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伍刃會
我要北伐,大楚第一將 作者:輕舟夢中逐浪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場酒宴,賓主盡歡,勸農之事亦已塵埃落定,眾人各歸其位,各司其職。
當然大家也都分清楚了彼此,誰是誰的人,誰又心向著誰。
自宋知縣離去後,數十戶人家從莊外遷入莊內,無需再墾荒耕種,皆住進了磚瓦房,家人亦被妥善安置於各工坊之中。
文淵從這些新遷之家中,更選拔出十名身強力壯的青年,加入了家丁隊伍。
雖無五尺五之魁梧大漢,卻皆是精壯之士,家丁護衛隊至此已擴至三十人。
如此數日之後,春耕播種完畢,首波灌溉亦借水渠之力順利完成,農事也算是暫告一段落。
“淵哥兒,老趙說新一批香水、香皂已備貨齊全,這幾日便可送往霍爺處。”
“好,虎墩墩,此次你隨我進城。”
“是,淵哥兒!待進了城,我便潛入王家,殺他們個雞犬不留!”
虎墩墩的聲音低沉而充滿怒意,雙眼如同燃燒的火炬,拳頭緊握,仿佛已迫不及待要為文淵討迴公道。
他的神情堅毅,令文淵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暗歎有此兄弟,實乃人生之幸。
“莫急,虎墩墩。”
文淵語氣平和卻堅定,目光深邃如潭,“我等不可貿然行事,更不能打無準備之仗。需待邱國福、邱國壽傳來消息,做好萬全準備後,再報此仇不遲。”
“淵哥兒,你不是說君子報仇,一早一晚嗎?”
“哈哈,虎墩墩,你有所不知。若實力強大,後台強硬,自然可一早一晚的報仇。但若實力不濟,那便需耐心等待,正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虎墩墩的神情稍顯緩和,心中怒火雖未熄滅,但對文淵的話深信不疑。他點了點頭,眼中雖仍有一絲不甘,卻也明白衝動並非解決之道。
正在此時,邱國福匆匆走進,神色凝重:“東家,監視王家的兄弟傳來消息,近日王家並無異常。
不過,我們買通了王家一名跑腿小廝,據他說,王家二叔王祥符近日頻繁會見一些陌生麵孔。”
他頓了頓,目光在文淵與虎墩墩之間遊走,繼續說道:“隻是這小廝地位卑微,無法得知這些人的身份及他們交談的內容。”
文淵聞言,臉色微變,心中立刻警覺起來:“這恐怕是不用猜測了,他們十有八九是衝著我們來的。”他低聲說道。
邱國壽在一旁補充道:“東家,我一直在追查那些殺手的來曆。從他們手掌、腳掌上的老繭來看,他們定曾混跡軍伍,或是逃兵,或是潰兵。”
他眉頭緊鎖,顯得憂心忡忡,“我還打聽到一些消息,近年來晉陽城中崛起了一股地下勢力,名為伍刃會,專事收錢殺人,是個殺手組織。他們奉行的宗旨便是拿人錢財,替人索命,不死不休。”
“拿人錢財,替人索命?還不死不休?”文淵心中一震,“此事可確定?”
“尚不能確定,但十有八九便是他們。”
“伍刃會,可是指五個人?”
邱國壽搖了搖頭,解釋道:“非也,是行伍之伍,刀刃之刃,意指五把刀,不過也有五個人的意思。
聽說此組織由五人創立,也有人說他們老大使用的兵器便是五把刀,因此得名伍刃,但到底如何,卻是不知其詳。”
文淵沉吟片刻,臉上露出思索之色,隨後說道:“你二人務必小心行事,繼續潛伏於晉陽城中。切勿急躁,多帶些銀兩,勾欄瓦舍往往是消息靈通之地。”
他頓了頓,語氣中充滿了對弟兄們的關懷,“下九流之地,往往能探得重要消息,切勿吝嗇錢財。”
“明白。”
邱國福與邱國壽異口同聲地答道,心中暗自發誓,定不辜負文淵的期望。
“既然伍刃組織不肯罷手,我們便先對付他們,也算是為民除害。”
文淵略一沉吟,“至於王家,我們需從長計議。他們人脈廣布全城,而我們卻孤立無援。以小博大,必須瞅準時機,一擊必中。”
文淵的話語如同洪鍾般在眾人心中迴蕩,堅定了他們的決心。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他們身上,仿佛為這場即將到來的鬥爭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光輝。
“東家,東家,出事了!”趙福安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急切與慌亂,從莊外一路小跑著衝進院內,臉色蒼白,顯然是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莫慌,莫慌,先喝口水再說。”文淵指了指旁邊的椅子,示意趙福安坐下。
劉婉蓉迅速取來一隻幹淨的杯子,為趙福安倒上一杯茶水,遞了過去。
“謝東家。”
趙福安感激地接過茶杯,本想先潤潤喉,但心中的焦急讓他無暇顧及,隻是象征性地抿了一口,便急忙說道:“東家,莊外突然聚集了千餘名難民,聲稱想成為文家莊的佃戶,請求東家收留。”
“給他們些糧食,勸他們去別處謀生吧。我們田地有限,用不了那麽多人。”文淵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
“東家,我都說了,可他們不聽,說要是東家不答應,他們就不走了。”
“哦?”
