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門聲響起,不多時仆婦領著兩個人進來,打頭一名身材高大長髯及胸,相貌堂堂給人第一印象就是兩個字:偉岸。
此人朝劉琰深施一禮:“見過劉孝陽。”
隨後一人中等身材年紀五十上下,花白胡須土布粗衣,穿著打扮像是隨從,可氣質又感覺不俗,他拿出一吊錢晃了晃,仆婦接過錢樂嗬嗬出門去了。
高大者微微一笑:“在下幽州別駕韓珩韓子佩。”
“在下幽州從事徐輯徐修睦,見過劉孝陽。”
你說是韓珩可不行?王度怎麽沒一起迴來?劉琰瞬間緊張起來,起身退到屋門邊,瞧了眼武器架上的環首刀,心裏稍微安定了些。
兩人對視一眼臉上都有些尷尬,徐輯上前半步微笑拱手:“王家丞還在城外,我二人先行潛入有事稟報,事情緊急,敢問主公何在?”
如果這倆人沒撒謊,應該是幽州出事了,王度留在城外轉移視線,這倆人偷偷潛入來見袁熙。
劉琰自認比猴兒都精,又退了一步半個身子進到房內:“顯奕就在裏麵,呃,昨晚累壞了沒起床呢。”
徐輯略略查看一遍宅院,人老成精看一眼就明白,對著韓珩輕輕搖頭示意袁熙不在,兩人深深施禮告了聲罪,緩緩退出守在門外。
兩人一直在院門外守著,等了良久發覺沒有危險,劉琰也敢離開屋門在院中來迴踱步,正在焦急想對策,袁熙推開門帶著兩人走進來。
“你可迴來了!”劉琰第一次覺得袁熙如此親切。
袁熙食指在嘴豎起前比了個禁聲,徐輯搶上一步跪下就拜:“事情緊急,方才多有得罪,請劉孝陽海涵。”
看歲數對方怕是有五十了,劉琰哪敢接受伸手扶起,對方還要再拜,袁熙也一起攙住才算作罷。
待幾人坐定,劉琰拿出點心剛擺上,徐輯又要拜謝,劉琰急了,說再拜我就離開,你們也別吃了,徐輯訕訕一笑還是做了個揖。
“怎麽先來這裏?幽州出了變故?”袁熙開口先問,比預計晚到了好幾天才到,來了鄴城選擇偷偷潛入,綜合來看怕是幽州真出了大事。
“不知恩主對鄴城有無打算?”徐輯當先開口反問。
袁熙不明白這話從何說起,不由自主扭過頭,一臉茫然的看向劉琰。
“沒那實力咱家不要。”劉琰表情無奈,知道都是自己人就實話實說。
徐輯與韓珩對視一眼,從懷裏掏出信件,袁熙粗略看過又將信遞給劉琰:“劉安城說助我八千鐵騎,事成隻要幽南二郡。”
袁紹死前表奏劉珪安城鄉侯,袁紹陣營都會如此稱唿,劉珪打算派兵幫助袁熙奪取冀州,計劃是打著幫忙抵抗曹操的名義,沿著中山國,常山國和趙國這條大路南下。
半月後就能兵臨鄴城,到時候和袁熙裏應外合鄴城就到手了,路過的州郡則交給麴義控製,當然不能白出力,劉珪要幽州南二郡作為報答,而麴義則隻要中山一國。
劉琰嘁了聲:“好大的手筆,騎兵步兵都全了,他倆真南下怕是無兵應敵。”
韓珩雙眼微眯壓低聲音:“無論成與不成都於主公不利。”
“這信怕是開戰宣言,到時成傀儡是小。。。。。。”即使徐輯沒有接著說下去,大家也都明白他是什麽意思。
近一段時間以來,南邊傳來消息稱曹操正在集結軍隊,估計秋收一過大軍就會北上,雙方第一個要爭奪的要地就是黎陽要塞。
黎陽城既是防禦要塞又是前進基地,距離鄴城非常近,中間隻有一道不寬的清河水,當年袁紹強大可以不在意要塞的歸屬,現在攻守異形,黎陽不能丟,丟不起。
可以想見,一旦打起來將是主力會戰,激烈爭奪,趁著兩邊決戰冀州無暇顧及北方,劉珪以幫忙的名義來鄴城,後麵鞠義打著袁熙旗號從容收取城池。
前方勝也好敗也罷,師老兵疲正需要休整,結果迴來撞見幽州八千騎兵在鄴城外列陣,這才知道老二不但自立了還引狼入室。
袁熙手裏沒兵,還不是劉珪說什麽是什麽,弄死老大老三,再和曹操瓜分河北,大家都高興就袁熙傻眼了。
就算不合曹操瓜分河北,打著袁熙旗號繼續和曹操對抗,贏了好處都是劉珪拿,打敗就宰了袁熙投降,曹操還是會給劉珪地盤獎勵,怎樣他都不吃虧。
袁熙有自己的處事哲學,表麵看著窩囊不代表他傻,最好的下場就是傀儡,劉和府邸就在不遠的另一條街區,他生活的很滋潤不是由於他瘸了,是因為他還有價值。
劉珪這個大舅哥出名的心狠手辣,他那幫部下也一樣殺人不眨眼,他要進了鄴城,形式稍有不利袁熙就得和劉和一起死。
袁熙心裏隱隱有種預感,劉珪會和曹操正麵衝突,不分個高下不會罷休,就怕劉珪發起狠想發揮騎兵優勢,他可能。。。。。。不是可能,是很有可能會在冀州人為製造大麵積無人區。
這事隻能潛入城池悄悄來告知,不能公之於眾,一旦那樣做了,冀州就有借口派軍隊進入幽南二郡,袁熙一樣啥都沒了。
想到這一層袁熙真害怕了,抓住劉琰就不鬆手:“怎麽辦!怎麽辦?!”
