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屋內的油燈跳動著昏黃的光,映照著林雲和老王凝重的臉龐。他們麵前的桌上,攤開著幾張皺巴巴的稿紙,上麵塗塗改改,墨跡斑斑,見證著他們創作的艱辛。
“不行,不行,這段描寫還是不對勁!”林雲緊鎖著眉頭,手中的毛筆在空中停滯,像是凝固在了半空。他那張原本就棱角分明的臉,此刻更是像刀削斧鑿一般,線條硬朗得嚇人。他使勁地撓了撓頭,原本就有些淩亂的頭發,此刻更是像鳥窩一樣,幾縷發絲倔強地翹起,仿佛在替他表達著內心的煩躁。“這‘黑蛇’排汙的場麵,我怎麽就寫不出那種震撼人心的感覺呢?明明當時看得我渾身發抖,現在寫出來卻像……像一潭死水,一點波瀾都沒有!”
老王也好不到哪去,他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此刻布滿了愁雲。他那雙原本就渾濁的眼睛,此刻更是黯淡無光,像是蒙上了一層灰塵。他緊緊地抿著嘴唇,嘴角的皺紋像刀刻一樣深,仿佛要把所有的苦澀都鎖在裏麵。“唉,你那邊寫不出震撼,我這邊也寫不出老百姓的無奈啊!”他長歎一聲,聲音沙啞得像破風箱一樣,“我明明記得那些老百姓,他們的眼神,他們的表情……可我怎麽就寫不出來呢?寫出來的東西,幹巴巴的,一點人情味都沒有!”
“老王,你說,咱們是不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林雲的聲音裏充滿了挫敗感,他無力地靠在椅背上,眼神空洞地望著屋頂,“我總覺得,咱們的文字,就像這屋裏的油燈一樣,微弱得很,根本照不亮那些黑暗的角落。”
“別瞎說!”老王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油燈一陣搖晃,“咱倆這幾年,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還怕寫不出一本書來?”他瞪著林雲,眼神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再難,也得給我寫下去!咱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黑蛇’的罪行,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環保的重要性!”
“可是……”林雲還想說什麽,卻被老王打斷了。“沒有可是!”老王的聲音斬釘截鐵,“咱們已經沒有退路了!想想那些被汙染害慘了的老百姓,想想那些為了保護環境犧牲的人們,咱們還有什麽資格說放棄?”
沉默,像一塊巨石,壓在兩人的心頭。油燈靜靜地燃燒著,發出輕微的“劈啪”聲,像是在為他們加油鼓勁。
“老王,你說,咱們這第一章,到底該怎麽寫?”良久,林雲開口問道,聲音裏帶著一絲疲憊。“你說,是先寫‘黑蛇’排汙的場麵,還是先寫老百姓的苦難?”
“這……”老王也犯了難,他摸著下巴,沉思起來。“要不,咱們先寫‘黑蛇’排汙的場麵?畢竟,這是事情的起因。”
“可我覺得,先寫老百姓的苦難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林雲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你想啊,讀者一上來就看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肯定會更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你說的也有道理……”老王點了點頭,“可是,這樣一來,‘黑蛇’排汙的場麵就不好安排了。”
“那要不,咱們把兩者結合起來寫?”林雲靈光一閃,“咱們可以先寫一段老百姓的苦難生活,然後筆鋒一轉,引出‘黑蛇’排汙的場麵,這樣既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又能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
“這倒是個辦法……”老王沉吟著,“可是,這樣寫會不會太突兀了?”
“不會的!”林雲越說越興奮,“咱們可以用一些過渡的句子,把兩者自然地銜接起來。比如,咱們可以寫老百姓在河邊洗衣服,然後突然發現河水變黑了,散發著刺鼻的氣味,這樣不就自然而然地引出‘黑蛇’排汙的場麵了嗎?”
“好主意!”老王一拍大腿,“就這麽寫!咱們再試試!”
於是,兩人又拿起筆,開始埋頭苦寫。可是,寫著寫著,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老王,你說,這段描寫‘黑蛇’排汙的場麵,用什麽詞比較好?”林雲咬著筆杆,眉頭緊鎖,“我總覺得‘滾滾黑水’、‘臭氣熏天’這些詞太普通了,不夠震撼。”
“是啊,這些詞都用爛了。”老王也跟著發愁,“要不,咱們用點比喻?比如,把‘黑蛇’排出的汙水比作惡魔的血液?”
“惡魔的血液?”林雲的眼睛一亮,“這個比喻好!既形象又生動,還能突出‘黑蛇’的邪惡!”
