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收容異常實體的房間被修建完畢,並且將那剩下來的唯一一隻半死不活的蹣跚怪捆綁起來之後,消滅或收容所有蹣跚怪的任務,就得到了完成。


    可以自由地往返倒是其次,這一次的嘉獎重點,另有其物。


    “早知道可以自由往返的人數超過十人之後就會來第一次的科技反饋,我當初就不該點名七個人進來,直接點名八個人。”


    當初,除去陸九淵這個遊戲管理員和文明複興者之外,兩波進來的人數剛好是3+7=10。


    剛剛好沒有滿足條件。


    但凡當時多進來一個人的話,國家甚至能夠更早一步拿到迴報。


    而不至於在現在,二十人一口氣進來之後,需要麵臨這樣一場危險的戰鬥後才能夠滿足條件。


    隻是,抱怨歸抱怨,退休老頭臉上的喜色還是藏不住的。


    跟著陸九淵一起進入了管理員辦公室後,兩人開始查看起收獲的獎勵。


    那是一篇行文嚴謹的論文,從原理的論證到最後的實驗數據,還有工業化量產的技術要點和難點的解析與點明。


    隻是似乎是為了消去額外信息的影響,這篇論文裏的任何署名、社會關係、實驗室的名稱等一切有可能額外被分析出來點什麽的東西,都被統統抹去了。


    總而言之,這份論文足夠任何一個擁有基礎化工水平的勢力,開啟對具有魔角效應的雙層石墨烯的工業化量產。


    但是也就到這裏了,如果是想要窺探這神神秘秘的星海邊緣係統提供的論文究竟來源何方,它又究竟埋藏著什麽心思,都是不太可能的。


    “雖然常規情況下無法送任何信息迴去,除了拉人來【玩遊戲】都無法使用管理員辦公室的電腦,和它所提供的超高校級的黑客技術,但是這份獎勵,當然是可以送過去的。”


    “已經發送到您營地裏的那台配給電腦裏麵了,之後如何安全地轉交給最大化利用它的人,我想您比我有經驗的多。”


    中途陸九淵也嚐試了幾次想要編輯這篇論文,在末尾加上點東西,但是最終還是發現還是無法借用這個機會傳遞額外的圖文信息過去。


    這狗係統,一點機會都不給他的。


    最終,無可奈何的陸九淵隻能敲擊了一下鍵盤的迴車鍵,然後論文就傳輸完畢。


    “當時你說的獎勵就是這個?”退休老頭眯著眼睛查看了一會兒之後,還是頗為無辜地揉了揉眼睛。


    這是章將軍學識之外的知識。


    甚至在少數人的眼裏,石墨烯不是一種材料,而是一種紋理……


    而想要理解這一手段的重要性,首先就要理解什麽是魔角效應,什麽又是雙層石墨烯。


    甚至,我們要從導體和絕緣體開始講起。


    導體是指電阻率很小且易於傳導電流的物質。


    而絕緣體就是反過來,指電阻率很大的物質。


    在常溫條件下,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實際上就在於該物質內部,是否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也就是被稱為載流子的存在。


    常規來講,金屬通常都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就是因為金屬原子最外層的價電子很容易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成為自由電子。


    在外部電壓的作用下,這批自由電子就會順應著移動,帶負電的電子移動的方向,就是人為規定的電流的反向——為什麽是方向呢,因為當時電學的先驅們沒有想到帶著電跑的載流子居然是個帶負電的存在。


    總而言之,這就是金屬導電的原理。


    而導體和絕緣體的定義區別,就在於常溫的普通條件下,電子是否容易成為自由電子以在外部電壓的作用下移動。


    隻是,無論常規導體有多麽方便搭建成為“高速路”,方便電子在上麵跑路。


    這路上還是有著阻攔電子跑路的車流——那就是留下的正離子(原子實)形成的規則點陣。


    這些阻礙電子移動的力量,人們就將其定義為電阻。


    常規情況下,溫度越高,單質的原子,或者化合物的分子,它們的活動就會因為內能的增加而加劇。


    就好像“高速路”上的車流更加激烈,讓電子這輛快車無法像之前路況良好那樣快速移動。


    這就是溫度越高,電阻越大的原因。


    而了解了導體、絕緣體和電阻的知識之後,人類就開始尋求超導體。


    也就是,電阻盡可能地不存在的導體。


    常規的解決思路也很簡單,使用大量的能量,將溫度降下來。


    隻要溫度足夠低,假設低到了絕對零度之後,分子和單質原子的運動就會停止,到時候電子上路,就好像在一個大家的車都停在原地的,隻屬於它的車道上行駛,自然電阻就幾乎歸零了。