“現在還不怕他們出兵,就怕我哥先行強占幽南二郡,那是顯奕根本。”劉琰伸手攥住袁熙感受著手心冰涼冷,無力感陡然湧上心頭。
韓珩直接開口:“來時命令焦觸布防,隻是兵力太少。”
“到時詐稱擁立我主,就算滿身是嘴也解釋不清。”徐輯握拳用力砸在桌麵上。
“拓個屁的華疆,他是個軍閥,聞到血腥味就會撲過來管你是誰。”劉琰想著徐輯的話確實無解。
正當劉琰絞盡腦汁思考對策,韓珩徐輯兩人突然麵對劉琰跪下,邊叩頭邊喊:“求主母救救我家主公。”
我說怎麽徐輯舔個老臉又拜又跪,敢情是這麽迴事,劉琰立刻明白過來,扭頭看向袁熙直接開口:“泰山環來了沒,不叫她出來哭一哭?”
袁熙來迴環視幾人滿臉不解:“你們什麽意思?”
劉琰胸中怒氣翻湧,麵上卻波瀾不驚,沒辦法這個靠山不能倒,探手拍拍袁熙肩頭:“行了我去一趟。不是為你,是為泰山環。”
袁熙身份高貴模樣帥氣,有花不盡的錢財和廣大的地盤,讓人非常有排麵不說,劉琰有十足把握怎麽折騰胡鬧他都不會幹涉。
這就是老爹嘴裏常說的“老實人”,如此完美合格的丈夫,這輩子都找不到第二個,可不能讓他輕易倒了,該維護的時候就得衝上去拚命。
現在冀州青州兩方的爭吵已經達到白熱化,審配沒精力管誰出城,大難臨頭必須要快,一眾官騎簇擁劉琰一人雙馬日夜不停,很快來到廣陽郡。
目光迴望越過肩頭,目力所及一望無垠,廣袤的華北大平原柔和地向遠方舒展,到天際盡頭還不停歇,包容一切的雄渾厚重一直延伸出去,直到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遠方。
隨著繼續前行,突然一條黑帶出現在遠方地平線上,黑色的帶狀物越發清晰,那是東西超過六百裏的燕山山脈。
這條巨大的地理屏障毫無過渡地,突兀地橫亙在眼前,越是接近那磅礴的氣勢越是強烈,壯闊並不盡是美麗,大多數時刻它都令人心生畏懼。
時而高聳入雲峭壁猙獰,時而盤亙糾錯濃林密布,極力仰望山嶺,朵朵潔白滑過天藍,是雲在動還是人在動?又好似兩者都沒動,是這群山在移動。
驚駭之餘沒有一絲陶醉,隻有滿目眩暈。
地勢德厚而載物,天健自強而不息;乾上坤下否之匪人,天地否不利君子貞,內柔外剛,不交而無邦,大往小來,不榮可以祿。
多少年沒迴幽州,一草一木還是那樣熟悉,空氣中滿是厚重的味道,不鹹不甜,不軟不硬,不腥不膻,依舊隻有刺鼻的躁,躁的濃烈,燥的親切。
昌平過去是一座不大的縣城,自從劉珪在這裏主政,小小縣城迅速擴張起來,隱隱有和幽州治所薊縣相庭抗禮之意。
離著城門口老遠就能聞到騷臭,那是長長的駱駝隊在等著入城,工商業發達人口就多,買賣也多,繁榮不假就是灰塵太大,滿大街煉鐵作坊到處是烏煙瘴氣。
百十個騎兵列隊闖過來,商旅們紛紛逃竄躲避,劉珪手下一個步兵都沒有,城防形同虛設,偌大的昌平城門口隻有幾個差役在登記。
見差役沒有避讓,官騎一鞭子照臉抽過去,哀叫聲傳來跟著大隊騎兵列隊進城,路過時盯著差役無辜的眼神,這般景象既虛幻又無比真實。
劉琰忽然覺得恍惚,嘴裏開始小聲念叨,慢慢的聲音越發高昂,最後匯聚成極力嘶吼:“大漢孝陽亭侯,大漢孝陽亭侯!”