文淵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坐直了身子,更加專注地傾聽趙福安的敘述。待聽完整個事件的經過後,他心中已有了幾分計較,沉聲道:“看來,這些人並非普通的難民。”
“正是,東家。”趙福安補充道,“而且,我注意到他們之中,幾乎都是身強力壯的男子,這確實有些不尋常。”
“看來是針對我們來的。”
“難道又是王家在背後搞鬼?”
“少不了王家在暗中推波助瀾。那日宋知縣前來勸農,實則也在暗中窺探我們的實力。他們見我們雖表麵上控製了這萬餘人,但實際上卻難以完全駕馭。更多的人隻是想過好自己的日子。王家想借此機會給我們製造麻煩,也在情理之中。”
趙福安聞言,麵露憂慮之色:“那東家,我們該如何應對?”
“等。”
“東家,等什麽?”
“等他們鬧出事情來,我們再出手。”
“這是為何啊,東家?”
文淵並未直接迴答趙福安的問題,而是轉頭對邱國福說道:“三十名家丁操練得如何了?”
邱國福上前一步,恭敬地迴答道:“迴東家,三十名家丁騎術已頗為嫻熟,奔馳如飛,不在話下。且他們動作敏捷,配合默契。至於射箭之術,雖尚不能百發百中,但在十丈之外,也都能穩穩上靶。”
“很好。”文淵滿意地點了點頭,“那便讓他們準備一下,今日便是檢驗他們成果的時候了。”
趙福安愈發不解:“東家,您這是要……”
當然大家也都分清楚了彼此,誰是誰的人,誰又心向著誰。
自宋知縣離去後,數十戶人家從莊外遷入莊內,無需再墾荒耕種,皆住進了磚瓦房,家人亦被妥善安置於各工坊之中。
文淵從這些新遷之家中,更選拔出十名身強力壯的青年,加入了家丁隊伍。
雖無五尺五之魁梧大漢,卻皆是精壯之士,家丁護衛隊至此已擴至三十人。
如此數日之後,春耕播種完畢,首波灌溉亦借水渠之力順利完成,農事也算是暫告一段落。
“淵哥兒,老趙說新一批香水、香皂已備貨齊全,這幾日便可送往霍爺處。”
“好,虎墩墩,此次你隨我進城。”
“是,淵哥兒!待進了城,我便潛入王家,殺他們個雞犬不留!”
虎墩墩的聲音低沉而充滿怒意,雙眼如同燃燒的火炬,拳頭緊握,仿佛已迫不及待要為文淵討迴公道。
他的神情堅毅,令文淵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暗歎有此兄弟,實乃人生之幸。
“莫急,虎墩墩。”
文淵語氣平和卻堅定,目光深邃如潭,“我等不可貿然行事,更不能打無準備之仗。需待邱國福、邱國壽傳來消息,做好萬全準備後,再報此仇不遲。”
“淵哥兒,你不是說君子報仇,一早一晚嗎?”
