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迴來解了一個大問題,他知道誌軍建房子花了錢,擔心誌剛讀大學的學費不夠。所以一聽說誌剛考上了大學就趕迴來了。他給了誌剛一個厚厚的信封,叮囑他不能亂花。後來知道這筆錢是誌剛從上初中開始背著後媽偷偷為誌剛讀大學攢下的。
誌剛很意外,第一次手上拿這麽多錢,覺得很燙手,趕快遞給奶奶,“奶奶,你給我保管。”又謝謝父親。奶奶笑眯眯的接過來,半開玩笑的說“謝什麽,這算是他投資入股的,以後他可是要分紅的。”
奶奶竟然知道“投資”“入股”和“分紅”這些當時流行的時髦術語,可見奶奶的思想緊跟著時代的步伐,肯定是從電視新聞裏學來的。奶奶思想不古板,能很快接受新事物。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對未來的好日子充滿了希望。是的,和誌軍咬咬牙,再辛苦四年,誌剛大學畢業就好過了。
其實誌軍已經備好了誌剛的學費,從輟學第一年開始他就開始一點點的給誌剛讀大學作準備。哪怕建房子都沒敢動那筆讀書的錢。自己這輩子沒進過大學的校門,無論如何都要助弟弟實現夢想,也是為自己圓夢。那也是放棄子君的感情的原因之一,誌剛懂哥哥的犧牲,終於沒有讓他失望。在事業和愛情的選擇上,女人是感性動物,往往會為了愛情放棄事業;而理性的男人絕不會為了愛情放棄事業。在男人的眼裏心裏,事業永遠排在第一位。有的男人會為了一些他很看重的東西放棄感情,辜負感情,甚至薄情寡義的男人會利用感情往上爬,待事業有成就拋棄妻子成為“陳世美”。愛情會貫穿女人一生,有時候一輩子都會被感情所困所累走不出來;男人在青澀的年紀會情深意長,一旦思想成熟,他的字典裏就隻有功成名就。
飯桌上,誌軍對父親和奶奶說,“奶奶,我想和誌剛出去外麵打兩個月暑假工,把明年的學費掙下來。這兩個月地裏也沒什麽農活,您跟爸爸去礦上住兩個月好不好?”
之前誌軍就和誌剛一拍即合,兄弟倆個打算利用暑假出去打兩個月暑假工。他聯係了外麵的朋友,朋友幫他聯係了工地。
奶奶一聽這是好事啊應該支持,可是她不願去礦上父親家,她要一個人在家。那可不放心,以前還有大姑偶爾來家裏看看,自從大姑被兒子接出去帶孫子後也是年底才迴來一次。親戚們各家情況都差不多,誰家有點什麽事連互相幫忙的人都沒有,真正的“遠親不如近鄰,”可是也不能總去麻煩鄰居幫忙。所以年邁的奶奶一個人在家是怎麽都不放心的。
父親也非常讚同,他巴不得奶奶去幫他做飯。小剛小媳婦做的飯不合胃口,年輕人吃得口味重,所以平常他就在食堂吃飯。
奶奶說什麽都不去,她說不喜歡聞煤礦那個味兒。父親假期有限,隻好匆匆走了。誌軍給送去了鎮上。出門的時候腰挺得直直的,昂首挺胸。鄰居們跟他打招唿祝賀,父親真正的揚眉吐氣喜笑顏開。坐在誌軍的摩托車後麵他也是背挺得直直的,頭仰得高高的。村裏人就衝父親大聲喊,“國慶你可有福氣哦!兒子一天都沒操心過倆個都長大成人了。一個養家一個考大學!”語氣裏滿是羨慕。子女有出息才是父母的底氣。
第二天誌軍跟工友孬蛋等倆人交接了一下,囑咐誌剛在家照顧好奶奶看顧好家,就簡單收拾了幾身換洗衣服背上包裹踏上了南下的長途客車。
隻有誌剛知道哥哥南下的真正原因。
誌剛很意外,第一次手上拿這麽多錢,覺得很燙手,趕快遞給奶奶,“奶奶,你給我保管。”又謝謝父親。奶奶笑眯眯的接過來,半開玩笑的說“謝什麽,這算是他投資入股的,以後他可是要分紅的。”
奶奶竟然知道“投資”“入股”和“分紅”這些當時流行的時髦術語,可見奶奶的思想緊跟著時代的步伐,肯定是從電視新聞裏學來的。奶奶思想不古板,能很快接受新事物。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對未來的好日子充滿了希望。是的,和誌軍咬咬牙,再辛苦四年,誌剛大學畢業就好過了。
其實誌軍已經備好了誌剛的學費,從輟學第一年開始他就開始一點點的給誌剛讀大學作準備。哪怕建房子都沒敢動那筆讀書的錢。自己這輩子沒進過大學的校門,無論如何都要助弟弟實現夢想,也是為自己圓夢。那也是放棄子君的感情的原因之一,誌剛懂哥哥的犧牲,終於沒有讓他失望。在事業和愛情的選擇上,女人是感性動物,往往會為了愛情放棄事業;而理性的男人絕不會為了愛情放棄事業。在男人的眼裏心裏,事業永遠排在第一位。有的男人會為了一些他很看重的東西放棄感情,辜負感情,甚至薄情寡義的男人會利用感情往上爬,待事業有成就拋棄妻子成為“陳世美”。愛情會貫穿女人一生,有時候一輩子都會被感情所困所累走不出來;男人在青澀的年紀會情深意長,一旦思想成熟,他的字典裏就隻有功成名就。
飯桌上,誌軍對父親和奶奶說,“奶奶,我想和誌剛出去外麵打兩個月暑假工,把明年的學費掙下來。這兩個月地裏也沒什麽農活,您跟爸爸去礦上住兩個月好不好?”
之前誌軍就和誌剛一拍即合,兄弟倆個打算利用暑假出去打兩個月暑假工。他聯係了外麵的朋友,朋友幫他聯係了工地。
奶奶一聽這是好事啊應該支持,可是她不願去礦上父親家,她要一個人在家。那可不放心,以前還有大姑偶爾來家裏看看,自從大姑被兒子接出去帶孫子後也是年底才迴來一次。親戚們各家情況都差不多,誰家有點什麽事連互相幫忙的人都沒有,真正的“遠親不如近鄰,”可是也不能總去麻煩鄰居幫忙。所以年邁的奶奶一個人在家是怎麽都不放心的。
父親也非常讚同,他巴不得奶奶去幫他做飯。小剛小媳婦做的飯不合胃口,年輕人吃得口味重,所以平常他就在食堂吃飯。
奶奶說什麽都不去,她說不喜歡聞煤礦那個味兒。父親假期有限,隻好匆匆走了。誌軍給送去了鎮上。出門的時候腰挺得直直的,昂首挺胸。鄰居們跟他打招唿祝賀,父親真正的揚眉吐氣喜笑顏開。坐在誌軍的摩托車後麵他也是背挺得直直的,頭仰得高高的。村裏人就衝父親大聲喊,“國慶你可有福氣哦!兒子一天都沒操心過倆個都長大成人了。一個養家一個考大學!”語氣裏滿是羨慕。子女有出息才是父母的底氣。
第二天誌軍跟工友孬蛋等倆人交接了一下,囑咐誌剛在家照顧好奶奶看顧好家,就簡單收拾了幾身換洗衣服背上包裹踏上了南下的長途客車。
隻有誌剛知道哥哥南下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