“你再晚到兩天閻柔就動手了。”劉珪坐在主位擦拭寶劍,偶爾冷眼看向劉琰。
劉琰直挺挺坐在對麵,講話不卑不亢:“不會,沿途見過你的偵騎,他們走的真遠,都進中山了。”
“你很威風。”劉珪對妹妹的行蹤了如指掌,劉琰剛進入中山國他就得到消息了,在城門口發生的一幕也不例外。
“袁熙身份夠不夠。”劉琰忽然問了不相幹的問題。
“我很滿意。”劉珪忽然發笑,既欣賞妹妹抖威風也滿意妹夫的身份。
“南二郡給我作嫁妝行不行。”劉琰起身對著劉珪下拜,聲音忽然變得哽咽:“小妹求哥哥賞一條活路。”
“你不是有淇園嗎。”劉珪冷笑,經年殺伐血已經冷透,僅存一點親情不知埋沒在哪裏。
“天下大勢若在袁,貪小犯大不智,天下大勢若在曹,豈不聞虞師晉師滅陽夏哉?與袁氏結秦晉天下盡知,曹操豈能相容,貪鄭小利棄舊盟,此秦所以屈西垂之根也。”
劉琰借兩個曆史典故說事,其一是唇亡齒寒,袁家現在沒到覆滅的時候,現在就幫曹操早了點,退一步真到了覆滅的時候更不能幫著曹操。
其二是秦晉交惡,當時秦晉征伐鄭國,秦國貪圖鄭國利益,選擇背棄盟約幫助鄭國,導致弱秦與強晉交戰,秦國戰敗吃了大虧,此後上百年都被晉國壓製緩不過來。
“秦國統一華夏。”劉珪講話不帶任何感情。
劉琰想不通奪取幽南二郡有什麽實際意義,就算拿下冀州臨近幾個郡,實力也不會迅速壯大,袁家再瘦也是龐然大物,劉珪打不起消耗戰。
即使他日滅亡還有個更強大的曹操,曹操平定北方後,不會容許劉珪存在,你看不出來,手底下那幫將領也看不出來?
不可能看不出來,看出來還要寫信通知開戰是什麽意思?開戰幹嘛要通知?來之前就在思考背後隱藏目的,琢磨著通過當麵對話能發現些蛛絲馬跡。
奈何人家劉珪不給機會,始終冷著臉看不出心裏活動,感情牌沒用講道理也不通,這就得換個角度思考,不是講不通是沒講對。
劉琰咬牙發了狠,有些話不講不行了:“幽州貧瘠不構成威脅,能不耗一錢擋住北方蠻族騷擾,英雄誌在天下故而暫時能容。”
“與袁氏合力抗敵相互信任,拜領侯爵子嗣有依,兄長與曹操可有羈絆?”
“即便得了冀州,兄長與曹操相爭可有勝算?不勝鬥之何益?鬥之必生仇怨,彼時和談可有把握得利?即便得利,仇讎已結又能安穩幾時?”
“若袁氏不存必退幽南,惶惶喪家犬兄長翻手可擒,此刻翻臉不如彼時獻與曹操。”
劉琰說完趴伏在地不再言語。
劉珪嘴角微皺,緊緊握住手裏茶杯仿佛要攥出水來,過去半響才幽幽開口:“為兄舍不得你呀。”
劉琰似乎抓住什麽,微微抬頭餘光盯著劉珪:“小妹無甚本事,公卿傍身內朝宿宦,士族一體草蛇灰線,曹操動不得,任誰輕易動不得。”
任誰兩個字聽的劉珪眼光微微閃爍,劉琰膝行更進一步:“關中弘農,潁川河內,洶洶天下究竟誰主沉浮,兄長當知未必明麵那般。”
“你與司馬公很熟嗎?”劉珪放下寶劍,問了一個看似不相幹的問題。
“他該稱兄長一聲大舅。”劉琰撒謊臉不紅心不跳。
劉珪虛空擺手表示不屑:“莫欺我,老匹夫隻想收你入門,他對你的信仰更有欲望。”
劉琰抬起頭望向遠方,心裏一陣糾結酸楚:“哪還有什麽信仰,汙水溝裏泡久了臭入骨髓。”
“餓了吧,先吃飯。”劉珪總算露出和善:“你長大了。”
卑微態度和親情紐帶可以誘導普通人,巧舌如簧和利益誘惑能打動掌權者,而對於冷酷無情,隻相信鐵與血的軍閥,隻靠以上兩種方法都無法幹擾他的真實意圖。
晚飯時全家人都在,劉琰借著嫂子給嬰兒喂奶的機會,裝作無意間的樣子說出,要把幽南二郡一半的賦稅作為禮物送給劉珪的長子,不止今年,今後每年都如此。
不知道是因為嬰兒的關係,還是劉琰提議的原因,劉珪心情變得大好席間破例喝起酒來。劉琰趁機說想在幽州招募些烏桓鮮卑。
劉珪大手一揮答應下來,拍著胸脯保證一定不幹擾,等到第二天酒醒發現劉琰已經離去,說是要看望老師應劭,隻留下已經蓋好幽州刺史印信的契約。
現在應劭是幽州經學祭酒,主持整個幽州官學,本來這個職位屬於邴原,但邴原更喜歡悶頭作學問,所以推薦應劭來主持。
老人家到了幽州之後越來越喜歡胡床了,甚至連馬紮也愛不釋手,馬紮在這個時代叫做“交椅”,東西不大又輕便,折疊起來夾在腋下就走,到哪裏都能隨時方便休息。
知道劉琰來拜望,應劭特意沒去官學坐班,盡管師生兩人分別多年,甫一見麵還是老樣子,一個高坐胡床麵無表情,一個跪在下方的恭順垂頭。
“學生叫老師失望了。”劉琰講述了分別以來種種經曆,聲音很輕沒有一點兒隱瞞。
“無妨,能思考就好。”應劭板著臉看不出喜怒哀樂。
“恩師,人為什麽要思考?”
