧最好在陰天進行,容易緩苗,如果連續幾天的暴曬,就需要二次澆水,避免紅薯苗被曬死。如果栽種完紅薯苗兒下雨了 ,那就不用管了。
紅薯不能種在高莊稼的旁邊,不能種在高粱和玉米的旁邊,會被高莊稼遮住,長不好,紅薯果實會結不大的。
要種在土豆和小麥這種低矮的莊稼旁邊,不僅光照好,而且通風好。結出來的紅薯才會大。
趙小英當初在地頭留的壟,準備的種紅薯的地,就是留在了土豆和小麥的地頭。插播紅薯苗的時候,是個陰天。第二天又是個陰天,第三天下了小雨。
第四天才出了太陽,所以,趙小英不用費力氣的給紅薯苗澆兩遍水了。幫李大伯往地裏移栽完煙苗以後,所有的地都種完了。
移栽煙苗和栽種紅薯是一樣的流程,幫趙小英栽種紅薯苗的那天,也幫李大伯移栽了幾分地的煙苗,現在剩下的活兒就是田間管理了,接下來就是間苗除草了。
幫趙小英間玉米苗的時候,李大伯李大娘李景秋,李景東我們五個人兒,隻用了一個來迴就間完苗了。
四畝地,20條壟的玉米苗,如果是趙小英一個人,她幾天都幹不完。趙小英本來幹活就慢。
每個人拿著兩條壟往前走,李景秋和李景東在趙小英旁邊兒,一人幫她幹一點兒,李大伯和李大娘先到地頭,地頭兒又幫了趙小英一段。
平均每個人要鋤四條壟的玉米苗,結果最後趙小英可能隻鋤了兩條壟都不到,都是別人幫忙的,她鋤地幹活兒是真的慢。
鋤完玉米苗,地裏別的莊稼目前都不用管理。穀子是不用分苗的,穀子長高了以後用‘耘鋤’,也就是一種木質的小梨,用一頭驢套著耘鋤,翻一遍土就行,不需人工鋤地。
等趙小英定製的家具都搬進新家、新家室內幹透,通好風以後,搬進新家的時候,日子就進入五月份了。
李大伯領著趙小英去石門鎮大集上買了兩頭豬崽,當時就找獸醫閹割過了。李大伯他家三月份就買了兩頭豬仔兒,現在他家的小豬崽兒已經很大了。
趙小英又買了四隻大母雞,是正在生蛋的大母雞,還有一隻大母雞是帶著18隻小雞崽兒的,這隻母雞目前不生蛋,它隻專心帶雞崽兒。
不是趙小英不想多買生蛋的母雞,而是現在賣生蛋母雞的人很少,大家都留著雞生蛋吃呢。趙小英在集市上,隻遇見了4隻生蛋的母雞 。母雞買迴家當天就下蛋了。
趙小英搬新家也算是個喜事兒。陳大嬸子,謝家,李家都給趙小英送了賀禮。
給趙小英送賀禮的,還有李景北工程隊的八個人,他們每個人都包了30個銅板的紅包給趙小英,這是高看趙小英了呀?
