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骨瓷
我要北伐,大楚第一將 作者:輕舟夢中逐浪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霍爺的神情愈發輕鬆,接著說道:“對了,文兄弟,你之前給我送的香皂在江南可謂是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生意興隆,大家紛紛搶購。同時,我也幸不辱命,趁著這次迴來的機會,收購了不少骨頭,牛骨也不在少數。”
文淵心中一喜,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心中暗道:“太好了,有了這些牛骨,骨瓷製造就能開始了。這又是一筆生意!”
不過,這事兒他不能告訴霍爺,因為這是他的獨門秘密,還指望掙一筆呢,想及此處,他微微一笑,隨即說道:“霍爺,這次多虧您費心了。如此一來,今年將這些骨頭製成肥料,明年田裏的收成必能更上一層樓。”
霍爺也是一笑,“能幫上文兄弟就好。”
文淵又問道:“不知霍爺關外的路子可打通了,能否搞來北匈狄的牛羊骨頭?”
霍爺歎息一聲,麵色沉重:“恐怕要有負所托了。”
文淵的心中一緊,忙問:“出了什麽事?”
霍爺歎息,緩緩說道:“因為新興郡和大雁關的丟失導致朝廷震怒,現在北匈狄似乎又有南下的風頭。朝廷中主戰派占據上風,已經說服了官家,正在整頓軍務,想要奪迴失地,所以,秦相的意思是,先停了和關外的生意,免得被人拿住尾巴。”
文淵心中一沉,朝廷的動蕩對他而言,似乎太過遙遠,但他知道這關係到整個局勢的穩定。
“我這次過來,還是想請文兄弟再給我備一批貨。”霍爺的語氣變得鄭重,“相爺要我進京一趟,恐怕在年前是迴不來的。”
文淵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思索:“霍爺,您什麽時候走?”
霍爺沉吟片刻,迴答道:“就這十天半月的。對了,文兄弟,我得到的消息,搞不好,入了秋,北匈狄就會攻打晉陽,若是……”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若是事有不濟,定要早做打算。以兄弟之能,即便到了京城,也能施展的開。”
文淵點頭,心中暗自思索,事情的複雜性超出他的想象。
雖然他已經準備好麵對一切,但霍爺的提醒讓他意識到,或許,晉陽並不安全。
朝爭黨爭,朝廷羸弱,兵備廢弛,就是現在楚國的狀況。若是北匈狄起了心思,不再滿足於劫掠財物,恐怕,晉陽是首當其衝。
“淵哥,為什麽不給秦姑娘迴信啊?”
送走霍爺之後,施紅溪才靠了上來,輕聲的問道。
信是霍爺捎帶過來的,文淵拆開看了,同樣的意思,是要他盡快處理晉陽的產業,然後進京。
同時附帶的還有一個莊子的各種契,連人帶地都齊了,可以說是拎包入住。
當然了,其實秦玉梅也知道,文淵不會要,所以,她在信裏也說了,這些東西市場價是多少,這次霍爺要的貨,就用這莊子抵賬了。
對於秦玉梅的這個操作,文淵也隻能無奈搖搖頭,他實在是沒打算離開。事情還沒到那一步,這裏的一切對於他來說已經有感情了,怎麽能說扔就扔呢。
霍爺問他要不要捎迴信,文淵搖搖頭說不用了,他相信秦玉梅會懂的,他們所處的階層地位不同,即便互有好感,也不會有好結果的,正所謂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還是早些割舍的好。
這些天,文淵莊上又陷入了忙碌,文淵迴來了,也有了主心骨,工坊全力開工,當然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骨瓷上麵。
配料清晰明了,第一個難題就是釉下彩的繪製,需要人手,而且需要畫工好的人手,這個就很難找得到,這裏沒有窯口,根本找不到人。
那就隻能做簡約風了,做工裝進行簡單的線條繪畫,比如一個盤子,在邊緣畫上一圈金色線條,就可以固定盤子和筆,然後旋轉,就能畫出來一個正圓。
隻能是減少人工繪畫的程序來解決了,別無他法。
最後的核心關鍵技術就是溫度,這個更沒有別的辦法,即便是後世20世紀,也大都是憑借經驗,觀察火焰顏色來判斷溫度的,沒有什麽溫度計能承受1350的高溫。
判斷火候,還有個道具叫火照,就是做很多很多帶孔的片片,感覺燒差不多了,就勾出來一個觀察情況。
這個倒是個輔助神器。
這些沒有捷徑,隻能憑運氣,慢慢積累經驗,這就是一個成品背後一堆廢品的過程。
總之,現在都是小批量驗證階段,也是學習階段,出些廢品就當是交學費了。
興許是運氣好。
最後居然真的讓文淵給實驗成功了。
當下的餐具一共湊出來幾套,什麽碗、盤、缽、杯、盞樣樣都有。
“好透亮啊!”