“思辨以明故。”
“如何思辨?”
“形而上學。”
“我曾經知道,不知道什麽時候又不知道了,我很茫然,我不知道這一切有什麽意義。”
劉琰痛苦失聲,得到之後才明白失去,本想找迴失去,卻放不下得到,經年糾結始終沒能得到答案,還越來越迷惘。
夏木參天微風掃葉,驕陽似火蠶鳴斷續,活在現實必須接受殘酷,曾經過去就是曾經,留戀過去眼前便成為過去。
答案需要自己尋找,需要時間去經曆,可能就在瞬間,可能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可能找到了卻不知道,可能以為找到了實際卻沒找到,最有可能窮盡一生永遠找不到。
思考能得到答案,持之以恆的思考,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在於能夠思考,獨立的、超我的、不受外界幹擾的思考。
事物一刻不停的在發展變化,某一階段的結果因外部幹擾而更改,但發展變化的動態進程不會改變。
人受限於能力,無法從超然的角度宏觀看待這種變化,你以為處於宏觀角度,其實是眼界不夠,相對於真正的宏觀,仍舊處於微觀而不自知。
你明知道無法真正達到宏觀角度,還是堅持如此看待事物,這就是所謂的辯證,既語言的藝術。在事物不斷變化的進程中,為了保持自身邏輯始終嚴整,它不得不拘泥於言辭、推理、描述、概念,在層出不窮的抽象解釋過程中,逐漸脫離實際。
對於如何思考,古人追求的是形而上學,透過現象找出本質,脫離現實,孤立的、片麵的、靜止的、以絕對的主觀方式看待事物。
承認個體的無力和對於客觀的無奈,從事物發展進程中抽出某一個片段,剝離客觀影響進而找到事物本源,由外而內超脫本我,在忘我非我的心境中,由內而外進行思辨。
不錯,你可以說這就是瞎琢磨,事實本就如此,古人認為這才是人的本源——堅持獨立思考,或者直接說“執拗的瞎琢磨”,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此。
不論是有意識的思考還是無意識的思考,他可以來自日常的生活積累,也可以出自偶發的靈光乍現;
不論知識就是力量或者我思故我在,思考本身就是意義,這就是答案,它就在那裏,始終都在那,永遠都會等你,這是唯一不會改變的事物。
應劭理解弟子心境,外界對此無法提供有效的幫助,隻能露出苦笑:“胡床雖好卻是異物。”
劉琰思考的問題很多,很雜亂,其中一個今天必須要問,不需要答案,隻是單純想說出來:“君使以禮,臣事以忠。諸夏之君無民與夷狄之君何如?”
這兩句話斷自《八佾》:人家季氏僭越那是因為你魯定公本身有責任,統治者不盡本分就不要怪百姓造反,毫無節製放縱欲望導致民心失盡,那中國統治者還不如蠻夷。
“與其媚奧,不若媚灶。”應劭說完突然老淚縱橫不能自已,他羞愧,他懊惱,想堂堂正正的死去,卻舍不得這幅皮囊,他墮落了,無可救藥隻剩悲哀。
原來大漢今學還剩師徒四人,眼看就要沒落在自己手裏,絕望中陳到送來了駱統,真是天賦異稟的好苗子,師從應瑒算作徒孫,自從收了這個好徒弟,侄子跟重獲新生一樣。
可是收了徒孫,今學多了一個人,這違背了當初和司馬防的約定,因為那個約定今學才沒有受到過度打擾,包括劉琰在內,都能夠安然離開曆史舞台。
幽州是應邵最後的落腳處,他已經無處可去,邴原的一封舉薦信隱含著殺機,他最終選擇了退讓,來到昌平學門交出全部今學典籍。
此後教授的全是古學師法,這代表今學向古學徹底妥協,今學成為古學一個分支,經典密藏任由古學修改,重新編撰成書教授新徒。
麵對殘酷現實再有不甘又能怎樣,應劭鬥不過頂多是死,劉琰鬥不過想死都是奢望,一切爭鬥都是枉然,苟延殘喘總好過被人家徹底消滅。
良久過後應劭痛苦低頭:“去看看休璉吧。”
應瑒去青州北海和鄭玄門人劉德論經,現在不在昌平,應璩正在書房在認真寫書,站起身伸個懶腰才看到等在門口的劉琰。
“師兄別來無恙。”應璩站在麵前規規矩矩施禮,他已經長大了,再不似從前那般喜歡纏著劉琰玩鬧。
“貞良死節我沒做到。”劉琰語氣帶著遺憾,帶著惶惑。
應璩緩緩抬起頭,眼中有鐵語氣堅定:“清白死直固前聖,體解未變心可懲?非聞而達,敏以求也。”
前一句話出自《離騷》,為脫離汙穢堅持真理而殉道,是古代聖賢推崇的品質,初衷不會因為身體肢解而改變,難道心境會因為懲罰而改變嗎?