“那就這麽定了!”老王也來了精神,“咱們再想想,還有什麽地方可以用比喻?”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不時地發出陣陣笑聲,屋內的氣氛也變得輕鬆起來。
“哎,老王,你說咱們這本書要是寫成了,會不會有人看啊?”寫了一會兒,林雲突然停下筆,有些擔憂地問道。
“怎麽沒人看?”老王瞪了林雲一眼,“咱這本書,寫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寫的是咱跟汙染作鬥爭的真實經曆,肯定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但願如此吧。”林雲歎了口氣,“我隻是擔心,現在的人都喜歡看那些輕鬆娛樂的東西,像咱們這種嚴肅題材的書,恐怕沒多少人願意看。”
“你小子,又開始胡思亂想了!”老王敲了敲林雲的腦袋,“咱這本書,可不是為了迎合別人的口味,而是要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隻要咱們用心去寫,就一定能打動讀者!”
“嗯,你說的對!”林雲點了點頭,“咱們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好看’,而放棄了咱們的初衷。”
“這就對了嘛!”老王滿意地笑了,“來,繼續寫!今晚不寫完第一章,誰也別想睡覺!”
“好!不寫完不睡覺!”林雲也來了勁頭,拿起筆,繼續奮筆疾書。
為了尋找靈感,他們決定向其他作家請教。他們首先找到了一位當地頗有名氣的作家李先生,他以描寫鄉土風情見長。
“李老師,我們正在寫一本書,關於環保的,但總感覺寫不好,想請您指點一下。”林雲謙虛地說,雙手遞上一杯熱茶。
李先生年過六旬,頭發花白,但精神矍鑠,他接過茶杯,輕輕地抿了一口,然後慢條斯理地說:“寫書嘛,急不得,要慢慢來。你們先說說,你們的書主要想表達什麽?”
“我們想通過我們的親身經曆,揭露‘黑蛇’工廠的汙染罪行,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老王迴答道,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激情,仿佛又迴到了與“黑蛇”鬥爭的那些日子。
“嗯,想法不錯。”李先生點了點頭,“不過,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的讀者是誰?他們為什麽要看你們的書?”
“我們的讀者……”林雲和老王對視了一眼,這個問題他們還真沒仔細考慮過。“我們希望所有關心環保的人都能成為我們的讀者。”林雲迴答道。
“所有關心環保的人?”李先生笑了笑,“這個範圍太大了。你們要具體一點,比如,你們是想寫給那些受汙染影響的老百姓看,還是想寫給那些環保工作者看,或者是想寫給那些普通的市民看?”
“我們……”林雲和老王一時語塞,他們還真沒想過這麽具體的問題。“我們想寫給所有人看。”老王說道。
“想寫給所有人看,就等於誰也寫不好。”李先生搖了搖頭,“你們要找到你們的核心讀者,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喜好,然後才能寫出他們愛看的書。”
“那……我們該怎麽找到我們的核心讀者呢?”林雲虛心地問道。
“這就要靠你們自己去觀察,去思考了。”李先生說道,“你們可以去那些受汙染的地區走走,和當地的老百姓聊聊,看看他們最關心什麽,最想知道什麽。你們也可以去采訪一些環保工作者,了解他們的工作和想法。總之,你們要深入生活,才能寫出真正的好作品。”
“謝謝李老師的指點,我們明白了。”林雲和老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告別了李先生,他們又去拜訪了另一位作家張女士,她以寫情感小說著稱。
“張老師,我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如何才能讓我們的書更感人?”林雲問道,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張女士是一位中年女性,氣質優雅,她微微一笑,說道:“要想讓書感人,就要寫出真情實感。你們要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把他們的情感真實地表達出來。”
“可是,我們寫的不是小說,是紀實文學啊。”老王說道,他擔心過多的情感描寫會影響書的真實性。
“紀實文學也可以寫情感啊。”張女士說道,“你們可以寫那些受汙染影響的老百姓,他們的痛苦,他們的無奈,他們的希望……這些都是很感人的素材。”
“可是,我們擔心過多的情感描寫會弱化細節描寫,讓讀者覺得不夠真實。”林雲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這就要看你們的功力了。”張女士說道,“你們要學會用細節來表現情感,而不是空洞地抒情。比如,你們可以寫一個老人在河邊哭泣,他不是簡單地哭,而是默默地流淚,手裏拿著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個年輕的笑臉,也許是他因汙染而去世的兒子。這樣,通過細節描寫,就能把老人的悲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張老師,您說得太好了!”林雲和老王茅塞頓開,仿佛找到了新的方向。
“不過,你們也要注意,情感描寫要適度,不能濫情。”張女士提醒道,“要根據具體的情節和人物來決定,不能為了感人而感人。”
“謝謝張老師的指點,我們記住了。”林雲和老王感激地說。
林雲和老王迴到家,迫不及待地開始嚐試新的寫作方法。
“不行,不行,這段描寫還是不對勁!”林雲緊鎖著眉頭,手中的毛筆在空中停滯,像是凝固在了半空。他那張原本就棱角分明的臉,此刻更是像刀削斧鑿一般,線條硬朗得嚇人。他使勁地撓了撓頭,原本就有些淩亂的頭發,此刻更是像鳥窩一樣,幾縷發絲倔強地翹起,仿佛在替他表達著內心的煩躁。“這‘黑蛇’排汙的場麵,我怎麽就寫不出那種震撼人心的感覺呢?明明當時看得我渾身發抖,現在寫出來卻像……像一潭死水,一點波瀾都沒有!”