“哈哈,虎墩墩,你有所不知。若實力強大,後台強硬,自然可一早一晚的報仇。但若實力不濟,那便需耐心等待,正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虎墩墩的神情稍顯緩和,心中怒火雖未熄滅,但對文淵的話深信不疑。他點了點頭,眼中雖仍有一絲不甘,卻也明白衝動並非解決之道。
正在此時,邱國福匆匆走進,神色凝重:“東家,監視王家的兄弟傳來消息,近日王家並無異常。
不過,我們買通了王家一名跑腿小廝,據他說,王家二叔王祥符近日頻繁會見一些陌生麵孔。”
他頓了頓,目光在文淵與虎墩墩之間遊走,繼續說道:“隻是這小廝地位卑微,無法得知這些人的身份及他們交談的內容。”
文淵聞言,臉色微變,心中立刻警覺起來:“這恐怕是不用猜測了,他們十有八九是衝著我們來的。”他低聲說道。
邱國壽在一旁補充道:“東家,我一直在追查那些殺手的來曆。從他們手掌、腳掌上的老繭來看,他們定曾混跡軍伍,或是逃兵,或是潰兵。”
他眉頭緊鎖,顯得憂心忡忡,“我還打聽到一些消息,近年來晉陽城中崛起了一股地下勢力,名為伍刃會,專事收錢殺人,是個殺手組織。他們奉行的宗旨便是拿人錢財,替人索命,不死不休。”
“拿人錢財,替人索命?還不死不休?”文淵心中一震,“此事可確定?”
“尚不能確定,但十有八九便是他們。”
“伍刃會,可是指五個人?”
邱國壽搖了搖頭,解釋道:“非也,是行伍之伍,刀刃之刃,意指五把刀,不過也有五個人的意思。
聽說此組織由五人創立,也有人說他們老大使用的兵器便是五把刀,因此得名伍刃,但到底如何,卻是不知其詳。”
文淵沉吟片刻,臉上露出思索之色,隨後說道:“你二人務必小心行事,繼續潛伏於晉陽城中。切勿急躁,多帶些銀兩,勾欄瓦舍往往是消息靈通之地。”
他頓了頓,語氣中充滿了對弟兄們的關懷,“下九流之地,往往能探得重要消息,切勿吝嗇錢財。”
“明白。”
邱國福與邱國壽異口同聲地答道,心中暗自發誓,定不辜負文淵的期望。
“既然伍刃組織不肯罷手,我們便先對付他們,也算是為民除害。”
文淵略一沉吟,“至於王家,我們需從長計議。他們人脈廣布全城,而我們卻孤立無援。以小博大,必須瞅準時機,一擊必中。”
文淵的話語如同洪鍾般在眾人心中迴蕩,堅定了他們的決心。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他們身上,仿佛為這場即將到來的鬥爭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光輝。
“東家,東家,出事了!”趙福安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急切與慌亂,從莊外一路小跑著衝進院內,臉色蒼白,顯然是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莫慌,莫慌,先喝口水再說。”文淵指了指旁邊的椅子,示意趙福安坐下。
劉婉蓉迅速取來一隻幹淨的杯子,為趙福安倒上一杯茶水,遞了過去。
“謝東家。”
趙福安感激地接過茶杯,本想先潤潤喉,但心中的焦急讓他無暇顧及,隻是象征性地抿了一口,便急忙說道:“東家,莊外突然聚集了千餘名難民,聲稱想成為文家莊的佃戶,請求東家收留。”
“給他們些糧食,勸他們去別處謀生吧。我們田地有限,用不了那麽多人。”文淵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
“東家,我都說了,可他們不聽,說要是東家不答應,他們就不走了。”
“哦?”
文淵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坐直了身子,更加專注地傾聽趙福安的敘述。待聽完整個事件的經過後,他心中已有了幾分計較,沉聲道:“看來,這些人並非普通的難民。”
“正是,東家。”趙福安補充道,“而且,我注意到他們之中,幾乎都是身強力壯的男子,這確實有些不尋常。”
“看來是針對我們來的。”
“難道又是王家在背後搞鬼?”
“少不了王家在暗中推波助瀾。那日宋知縣前來勸農,實則也在暗中窺探我們的實力。他們見我們雖表麵上控製了這萬餘人,但實際上卻難以完全駕馭。更多的人隻是想過好自己的日子。王家想借此機會給我們製造麻煩,也在情理之中。”
趙福安聞言,麵露憂慮之色:“那東家,我們該如何應對?”
“等。”
“東家,等什麽?”
“等他們鬧出事情來,我們再出手。”
“這是為何啊,東家?”
文淵並未直接迴答趙福安的問題,而是轉頭對邱國福說道:“三十名家丁操練得如何了?”
邱國福上前一步,恭敬地迴答道:“迴東家,三十名家丁騎術已頗為嫻熟,奔馳如飛,不在話下。且他們動作敏捷,配合默契。至於射箭之術,雖尚不能百發百中,但在十丈之外,也都能穩穩上靶。”
“很好。”文淵滿意地點了點頭,“那便讓他們準備一下,今日便是檢驗他們成果的時候了。”
趙福安愈發不解:“東家,您這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