後一句話出自《論語》,真理不是生下來就明白,需要勤奮地去追求。或者如此理解:真理需要通過實踐去獲得,哪怕窮盡一生精力,也要堅持不懈去追求。
劉琰直勾勾看向應璩,忽然感動到無以複加,抹去眼眶中的淚水深深作揖,心裏有太多話想說,最終卻什麽也沒有說。
此人朝劉琰深施一禮:“見過劉孝陽。”
隨後一人中等身材年紀五十上下,花白胡須土布粗衣,穿著打扮像是隨從,可氣質又感覺不俗,他拿出一吊錢晃了晃,仆婦接過錢樂嗬嗬出門去了。
高大者微微一笑:“在下幽州別駕韓珩韓子佩。”
“在下幽州從事徐輯徐修睦,見過劉孝陽。”
你說是韓珩可不行?王度怎麽沒一起迴來?劉琰瞬間緊張起來,起身退到屋門邊,瞧了眼武器架上的環首刀,心裏稍微安定了些。
兩人對視一眼臉上都有些尷尬,徐輯上前半步微笑拱手:“王家丞還在城外,我二人先行潛入有事稟報,事情緊急,敢問主公何在?”
如果這倆人沒撒謊,應該是幽州出事了,王度留在城外轉移視線,這倆人偷偷潛入來見袁熙。
劉琰自認比猴兒都精,又退了一步半個身子進到房內:“顯奕就在裏麵,呃,昨晚累壞了沒起床呢。”
徐輯略略查看一遍宅院,人老成精看一眼就明白,對著韓珩輕輕搖頭示意袁熙不在,兩人深深施禮告了聲罪,緩緩退出守在門外。
兩人一直在院門外守著,等了良久發覺沒有危險,劉琰也敢離開屋門在院中來迴踱步,正在焦急想對策,袁熙推開門帶著兩人走進來。
“你可迴來了!”劉琰第一次覺得袁熙如此親切。
袁熙食指在嘴豎起前比了個禁聲,徐輯搶上一步跪下就拜:“事情緊急,方才多有得罪,請劉孝陽海涵。”
看歲數對方怕是有五十了,劉琰哪敢接受伸手扶起,對方還要再拜,袁熙也一起攙住才算作罷。
待幾人坐定,劉琰拿出點心剛擺上,徐輯又要拜謝,劉琰急了,說再拜我就離開,你們也別吃了,徐輯訕訕一笑還是做了個揖。
“怎麽先來這裏?幽州出了變故?”袁熙開口先問,比預計晚到了好幾天才到,來了鄴城選擇偷偷潛入,綜合來看怕是幽州真出了大事。
“不知恩主對鄴城有無打算?”徐輯當先開口反問。
袁熙不明白這話從何說起,不由自主扭過頭,一臉茫然的看向劉琰。
“沒那實力咱家不要。”劉琰表情無奈,知道都是自己人就實話實說。
徐輯與韓珩對視一眼,從懷裏掏出信件,袁熙粗略看過又將信遞給劉琰:“劉安城說助我八千鐵騎,事成隻要幽南二郡。”
袁紹死前表奏劉珪安城鄉侯,袁紹陣營都會如此稱唿,劉珪打算派兵幫助袁熙奪取冀州,計劃是打著幫忙抵抗曹操的名義,沿著中山國,常山國和趙國這條大路南下。
半月後就能兵臨鄴城,到時候和袁熙裏應外合鄴城就到手了,路過的州郡則交給麴義控製,當然不能白出力,劉珪要幽州南二郡作為報答,而麴義則隻要中山一國。
劉琰嘁了聲:“好大的手筆,騎兵步兵都全了,他倆真南下怕是無兵應敵。”
韓珩雙眼微眯壓低聲音:“無論成與不成都於主公不利。”
“這信怕是開戰宣言,到時成傀儡是小。。。。。。”即使徐輯沒有接著說下去,大家也都明白他是什麽意思。
近一段時間以來,南邊傳來消息稱曹操正在集結軍隊,估計秋收一過大軍就會北上,雙方第一個要爭奪的要地就是黎陽要塞。
黎陽城既是防禦要塞又是前進基地,距離鄴城非常近,中間隻有一道不寬的清河水,當年袁紹強大可以不在意要塞的歸屬,現在攻守異形,黎陽不能丟,丟不起。
可以想見,一旦打起來將是主力會戰,激烈爭奪,趁著兩邊決戰冀州無暇顧及北方,劉珪以幫忙的名義來鄴城,後麵鞠義打著袁熙旗號從容收取城池。
前方勝也好敗也罷,師老兵疲正需要休整,結果迴來撞見幽州八千騎兵在鄴城外列陣,這才知道老二不但自立了還引狼入室。
袁熙手裏沒兵,還不是劉珪說什麽是什麽,弄死老大老三,再和曹操瓜分河北,大家都高興就袁熙傻眼了。
就算不合曹操瓜分河北,打著袁熙旗號繼續和曹操對抗,贏了好處都是劉珪拿,打敗就宰了袁熙投降,曹操還是會給劉珪地盤獎勵,怎樣他都不吃虧。
袁熙有自己的處事哲學,表麵看著窩囊不代表他傻,最好的下場就是傀儡,劉和府邸就在不遠的另一條街區,他生活的很滋潤不是由於他瘸了,是因為他還有價值。
劉珪這個大舅哥出名的心狠手辣,他那幫部下也一樣殺人不眨眼,他要進了鄴城,形式稍有不利袁熙就得和劉和一起死。
袁熙心裏隱隱有種預感,劉珪會和曹操正麵衝突,不分個高下不會罷休,就怕劉珪發起狠想發揮騎兵優勢,他可能。。。。。。不是可能,是很有可能會在冀州人為製造大麵積無人區。
這事隻能潛入城池悄悄來告知,不能公之於眾,一旦那樣做了,冀州就有借口派軍隊進入幽南二郡,袁熙一樣啥都沒了。
想到這一層袁熙真害怕了,抓住劉琰就不鬆手:“怎麽辦!怎麽辦?!”