施紅溪和李婉蓉一人拿著個碟子衝著太陽照,那光線透過骨瓷碟子,映射的碟子如玉一般溫潤。
這瓷器可不是單單靠著手藝,當然了,也離不開手藝,先要做成個大概的差不離的形狀。
這隻是第一步,等陰幹之後,還要上車床,進行削磨,讓坯子更薄,更規整。
“是啊!是啊,老爺,都舍不得賣出去了。”
劉婉蓉一手拿著一個酒杯,扣在眼睛上,昂著頭衝著太陽看,也不知道在照什麽。
文淵看著窯口後麵堆積如山的廢品,那可都是錢啊!不賣怎麽行!
“行吧,行吧,你倆挑出來一套,留著咱們自己用,剩下的都打包裝箱,等霍爺來取。”
文淵自然不會駁了二女的麵子,笑著應承。
“老趙,老趙,後麵那些廢瓷片,都收拾了,迴頭攢一批料燒水泥用。”
趙福安趕緊放下手裏的骨瓷盤子走上前來,“好的老爺,我這就安排。”
“對了,老趙,你這些天也辛苦了,這幾天你好好休息休息,這一窯成了,不代表下一窯也能成,要多思考,之前碰到的問題要記下來。”文淵交代道。
這幾日,文家莊的幾個骨幹都不輕鬆,沒日沒夜的守著窯口,燒廢了幾個窯,總算是碰到一迴運氣,成了一窯。
但究竟是怎麽成的,他們誰也說不上來個所以然,隻能歸咎於運氣好。
不過,失敗的經驗倒是很豐富,所以,也算是一隻腳已經跨入了門兒。
文淵心中一喜,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心中暗道:“太好了,有了這些牛骨,骨瓷製造就能開始了。這又是一筆生意!”
不過,這事兒他不能告訴霍爺,因為這是他的獨門秘密,還指望掙一筆呢,想及此處,他微微一笑,隨即說道:“霍爺,這次多虧您費心了。如此一來,今年將這些骨頭製成肥料,明年田裏的收成必能更上一層樓。”
霍爺也是一笑,“能幫上文兄弟就好。”
文淵又問道:“不知霍爺關外的路子可打通了,能否搞來北匈狄的牛羊骨頭?”
霍爺歎息一聲,麵色沉重:“恐怕要有負所托了。”
文淵的心中一緊,忙問:“出了什麽事?”
霍爺歎息,緩緩說道:“因為新興郡和大雁關的丟失導致朝廷震怒,現在北匈狄似乎又有南下的風頭。朝廷中主戰派占據上風,已經說服了官家,正在整頓軍務,想要奪迴失地,所以,秦相的意思是,先停了和關外的生意,免得被人拿住尾巴。”
文淵心中一沉,朝廷的動蕩對他而言,似乎太過遙遠,但他知道這關係到整個局勢的穩定。
“我這次過來,還是想請文兄弟再給我備一批貨。”霍爺的語氣變得鄭重,“相爺要我進京一趟,恐怕在年前是迴不來的。”
文淵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思索:“霍爺,您什麽時候走?”
霍爺沉吟片刻,迴答道:“就這十天半月的。對了,文兄弟,我得到的消息,搞不好,入了秋,北匈狄就會攻打晉陽,若是……”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若是事有不濟,定要早做打算。以兄弟之能,即便到了京城,也能施展的開。”
文淵點頭,心中暗自思索,事情的複雜性超出他的想象。
雖然他已經準備好麵對一切,但霍爺的提醒讓他意識到,或許,晉陽並不安全。
朝爭黨爭,朝廷羸弱,兵備廢弛,就是現在楚國的狀況。若是北匈狄起了心思,不再滿足於劫掠財物,恐怕,晉陽是首當其衝。
“淵哥,為什麽不給秦姑娘迴信啊?”
