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之禮有製。


    最上為太牢,次之中牢,再次少牢。


    所謂百牢,九牢,七牢,皆在太牢之下。


    這一個月。


    介士軍主鎮陳郡,以及劉牧的出巡,引天下所望。


    王卒尉先行,沿途排查各縣。


    殿中尉隨駕,拱衛天子車輿一路東行。


    僅數日,便行至陽夏,見到許久未見的駱俊。


    自從除國更郡之後,豫州的州治便遷至陳縣,代為固守天子龍興之地。


    故而,此次劉牧東巡,駱俊便匆匆北上,在陽夏等候。


    “陛下。”


    渦水河畔,駱俊憂慮道:“時逢對峙之際,南北皆有戰事,為天子者安能東巡,豈不是讓賊子奸佞有所圖謀嗎?”


    “孝遠。”


    劉牧拾起盤中的幹棗,淡笑道:“若董仲穎敢揮兵而來,朕倒是重視他幾分,可他現在敢動兵嗎?”


    “這?”


    駱俊頓時一愣。


    陳郡現在有介士營屯駐。


    酸棗更有華雄的萬勝營,泰山郡還有中府軍。


    若董卓放棄城池揮兵南下,就是自尋死路。


    況且此次東巡徐州,劉牧可是帶著王卒尉,殿中尉,合計六千騎。


    劉牧抬手點了點,笑道:“朕巴不得他來,可他敢嗎?”


    “臣孟浪了。”


    駱俊苦笑道:“殿中尉傳訊,臣備下太牢之禮所需的牲畜,既要祭祀聖人,臣可代行禮部之事。”


    “不必。”


    “朕就祭一祭。”


    劉牧目光深邃,眺望著苦縣方向,沉聲道:“陳郡是朕的故土,卻久在鄉外,此次恰好途經苦縣,順便祭祀而已。”


    “諾。”


    駱俊恭敬道。


    劉牧轉頭說道:“這場仗打完,朕準備讓你與鍾繇去洛陽。”


    “去洛陽?”


    駱俊渾身一震,恭拜道:“臣謝陛下天恩!”


    劉牧淡笑道:“你可是曾經的陳國駱相,為朕坐鎮豫州的刺史,莫要如此大驚小怪,不過你離開之後,以為誰可遷為豫州刺史!”


    “陳桐?”


    駱俊小心翼翼的迴道。


    “不行。”


    劉牧意味深長道:“他是大漢第一次大考取仕的狀元,公羊學子之首,朕不準備讓他來豫州!”


    “臣明白了。”


    駱俊了然的點了點頭。


    陳桐的未來在三尉丞,外放自然不可能在豫州這等膏腴大州。


    這裏是龍興之地,各方政令完備,所以攢功要去偏遠之地,或者複土歸治之州。


    “豫州各郡太守可有大才?”


    劉牧咀嚼著幹棗,眼中滿是審視。


    駱俊不假思索道:“臣知二人,一人為潁川陽翟的棗祗,此人原為袁渙手下舊吏,現在負責州中耕田之事;一人為陳留平丘毛玠,為人清廉公正,負責州中刑獄事。”


    “伯覦。”


    劉牧思忖道:“朕登基執政,還未有州官提拔為一郡,或者一州主官,可對?”


    “是。”


    一旁的衛覬恭敬道。


    劉牧抬眸安排道:“孝遠,你整合二人過往,以及執政之後的所有功績,一並發往吏部審查!”


    “諾。”


    駱俊恭敬道。


    “早些迴去吧!”


    劉牧拂袖笑了笑。


    六部二十四司還未充裕。


    駱俊作為陳國舊臣,自然可委以重任。


    或者說,這是他為接替劉洪,所欽定的未來禮部尚書。


    一日後。


    劉牧從陽夏啟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否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這大漢沉沒的曆史,終究是扭轉到了另外一個方向。


    中興。


    中興。


    大漢萬年,大漢萬勝。


    劉牧於苦縣之南,以太牢之禮祭祀。


    苦縣令,苦縣的百姓,乃至衛覬,許褚,典韋都以為他在祭祀道家之聖老子。


    “朕持大漢天子之身。”


    “今日,以太牢之禮而祭。”


    “相隔歲月,願你們飲酒歸鄉。”


    劉牧於郊野灑下烈酒,呢喃自語。


    他對劉宏有言:大漢有劉牧,當興萬世。


    可沒有劉牧的歲月中,大漢崩塌,群雄逐鹿,司馬竊國,使諸夏陸沉。


    那個歲月血染青山,屍骨積如海,異族的鐵蹄,踏破諸夏,屠殺大漢子民。


    苦縣的數十萬百姓,被羯胡蠻夷視為牛羊,大火烹食,漫漫山野遍地鬼火,山河為之嗚咽,生靈為之垂淚。


    故,劉牧所祭並非是聖人,而是祭祀隔著歲月的大漢百姓。


    “陛下。”


    典韋抬眸而望。


    這種孤寂之感,他在蕭關之戰後的長安所見證過。


    “陛下。”


    “大漢的天子。”


    苦縣百姓的人群中,大喬,小喬踮腳望著祭祀地。


    她們從陳留逃出來,原本是準備前往陳縣,恰逢介士營駐軍,從而與百餘人的陳留百姓逃入苦縣落腳。


    還沒等喘一口氣,苦縣便被王卒尉禁嚴。


    直至今日參與太牢祭祀,才明白大漢天子親至……


    “姐姐。”


    小喬臉色蒼白。


    大喬伸手攥著小喬冰涼的手,低聲道:“莫要言語!”


    “嗯。”


    小喬點了點頭。


    祭祀完成之後。


    苦縣令史渙恭拜道:“陛下,臣已經在城中備下膳食!”


    “公劉。”


    “你是沛郡人?”


    劉牧並未乘車,而是邁步朝城內走去。


    史渙恭敬道:“陛下聖明,臣是駱刺史所表,初為州府從事,陛下登基推行新製,吏部遷為苦縣令!”


    “可想領軍?”


    劉牧側目詢問道:“任俠之風,怎麽會走文官之途?”


    史渙臉色微變,忐忑道:“陛下需要臣領軍,臣願披堅執銳,衝鋒陷陣;陛下需要臣治民,臣亦願披肝瀝膽,為陛下治境安民。”


    “嗬。”


    劉牧笑著搖了搖頭。


    一個有任俠之風的人,竟然變的圓滑了不少。


    “陛下!”


    史渙警惕道:“還請乘車而行,這幾日苦縣來了不少兗州之人,都是見董卓有動兵跡象,南下避禍的百姓。”


    “勿憂。”


    “皆為大漢子民。”


    劉牧掃過苦縣百姓所在,沉聲道:“你要做好安撫,時值春耕之際,為他們落戶均田,或者安排工坊勞作,不然等他們的細軟花完便成了流民,會觸犯法度,攪擾安寧!”


    “臣謹記。”


    史渙恭敬道。


    劉牧腳步停頓,一雙眸子落在人群之中。


    鄉野有國色?且從容貌衣著而觀,至少是富庶之家,基本不可能出現在苦縣。


    “陳留人。”


    “據聞姓喬無名。”


    史渙低聲解釋道:“她們姊妹來苦縣時,還造成了不小的轟動,百姓都言是仙女,如今在城中以撫琴為生!”


    “大小喬。”


    “梁郡睢陽,橋蕤之女。”


    劉牧側目道:“典韋,遣殿中尉帶她們去城中下榻之地,並讓女官詢問一下陳留郡的事情!”


    “諾。”


    典韋拱手應喝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