“現在還不怕他們出兵,就怕我哥先行強占幽南二郡,那是顯奕根本。”劉琰伸手攥住袁熙感受著手心冰涼冷,無力感陡然湧上心頭。
韓珩直接開口:“來時命令焦觸布防,隻是兵力太少。”
“到時詐稱擁立我主,就算滿身是嘴也解釋不清。”徐輯握拳用力砸在桌麵上。
“拓個屁的華疆,他是個軍閥,聞到血腥味就會撲過來管你是誰。”劉琰想著徐輯的話確實無解。
正當劉琰絞盡腦汁思考對策,韓珩徐輯兩人突然麵對劉琰跪下,邊叩頭邊喊:“求主母救救我家主公。”
我說怎麽徐輯舔個老臉又拜又跪,敢情是這麽迴事,劉琰立刻明白過來,扭頭看向袁熙直接開口:“泰山環來了沒,不叫她出來哭一哭?”
袁熙來迴環視幾人滿臉不解:“你們什麽意思?”
劉琰胸中怒氣翻湧,麵上卻波瀾不驚,沒辦法這個靠山不能倒,探手拍拍袁熙肩頭:“行了我去一趟。不是為你,是為泰山環。”
袁熙身份高貴模樣帥氣,有花不盡的錢財和廣大的地盤,讓人非常有排麵不說,劉琰有十足把握怎麽折騰胡鬧他都不會幹涉。
這就是老爹嘴裏常說的“老實人”,如此完美合格的丈夫,這輩子都找不到第二個,可不能讓他輕易倒了,該維護的時候就得衝上去拚命。
現在冀州青州兩方的爭吵已經達到白熱化,審配沒精力管誰出城,大難臨頭必須要快,一眾官騎簇擁劉琰一人雙馬日夜不停,很快來到廣陽郡。
目光迴望越過肩頭,目力所及一望無垠,廣袤的華北大平原柔和地向遠方舒展,到天際盡頭還不停歇,包容一切的雄渾厚重一直延伸出去,直到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遠方。
隨著繼續前行,突然一條黑帶出現在遠方地平線上,黑色的帶狀物越發清晰,那是東西超過六百裏的燕山山脈。
這條巨大的地理屏障毫無過渡地,突兀地橫亙在眼前,越是接近那磅礴的氣勢越是強烈,壯闊並不盡是美麗,大多數時刻它都令人心生畏懼。
時而高聳入雲峭壁猙獰,時而盤亙糾錯濃林密布,極力仰望山嶺,朵朵潔白滑過天藍,是雲在動還是人在動?又好似兩者都沒動,是這群山在移動。
驚駭之餘沒有一絲陶醉,隻有滿目眩暈。
地勢德厚而載物,天健自強而不息;乾上坤下否之匪人,天地否不利君子貞,內柔外剛,不交而無邦,大往小來,不榮可以祿。
多少年沒迴幽州,一草一木還是那樣熟悉,空氣中滿是厚重的味道,不鹹不甜,不軟不硬,不腥不膻,依舊隻有刺鼻的躁,躁的濃烈,燥的親切。
昌平過去是一座不大的縣城,自從劉珪在這裏主政,小小縣城迅速擴張起來,隱隱有和幽州治所薊縣相庭抗禮之意。
離著城門口老遠就能聞到騷臭,那是長長的駱駝隊在等著入城,工商業發達人口就多,買賣也多,繁榮不假就是灰塵太大,滿大街煉鐵作坊到處是烏煙瘴氣。
百十個騎兵列隊闖過來,商旅們紛紛逃竄躲避,劉珪手下一個步兵都沒有,城防形同虛設,偌大的昌平城門口隻有幾個差役在登記。
見差役沒有避讓,官騎一鞭子照臉抽過去,哀叫聲傳來跟著大隊騎兵列隊進城,路過時盯著差役無辜的眼神,這般景象既虛幻又無比真實。
劉琰忽然覺得恍惚,嘴裏開始小聲念叨,慢慢的聲音越發高昂,最後匯聚成極力嘶吼:“大漢孝陽亭侯,大漢孝陽亭侯!”
