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國主與朝臣們在金殿上愁眉苦臉的時候,遼國的所有城池中再次又被夏國的討伐檄文和告示攪亂了百姓們的心。


    告示(一)


    致遼國全體百姓:


    夏國與遼國之間長久以來和平共處,然而近期遼國的某些勢力,不顧百姓福祉,暗中派遣刺客企圖行刺我夏國皇家子弟張為道,此等卑劣行徑已嚴重威脅到三國之間的和平與穩定。我們夏國以仁義立國,以禮治邦,從未主動挑起戰端,但麵對如此挑釁,我們不得不采取行動以扞衛國家尊嚴與百姓安全。


    在此,我們夏國向遼國百姓發出鄭重告誡:


    一、戰爭非百姓所願,我們夏國將盡一切可能避免無辜百姓的傷亡。因此,我們唿籲遼國百姓在戰爭爆發前,盡可能撤離可能成為戰場的地區,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安全。


    二、我們夏國將對遼國的侵略行為進行正義的反擊。在此過程中,任何協助或參與遼國侵略行為的個人或團體,都將被視為敵對勢力,我夏國軍隊將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


    三、我們夏國軍隊進入遼國領土時,將盡量避免對平民造成傷害。我們希望遼國百姓能夠理解戰爭的真相,不要被少數野心家所利用,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四、我們夏國將保障在戰爭中投降的遼國士兵的基本人權,不會無故傷害他們。我們希望遼國士兵能夠認清形勢,不要為無謂的戰爭獻出生命。


    五、我們夏國將對戰爭期間的破壞和損失進行賠償。戰爭結束後,我們將盡力幫助百姓重建家園,恢複和平。


    我們夏國始終主張和平解決爭端,但麵對你遼國的挑釁,我們不得不采取自衛行動。我們希望遼國百姓能夠理解我們的立場,與我們一起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欽差巡察使張為道


    夏國皇子發


    討伐檄文


    天下百姓,夏國同胞:


    今有齊國、遼國,心懷叵測,行徑卑劣,竟敢暗中派遣刺客,企圖行刺我夏國皇家子弟張為道,其心可誅。此等行徑,不僅是對我夏國皇家的挑釁,更是對我夏國百姓安寧生活的威脅。齊國、遼國此舉,意在破壞三國之間的和平,挑起戰端,其野心昭然若揭。


    我夏國,自古以來,以仁義立國,以禮治邦,從未主動挑起戰端。然而,麵對齊國、遼國的無端挑釁與暗殺,我們不能坐視不理,不能讓忠良之血白流。今日之齊國、遼國,已非昔日之友邦,而是我夏國之大敵。他們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我夏國的底線,傷害了我夏國百姓的情感。


    在此,我張為道,代表夏國,向天下宣布:我們將以正義之師,在洪源二十七年四月討伐齊國、遼國。我們不是為了戰爭而戰,而是為了和平而戰,為了百姓的安寧而戰。我們將以正義之名,扞衛我夏國的尊嚴與安全。


    在此,我唿籲我夏國百姓,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南北西東,團結起來,共同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讓我們以夏國的名義,以百姓的名義,向齊國、遼國宣戰。我們將用我們的勇敢和智慧,保衛我們的家園,保衛我們的親人。


    “讓我們攜手並肩,以夏國的名義,以百姓的名義,向齊國、遼國宣戰。我們將用我們的勇敢和智慧,保衛我們的家園,保衛我們的親人。此戰,不僅是為了今日的和平,更是為了子孫後代的安寧。讓我們共同抵禦外敵,讓齊國、遼國知道,侵犯我夏國的代價。”


    夏國的勇士們,拿起你們的武器,準備戰鬥吧!夏國的百姓們,讓我們的心連在一起,共同麵對這場挑戰。我們堅信,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和平終將到來。


    夏國萬歲!夏國百姓萬歲!


    欽差張為道 夏國皇子發


    告示(二)


    致遼國全體百姓:


    夏國與遼國,本應是友好鄰邦,共守邊疆,共謀發展。然而,近年來,遼國部分勢力無視兩國百姓的福祉,屢次侵犯我夏國邊境,騷擾我夏國百姓,甚至企圖刺殺我夏國皇子。麵對如此挑釁,我夏國不得不奮起反抗,以扞衛國家尊嚴和百姓安全。


    在決定采取軍事行動之前,我夏國本著仁義之心,發布了討伐檄文和告示,提前通知遼國百姓撤離戰區,避免無謂的犧牲。遺憾的是,我們的善意被當作耳邊風,甚至遭到嘲諷。盡管如此,我夏國的仁義之舉已盡,現在我們不得不進入遼國境內,以正義之師討伐不義之行。


    然而,戰爭的殘酷並非我夏國所願。在此,我們向遼國百姓鄭重宣告:戰爭是各為其主,遼國百姓不應因此仇恨我夏國大軍。現在,你們已是我夏國的子民,我們希望你們能夠遵守我夏國的法律和秩序。


    我夏國以仁義立國,以平等待人。在此,我們承諾:


    1. 所有百姓,無論原籍,在我夏國境內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


    2. 土地歸國家所有,但可分配給百姓耕種,確保每家每戶都有土地可以耕作,保障基本生活。


    3. 百姓們隻需上交必要的糧稅,以支持國家建設,其餘收成全部歸個人所有。


    4. 除糧稅外,免除所有其他稅收,減輕百姓負擔。


    5. 土地不得買賣,確保土地資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


    我們理解戰爭給你們帶來的痛苦和不安,但我們希望遼國百姓能夠理解,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我夏國願意與你們共同努力,重建家園,恢複和平,共創繁榮。