按照七金台 ,按照河邊營子平時屯鄰之間的禮數,正常都是10個銅板,20個銅板的。
趙小英準備請大家吃頓飯,恭賀她的喬遷新喜。趙小英還請了學堂的金鑫先生。就是她和李景秋姐姐常去蹭課聽的那位金先生。
趙小英本來是沒打算請金鑫先生的,但是他可能是從李景秋姐姐的嘴裏,聽說了趙小英要搬新家的事情,給趙小英包了50個銅板的大紅包,還親自送來了,趙小英不好意思不請他呀。
訂婚宴就擺了四桌兒。請李家的直係親屬來吃上一頓就算訂婚了。在院子裏用席子搭了個棚子,擺了四桌酒席。
李家的直係親屬除了李大伯兩口、李大伯的四個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兒,還有李大伯的出嫁的兩個姑娘女婿,外孫兒,還有李大伯的兄弟姐妹,李大娘的兄弟姐妹。
其餘的親戚都還都沒請,就這樣還坐了四大桌。女方訂婚是不用隨禮的,所以請的人少,等結婚的時候,每個親戚朋友都會通知到的,結婚的時候女方會收禮份子的。
男方訂婚,結婚都收禮份子。謝家他們家倒是想大操大辦,想請很多人。他們也去請了營子裏的村民了,挨家給了通知了,但是沒人來,沒人給他們家這份兒臉。
趙小英隨禮給了30個銅板,吃了一頓飯。禮金是陳大嬸兒跟趙小英商量好的。陳大嬸子說,她們兩個一個人隨30個銅板,誰也不能多,誰也不能少。
炒菜是花錢雇的廚師,廚師自帶桌椅,碗盤,配料和酒、菜。相當於後世的一條龍服務。主家自己做個主食就行。
這個辦法好啊,自己家什麽也不用管,擎等著出錢就行。
四桌酒席花了1200個銅板,看著還挺像樣兒的。菜式簡單大方,量大還實惠。
李景秋姐姐的彩禮是10兩銀子,訂婚先給了四兩銀子,說是四平八穩的意思。這邊的訂婚又叫換盅,就是男方父親和女方父親交換了酒盅,喝了一杯酒。
哈哈哈哈……
李景秋姐姐今天很高興,一整天都笑的一臉的桃花,一臉的開心。嘴角是壓都壓不住。
反觀謝銀鋼倒是不怎麽開心?他是矜持啊?還是心裏壓根沒相中李景秋姐姐,被父母逼婚的呀?
這個倒是有可能,他爸爸謝青山大叔雖然很能幹,但是也是很勢利眼的,他極有可能是看上了李景秋姐姐家世好,底子厚,逼著謝銀剛和李景秋姐姐訂婚的。
畢竟當初謝家托媒人的時候,可是托了兩門兒親呢!還想讓謝家的姑娘嫁給李景東呢,是被李景東推拒了的。
謝家也在四處給謝家姑娘托媒,目前還沒有合適的,謝家姑娘今年13歲,雖說和趙小英同歲,但是她瘦弱矮小,個子才一米五。
謝大丫可能是因為夥食不好,或者說家裏好吃的她撈不著吃,謝家姑娘長得瘦小幹枯。
她也沒發育好,看著沒胸沒屁股的,更像一個小孩兒,頭發也枯黃稀疏。所以每次相親都失敗了,男方都看不中她。
李景秋姐姐就不一樣了,李景秋姐姐今年14歲,她生日大,正月初二的生日,她身體長得可老壯實了。
她1米65的身高,160多斤的體重,豐乳肥臀的,是完全成熟好了的。根本不像14歲的小姑娘,看著像20多歲的大姑娘了。
李景秋姐姐的外貌體型,在當地屬於搶手的姑娘。雖然長相不怎麽討男人喜歡,但是屬於看著能幹又能生的,屬於討婆婆喜歡的,那種類型的大姑娘。
吃完了酒席大家就散了,趙小英今天是得到了賞錢的,還有兩塊紅布。紅布和賞錢都不是給趙小英的,是給那兩頭驢的。