“你再晚到兩天閻柔就動手了。”劉珪坐在主位擦拭寶劍,偶爾冷眼看向劉琰。
劉琰直挺挺坐在對麵,講話不卑不亢:“不會,沿途見過你的偵騎,他們走的真遠,都進中山了。”
“你很威風。”劉珪對妹妹的行蹤了如指掌,劉琰剛進入中山國他就得到消息了,在城門口發生的一幕也不例外。
“袁熙身份夠不夠。”劉琰忽然問了不相幹的問題。
“我很滿意。”劉珪忽然發笑,既欣賞妹妹抖威風也滿意妹夫的身份。
“南二郡給我作嫁妝行不行。”劉琰起身對著劉珪下拜,聲音忽然變得哽咽:“小妹求哥哥賞一條活路。”
“你不是有淇園嗎。”劉珪冷笑,經年殺伐血已經冷透,僅存一點親情不知埋沒在哪裏。
“天下大勢若在袁,貪小犯大不智,天下大勢若在曹,豈不聞虞師晉師滅陽夏哉?與袁氏結秦晉天下盡知,曹操豈能相容,貪鄭小利棄舊盟,此秦所以屈西垂之根也。”
劉琰借兩個曆史典故說事,其一是唇亡齒寒,袁家現在沒到覆滅的時候,現在就幫曹操早了點,退一步真到了覆滅的時候更不能幫著曹操。
其二是秦晉交惡,當時秦晉征伐鄭國,秦國貪圖鄭國利益,選擇背棄盟約幫助鄭國,導致弱秦與強晉交戰,秦國戰敗吃了大虧,此後上百年都被晉國壓製緩不過來。
“秦國統一華夏。”劉珪講話不帶任何感情。
劉琰想不通奪取幽南二郡有什麽實際意義,就算拿下冀州臨近幾個郡,實力也不會迅速壯大,袁家再瘦也是龐然大物,劉珪打不起消耗戰。
即使他日滅亡還有個更強大的曹操,曹操平定北方後,不會容許劉珪存在,你看不出來,手底下那幫將領也看不出來?
不可能看不出來,看出來還要寫信通知開戰是什麽意思?開戰幹嘛要通知?來之前就在思考背後隱藏目的,琢磨著通過當麵對話能發現些蛛絲馬跡。
奈何人家劉珪不給機會,始終冷著臉看不出心裏活動,感情牌沒用講道理也不通,這就得換個角度思考,不是講不通是沒講對。
劉琰咬牙發了狠,有些話不講不行了:“幽州貧瘠不構成威脅,能不耗一錢擋住北方蠻族騷擾,英雄誌在天下故而暫時能容。”
“與袁氏合力抗敵相互信任,拜領侯爵子嗣有依,兄長與曹操可有羈絆?”
“即便得了冀州,兄長與曹操相爭可有勝算?不勝鬥之何益?鬥之必生仇怨,彼時和談可有把握得利?即便得利,仇讎已結又能安穩幾時?”
“若袁氏不存必退幽南,惶惶喪家犬兄長翻手可擒,此刻翻臉不如彼時獻與曹操。”
劉琰說完趴伏在地不再言語。
劉珪嘴角微皺,緊緊握住手裏茶杯仿佛要攥出水來,過去半響才幽幽開口:“為兄舍不得你呀。”
劉琰似乎抓住什麽,微微抬頭餘光盯著劉珪:“小妹無甚本事,公卿傍身內朝宿宦,士族一體草蛇灰線,曹操動不得,任誰輕易動不得。”
任誰兩個字聽的劉珪眼光微微閃爍,劉琰膝行更進一步:“關中弘農,潁川河內,洶洶天下究竟誰主沉浮,兄長當知未必明麵那般。”
“你與司馬公很熟嗎?”劉珪放下寶劍,問了一個看似不相幹的問題。
“他該稱兄長一聲大舅。”劉琰撒謊臉不紅心不跳。
劉珪虛空擺手表示不屑:“莫欺我,老匹夫隻想收你入門,他對你的信仰更有欲望。”
劉琰抬起頭望向遠方,心裏一陣糾結酸楚:“哪還有什麽信仰,汙水溝裏泡久了臭入骨髓。”
“餓了吧,先吃飯。”劉珪總算露出和善:“你長大了。”
卑微態度和親情紐帶可以誘導普通人,巧舌如簧和利益誘惑能打動掌權者,而對於冷酷無情,隻相信鐵與血的軍閥,隻靠以上兩種方法都無法幹擾他的真實意圖。
晚飯時全家人都在,劉琰借著嫂子給嬰兒喂奶的機會,裝作無意間的樣子說出,要把幽南二郡一半的賦稅作為禮物送給劉珪的長子,不止今年,今後每年都如此。
不知道是因為嬰兒的關係,還是劉琰提議的原因,劉珪心情變得大好席間破例喝起酒來。劉琰趁機說想在幽州招募些烏桓鮮卑。
劉珪大手一揮答應下來,拍著胸脯保證一定不幹擾,等到第二天酒醒發現劉琰已經離去,說是要看望老師應劭,隻留下已經蓋好幽州刺史印信的契約。
現在應劭是幽州經學祭酒,主持整個幽州官學,本來這個職位屬於邴原,但邴原更喜歡悶頭作學問,所以推薦應劭來主持。
老人家到了幽州之後越來越喜歡胡床了,甚至連馬紮也愛不釋手,馬紮在這個時代叫做“交椅”,東西不大又輕便,折疊起來夾在腋下就走,到哪裏都能隨時方便休息。
知道劉琰來拜望,應劭特意沒去官學坐班,盡管師生兩人分別多年,甫一見麵還是老樣子,一個高坐胡床麵無表情,一個跪在下方的恭順垂頭。
“學生叫老師失望了。”劉琰講述了分別以來種種經曆,聲音很輕沒有一點兒隱瞞。
“無妨,能思考就好。”應劭板著臉看不出喜怒哀樂。
“恩師,人為什麽要思考?”