    此告示,望遼國百姓周知,並相互轉告。


    夏國欽差張為道


    夏國皇子子發


    告示(三)


    遼國的百姓們,你們手中的檄文和告示,是夏國對這場戰爭的立場和態度的宣言。它們不僅僅是紙張上的墨跡,更是夏國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殘酷性的深刻認識。我們理解,你們的內心可能充滿了疑惑、恐懼甚至是憤怒。但請允許我們解釋,讓我們共同尋求和平的可能。


    首先,我們想說的是,戰爭的發生並非我們所願。在衝突爆發前,夏國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通過檄文和告示給予遼國百姓預警,希望你們能夠避免這場無謂的犧牲。我們曾經希望能夠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但遼國的某些勢力無視我們的善意,迫使我們不得不采取自衛行動。


    戰爭是殘酷的,它帶來了死亡和破壞,這是我們共同的悲哀。但我們想強調的是,戰爭是各為其主,是國與國之間的衝突,而不是百姓與百姓之間的仇恨。我們不希望這場戰爭成為遼國百姓心中的仇恨之源。


    我們深知,戰爭給你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夏國占領的城池中,我們看到了你們的苦難,也感受到了你們的恐懼。我們不想讓這種恐懼和苦難繼續下去。因此,我們再次發布告示,希望能夠安撫你們的心靈,重建我們之間的信任。


    我們承諾,夏國的士兵將會幫助你們耕種,確保你們的生活能夠得到保障。我們不會讓你們因為戰爭而失去生活的依靠。夏國的士兵不僅是戰士,也是你們的幫手和朋友。我們會盡我們所能,幫助你們重建家園,恢複生活。


    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慢慢消磨你們心中的敵意,讓和平的陽光重新照耀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相信,通過共同的努力,夏國和遼國的百姓可以攜手共建一個和平、繁榮的未來。


    請你們仔細閱讀手中的檄文和告示,理解我們的立場和意圖。我們不希望戰爭成為我們之間的隔閡,而是希望通過理解和合作,讓我們成為和平的夥伴。


    夏國欽差張為道 夏國皇子發


    這幾張告示在遼國的城池中不斷的蔓延,遼國百姓的心情由起初的不屑到戰爭發生後的恐懼,轉變成現在的人人自危。遼國已經先後派出大軍100萬,再加上各個城中的守軍和百姓,都已全軍覆沒,所剩無幾。他們再也經不起親人的離別,傷痛的延續。他們已經深刻意識到,戰爭就是災難的起源。遼國頃刻間,多了100多萬孤兒寡母,但麵對夏國的告示的說明,他們又能去仇恨誰呢?


    遼國國主耶魯中山,不得不得聚集朝臣議事。此刻的遼國朝臣們終於考慮到了百姓們的苦難,也清楚了和平的好處。


    在遼國的金鑾殿內,氣氛凝重而緊張。國主耶魯中山坐在王座上,麵色沉重,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他環視著朝堂上的大臣們,這些平日裏意氣風發的朝臣們,如今一個個麵色蒼白,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耶魯中山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諸位,夏國的軍隊已經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們的城池失守,百姓遭受苦難,軍隊屢戰屢敗。現在,我們必須麵對現實,重新考慮我們的立場。”


    朝臣們紛紛點頭,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開始後悔之前的輕敵和挑釁行為。


    “國主,夏國的軍事力量遠超我們的想象,”一位年長的大臣顫聲說道,“我們不能再繼續這場無謂的戰爭了。我們應該考慮議和,向夏國賠禮道歉,以求得和平。”


    另一位大臣緊接著說:“是的,國主。我們的百姓已經飽受戰火之苦,我們需要給他們一個安定的生活。夏國雖然殘暴,但他們也表現出了願意幫助百姓的一麵。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與夏國和解。”


    耶魯中山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我同意你們的看法。戰爭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痛苦和損失。我們必須為了遼國的未來,為了我們的百姓,考慮和平的道路。”


    他轉向外交大臣,嚴肅地說:“你,負責起草議和書。我們要表達我們的誠意,承認我們的錯誤,並提出合理的賠償條件。同時,我們要確保夏國尊重我們的主權和百姓的權利。”


    外交大臣領命,他知道這份議和書的重要性,它不僅關係到遼國的未來,也關係到兩國百姓的命運。


    “此外,”耶魯中山繼續說道,“我們也要準備一份國書,向夏國表達我們的歉意。我們要承認我們的挑釁行為是錯誤的,我們願意為此付出代價。我們要讓夏國知道,我們渴望和平,願意與他們建立友好的關係。”


    朝臣們紛紛表示讚同,他們知道這是唯一的出路。遼國已經無法承受更多的戰爭損失,他們必須盡快結束這場戰爭,恢複和平。


    耶魯中山最後站起身,目光堅定:“讓我們為了遼國的未來,為了我們的百姓,共同努力。願和平早日到來。”


    朝臣們齊聲應和,他們的心情雖然沉重,但至少有了一線希望。他們開始忙碌起來,準備議和書和國書,希望能夠通過外交手段,結束這場災難性的戰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位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源道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源道友並收藏八位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