李景東駕駛著趙小英的驢車,驢腦袋上係著紅布紮成的大紅花,接新親送新親,賺了60個銅板的賞錢紅包,他都給趙小英了。
李景東幫趙小英把兩朵大紅花拆成了兩塊大紅布。趙小英把銅板分給李景東。他臉紅紅的,推著趙小英的手,說他不要錢。
小豬和小雞趙小英先不著急買,等蓋完了院牆再說,現在房子還沒蓋完呢。
等蓋完了房子,壘完院牆、安裝完大門搬進新家,再研究買家禽就趕趟兒。現在才三月份,離過年殺豬還早著呢。
趙小英想蓋一個帶門樓的大門,夏天可以坐在門樓下乘涼。可以把門樓當涼亭,可以門樓下麵吹著過堂風,哈哈哈……
跟李景北說了她的想法以後,李景北肯定了趙小英的想法,並且說蓋完房子以後就幫她壘院牆,搭建門樓。
一場春雨以後,李大伯提醒趙小英該種地了,她不知道什麽節氣該種什麽,就跟著李大伯一起種,最先種的是玉米和高粱。
李大伯說玉米、高粱耐寒,且生長期較長,得早種。
小麥,穀子等地溫上來了以後才能種。種早了出苗期會被低溫凍死。豆類也要延後種,最晚種的是蕎麥,趙小英今年不打算種蕎麥。
種地很快,趙小英和李大伯家,李景北媳婦,三家一起合夥著種地,趙小英就負責牽牲口。李大伯和李景東扶犁,李景北媳婦和李景秋姐姐跟在兩架犁的後麵點種。
李繼勝大伯說“妮兒,你的地都是生荒地,已經焚燒過荒草翻進地裏了,今年播種的時候就不用上肥料了。”
趙小英家的地點完種子之後,直接就覆上土了,李繼勝大伯家的地是要上肥料的,他家的地點過種子之後,隴溝裏還要再撒上一層摻過土的驢糞,在覆蓋上土。
給種子覆土用的也是工具,是一種叫‘播踩’的工具。具體這兩個字兒怎麽寫的不知道,但就是這個發音。
‘播踩’是一個半圓形的木質工具,掛在驢的後邊套上,驢走過一隴地,犁鏵翻出一隴新土的同時,會覆蓋上一根壟的土。
點玉米種子是用手的,挎一個小籃子,小籃子裏放玉米種子,先往犁好的壟溝裏撒兩三粒兒的種子。然後用一隻腳踩上這幾粒種子。
壟溝前麵撒上幾粒種子,用腳再踩一步。就這樣撒一步踩一步,撒一步踩一步,一直踩到地頭兒,踩完一條壟為止……
玉米種不能撒少了,不能隻撒一粒,這是跟發芽率有關的,如果隻撒一粒兒,這顆種子不發芽的話,後期還得補種。
也不能撒的太多,絕對不能超過三粒兒,一般都是撒兩粒兒是最穩妥的。種子撒多了不僅浪費種子,而且間苗的時候會費工費力。
種高粱的時候不用手播種,用的是一種叫葫蘆頭的工具。葫蘆頭就真的是葫蘆做的。
一個大葫蘆,上麵鋸掉葫蘆嘴,掏出葫蘆瓤曬幹,葫蘆前麵兒開一個方形小口,要靠近底座開口。
把一根四四方方木條釘製的長木管,塞進這個葫蘆頭裏固定住。在木管的出口處綁幾道線。掉落出來種子的稀疏度,是完全靠這幾條線控製的。
種穀子也是用這個葫蘆頭種的,和種高粱不同的是,高粱也是和玉米一樣的距離,但是不需要用腳踩的。覆完土以後,用驢拉著石頭滾蛋兒在壟溝裏滾一遍就行。
種穀子是密植的,穀子和穀子之間隻需要一寸還不到的距離,所以要不停的敲木頭管,讓穀子種不斷的從木管的嘴兒裏流出來。
小麥也是密植的,種小麥和種穀子是一樣的操作辦法。李繼勝大伯還育了煙苗,等煙苗長大再移栽到地裏,我們幫他篩細土麵給煙種子覆土。
