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朝貢章程。


    六部,門下,可是慎之又慎。


    兩日之後,一份詳盡的奏章公文呈遞入宮。


    “免禮。”


    “朕先看看。”


    天祿閣中,劉牧翻開奏章公文。


    “諾。”


    顧雍作揖恭拜,而後掀袍落座。


    接過宮侍煮好的紅茶,捏著一小塊酥餅塞入口中。


    天祿閣中飲茶食糕點,可不是逾製之事,而是天子的恩賜,自然要受著。


    “顧卿。”


    “各方統籌擬算的可以,但整體價格要往上加三成。”


    “每年至少要給大漢三十六萬萬錢,如果笈多王國的錢不夠,賣給大漢的礦產貨物不夠多,就繼續去夷滅城邦,再不夠就讓他割地估價。”


    劉牧輕叩桌案,沉聲道:“同時,行商司要把控他們的物價,勿要讓他們絕望,也別讓他們完成的太過輕鬆。”


    “諾。”


    顧雍恭敬道。


    劉牧合上章程,沉聲道:“再修改一次,明日送來閣中審閱,今日六部各司的官職有所調整,你要做好準備!”


    顧雍瞳孔微縮,謹慎道:“陛下,可是為了王化之政?”


    “是啊。”


    劉牧抿了口茶,搖頭失笑道:“朕本來是想要簡化內政製度,定品為貴便可,可此次各邦來使,才發現內政的官職與掌兵事的官職有些撞了,對外有模糊難鑒之感!”


    “陛下聖明!”


    顧雍起身作揖恭拜。


    內政調整,勢在必行。


    例如六部二十四司尚可,但二十四司丞,顯然和鎮國府四司撞了,確實有些不妥之處。


    而且,門下,中樞,諫議,又與殿中,監州,王卒相近。


    此次調整內政官製,必然會讓新製趨近完善,更好的代替舊製度。


    半晌時間。


    兩封大漢天子禦製擬定。


    經由殿中尉,發往吏部,禮部。


    中樞尉更職:設中樞令,左右仆射,中樞都事郎……


    門下尉更職:設門下令,左右侍中,門下給事中……


    諫議尉更職:設諫議令,左右侍禦史,諫議大夫……


    六部二十四司:尚書,左右侍郎不變,二十四司丞更為二十四司郎中,下設主事,員外郎……


    …………


    ……


    如果說,以前的新製是為了掌控大漢,代替舊製。


    這一次官職更改,便是為了增加對外的掌控,對邦國進行王化。


    “嘖。”


    典韋宣詔迴來,在偏殿烤著火爐,憨笑道:“這一下,典校六尉算是整備齊了,上三尉為典,下三尉為校!”


    “典與校?”


    許褚猛的恍然大悟。


    典韋點了點頭,說道:“以後,見到典三尉主官,都得叫一聲令君了。”


    “當得。”


    許褚連連附和。


    完全體的新製,初顯大漢。


    一個別於三公九卿,三省六部的製度,需要劉牧一步步摸索完善。


    他不能將所有權力給予臣卿,所以門下議政,議的是六部之政,並非是天子之詔,從而遏製中樞理政六部的權力。


    諫議尉,才是上勸天子,下擊臣卿的存在。


    翌日。


    典客司的朝貢章程被劉牧批閱。


    經由禮部擬詔,殿中宣詔,合定諸邦。


    朝貢盟約早已簽署,新的朝貢貿易公文簽訂時,由畫師負責描繪,經工匠篆刻,印於大漢朝報之上。


    年前最後一封朝報,於年關當日分發。


    這一年關。


    洛陽萬家燈火,飛燈於天。


    外邦諸夷,帶著震撼見到了煌煌盛景。


    “嗯?”


    “不錯,極為不錯。”


    太微宮,未央殿內,劉寵望著眼前熾熱的火爐,以及熱湯中翻滾的牛羊肉,笑道:“你小子,遷未央於洛,還弄了這個什麽火鍋,好極。”


    “夜未央。”


    “大漢中興之誌不可忘。”


    劉牧從鐵鍋中夾起一筷子肉食,放在磨碎的芝麻醬中遞給劉寵,說道:“父皇,今天是年關,晚上便留在太微宮壓祟吧!”


    “可以。”


    劉寵摘下腰間的錦囊,從裏麵取出大漢金幣。


    從左往右,開始給吳莧,荀采,麋貞,甄薑等人分發。


    “謝父皇。”


    眾女紛紛起身施禮道謝。


    “謝皇爺爺。”


    劉婉捧著大漢金幣喜笑顏開。


    劉寵笑了笑,說道:“壓祟厭勝,晚上記得放在頭枕下麵。”


    “嗯。”


    劉婉點了點頭。


    一餐年宴,觥光交錯。


    亥時開始,殿中尉行於各府,開始恩賜膳食。


    連留在洛陽的鄉老,誥命,以及外邦之臣都有分發。


    太微闕上。


    劉牧斟酒,敬幽州之北。


    劉寵坐在大椅上,望著漫天的飛燈,沉聲道:“牧兒,你是大漢的天子,為父知曉你心懷大誌,想要複現大漢之輝煌,你已經做得足夠好了,莫要為了開疆拓土,令大漢陷入兵災之中。”


    “父皇在言七國朝貢?”


    劉牧轉身將酒爵放在桌案上。


    劉寵頷首道:“從內政官職更改之時開始,為父就知道你已經不將內部不臣放在眼中,而是將目光放在邦外!”


    “父皇。”


    “開疆拓土,必行之事。”


    ““若隻是為了平不臣,為了中興,孩兒可以匡扶劉辯,或者劉協。”


    劉牧抿了口酒水,堅定道:“可開疆拓土之功太大,孩兒不想被猜忌,不想大漢繼續被舊製所困,才自己登上天子之位,若不能成大業,孩兒怎麽見曆代先帝,怎麽去見孝烈帝。”


    “罷了。”


    “為父看不懂你。”


    劉寵搖了搖頭,笑道:“你才是漢天子,外邦的天可汗,南域諸國的仁聖守護大君王!”


    “嗬。”


    劉牧啞然失笑。


    不知不覺,他已經走到這一步了。


    遙想河內,想必荀攸已經開始調整兵馬,開始遏製冀州,為討滅不臣作準備。


    “對了。”


    劉寵兀的問道:“蔡琰,不小了吧。”


    “還差點年歲。”


    劉牧歪著頭歉意道:“為了維穩大漢,有些事情必須要拖,這天下沒有做幾十年的太子,孩兒想要將中興的大漢,交在一個正值壯年的儲君手中。”


    “不說了。”


    劉寵氣惱道:“為父下去放個飛燈,去去晦氣。”


    “額。”


    劉牧心中滿是委屈。


    這能怪他嗎?劉寵把他生的太早了啊。


    如今年輕力壯,自然要為以後而考慮,免得熬死了太子!


    畢竟,諸夏帝者,可是有不少父子為了權力而兵戎相見,他不得不防止這種事情,且隻能從源頭解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