送走霍爺之後,施紅溪才靠了上來,輕聲的問道。
信是霍爺捎帶過來的,文淵拆開看了,同樣的意思,是要他盡快處理晉陽的產業,然後進京。
同時附帶的還有一個莊子的各種契,連人帶地都齊了,可以說是拎包入住。
當然了,其實秦玉梅也知道,文淵不會要,所以,她在信裏也說了,這些東西市場價是多少,這次霍爺要的貨,就用這莊子抵賬了。
對於秦玉梅的這個操作,文淵也隻能無奈搖搖頭,他實在是沒打算離開。事情還沒到那一步,這裏的一切對於他來說已經有感情了,怎麽能說扔就扔呢。
霍爺問他要不要捎迴信,文淵搖搖頭說不用了,他相信秦玉梅會懂的,他們所處的階層地位不同,即便互有好感,也不會有好結果的,正所謂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還是早些割舍的好。
這些天,文淵莊上又陷入了忙碌,文淵迴來了,也有了主心骨,工坊全力開工,當然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骨瓷上麵。
配料清晰明了,第一個難題就是釉下彩的繪製,需要人手,而且需要畫工好的人手,這個就很難找得到,這裏沒有窯口,根本找不到人。
那就隻能做簡約風了,做工裝進行簡單的線條繪畫,比如一個盤子,在邊緣畫上一圈金色線條,就可以固定盤子和筆,然後旋轉,就能畫出來一個正圓。
隻能是減少人工繪畫的程序來解決了,別無他法。
最後的核心關鍵技術就是溫度,這個更沒有別的辦法,即便是後世20世紀,也大都是憑借經驗,觀察火焰顏色來判斷溫度的,沒有什麽溫度計能承受1350的高溫。
判斷火候,還有個道具叫火照,就是做很多很多帶孔的片片,感覺燒差不多了,就勾出來一個觀察情況。
這個倒是個輔助神器。
這些沒有捷徑,隻能憑運氣,慢慢積累經驗,這就是一個成品背後一堆廢品的過程。
總之,現在都是小批量驗證階段,也是學習階段,出些廢品就當是交學費了。
興許是運氣好。
最後居然真的讓文淵給實驗成功了。
當下的餐具一共湊出來幾套,什麽碗、盤、缽、杯、盞樣樣都有。
“好透亮啊!”
施紅溪和李婉蓉一人拿著個碟子衝著太陽照,那光線透過骨瓷碟子,映射的碟子如玉一般溫潤。
這瓷器可不是單單靠著手藝,當然了,也離不開手藝,先要做成個大概的差不離的形狀。
這隻是第一步,等陰幹之後,還要上車床,進行削磨,讓坯子更薄,更規整。
“是啊!是啊,老爺,都舍不得賣出去了。”
劉婉蓉一手拿著一個酒杯,扣在眼睛上,昂著頭衝著太陽看,也不知道在照什麽。
文淵看著窯口後麵堆積如山的廢品,那可都是錢啊!不賣怎麽行!
“行吧,行吧,你倆挑出來一套,留著咱們自己用,剩下的都打包裝箱,等霍爺來取。”
文淵自然不會駁了二女的麵子,笑著應承。
“老趙,老趙,後麵那些廢瓷片,都收拾了,迴頭攢一批料燒水泥用。”
趙福安趕緊放下手裏的骨瓷盤子走上前來,“好的老爺,我這就安排。”
“對了,老趙,你這些天也辛苦了,這幾天你好好休息休息,這一窯成了,不代表下一窯也能成,要多思考,之前碰到的問題要記下來。”文淵交代道。
這幾日,文家莊的幾個骨幹都不輕鬆,沒日沒夜的守著窯口,燒廢了幾個窯,總算是碰到一迴運氣,成了一窯。
但究竟是怎麽成的,他們誰也說不上來個所以然,隻能歸咎於運氣好。
不過,失敗的經驗倒是很豐富,所以,也算是一隻腳已經跨入了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