種完了玉米和高粱以後種土豆,土豆是需要切成塊兒,然後在草木灰裏麵攪拌一下,等表皮幹燥了,第二天再種的。
播種土豆種的距離是比玉米要近的,兩棵玉米種子之間是一步的距離,播種土豆是半步的距離。播種土豆費人工。但是土豆高產。
種地從三月中旬下旬一直種到了4月中旬。趙小英的地就基本種差不多了。她在地頭留了一片空地,留了壟準備種地瓜。
趙小英還種了黍子了,黍子就是包粘豆包的材料,黏黃米麵兒就是黍子磨出來的。趙小英在種穀子的時候,種了四條壟的黍子。
如果不出意外,如果今年風調雨順,到了秋天,趙小英就能收獲一大批糧食。玉米,高粱、穀子、黍子,小麥、土豆兒、地瓜……
趙小英沒種葵花、黃豆,蕎麥、綠豆,紅豆、芝麻……,她就12畝地,種的太多了到時候除草除不過來,種高粱,玉米這種高莊稼好除草好管理。
種一畝地的黍子磨出來的黃米得有三百多斤,夠吃趙小英幾年的了。這裏的人們流行一種換糧食的吃法。就是說趙小英今年種黍子了,但是她沒有種紅小豆和芝麻,她可以拿黍子去和種紅小豆和芝麻的人家換紅小豆和芝麻。
比如說李大伯家今年種綠豆了,沒種黃豆,他就可以去拿綠豆和別人換黃豆,也可以換任何糧食。用自家多的糧食去換自家沒有的糧食,隻要交換的雙方滿意就行。
地還沒種完,紅薯還沒插秧呢,三間石頭房子已經蓋完了的,豬圈、驢棚子,草屋子、雜物間兒,也都蓋完了。
門樓也蓋完了,現在蓋的是院牆,院子占地麵積太大了,一畝地呢,所以四周的院牆太寬、太長了,還得幹幾天。
房子雖然蓋完了,裏麵還沒有裝修。李景北是會安排活計的,天氣好,不刮風不下雨的時候,他就在室外幹活兒壘石頭。
天氣不好,刮風下雨的時候他就去室內幹活,給屋裏壘界壁子牆,給屋裏的石頭牆抹上石灰水泥的牆皮。
在牛尾巴溝的時候,趙小英原本以為蓋房子最便宜的就是人工了,結果到了石門寨鎮卻不是了,蓋一個房子,人工費反而不便宜。
趙小英蓋房子壘院子,八個人前前後後的加在一起,幹了四十多天,結算工錢的時候,李景北收了趙小英十八的銀子的人工費,比一頭驢還貴了!
這還不算料錢呢。石灰、水泥、磚瓦、木頭門窗,又花了趙小英二十多兩銀子。
李景北跟趙小英說,他是按照大工60個銅板一天,小工40個銅板一天的價格跟趙小英算錢的。
李景北說,這在當地屬於便宜的了,別人家是大工一天50銅板,小工一天30銅板,但是一天管兩頓飯的。
這麽一算,打井、蓋了三間石頭房子,壘台階、屋裏鋪磚地,室內裝修,又壘了一個帶菜園子的石頭院子,蓋了一個石頭豬圈,搭建了一個石頭雞窩,兩間驢棚,一間草屋子,一個儲物間,購買家具,趙小英一共花費了六十多兩的銀子。
再加上買驢、買驢車配件的三十兩銀子,還有趙小英經常買糧食、買菜、買肉往李家送,賣穿山甲的一百兩銀子錢就花沒了。
趙小英不能總占李大伯家的便宜,李大伯家經常幫趙小英幹活兒。趙小英幹活出力少,就在錢財上補償李大伯他們。
趙小英看李大伯家裏平時喜歡吃麥子麵粉,就花二兩銀子,買了200斤麥子送給李家,平時買豆腐、買雞、買肉送雞蛋給他們家。
活了兩世,除了父母,在錢財上,趙小英從來沒虧欠過任何人 ,她不想欠人情債,這樣趙小英會覺得愧疚,會愧疚的睡不著覺。
現在趙小英身上沒多少錢了,就剩下在牛尾巴溝時攢的那些錢了,她得想辦法賺錢,以後過上好日子呀!