老王也好不到哪去,他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此刻布滿了愁雲。他那雙原本就渾濁的眼睛,此刻更是黯淡無光,像是蒙上了一層灰塵。他緊緊地抿著嘴唇,嘴角的皺紋像刀刻一樣深,仿佛要把所有的苦澀都鎖在裏麵。“唉,你那邊寫不出震撼,我這邊也寫不出老百姓的無奈啊!”他長歎一聲,聲音沙啞得像破風箱一樣,“我明明記得那些老百姓,他們的眼神,他們的表情……可我怎麽就寫不出來呢?寫出來的東西,幹巴巴的,一點人情味都沒有!”
“老王,你說,咱們是不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林雲的聲音裏充滿了挫敗感,他無力地靠在椅背上,眼神空洞地望著屋頂,“我總覺得,咱們的文字,就像這屋裏的油燈一樣,微弱得很,根本照不亮那些黑暗的角落。”
“別瞎說!”老王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油燈一陣搖晃,“咱倆這幾年,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還怕寫不出一本書來?”他瞪著林雲,眼神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再難,也得給我寫下去!咱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黑蛇’的罪行,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環保的重要性!”
“可是……”林雲還想說什麽,卻被老王打斷了。“沒有可是!”老王的聲音斬釘截鐵,“咱們已經沒有退路了!想想那些被汙染害慘了的老百姓,想想那些為了保護環境犧牲的人們,咱們還有什麽資格說放棄?”
沉默,像一塊巨石,壓在兩人的心頭。油燈靜靜地燃燒著,發出輕微的“劈啪”聲,像是在為他們加油鼓勁。
“老王,你說,咱們這第一章,到底該怎麽寫?”良久,林雲開口問道,聲音裏帶著一絲疲憊。“你說,是先寫‘黑蛇’排汙的場麵,還是先寫老百姓的苦難?”
“這……”老王也犯了難,他摸著下巴,沉思起來。“要不,咱們先寫‘黑蛇’排汙的場麵?畢竟,這是事情的起因。”
“可我覺得,先寫老百姓的苦難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林雲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你想啊,讀者一上來就看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肯定會更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你說的也有道理……”老王點了點頭,“可是,這樣一來,‘黑蛇’排汙的場麵就不好安排了。”
“那要不,咱們把兩者結合起來寫?”林雲靈光一閃,“咱們可以先寫一段老百姓的苦難生活,然後筆鋒一轉,引出‘黑蛇’排汙的場麵,這樣既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又能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
“這倒是個辦法……”老王沉吟著,“可是,這樣寫會不會太突兀了?”
“不會的!”林雲越說越興奮,“咱們可以用一些過渡的句子,把兩者自然地銜接起來。比如,咱們可以寫老百姓在河邊洗衣服,然後突然發現河水變黑了,散發著刺鼻的氣味,這樣不就自然而然地引出‘黑蛇’排汙的場麵了嗎?”
“好主意!”老王一拍大腿,“就這麽寫!咱們再試試!”
於是,兩人又拿起筆,開始埋頭苦寫。可是,寫著寫著,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老王,你說,這段描寫‘黑蛇’排汙的場麵,用什麽詞比較好?”林雲咬著筆杆,眉頭緊鎖,“我總覺得‘滾滾黑水’、‘臭氣熏天’這些詞太普通了,不夠震撼。”
“是啊,這些詞都用爛了。”老王也跟著發愁,“要不,咱們用點比喻?比如,把‘黑蛇’排出的汙水比作惡魔的血液?”
“惡魔的血液?”林雲的眼睛一亮,“這個比喻好!既形象又生動,還能突出‘黑蛇’的邪惡!”