    但是這樣的方法,往往就是成本超過了獲得。


    輸送的這一點電能,還不夠降溫的,純純的虧本生意。


    所以,現在大家常規情況下尋求的超導體,其實是常溫超導體,再不濟,也得是低溫超導體。(這裏的低溫指的是不太低,可以輕鬆用液氮或者冷庫空調就能獲得的常規低溫而非極限低溫)


    在這種情況下,具有魔角效應的雙層石墨烯,就被發現了其超導性質。


    石墨,也就是碳,本身確實是一種導體。


    但是位於化學元素周期表iva列的它,已經不屬於金屬的行列。


    擺開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的話,就能夠輕易發現,位於它下方的矽,是一種知名的半導體——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曖昧類別。


    所以從物理條件上來看,碳天生就不是那麽適合讓電子快速移動的結構。


    因此研究超導的科學家,也就一直沒有朝著這個方向嚐試。


    而石墨烯的誕生更是顯得奇葩,雖然實驗設備和操作人員都顯得高大上,但是原理上卻很簡樸。


    就是兩位老米字旗國的科學家,用透明膠帶“撕”出來的。


    薄如蟬翼,卻韌性十足。


    由於沒有了多層石墨的互相幹擾,本身就是導體的石墨在進入單層的結構之後,也算獲得了極佳的導電性能——但是遠遠達不到超導。


    因此,學術上對這一材料的判斷,更傾向於當成普通導體,光電導體和特種材料來使用。


    一直到了麻省理工的幾位科學家,在合適的條件下,將一片石墨烯放在了另一片石墨烯上。


    並且,隻要將兩層石墨烯偏轉一個特定的角度(1.08°),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


    要知道,這可不是什麽一加一等於二的故事。


    如果隻是常規地將兩層石墨烯疊放,那麽它們之間的電子結構會形成平帶。


    傳統的物理結構上來看,這種平帶如果僥幸能夠導電,電子的移動也會非常緩慢。


    在傳統的超導理論下,移動如此之慢的電子應該不能導電,也就是說,導電性反而會下降,降低到不如整塊石墨,也不如單層石墨烯的級別。


    但是,經過偏轉到魔角之後,奇跡就發生了。


    電子幾乎被通常的凝聚態物理標準所阻止。盡管如此,卻仍然表現出超導性。


    那幾年,沸騰的消息不少。


    因為比起其他的元素,或者某些稀有金屬和介質成分,屬於主要元素碳氮氧之一的碳,就基本上可以算是(相對漫長時間裏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材料不缺,實驗也能完成,所以這東西也許是人類目前最可能創造出來的超導材料,但是工業化的量產,卻遲遲無法滿足。


    這一點,從石墨烯都從高新尖材料的名字,變成了一種貼圖紋理就能明白一二了。


    事實上,關於單層石墨烯,雖然目前炎夏處於數一數二的位置,相關的專利受理數量大幅領先於其他各國,但卻依舊存在低成本量產難、推廣成本巨大等問題。


    而單層石墨烯都如此難以將流程和價格打下來,更何況是雙層的石墨烯。


    並且還都要恰恰好好旋轉成為魔角,而且還要在生產和工作中不會被輕易移動角度和位置,不會被堆疊成更多層的結構而讓魔角效應失去?


    難,難到登天了。


    而現在,這種最有希望的新型納米超導材料,馬上就可以被炎夏得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玩家是國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思古岩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思古岩辰並收藏我的玩家是國家最新章節