“思辨以明故。”
“如何思辨?”
“形而上學。”
“我曾經知道,不知道什麽時候又不知道了,我很茫然,我不知道這一切有什麽意義。”
劉琰痛苦失聲,得到之後才明白失去,本想找迴失去,卻放不下得到,經年糾結始終沒能得到答案,還越來越迷惘。
夏木參天微風掃葉,驕陽似火蠶鳴斷續,活在現實必須接受殘酷,曾經過去就是曾經,留戀過去眼前便成為過去。
答案需要自己尋找,需要時間去經曆,可能就在瞬間,可能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可能找到了卻不知道,可能以為找到了實際卻沒找到,最有可能窮盡一生永遠找不到。
思考能得到答案,持之以恆的思考,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在於能夠思考,獨立的、超我的、不受外界幹擾的思考。
事物一刻不停的在發展變化,某一階段的結果因外部幹擾而更改,但發展變化的動態進程不會改變。
人受限於能力,無法從超然的角度宏觀看待這種變化,你以為處於宏觀角度,其實是眼界不夠,相對於真正的宏觀,仍舊處於微觀而不自知。
你明知道無法真正達到宏觀角度,還是堅持如此看待事物,這就是所謂的辯證,既語言的藝術。在事物不斷變化的進程中,為了保持自身邏輯始終嚴整,它不得不拘泥於言辭、推理、描述、概念,在層出不窮的抽象解釋過程中,逐漸脫離實際。
對於如何思考,古人追求的是形而上學,透過現象找出本質,脫離現實,孤立的、片麵的、靜止的、以絕對的主觀方式看待事物。
承認個體的無力和對於客觀的無奈,從事物發展進程中抽出某一個片段,剝離客觀影響進而找到事物本源,由外而內超脫本我,在忘我非我的心境中,由內而外進行思辨。
不錯,你可以說這就是瞎琢磨,事實本就如此,古人認為這才是人的本源——堅持獨立思考,或者直接說“執拗的瞎琢磨”,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此。
不論是有意識的思考還是無意識的思考,他可以來自日常的生活積累,也可以出自偶發的靈光乍現;
不論知識就是力量或者我思故我在,思考本身就是意義,這就是答案,它就在那裏,始終都在那,永遠都會等你,這是唯一不會改變的事物。
應劭理解弟子心境,外界對此無法提供有效的幫助,隻能露出苦笑:“胡床雖好卻是異物。”
劉琰思考的問題很多,很雜亂,其中一個今天必須要問,不需要答案,隻是單純想說出來:“君使以禮,臣事以忠。諸夏之君無民與夷狄之君何如?”
這兩句話斷自《八佾》:人家季氏僭越那是因為你魯定公本身有責任,統治者不盡本分就不要怪百姓造反,毫無節製放縱欲望導致民心失盡,那中國統治者還不如蠻夷。
“與其媚奧,不若媚灶。”應劭說完突然老淚縱橫不能自已,他羞愧,他懊惱,想堂堂正正的死去,卻舍不得這幅皮囊,他墮落了,無可救藥隻剩悲哀。
原來大漢今學還剩師徒四人,眼看就要沒落在自己手裏,絕望中陳到送來了駱統,真是天賦異稟的好苗子,師從應瑒算作徒孫,自從收了這個好徒弟,侄子跟重獲新生一樣。
可是收了徒孫,今學多了一個人,這違背了當初和司馬防的約定,因為那個約定今學才沒有受到過度打擾,包括劉琰在內,都能夠安然離開曆史舞台。
幽州是應邵最後的落腳處,他已經無處可去,邴原的一封舉薦信隱含著殺機,他最終選擇了退讓,來到昌平學門交出全部今學典籍。
此後教授的全是古學師法,這代表今學向古學徹底妥協,今學成為古學一個分支,經典密藏任由古學修改,重新編撰成書教授新徒。
麵對殘酷現實再有不甘又能怎樣,應劭鬥不過頂多是死,劉琰鬥不過想死都是奢望,一切爭鬥都是枉然,苟延殘喘總好過被人家徹底消滅。
良久過後應劭痛苦低頭:“去看看休璉吧。”
應瑒去青州北海和鄭玄門人劉德論經,現在不在昌平,應璩正在書房在認真寫書,站起身伸個懶腰才看到等在門口的劉琰。
“師兄別來無恙。”應璩站在麵前規規矩矩施禮,他已經長大了,再不似從前那般喜歡纏著劉琰玩鬧。
“貞良死節我沒做到。”劉琰語氣帶著遺憾,帶著惶惑。
應璩緩緩抬起頭,眼中有鐵語氣堅定:“清白死直固前聖,體解未變心可懲?非聞而達,敏以求也。”
前一句話出自《離騷》,為脫離汙穢堅持真理而殉道,是古代聖賢推崇的品質,初衷不會因為身體肢解而改變,難道心境會因為懲罰而改變嗎?
後一句話出自《論語》,真理不是生下來就明白,需要勤奮地去追求。或者如此理解:真理需要通過實踐去獲得,哪怕窮盡一生精力,也要堅持不懈去追求。
劉琰直勾勾看向應璩,忽然感動到無以複加,抹去眼眶中的淚水深深作揖,心裏有太多話想說,最終卻什麽也沒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