到了紅薯插秧的季節了,不同於其它莊稼要播種在壟溝裏,紅薯是要插在台子上的,在壟台兒上用鎬頭刨出一個小坑,坑裏麵澆上一點水,把紅薯苗插進坑裏再用土埋上。
紅薯插秧最好在陰天進行,容易緩苗,如果連續幾天的暴曬,就需要二次澆水,避免紅薯苗被曬死。如果栽種完紅薯苗兒下雨了 ,那就不用管了。
紅薯不能種在高莊稼的旁邊,不能種在高粱和玉米的旁邊,會被高莊稼遮住,長不好,紅薯果實會結不大的。
要種在土豆和小麥這種低矮的莊稼旁邊,不僅光照好,而且通風好。結出來的紅薯才會大。
趙小英當初在地頭留的壟,準備的種紅薯的地,就是留在了土豆和小麥的地頭。插播紅薯苗的時候,是個陰天。第二天又是個陰天,第三天下了小雨。
第四天才出了太陽,所以,趙小英不用費力氣的給紅薯苗澆兩遍水了。幫李大伯往地裏移栽完煙苗以後,所有的地都種完了。
移栽煙苗和栽種紅薯是一樣的流程,幫趙小英栽種紅薯苗的那天,也幫李大伯移栽了幾分地的煙苗,現在剩下的活兒就是田間管理了,接下來就是間苗除草了。
幫趙小英間玉米苗的時候,李大伯李大娘李景秋,李景東我們五個人兒,隻用了一個來迴就間完苗了。
四畝地,20條壟的玉米苗,如果是趙小英一個人,她幾天都幹不完。趙小英本來幹活就慢。
每個人拿著兩條壟往前走,李景秋和李景東在趙小英旁邊兒,一人幫她幹一點兒,李大伯和李大娘先到地頭,地頭兒又幫了趙小英一段。
平均每個人要鋤四條壟的玉米苗,結果最後趙小英可能隻鋤了兩條壟都不到,都是別人幫忙的,她鋤地幹活兒是真的慢。
鋤完玉米苗,地裏別的莊稼目前都不用管理。穀子是不用分苗的,穀子長高了以後用‘耘鋤’,也就是一種木質的小梨,用一頭驢套著耘鋤,翻一遍土就行,不需人工鋤地。
等趙小英定製的家具都搬進新家、新家室內幹透,通好風以後,搬進新家的時候,日子就進入五月份了。
李大伯領著趙小英去石門鎮大集上買了兩頭豬崽,當時就找獸醫閹割過了。李大伯他家三月份就買了兩頭豬仔兒,現在他家的小豬崽兒已經很大了。
趙小英又買了四隻大母雞,是正在生蛋的大母雞,還有一隻大母雞是帶著18隻小雞崽兒的,這隻母雞目前不生蛋,它隻專心帶雞崽兒。
不是趙小英不想多買生蛋的母雞,而是現在賣生蛋母雞的人很少,大家都留著雞生蛋吃呢。趙小英在集市上,隻遇見了4隻生蛋的母雞 。母雞買迴家當天就下蛋了。
趙小英搬新家也算是個喜事兒。陳大嬸子,謝家,李家都給趙小英送了賀禮。
給趙小英送賀禮的,還有李景北工程隊的八個人,他們每個人都包了30個銅板的紅包給趙小英,這是高看趙小英了呀?
按照七金台 ,按照河邊營子平時屯鄰之間的禮數,正常都是10個銅板,20個銅板的。
趙小英準備請大家吃頓飯,恭賀她的喬遷新喜。趙小英還請了學堂的金鑫先生。就是她和李景秋姐姐常去蹭課聽的那位金先生。
趙小英本來是沒打算請金鑫先生的,但是他可能是從李景秋姐姐的嘴裏,聽說了趙小英要搬新家的事情,給趙小英包了50個銅板的大紅包,還親自送來了,趙小英不好意思不請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