“那就這麽定了!”老王也來了精神,“咱們再想想,還有什麽地方可以用比喻?”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不時地發出陣陣笑聲,屋內的氣氛也變得輕鬆起來。
“哎,老王,你說咱們這本書要是寫成了,會不會有人看啊?”寫了一會兒,林雲突然停下筆,有些擔憂地問道。
“怎麽沒人看?”老王瞪了林雲一眼,“咱這本書,寫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寫的是咱跟汙染作鬥爭的真實經曆,肯定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但願如此吧。”林雲歎了口氣,“我隻是擔心,現在的人都喜歡看那些輕鬆娛樂的東西,像咱們這種嚴肅題材的書,恐怕沒多少人願意看。”
“你小子,又開始胡思亂想了!”老王敲了敲林雲的腦袋,“咱這本書,可不是為了迎合別人的口味,而是要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隻要咱們用心去寫,就一定能打動讀者!”
“嗯,你說的對!”林雲點了點頭,“咱們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好看’,而放棄了咱們的初衷。”
“這就對了嘛!”老王滿意地笑了,“來,繼續寫!今晚不寫完第一章,誰也別想睡覺!”
“好!不寫完不睡覺!”林雲也來了勁頭,拿起筆,繼續奮筆疾書。
為了尋找靈感,他們決定向其他作家請教。他們首先找到了一位當地頗有名氣的作家李先生,他以描寫鄉土風情見長。
“李老師,我們正在寫一本書,關於環保的,但總感覺寫不好,想請您指點一下。”林雲謙虛地說,雙手遞上一杯熱茶。
李先生年過六旬,頭發花白,但精神矍鑠,他接過茶杯,輕輕地抿了一口,然後慢條斯理地說:“寫書嘛,急不得,要慢慢來。你們先說說,你們的書主要想表達什麽?”
“我們想通過我們的親身經曆,揭露‘黑蛇’工廠的汙染罪行,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老王迴答道,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激情,仿佛又迴到了與“黑蛇”鬥爭的那些日子。
“嗯,想法不錯。”李先生點了點頭,“不過,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的讀者是誰?他們為什麽要看你們的書?”
“我們的讀者……”林雲和老王對視了一眼,這個問題他們還真沒仔細考慮過。“我們希望所有關心環保的人都能成為我們的讀者。”林雲迴答道。
“所有關心環保的人?”李先生笑了笑,“這個範圍太大了。你們要具體一點,比如,你們是想寫給那些受汙染影響的老百姓看,還是想寫給那些環保工作者看,或者是想寫給那些普通的市民看?”
“我們……”林雲和老王一時語塞,他們還真沒想過這麽具體的問題。“我們想寫給所有人看。”老王說道。
“想寫給所有人看,就等於誰也寫不好。”李先生搖了搖頭,“你們要找到你們的核心讀者,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喜好,然後才能寫出他們愛看的書。”
“那……我們該怎麽找到我們的核心讀者呢?”林雲虛心地問道。
“這就要靠你們自己去觀察,去思考了。”李先生說道,“你們可以去那些受汙染的地區走走,和當地的老百姓聊聊,看看他們最關心什麽,最想知道什麽。你們也可以去采訪一些環保工作者,了解他們的工作和想法。總之,你們要深入生活,才能寫出真正的好作品。”
“謝謝李老師的指點,我們明白了。”林雲和老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告別了李先生,他們又去拜訪了另一位作家張女士,她以寫情感小說著稱。
“張老師,我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如何才能讓我們的書更感人?”林雲問道,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張女士是一位中年女性,氣質優雅,她微微一笑,說道:“要想讓書感人,就要寫出真情實感。你們要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把他們的情感真實地表達出來。”
“可是,我們寫的不是小說,是紀實文學啊。”老王說道,他擔心過多的情感描寫會影響書的真實性。
“紀實文學也可以寫情感啊。”張女士說道,“你們可以寫那些受汙染影響的老百姓,他們的痛苦,他們的無奈,他們的希望……這些都是很感人的素材。”
“可是,我們擔心過多的情感描寫會弱化細節描寫,讓讀者覺得不夠真實。”林雲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這就要看你們的功力了。”張女士說道,“你們要學會用細節來表現情感,而不是空洞地抒情。比如,你們可以寫一個老人在河邊哭泣,他不是簡單地哭,而是默默地流淚,手裏拿著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個年輕的笑臉,也許是他因汙染而去世的兒子。這樣,通過細節描寫,就能把老人的悲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張老師,您說得太好了!”林雲和老王茅塞頓開,仿佛找到了新的方向。
“不過,你們也要注意,情感描寫要適度,不能濫情。”張女士提醒道,“要根據具體的情節和人物來決定,不能為了感人而感人。”
“謝謝張老師的指點,我們記住了。”林雲和老王感激地說。
林雲和老王迴到家,迫不及待地開始嚐試新的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